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献汇编影印。本书以原版影印的方式全面收录了民国时期刊印的中国音乐史著19种,如叶 伯和《中国音乐史》、王光祈《中国音乐史》、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 》等,附录8种音乐史述论文。本书作为民国音乐学 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 值。
图书 | 民国中国音乐史著汇编 |
内容 | 编辑推荐 民国文献汇编影印。本书以原版影印的方式全面收录了民国时期刊印的中国音乐史著19种,如叶 伯和《中国音乐史》、王光祈《中国音乐史》、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 》等,附录8种音乐史述论文。本书作为民国音乐学 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 值。 内容简介 我们在完成了民国时期戏曲史着的影印出版后,希望将这一学术史料整理工作继续开展下去。为此,我们又对民国时期涌现的中国音乐史着进行搜罗和影印。或许之后,我们还会对诞生在民国期间的其他艺术门类史着进行影印出版。中国艺术各学科大多发轫于民国,而为各艺术门类“修史”则是学科草创之初的首要工作。因为该学科获取存在感、提升接受度的重要路径是去寻找代际相续的传统,辨识经年累月的蜕变。那些“流变”正在告诉人们某个艺术门类的来龙去脉:它从哪来,走过多少路,又将去向何方。民国时期的学人在努力地梳理历史脉络、划分历史阶段、挑拣历史事件、揭示历史原因,一部部的史着相继出版。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史着的学术水参差不齐。史料详尽、证严谨、脉络连贯的史着往往成为本学科的经典之作,而结论因袭、内容筒单、綫索粗疏的史着难遭遇拾人牙慧的诟病。当然,我们的影印工作不弃菅蒯,主流的与新异的、领军的与追随的因为这是一套资料汇编质的丛书,它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将此时期的研究成果一网打尽。让那些致力于学科史、学术史研究的同仁们得以全面地把握早期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的概况。历史被书写者们描绘,他们无还原原始的历史现场,只能在史观的指引下,基于史料作出一番阐释。由于史家史观的差异、史识的高下有别、史料占有的多寡不同,虽然他们都在书写“某某史”,但所呈现的历史图景是不同的。没有一部令所有人满意的史书,“重写某某史”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所以,几乎与学科诞生同步的“修史”工作,也必将伴随着某学科的一生。正因为如此,我们已经或者将要完成的汇编工作,不仅在提供学术史、学科史研究的对象,还在提供历史书写的“标本”。关于各艺术门类历史编纂的经验和教训,都可以通过解剖它们而获得。 目录 第一册 中国音乐史叶伯和著 中乐寻源童斐著 第二册 中国音乐史郑觐文著 第三册 中国音乐小史许之衡著 外族音乐流传中国史孔德著 中国现代艺术史,音乐李树化著 第四册 中国音乐史王光祈著 第五册 音乐的文学小史朱谦之著 中国音乐文学史朱谦之著 第六册 中西音乐发达概况宋寿昌著 隋唐燕乐调研究·林谦三著 第七册 中国音乐史纲杨荫浏著 第八册 中国音乐史·田边尚雄著 唐宋大曲之来源及其组织阴鲁著 附录:音乐史述 宋振海《中国音乐史略》 王光祈《中国音乐短史》 缪天瑞《中国音乐略史》 柯政和《中国音乐的发达概况》 陈钟凡《中国音乐文学史叙言》 昊绳海《中国古代音乐及乐器之发达与变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国中国音乐史著汇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程华平,黄静枫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陵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541321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6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