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斗争往往以争夺储位,进而争夺皇位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大清王朝也不例外。大清王朝的皇权斗争,虽然也反映在争夺储位和皇位的斗争中,但是这种斗争在清前期与它特有的八旗制度关系密切。到了后期,由于外国列强无端侵入,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此时的皇权斗争又有了另一版新的特点和内容。人们关注他们的往往不是他们玩权弄谋的结果,而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实施手段和过程。
本书《大清皇帝权谋秘史》就是带读者朋友们一道再次关注和重温当年大清国各帝王争储夺位、唯权独尊、视权如命且为权谋计设招的全过程。
图书 | 大清皇帝权谋秘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皇权斗争往往以争夺储位,进而争夺皇位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大清王朝也不例外。大清王朝的皇权斗争,虽然也反映在争夺储位和皇位的斗争中,但是这种斗争在清前期与它特有的八旗制度关系密切。到了后期,由于外国列强无端侵入,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此时的皇权斗争又有了另一版新的特点和内容。人们关注他们的往往不是他们玩权弄谋的结果,而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实施手段和过程。 本书《大清皇帝权谋秘史》就是带读者朋友们一道再次关注和重温当年大清国各帝王争储夺位、唯权独尊、视权如命且为权谋计设招的全过程。 内容推荐 历史是充满斗争和血腥味的历史。尤其在封建皇朝各代的君位承继和维护既夺皇权利益上,一个个血淋淋的阴谋玩弄和残酷杀人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胆战心寒。这里面,皇权斗争无疑是权力斗争中最高级最集中也是最真实的体现——本书让我们再一次关注和重温当年大清国各帝王争储夺位、唯权独尊、视权如命且为权谋计设的全过程。 目录 一、努尔哈赤权谋秘史11 1.一个诡计就杀掉了挡道的仇人13 ——计铲诺米纳秘史 2.“水淹七军”是借了“孔明”的脑子15 ——水灭董鄂部秘史 3.登龙方略——赫图阿拉城称汗王秘史22 4.高瞻远瞩 老谋深算——迁都沈阳秘史26 5.玩权弄谋的高手——一代骄子王31 二、皇太极权谋秘史33 1.后宫斗权——长子褚英被办死35 2.暗地捣鬼——老汗王的“八王共治”梦39 3.密嘱殉妃——皇太极终成清帝第一人46 4.拼命“三刀”54 ——大耍出真正的“南面称尊,唯我独尊” 三、顺治帝权谋秘史62 1.皇宫后院里的“操盘手”64 ——幼主称帝的权情交易 2.骑着别人的脖子进京称王74 ——迁都燕京掖藏的阴谋 3.疯狂的“秋后大算账”——顺治亲政当头炮80 4.震动天下的乱世新政——顺治有个智囊团95 5.开花结果的文武方略——顺治入统秘史101 四、康熙帝权谋秘史106 1.欲擒故纵夺权柄——康熙干掉权臣鳌拜108 2.铲平阴险 除掉后宫太子党113 ——康熙废、立储皇太子 3.决计出兵定大统——康熙收复台湾118 4.乱则声讨 战则必胜121 ——康熙抗御沙俄的军事与外交权谋 五、雍正帝权谋秘史127 1.算计精确突奔而出的“黑马”129 ——雍正争储秘史 2.一碗参汤就全部搞定——雍正即位秘史138 3.甘甜毒辣的陷阱——雍正残害骨肉亲情秘史145 4.过河拆桥的“狙击手”150 ——雍正杀人灭口秘史 六、乾隆帝权谋秘史157 1.出手不凡的少年天子:宽政昭冤159 2.全才治国能君:扫荡后患办二党175 3.弄谋高手:不带血腥操屠宗室争权案189 4.兵法胜家:师剿金川,平定南中国197 七、嘉庆帝权谋秘史210 1.亲政一把火:笑面藏刀 诛死头号奸贪和珅212 2.宫门惊案:震杀狗贼狗党240 3.整顿吏治:拿重臣广兴开刀243 4.晚政厉风:杀!杀!杀!杀死昏臣起拔新锐248 八、道光帝权谋秘史255 1.神术妙道承帝位:■匣风流秘史257 2.巧策方略固皇权:平定回疆秘史275 3.依才倚能护王朝:虎门销烟秘史289 九、咸丰帝权谋秘史301 1.攻心为上:巧智登基秘史303 2.广开言路:收拢贤能秘史321 3.下诏罪己:作战太平军秘史331 4.逃难热河:妥协外侵秘史335 十、同治帝权谋秘史338 1.幼童称主:祺祥政变秘史340 2.青年亲政:圆明园风波秘史348 十一、光绪帝权谋秘史364 1.一个阴谋产生:入继帝位366 2.帝后两派掐手:光绪亲政372 3.消弱“后党”的攻招:对日宣战380 4.由垂帘到垂幕的皇宫权谋:泣血紫禁城392 试读章节 1.一个诡计就杀掉了挡道的仇人——计铲诺米纳秘史 努尔哈赤为报父祖之仇,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以“十三副遗甲”率兵攻破图伦城,打败了城主尼堪外兰。又在同年八月再次整顿军马,前去进攻逃往嘉班城的尼堪外兰。原先约定诺米纳率兵来会合,共同去攻打嘉班城。可是同族中就有人反对他的这一举动。努尔哈赤的堂叔龙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暗地里对诺米纳的弟弟奈喀达说:“大明朝要支持尼堪外兰,准备在嘉班筑城,让他当建州女真的首领,而且哈达万汗王台也在帮助他,你们跟努尔哈赤一起去攻打尼堪外兰,是很危险的啊!”奈喀达把这些话告诉了诺米纳。诺米纳确实有些害怕了,便背叛了盟誓,反而转向尼堪外兰。 说起努尔哈赤发怒攻打尼堪外兰一事,那还得从明万历十年(1582年)说起,当时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攻打古勒寨,而古勒寨寨主阿台的妻子,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孙女,是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侄女。觉昌安为了使孙女免于战难,同时也为了城内部民减少伤亡,于是就同塔克世一同进城,打算劝说阿台投降。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的城主尼堪外兰,里通明朝,和城里内奸一起帮助明军攻破了古勒寨。在城内的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不幸死于纷乱的战火。 努尔哈赤得到父、祖蒙难的噩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他怒吼道:“你们为什么要杀害我祖父、父亲?”明廷派官员解释说:“这是一场误会,是误杀,并不是有意的。”明军送还觉昌安和塔克世的遗体,同时赏给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还封他为指挥使。即便如此,努尔哈赤仍怒气不消,但他又不敢直接同明朝冲撞,便迁怒于尼堪外兰。 努尔哈赤是一个认定了方向、不达目的永不回头的人。他坚信自己起兵是正义的,而正义的事业,无论古往今来,任何人也反对不得。即使诺米纳变卦投敌,他毅然率兵前去奔袭嘉班。没有料到诺米纳和奈喀达兄弟给尼堪外兰通风报信,使他得以逃脱。努尔哈赤立刻率领军队继续追击,直到抚顺城南的河口台地方。守台官军看出尼堪外兰不会有什么作为,就不愿接纳他,派兵前去阻止他人台。当时努尔哈赤不知道内情,怀疑官军是出来帮助尼堪外兰的,就没敢贸然上前对垒,于是命令兵士退到远处,扎下营寨。当天夜里,尼堪外兰的部下,见尼堪外兰势穷力竭,走投无路,便前来投奔努尔哈赤,并透露了大明官军出台的真情。尼堪外兰发现众叛亲离,心想不能在河口台避难,又急急忙忙逃往鹅尔珲城去了。 在努尔哈赤追杀尼堪外兰的时候,建州许多强族大部都各行其是,使努尔哈赤陷于复杂的环境之中。但是他深知。军事上的智取,常常胜于强大的攻势。在临战前后的日日夜夜里,他经常回忆起当年老河口号称料敌如神的张一化大爷说给他听的那些古代战例,因而常常怀念他老人家;也经常复习七星长老曾经教给他的战略战术,时刻想把那些令鬼神都害怕的计谋能够用于实战中去。这几天来,他认真地思索、总结,他已两次发兵猛攻和追捕尼堪外兰,但是都没有能得手。他内心十分恼恨诺米纳兄弟。他不止一次地想过,若是强行攻取诺米纳兄弟的萨尔浒城,恐怕难以取胜。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诺米纳派来使臣,对努尔哈赤威胁说:浑河部的杭嘉、札库木两处,不许你军侵犯。楝嘉、巴尔达两城是俺的仇敌。你如果取此二城,就送给俺,否则不许你的兵马经过俺的边境。努尔哈赤听了使者的传话,更加气愤。嘉木湖寨主噶哈善,沾河寨主常书、杨书听了诺米纳的话,也怨恨他们兄弟二人霸道无理,便去主动为努尔哈赤出谋划策:“若不先破诺米纳,俺们必然迫于他的势力,前去归附。”可见那时,诺米纳已经成为努尔哈赤复仇和统一建州的障碍了。不除掉诺米纳,既难越过他的境界,去擒拿尼堪外兰,报父祖之仇,也难以号令周围各部。可是当时努尔哈赤的力量却弱于诺米纳,如以力强取,很难有成功的把握。因此努尔哈赤与噶哈善、常书、杨书三位首领取得一致意见,就是表面上迎合诺米纳的心意,建议合兵一处,共同前去攻打巴尔达城。诺米纳得到确信后,认为努尔哈赤已经就范,双方联合起来共同打自己的仇敌,心里非常高兴。当两军集结以后,努尔哈赤就以诺米纳的盔甲、枪刀等军器较多为理由,让诺米纳的兵士先攻。诺米纳害怕先去打前锋吃亏,死不肯同意。努尔哈赤又进一步提出条件,你的士兵既然不愿意先攻,可以把你的盔甲、兵器借给俺的军队,这样,此城一定可以攻破。诺米纳没有识破他的计策,一味想贪小便宜,就将全军的盔甲、器械统统交出来了。努尔哈赤急令士兵披甲戴盔,手持武器,全副武装起来。接着努尔哈赤一声令下,就将诺米纳等杀死,命令大将安费扬古率军回师,夺取诺米纳的本部萨尔浒城。顿时全城陷落,努尔哈赤立刻入城,安顿军民,对那投降的人不加杀害。夫妻离散的,让他们团聚,仍让他们居住在萨尔浒城。这次用计谋,智取诺米纳的萨尔浒城,壮大和武装了努尔哈赤的军队,为他进一步统一建州各部,追杀尼堪外兰,采取更大的行动,扫清了障碍。 P13-15 序言 历史是充满斗争和血腥味的历史。尤其在封建社会皇朝各代的君位继承和维护既夺皇权利益上,一个个血淋淋的阴谋玩弄和残酷杀人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胆战心寒。 这里面,皇权斗争无疑是权力斗争中最高级最集中也最真实的体现,同时也成了我们后人有感于历史变迁而谈论的最热衷的焦点话题。 皇权斗争往往以争夺储位,进而争夺皇位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大清王朝也不例外。大清王朝的皇权斗争,虽然也反映在争夺储位和皇位的斗争中,但是这种斗争在清前期与它特有的八旗制度关系密切。到了后期,由于外国列强无端侵入,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此时的皇权斗争又有了另一版新的特点和内容。人们关注他们的往往不是他们玩权弄谋的结果,而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实施手段和过程。 本书《大清皇帝权谋秘史》就是带读者朋友们一道再次关注和重温当年大清国各帝王争储夺位、唯权独尊、视权如命且为权谋计设招的全过程。 揭开这些曾令人“高山仰止”的帝王国君的神秘面纱,我们不再好奇了,我们不再把月光聚焦在他们头上那顶金灿灿的皇冠和手中亮闪闪的权柄,我们会有更多的感慨、钦佩、惋惜、憎恨、思索…… 我们钦佩:努尔哈赤,为创帝业,身扛“三十六”计,在马背上运权筹谋,纵横捭阖—— 我们感叹:皇太极,为登太极之位,设埋奸诈,为入主中原之大计而甘愿“绿帽”扣头—— 我们钦服:康熙大帝,亲政之后,便一招接着一招施展百变高手的奇谋妙计—— 我们感慨:顺治幼年称帝的背后原有一位皇宫内院里的“操盘高手”,等那些权情筹码耗尽之后,顺治皇帝便迅速出手反击,疯狂地“秋后大算账”,可算得“走火入魔”了。这难道就是顺治皇帝对一个帝王的“权谋”注解? 我们憎恨:雍正皇帝,为夺皇权,整整花去大半生的时间来策划阴谋。改诏夺嫡之后,他又利用手中的权力滥杀挡道的亲情骨肉和朝廷政敌。同时他又过河拆桥,一计又一计除掉了当年可谓“一条绳上”的“死党”。可最终落个无头尸鬼,难道这就是雍正帝王的“权谋”之道? 我们感叹:乾隆皇帝,初政就彰显不凡,几个回合就荡灭了后宫冤屈。为了皇权,他即便只剩下一口气,也抱着帝王大印跟他的儿子来个“死活不放”—— 我们感叹:咸丰皇帝,为赢得皇位而不厌其烦“花言巧语”,可是一旦到位却又“找不着北了”,他坐皇位和揽大权,很大部分是冲着女人和享乐来的—— 我们思索:光绪皇帝,为削“后党”干大事,以谋攻谋,而最终上演一出大清历史上经典的宫廷式“争权夺利”的悲剧—— 本书语言生动,叙述津津有趣,秘事纷呈,把当年大清王朝最具神秘色彩的皇宫帝王权谋秘史淋漓尽致地昭然纸上。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清皇帝权谋秘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正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大众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71836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0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40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