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父亲的道路太漫长,张左发现他从来就没有真正走进过张希夷。”
《通往父亲之路(精)》为叶兆言全新作品,是他回归写作初心,以六十余载生命体验,初次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张左出生不久,父母即因不和分开,他自幼由外公魏仁与外婆抚育,与其父张希夷情感疏离。时光流转,晚年的张希夷声名大噪,父子二人亦交往渐密。张左、张希夷、魏仁三代人,是父子或师徒,有恩亲,更有离合疏近。“父亲”,是肉身交替,还是精神的承传相继?“我们在通往父亲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么?”
图书 | 通往父亲之路(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通往父亲的道路太漫长,张左发现他从来就没有真正走进过张希夷。” 《通往父亲之路(精)》为叶兆言全新作品,是他回归写作初心,以六十余载生命体验,初次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张左出生不久,父母即因不和分开,他自幼由外公魏仁与外婆抚育,与其父张希夷情感疏离。时光流转,晚年的张希夷声名大噪,父子二人亦交往渐密。张左、张希夷、魏仁三代人,是父子或师徒,有恩亲,更有离合疏近。“父亲”,是肉身交替,还是精神的承传相继?“我们在通往父亲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么?” 目录 张左 外公魏仁 张希夷 还是张希夷 张左和张希夷 通往父亲之路 导语 1.“这是我一直想写的一部书。”叶兆言全新作品,初次直面父辈的人生之书 本书为著名作家叶兆言以其六十余载生命体验,初次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作为作家,叶兆言书写了近千万文字;但身为人子,他却从未在书中直面父辈这个人生话题。通往父亲的道路太漫长,这次,他卸下精神重负,坦言“这是我一直以来想写的一部书”,开启父子关系探讨的文学漫旅。 2.一代不如一代?“我们在通往父亲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么?” 在叶兆言笔下,父子关系的文学漫旅亦掺杂浓郁的文化反思:出身文化世家的叶兆言,文学史上的耀眼明星是其家中常客,祖辈父辈的特殊经历,也令他对20世纪中国数代知识分子命运投以持久观照。他从历史缝隙发见他们的来路去处,一度悲观认为超越父辈几乎是不可能的,“鲁迅谈起章太炎先生,我祖父(叶圣陶)那辈人谈起鲁迅先生,我父亲谈起祖父那一辈,然后就是我,谈起父亲和他的朋友。一句话,我们都成了九斤太太的后人,历史仿佛早已写好了,注定了一代不如一代,我们这些不肖子孙,似乎都不可能再超越父辈。” 在本书中,他发出疑问之思:我们在通往父亲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我一直以来想写的一部书。想说的意思也简单 ,就是想向“父辈”致敬。在我生长的环境里,父辈们一 直都是高山仰止,高不可攀。大家好像总是生活在父辈的 阴影下,我的父辈、父辈的父辈、祖父辈的父辈,他们的 历史始终都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叶兆言 我们身右/跪着一个阴沉的星球/穿着铁鞋寻找出生的 迹象/然后接着挖——通往父亲的路 ——诗人 多多《通往父亲的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通往父亲之路(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叶兆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8831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7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2-01-01 |
首版时间 | 2022-01-01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52 |
CIP核字 | 2021175352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5.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