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疫苗: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视野开阔、案例丰富、夹叙夹议、立论严谨、可读性强的疫苗科普历史著作。

当前,正值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疫苗研发工作也已进入应用阶段。相信此书除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疫苗及其影响的认知外,也便于大家以史为鉴,做好日常“防疫”工作,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和深化全球医学合作。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大量文献、档案、访谈资料,细致梳理了詹纳、萨宾、索尔克、希勒曼等科学家研发疫苗的事迹,详细考察了18世纪以来美国借助疫苗抗击天花、黄热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乙肝、破伤风等传染病的历史,并与英国、德国、苏联、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抗疫”活动进行了对比论证。与此同时,作者深入探讨了疫苗与传染病防控、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医疗体制改革、自然环境、地区文化、全球合作等诸多议题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对疫苗的得失优劣(如是否会引发自闭症)作了辩证解析。

本书可以深化我们对疾病防控、疫苗研发、家庭生活、人与自然、政治文化、全球合作,以及人类未来等诸多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阿瑟·艾伦(Arthur Allen),美国较为知名的记者、撰稿人,数十年来笔耕不辍,大量作品散见于《新共和》《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杂志》《沙龙》等报刊。他创作的《疫苗: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一书于2006年首版后,之后先后受到美国《出版商周刊》《自然》等诸多媒体推荐。此书于2007年再版,至今常销不断。
目录

前言 疫苗接种与政治

上篇 缘起

第一章 科顿·马瑟的天花疫苗试验

波士顿,1721年暴发的天花疫情 6 /土耳其人、黑人以及女性的命运 

第二章 牛痘的奇特历史

牛痘疫苗传到新大陆 29 /圣牛还是马蹄? 33 /“注射致病物质” 36 /一切都回到奶牛 38 /迈出疫苗监管的第一步 39 /英国的反疫苗运动 

第三章 疫苗大战:20世纪之交的天花 51肮脏的费城 54 /我绝不会再让我的孩子接种疫苗 60 /克利夫兰的实验 64 /不满的家长聚集起来了 67 /破伤风调查 74 /对反抗者采用强硬手段 79 /反疫苗运动起死回生 83 /瀑布城的“激进措施” 93

中篇 黄金时代

第四章 战争对婴儿有益

疫苗接种和现代医学 103 /巴斯德的胜利 104 /借助科学来抗击白喉 107 /向野蛮和伤寒进军 116 /二战时期的疫苗 122 /疫苗或地狱:破伤风和斑疹伤寒 124 /黄热病与黄疸危害 128 /“来自健康白种成年人的无菌血液” 137 /疫苗史上“黑暗的一页” 138

第五章 美国人反击脊髓灰质炎的战斗

罗斯福的另一场战争 149 /脊髓灰质炎:一个神秘的跛行者 153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试错 159 /索尔克和以他名字命名的疫苗 167 /索尔克的竞争对手 171 /冲刺阶段 179 /卡特和惠氏事件 188 /萨宾抢尽风头 197 /疫苗“破坏者” 20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206

下篇 争议

第七章 “百白破”与疫苗安全运动

是时候讨论疫苗安全性问题了 254 /百日咳:微生物、疫苗与诉讼律师 264 /“桃子”及其“果汁” 273 /“给儿童不折不扣的正义” 276 /终于,补偿计划通过了 286 /关于百白破疫苗的无休止争论 288

第八章 好心没好报

为孩子们接种疫苗 299 /制定法律 303 /新科技,新疫苗 307 /为疫苗安全提供资金保障 318 /不受欢迎的轮状病毒疫苗 320

第九章 宁愿感染百日咳的人

把疫苗视为精神污染物 337 /顺势疗法、玫瑰十字会和受虐儿童  341 /人智论:通往救赎之路的天花 347 /西部的雅典 355 /落基山脉西麓居民的生活 360 /百日咳弥漫的国家 373

第十章 疫苗导致自闭症?

久负盛名的疫苗学家的孤独 382 /掉入“兔子洞”以及充满争议的里姆兰德 391 /公共卫生沦为人民公敌 409 /美国疾控中心的垮台 425

结语 我们最好的疫苗

监管过度? 443 /援助第三世界 446 /一条未被选择的路 453

注释 456

致谢 518

审校后记 522

精彩书摘

一条未被选择的路

20世纪中期,勒内·杜博斯(Rene Dubos)是洛克菲勒研究所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这位微生物学家通过研究新泽西州蔓越莓上的细菌进而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对于环境因素在生物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杜博斯的理念非常“善变”,到晚年时期,他逐渐对现代医学产生了怀疑。49出生于法国的杜博思也是巴斯德的传记作者之一,他尤其被巴斯德的聪明才智所吸引,因为巴斯德既能思考纯科学议题,又能创造出各种方法解决法国工业、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实际问题。50 1865年,巴斯德对蚕病的研究拯救了丝绸行业,但是他在这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多年后巴斯德写道:“要是能开展一项关于蚕病的新研究,我将从把精力放在探索提高桑蚕活力和抵抗力的环境因素方面。”文化和环境间复杂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是巴斯德当年所能钻研的问题;巴斯德擅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方面的才华使他名垂青史,特别是他发现特定的病菌会引发不同的疾病。

直到21世纪初,仍然有人在追问,是否存在某些与生俱来就极具欺骗性的疾病,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我们注定得采取疫苗接种这种简单但又不断被技术完善的方式来应对它们。采取整体疗法是否会更好些?就像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运动有可能激发人们探索新的疾病防控策略一样,现在有了一个更为关键却不引人注意的健康目标,那就是是否可以通过某种疫苗接种的方式将免疫细胞直接从其高度进化的系统中分离出来,以帮助人类应对生命的考验?我问过奥伦斯坦,引进一种结果未知的新疫苗是否曾令他寝食难安。“嗯,当你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你都不会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他回答道,“如果人生是一场安慰剂对照试验就好了,这样你就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重头再来过。但我们总是不得不选取最好的决定,建立各自反馈机制以理解将要发生的一切,有时需要做出适当的调适。你总是担心‘从长远来看,现在所做的事情将来是否会让局面变得更糟?’但是如果过于在意这些担忧的话,它将让你变得没有任何行动力。”

因为疫苗学家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并且知道实现的方法,所以即便许多其他科学研究的前景并不明朗,他们仍感到一种要继续勇往直前、与造成疾病和死亡的新病因做斗争的紧迫感。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进取心,和其他事业一样自带光芒。政策制定者当然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按部就班、一点点地推进免疫项目,借以改变整体的微生物环境。但如果尸位素餐、不作为则必定无益。“因为无法确知年龄相对较高的儿童是否会感染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我们就应当弃用针对该病的疫苗吗?”奥伦斯坦反问道。“对于20世纪70年代的儿科医生来说,乙型流感嗜血杆菌就是一个噩梦,每年造成1.2万例脑膜炎,另外引发2.5万例侵袭性疾病。社会生态会不会因为其他嗜血杆菌而发生改变,这方面暂时没有确切答案,这些事情都只能从长远来看才会有结果,但若是因此而放弃疫苗,显然得不偿失。我们不得不冒险试试,同时做好后续的随访工作。”

虽然我们都知道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改变其中一个元素就可能影响其他部分,但还原论仍是科学的基础。疫苗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那些未曾预料的结果与其说是例外不如说是一种无法规避的法则。记住这一点后,疫苗学家将做得更好,他们正不断向新的发现迈进,同时推荐新的疫苗接种方案,这些专家在疫苗事业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数十年来,通过给儿童接种疫苗,我们已经拥有了大量免疫人群。与此同时,公众和政治家都需要明白,轻率的行动会给这些群体带来威胁。如果疫苗接种确实重要,我们则需要支持它,并且欢迎利益相关方共同探讨其真实的风险和效益。被推选出来的卫生官员则应当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各司其职、发挥作用。我们疫苗接种项目的历史已经表明:免疫人群需要被认真对待,必要时应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疫苗补助;对于那些诚信生产安全疫苗的公司,应当在诉讼中为它们提供法律保障;至于那些因疫苗接种而遭受意外伤害的人,给予他们合理的赔偿也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惟其如此,疫苗接种才能真正兑现我们的集体承诺,即保护儿童免受传染病的侵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疫苗: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 阿瑟·艾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71781
开本 16开
页数 523
版次 1
装订
字数 457000
出版时间 2020-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8-1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979.9-09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