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纯洁的全球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当今时代的核心问题为出发点,以非专业读者为对象,深刻地分析了被公认的全球化发展现象,根据大家对所谓的全球化的认识,诠释了与全球化进程有关的若干误区,并重点讨论了激进全球主义者和反全球主义者的观点。此外,本书选择性地以部分核心敏感问题为突破口,研究了它们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的影响。

序言

对于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无论他们的思想对错与否,其伟大的力量都不是我们所能想像的。事实上,我们的世界总是被某种冥冥之物所左右,现实中的人,尽管他们相信自己永远不会受到思维意识的影响,但却经常在不经意之间,被某些已逝去的经济学家所奴役。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最为泛滥的一个词。尽管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个词,但却很难对它做出准确的定义。要对全球化这个词的理解达成共识,恐怕绝非易事,因为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它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笼统地说,全球化是指: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诸多领域跨越国界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活动不会因为国界和距离的存在而受到影响。此外,它还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将会给其他地区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学术界,学者们利用“全球性”、“国际化”、“普遍化”、“西方化”、“跨国性”以及“跨地区性”等各种各样的术语,来描述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联系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尽管我们不对这些术语作详细的剖析,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异。

在很多情况下,学者们只是把全球化概念运用于经济领域,而不考虑它与政治、历史、文化、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联。但是,由于全球化过程本身包含着很多非经济因素,因此,这种理解很可能是不恰当的。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因此,对全球化的其他一些重要方面将不再赘述。尽管经济全球化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它是在消除国家边境情况下进行的贸易、生产和资金融通。人们经常用贸易和资本流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作为衡量经济全球化的指标。

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一直面临着一种深刻的系统化危机,如果不能从这种广义上的资本主义体系考虑,任何针对全球化的分析都是不完整的。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生产全球化(与贸易、生产和真实经济相关联)和金融全球化,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在70年代初土崩瓦解,全球化趋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而所谓“华盛顿共识”——也就是以紧缩财政政策、放松管制、私有化和自由化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国家和政体也得到了强化。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样也促进了贸易和私人资本的跨国界流动。

与新自由主义观点相反的是,当前的全球化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现象。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资本和国家之间复杂、动态关联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跨国企业和基金经理来说,全球化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取消对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限制,他们所面对的市场也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全球化对穷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日益显现,反对全球化的劳工运动和社会运动也开始日渐高涨。无论身在何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贸易和资本流动全球化所带来的收益都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衰退、生活质量的下降、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不断激化的社会、政治冲突。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全球化政策还导致教育、医疗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指标的恶化。

无论是在一个国家的内部还是不同国家之间,日益明显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事实上,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失衡的过程,某些群体必然要受到全球化的垂青,而其他一些群体则可能受到全球化的排挤,从而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这种不均衡现象最明显地体现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金融资本的所有者和经理每天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在世界各地操纵着数以万亿计的美元①,而另一方面,除极少数高技能专业技术人员,人员流动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全球化的矛盾在于,它团结和联合了财富阶层,但是对于那些本身缺乏从全球市场中受益所必需的技能和资源的穷人来说,它却使他们成为全球化进程的边缘人。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舆论对于全球化的声讨和指责也与日俱增。从北方的右翼政治家到南方的左翼民主运动,讨伐全球化的呼声已经遍布全球。狂热的全球主义者和反全球主义者针锋相对,随着双方立场的日益对立,有关全球化的争论也从最初的表面化趋于深入化。这场争论远未结束,似乎漫漫无期。

启发作者创作本书的灵感来源于2001年初在孟加拉国召开的一次国际全球会议,与会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们针对全球化问题进行了非正式讨论。很多与会人士认为,当今世界更应该从非技术角度看待全球化的各种观点。尽管有关全球化问题的书籍不计其数,但大多未涉及有关这一问题的种种争议。即使是在这些有限的文章中,也基本上是从技术角度出发,阐述学术界和政治领域更为关心的问题。这些专业性较强的论著对于社会活动人士、学者和一般公众来说,则是很难理解的。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本书的初衷并非是从学术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作为大众读物,以学生、实践活动者以及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为对象,为他们提供一些基础性的认识。本书并不过多讨论过去有关全球化出现的种种分歧,而是以当今时代的核心问题为出发点,以非专业读者为对象,在阐述目前各种观点的同时,诠释了与全球化进程有关的若干误区,并重点讨论了激进全球主义者和反全球主义者的观点。

本书并没有针对目前全球化问题的重大分歧一一列举,而是选择性地以部分核心敏感问题为突破口,研究它们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的影响。与传统学术专著不同的是,在组织结构上,本书各章采取了相互独立的方式,每一章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全书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当前的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主要剖析的问题是:金融资本的跨国界自由流动是否能真正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本章根据一些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国家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金融资本的指数化增长现象,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此外,本章还研究了金融资本流动诱发不同类型金融危机的机理,驳斥了与全球化收益有关的几个谬论,揭示出银行业全球化隐藏在市场机制之下的种种动机,并以批评的态度,对以小额信贷作为解决全球性贫穷问题万能之药的观点给予了否定。

第二章讨论了全球投资规则的基本依据及其影响。目前,世界上尚无有关外国投资的综合性多边投资协议。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合组织多边投资协议谈判的破裂,世贸组织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以期建立全球性的投资规则。尽管坎昆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没有取得预期结果,但发达国家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他们一直在利用各种手段,寻求就投资问题达成一致的方法。但是考虑到这种多边投资协议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的严重挫伤,很多发展中国家一直在投资问题谈判上采取极为强硬的抵制措施。本章着重讨论了投资规则的历史、有关谈判的现状以及双边投资协议和地区性多边投资协议的近期实践状况。此外,本章在实证的基础上,驳斥了一些与多边投资协议优点有关的悖论。

很多政治分析家倾向于把全球化和民主解释为一种相辅相成的现象。但是在现实中,全球化和民主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甚至可能在某些阶段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这也是我们在第三章中所讨论的问题。众所周知,民主包含着相当广泛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市场经济的工具。本章认为,民主不可能通过简单的私有化、放松管制以及商品和资本的跨国界流动而实现。也不可能因为仅仅得到了牛仔裤、比萨饼、流行音乐或是计算机,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实现了民主。本章从批判的角度探讨了“民主全球化”、割裂经济决策与民主政治程序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统治论形式的治理结构等观点,并特别强调了这样一种观点:如果不对当前全球化格局进行彻底的改造和重组,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在第四章里,我们批判性地评价了善治原则在国际开发援助中的滥用。早期的“价格合理化”原则已经被目前的“制度合理化”原则所取代。在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的推动下,善治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开发合作的绊脚石。目前,在各种多边金融机构和双边援助机构中,我们很难找到不包括任何治理条件的援助或贷款。本章讨论了国际援助机构、尤其是国际金融机构在政策方面出现的明显转变,治理原则不仅已经成为开发援助的目标,而且已经被当成获得开发援助的先决条件。对于治理标准,这些援助机构忽视了政治、权力关系和利益群体等更为重要的因素,把眼光放在狭隘的技术统治论方法上。他们拒绝承认治理问题的实质是政治问题,并错误地坚持“政治中性论”的观念,以及把经济问题与政治断然分开的意识形态。本章主张,国际社会必须放弃“技术一致性”的表面界限,把治理问题视为政治问题加以解决。

第五章回答了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万能的市场是否意味着无能的政治家?很多人把全球化的兴起视为国家的消亡。他们在解释这种观点的时候,毫不吝啬地使用了“民族国家的末日”、“国家的衰退”以及“主权的终结”等灾难性的论调。然而,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观点并没有抓住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复杂关系的本质。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际资本统治地位的不断上升,为主权国家实施独立的经济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如果因此而认为国家将会消亡或是退出经济舞台,显然是错误的。

本章通过现实世界提供的大量证据,驳斥了这样一种观点: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中,国家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本章还强调了超级大国在推行当今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当今世界影响的日益扩大,并进一步指出,作为治理国家的合法主体,国家在未来全球治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依然是主导性的,在此基础上,文章回击了这样一种谬论:任何国家干预都是邪恶的,而所有市场行为都是神圣的。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战略,都需要通过政策和规章来保障市场和政府切实履行其职责,体现真正的民主,从而维护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利。最后,本章批驳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现象以及“全球化是无可选择的未来”等观点,并重申政治过程完全有可能改变全球化的未来。文章还对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兴起进行了分析。

卡瓦基特·辛格

于新德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纯洁的全球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度)卡瓦基特·辛格
译者 吴敏//刘寅龙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1462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1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