图书 | 节庆里的故乡/中国乡存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乡存丛书”系列之四。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各族各地的乡人,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节日和民俗,是非常宝贵的农耕文化。而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这些乡村文化正受到严重的冲击,许多正在逐渐消亡。本书以作者的出生地湘南山区八公分村为中国南方汉民族乡村的典型样本,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二十余年的时间为历史背景,以作者的亲历为观察视角,以春夏秋冬为序,围绕着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日常伦理,真实再现一个传统农耕村庄的节日及民俗,保留一段乡土记忆。 目录 第一辑 春 头初一 拜年 兜盘子 舞龙灯 耍狮子 看戏 闹元宵 祈雷 祈鸟 清明 夏 四月八 端午 尝新 打铜锣 算八字 寄名 烧稿荐 请看饭 六月六 送茶 秋 七夕 七月半 中秋节 认亲 走亲戚 重阳节 过生日 进朝门 开宗祠 冬 冬至 帮工 进火 拜师 定亲 坐月子 腊八节 杀年猪 小年 挂红传杯 除夕 导语 【40种传统乡村节庆习俗】 书中对40种传统乡村节庆习俗进行了细腻而深情的描述,不仅具有较大的文学价值,而且也是读者全面了解乡村节庆习俗的佳作。 【中学语文备考参考】 作者黄孝纪的散文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多个省市中学生语文考试阅读理解题及中学生报纸和杂志,在中学生群体中有广泛的影响力。 【用纸考究,双色+四色彩印】 本书封面采用俄罗斯牛卡,辅文采用精品金色牛皮纸,正文采用高品质轻型纸,辅以纯质纸拉页,双色+四色彩色印刷,具有收藏价值。 精彩页 节庆里交织的苦涩与欢愉 ◎黄孝纪 在我看来,故乡的一年是从鞭炮声里结束,又在鞭炮声里开始的。从童年到中年,每当除夕子夜旧年与新年交替的那一刻,鞭炮声骤然响起,响彻村庄,响彻夜空,响彻大地!这剧烈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绵延着家家户户,绵延着村村落落,是人间最热闹的时刻。这一刻,时光的年轮刚刚滚过了一个轮回,又分秒不停地向着下一个轮回滚去。 长久以来,在农耕的故乡,人们都是遵照古老的农历来计算日子,安排农事,顺应四时节庆。最典型的,每个人的生日,都是农历年,农历月,农历日,加上时辰,组成了天干地支中的生辰八字。在旧日的故乡人看来,无论过生日,还是过节过年,只有按农历,才是有意义的。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千百年来,农耕的故乡依照农历,逐渐形成了一套与生产生活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习俗,有的习俗有着相对固定的日期和仪式,进而成为节庆。在故乡,节庆与习俗是密不可分的,某种程度上甚至是等同的,故而这本书取名时也就依照故乡习惯,叫《节庆里的故乡》。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时光里,这些浸润到日常生活里的节庆,由一代又一代的故乡人言传身教,传承因袭了下来,直到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年四季,我们在节庆里生活,节庆也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和灵魂,构成了我们完整的人生。 一年初始,当迎接新年的鞭炮声响彻故乡的夜空,天地交泰,真正的春天来了!在故乡,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端,是头一个初一,无疑是最值得庆贺的。这一天俗称过年,是万家团圆,共享美味佳肴和幸福时光的好日子。为示慎重,这天早上,故乡人家在敬过祖先神灵后,必定会举行一个传杯的仪式,祝福所有的家庭成员,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吉祥如意!这一天,给家中长辈拜年,是故乡的风习。外出拜年,走亲访友,则是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 在为期半个月的春节里,耍狮子、舞龙灯、看戏,堪称旧日故乡最主流的大型年俗活动。在我童年和少年时代,故乡有本村师傅教授的耍狮子的队伍,他们大多是热爱武术的年轻人,身体矫健。在故乡一带,耍狮子分为两种,一种是耍单狮子,人数较少,以表演武术为主;另一种是耍神狮子,不但人数众多,还配有全套响器,进朝门,拜祖厅,进宗祠,都有专门的唱段仪式,庄重而典雅。耍神狮表演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通常会与演故事融合在一起,比如十月怀胎,有演有唱,能令人共情而动容,往往吸引着一村老小围观,群众参与性极强。春节期间,各村耍狮子的队伍,经常相互走村拜年,好不热闹! 舞龙灯则更为人们所推崇。在故乡人看来,龙是神物,能驱邪祟,保一村平安。在故乡,用稻草扎龙灯,通常从正月初一下午就开始了,人们在过年的闲暇,聚集在村前的朝门口,当中自然会有人倡议扎龙灯,随即就有热心者抱来干净稻草,有人去后山砍木棒,众人一齐动手,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黄稻草龙便扎将起来。一个村庄必定会扎一条大龙,或是七节,或是九节,或更长,每一节称为一稿,需多人才能一齐舞动。村中的小孩子,往往也会扎一些简单的小龙,俗称狗婆龙,或是一个单独的龙头,或是一节龙身,或是两三稿,撑着木棒,点上几根香火,独自或者两三个人耍着玩儿。在整个春节期间,村中的那条大龙,每天都会有众多的大人孩子一齐举着,簇拥着,挨家挨户收香烛,贺新年。等到夜晚,插满香火的龙灯,伴着喧闹的锣鼓声,在村前的开阔地舞动,在村巷里扫宅驱除邪祟,各家都会放鞭炮,点香火,开门迎接龙神的到来,一派喜气洋溢。这样的盛况,一直要持续到元宵夜龙灯倒灯。 看戏也是故乡人的旧习。一年到头,勤于耕耘的农人,在春节期间,难得好好地放松身心,观赏戏剧。故乡的戏台,在村旁的黄氏宗祠,这是一栋规模宏大的清代建筑,一台台乡村剧团演出的古装大戏,永远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出了元宵节,生活恢复常态,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耕耘。随着农时节气的推进,惊蛰到来,万物苏醒,雷霆震撼苍穹,春雨哗哗而下,田野葱绿,繁花争艳,百鸟飞翔,一派盎然的春意,播种正当其时!当此之际,故乡人会在特定的日子,祈雷,祈鸟,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绵绵的春雨中,也迎来了一个伤怀的时节,便是清明,家家户户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山岭间不时响起的零星鞭炮声,寄托了人们慎终追远的无限哀思。 与多雨的春天相比,夏天更多的是晴朗和炎热。这时,早稻已经插下田,正拔节生长,孕育着乡民丰收的期望。旱土里原本绿油油的小麦,也一日日变得黄熟起来。两个传统佳节紧随而至,一个是四月八,一个是端午节。四月八堪称旧时故乡的儿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红蛋,是送给未成年子女的节日礼物;糯米饭、葱花煎蛋,是当天过节的必备佳肴。在我童年时代,故乡人过端午,都是蒸新麦馒头。麦子出自故乡的土地,又在村旁的水磨坊磨成面粉。在我们家,母亲做的馒头,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放红砂糖的,如半月;另一种是不放糖的,如拳。蒸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节庆里的故乡/中国乡存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孝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911287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2 |
出版时间 | 2022-01-01 |
首版时间 | 2022-01-01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88 |
CIP核字 | 2021214076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