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乡的风情
内容
编辑推荐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在发展中不断对农民赋能,培养农民的乡村振兴能力,让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用双手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本书不仅是曾经生活在大别山的一代人的记忆,也能够让大别山外的无数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能够让新时代青年对乡村生活产生认同和向往,更能让已城市化了的农二代、农三代重识了归途!从而,满怀激情加入乡村振兴发展热潮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别山的记忆、流动的乡愁、生命的哲理、时代的价值……先生之作有太多正能量的主题需要反复品读和领悟!

内容简介

本书共二十五篇,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鄂东大别山乡村的自然生态、农业生产、村民生活、风俗文化、人物情感、社会形态,以一种质朴简洁的文字风格、身临其境的画面感、升华的正能量人生观跃然纸上,隐然吹拂一股清新之风。

适逢乡村振兴发展大潮,本书重塑了对乡村生活的认知,细心品味每一段大别山的记忆,返璞归真、梦回童年、顿悟人生之感油然而生

作者简介
林山,自幼生长在鄂东大别山乡村,1980年代初毕业于师范院校。近四十年来,先后在鄂东地区和深圳市多岗位工作,现仍在服务社会。作为阅历丰富的平凡人,审美与感悟自成特色
目录

第一篇 冬 / 001

第二篇 燕子 / 005

第三篇 龙井 / 009

第四篇 苕 / 013

第五篇 粑 / 018

第六篇 猪肉和过年 / 022

第七篇 千人共个麻雀头 / 026

第八篇 山里的传说 / 031

第九篇 祖上与棉纺车 / 036

第十篇 平凡的那些琐事 / 041

第十一篇 知书与达理 / 047

第十二篇 不该砸了的那罐猪肉汤 / 055

第十三篇 游戏 / 062

第十四篇 婚俗 / 068

第十五篇 回娘家 / 073

第十六篇 社员 / 080

第十七篇 大队 / 086

第十八篇 稻场 / 091

第十九篇 田畈 / 097

第二十篇 山上的放牛娃 / 103

第二十一篇 赤脚医生 / 110

第二十二篇 手艺人 / 116

第二十三篇 大红花与打倒我爸 / 121

第二十四篇 发蒙与勤工俭学 / 127

第二十五篇? 远山岗上的身影 / 129

后记 / 138

后序(之一) / 142

后序(之二) / 146

精彩书摘

槽门后屋的一家两兄弟,被晚辈们称为记叔和德叔。早年记叔成过家,育有一子,其妻早亡。德叔自幼双目失明, 父母过世后,随其兄记叔生活。

虽然双目失明,不便出远门,但德叔理家的能干,比一般的家庭女主人并不差太多。除了到村前的井水中提水回家时,需要以拐杖探路,在相邻十来二十家的范围内走动,连拐杖也是用不着的。凭着记忆和重心放在后脚跟、前脚尖点地的方式前行,德叔早已用得纯熟。洗衣服是到水塘边,摸着那个几乎是他专用的平顶的石头,先用“皂荚”在泡过水的衣服上涂抹一遍,再将衣服拧成条状,用木棒锤反复敲打, 再抖开浸水,反复几次就能干净。

后山半坡地上开菜园子,德叔也是靠着其不厌其烦地编些狐狸精的故事,哄着包括我在内的小孩,帮他捡来大小不一的石头,围成勉强可以防猪、牛的围墙,以山边的草渣和屋后沟的污水为肥,每年也能种成南瓜、丝瓜、金豆子之类相对易生长的作物。其中,还发现了头年季节过后没有砍掉金豆子的枯枝,第二年春上依然能自行再生枝叶,结子如初。

德叔家与邻家共用的堂屋中,有中湾唯一的石头“碓”。把较大的石臼安放于地面,离两小步处设一对木叉,支撑一根较粗横木,再以长方形木板从中间榫卯孔中垂直穿过,靠石臼上方的一头装上石杵,另一头对应的地面处挖一坑,用脚踩下, 利用杠杆原理,橇起前头的石杵,松脚让石杵顺势落下,冲捣石臼中的谷物。常用于稻谷、小麦、豆类的去皮、碎粉等加工。操作的关键环节,一是趁石杵抬起来的极短时间,迅速伸手绕动石臼中的谷物。二是用脚踩踏木板尾的节奏和轻重不得出现变化,否则砸伤人手在所难免。盲人眼不见心不烦,静心做按节奏踩踏板的事,确实还无人能及。德叔常热心地帮人踩碓, 为此获得了少许腌菜、苕果、南瓜子之类的回报。

德叔生火、做饭,除了动作慢半拍,也未见与常人有别。虽然那年代的饭菜极为简单,这在明眼人想来,仍然是不可思议。最让村里人佩服的是,每当茶余饭后围坐在一起聊一些时事见闻时,德叔的发言也常比别人“进步”,这自然是因为他更有心,也更多一些时间听有线广播。

因为离得近,我算是在德叔身边玩得较多的小孩,德叔还经常炫耀在我学会走路前,外婆出门时就把我送给他照看! 太多的记忆中,最清晰的是 :德叔偶尔说起,他儿时也曾见到过光亮!脸上流露出那种无法描述的神情……

记叔则是村里真正的农活儿高手。每天早上生产队长第一个派工,习惯性地都是喊记叔。记叔言语不多,中等身材而偏瘦。年轻时,他用四齿耙锄耙泥起沟,沟深线直,曾作为“农业学大寨”的示范项目。年龄偏大后,主要是用牛, 他每天仍然拿 12 个工分的满分,全村人没有异议。

曾见过一次记叔对农活儿的内行、细腻程度。茅厕的粪池, 发酵好后出肥,要将粪水送往田间,即挑大粪。两只高柄木质粪桶来装,百十来斤重,用硬木的扁担来挑,是社员晋升每天拿 12 个工分的重要标志之一。记叔告诉年轻人两个秘诀 :一是用力的方式,要避免呈上下垂直闪动,应尽可能平稳而稍前倾地用力 ;二是起肩前要在粪桶的中央放一把小草或一两片宽大一些的树叶,名叫“符子”。这两点的作用都是避免粪水荡出粪桶,溅到人身上的尴尬。我后来在县城学校参加“实验田”劳动, 刚学会挑大粪时,就表现得非常内行,还故意学着拉高了嗓子一路喊着“糊了!糊了!糊了……”,脸上不仅没有流露出不好意思的尴尬,倒满是“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的嘚瑟气。

用牛帮助种田人做人力难以负担的重活儿,应与铁器农具一样,是农耕文明最重要的进步标志。以我预估,干重活儿时,一头牛顶得上十几人的效率。犁、耙、耖,是田间最常见的铁木结构的农具。犁,现在仍然常见,将土地均匀地深翻, 松土除草,并使土层均匀地接受阳光雨露,以补充其生命力。耙,用长方形的木框,平铺于地面,前后两排都有齿钉,耕田人前后脚踩在框上,往下将泥和水尽量搅拌均匀,多用于水田。耖,方形木框架,底边较粗硬的木条上,往下固定一排铁质的齿钉,上框边扶手,顺地面将犁翻的土块耖碎,常用于旱地。这三样都是要借牛拉之力来进行的。记叔用牛,不仅功夫细腻,效率高,更重要的是能最大限度节省牛的体力。有的人用牛,鞭抽人吼,时常发生牛“困纤”的现象。记叔讲究的是深浅得当、节奏均匀、呵斥得体,用现在的话来说, 记叔做到了人牛合一!

一次下雨天,正在我家右侧山岗边上吃草的黄牛,失足滑落深沟,四脚朝天,紧紧地卡于狭窄的沟内。队长带领十多人施救,有人说从牛头处推起黄牛,记叔说不可,那样会伤了牛的脊背。他找来粗壮的长绳,系紧牛的四肢,以七八个壮劳力,用长木杆抬移至平地。松开绳子以后,牛自然地起身,闻了闻记叔的脚尖,又自行啃草去了!

偶尔田间歇气时,社员们喜欢找些种田知识的问答题来开心。有人问 :“我们天天用的耖和耙,各有几根铁齿?”众人哑口。公认为最有见识的生产队长和我外公,也只能说出个十几根。只有记叔答说,都是十五根齿,且进一步说明, 耖的十五根齿摆成一排,耙的十五根齿前八后七。

后来机关干部讨积极,我报名争取下乡驻点,老书记笑我书生出身。我一时情急,拿出了这个故事,自己扮演了一回记叔,当说到耙的齿前八后七时,老书记吃惊地说了一句 : “你还有点真功夫!”于是就有了我成年后,又到山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两年的阅历。

田畈上的功夫做得多,体能自然消耗得也多,更容易想一口油水。那年刚忙完“双抢”,属稍闲的季节。记叔从自家屋后早年留下的半截旧屋墙处,搜罗出一些青砖,有长方形和扁平的两种,砖色青黑,还留有印记,应该是其祖上建老屋所用的。记叔分次挑往合作社,以不同型号 2~3 分钱一口砖的价格,换了几毛现钱。一天早上,他买回一些粗盐、洋火等日用品外,还罕见地买回来一挂猪肋条肉。回家的路上, 他几次把那一挂猪肉拎高一些,前后看两眼!半下午过后, 空气中偶尔飘过来那种极为诱人的煨猪肉的香味。

太阳下山,记叔收工从田畈回家。不多时,传出了记叔德叔兄弟俩大声并带有一些凄厉的争吵,“那就干脆都吃不成!”……“砰”的一声,腾着热气的瓦罐,被摔碎在大门口的石条上。邻家的几条狗迅速地扑上去,疯抢散落在地上的肉骨,一群鸡鸭也围上抢食些碎肉末和已渗入沙土里的汤水……

几天后,我们才从大人的口中得知 :记叔收工回家后,发现了德叔在他没回家之前,把头汤偷偷喝了一些的蛛丝马迹,大骂德叔不到畈上出力,还在家偷喝头汤!德叔不承认,百般辩解。记叔一时恼怒难消,赌气砸了那本来确实不该砸的瓦罐汤!

写这一段百十个字的记忆,我几次搁笔,泪湿沾巾。思绪的生涩,正是当年那幕情景的苦涩,和着我无数次记忆中的叹息!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乡的风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55080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1-1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