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宣布上线。几个月后,腾讯、搜狐、网易、人民网、新华网、正义网等网站也陆续跟进,先后开通徽博,微博大潮席卷而来,影响力在两年之内迅速攀升。调查显示,201 1年网民的微博使用率比2010年猛涨了近4倍,达到48.7%。用户数量上,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成长较快的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日活跃用户2700万;腾讯微博则宣称注册用户达3.37亿,日活跃帐户6800万。
在这一背景下,政务微博试水、探索、成长,发展迅猛。
《微博问政(领导干部上微博经典珍藏版)》(作者李浩源、刘军汉)既可以是领导干部运用微博的教材,也可以是关注微博问政的公民的社会读本。
微博来了,让中国大踏步迈入了微政时代。微博,彰显着领导干部“触网问政”的管理思维、政治勇气与执政能力,也考验着领导干部能否驾驭微博并真正做到察纳雅言、互动服务、创新管理。《微博问政(领导干部上微博经典珍藏版)》既可以是领导干部运用微博的教材,也可以是关注微博问政的公民的社会读本。
《微博问政(领导干部上微博经典珍藏版)》的作者是李浩源、刘军汉。
第一章
见微能知博:
什么是微博
一、微博成长史:从Twitter到微博
(一)推特(Twitter)——微博的鼻祖
(二)从博客和sNs到微博
二、微博在中国的发展
(一)饭否网开拓——披荆斩棘阶段
(二)新浪微博兴起——风生水起阶段
(三)门户网站并立——百家争鸣阶段
三、微博的现状
(一)微博之风,席卷天下
(二)政务微博,登上舞台
四、微博的特性
(一)即时性:想说就说,随时发送
(二)裂变性:无限转发,一生万物
(三)草根性:上手容易,门槛极低
(四)无序性:可信度低,专业性差
五、微博的作用l
(一)记录生活的新平台l
(二)沟通交流的新渠道
(三)自我表达的新途径
(四)获取信息的新通道
第二章
民意寓乾坤: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开微博
一、微博:新时代的选择
(一)数量庞大的用户群
(二)炙手可热的新舆论工具
(三)政治的“微博化”
二、微博:民意栖息地的选择
(一)平易近人的微博
(二)草根们的麦克风
三、微博:社会管理创新的选择
(一)“微”呼唤
(二)“微”言有威力
(三)官“微”之威
四、微博: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一)植根于民显神“微“
(二)与“微“俱进,永葆生机
五、微博: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需要l
(一)微博“江湖”,谁来引航
(二)政务微博,占领舆论制高点
六、微博: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一)微博,向世界敲响了警钟
(二)徽博,当代中国社会的新挑战l
(三)领导干部上徽博,顺势而为
第三章
问政于微博:
领导干部如何运用微博
一、开通微博
(一)注册账号
(二)为你推荐及找到朋友
(三)上传头像
(四)填写个人资料
(五)绑定手机
(六)隐私设置
(七)设置背景模板
(八)认证
二、微博功能
(一)发布l
(二)加关注l
(三)“粉丝”
(四)转发
(五)收藏
(六)评论
(七)私信
(八)“@”符号
(九)其他功能
三、信息发布方式
(一)文字
(二)图片
(三)表情
(四)视频
(五)话题
(六)投票
四、信息发布途径
(一)电脑发布
(二)手机发布
第四章
规矩成方圆:
领导干部上微博需要遵循哪些规则
一、政务微博的“道”:领导干部上微博的“七扬”
(一)定位明确,有的放矢
(二)守时守频,舒展节奏
(三)配置专员,加强管理
(四)真诚交流,正视围观
(五)积极应对,平息质疑
(六)短小精悍,掷地有声
(七)整理备案,有据可查
二、政务微博的“术”:领导干部上微博的“八抑”
(一)脱掉空壳,让微博充实起来
(二)重视民意,让微博互动起来
(三)取消官腔,让微博亲和起来
(四)开放评论,让微博灵活起来
《五)制止谣言,让微博真实起来
(六)注重原创,让微博丰富起来
(七)避免粗俗,让微博高雅起来
(八)谨防错位,让微博明晰起来
三、政务微博的“势”:领导干部上微博的全套攻略,
(一)定位角色形象,明确责任边界
(二)汲取语言营养,畅享温馨“围脖”
(三)官民阳光互动,触摸和谐脉搏
(四)把握微博尺度,做到谨言慎行
(五)弃“粉丝政绩”,反对形式主义
第五章
冰壶释前嫌:
领导干部上微博的危机与应对
一、微博危机的内涵及特点
(一)微博危机的涵义
(二)微博危机的特点
(三)对微博危机的认知界定
二、领导干部个人微博的危机
(一)领导干部个人微博危机的内容
(二)领导干部个人微博危机产生的原因
(三)领导干部个人微博的危机引发的挑战
(四)领导干部个人微博危机的应对
(五)领导干部个人微博危机的处理程序
(六)领导干部怎样利用微博
三、政务微博危机及其应对办法
(一)政务微博危机的内容
(二)政务微博危机产生的原因
(三)政务微博危机的传统应对方式
(四)政务微博危机的正确应对原则
第六章
执政终为民:
做一名人民群众信赖的党的好干部
一、深刻了解微博:新时期领导干部勤政为民的桥梁和载体
(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微博问政条件已成熟
(二)微博技术优势明显,媒介竞争力强
(三)微博问政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正确使用微博:新时期领导干部勤政为民的必然选择
(一)熟悉微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发言须谨慎,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高效快捷,讲究策略,维护社会稳定
三、发挥微博功能:新时期领导干部不断做到勤政为民、务实清廉
(一)以微博为窗口,提高处理社情民意能力
(二)弘扬主流价值观,做网络秩序的维护者
(三)勤政为民,务实清廉,为民众办实事
附录
附录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附录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附录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l
附录四: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
根据人民网舆情检测室等权威机构的报告,目前我国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领导干部本身,开微博、上微博的人在逐步增加,但仍有很多干部不知微博为何物,对微博的力量亳不在意,更不知如何应对。而在美国,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公务员几乎人人都上推特(附itter)。这样的鲜明对比,可以启发我们更加重视微博的使用。如果一味地放任微博舆情的传播,必将对现实社会产生危害;如果领导干部仍然“两耳不闻微博事,一心只求无过失”,长此以往,必将脱离群众,背离党的宗旨。
不参与到微博之中,就很难及时了解当下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生活问题,也难以及时掌握最新舆隋,其后果就相当于在战场上主动放弃有利阵地,将使党和政府失去与人民群众交流的新平台。同时,也会使混迹于微博中的一些谣言和攻击更加甚嚣尘上。在面临突发性公共事件,或者发生网络舆情危机时,如果放任微博中“质疑政府”与“政府解释”等言论,就会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为进一步加强微博知识的普及,自2011年5月以来,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举办的“网络问政与舆情监测高级研讨班”已在人民日报社等地持续开办。研讨班的学员主要来自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图书馆、各级地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等,由来自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授课。
中央党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和权威学术机构也开始将政务微博列入培训课程。
自古以来,“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微博已经成为社情民意繁衍生长的栖息地。
(一)平易近人的微博
有人这样说,在互联网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台上,有技术的玩黑客,有怪才的玩闪客,有文采的玩博客,有财力的玩播客,剩下最平凡、最大众、最亲民的就是微博。
如今,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大多数人为生活而忙碌。要想找一个长而清闲的时间,捧着一本“大部头”细细品味,或者写作长篇大论,已经成为一种奢求。随着现代生活的碎片化,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成为多数人面临的问题。人们阅读和写作等所需要的大量时间被分割成等车、等人、电梯里、上下班途中、会议的间隙等时间片段,而微博正好适应了这种时代人们的阅读、写作、交友、情感宣泄等需要。哪怕在乘地铁、等公交、走路、休息的空隙,人们都可以参与到微博信息的发布与接收中来。
微博用户,无需考虑自己的语言是否生动,文章结构是否精致。只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及时发布,哪怕就是一个笑脸,都可以引起关注你的人共鸣。
生活化的语言让微博的草根陵更强,用户更加大众化。同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观看那些影视或平面媒体的长篇大论。正如新浪微博的宣传语“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微博的关注更为主动,交流、互动更为及时,信息的传阅率也更高。微博用户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将自己身边的新鲜事,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传递出去。信息接收者和发布者一样仿佛亲临现场,空间感更强,这让微博用户在相互交流和沟通中更具有亲近性、现场感。
当微博信息发布之后,关注你的人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微博上的@功能更是让你想关注的人在第一时间收到你的动态。只要在某一个用户的微博名字前面加上@符号,那么该用户就可以收到网络的自动提示,被告知有人提到了他,并可以直接点击查看其内容。这样一来,就使得微博上信息的传播具有了“精确制导”的定向功能。微博的信息发布方式和界面分布更加方便用户链接和转发,用户之间实现互动变得更加便捷,更具群体效应。
微博的精髓是信息交流的去中心化,使每一位发言者在网上实现平等对话,这种交流方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传统的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模式。微博如此“平易近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首选。目前,在我国微博用户已接近2亿,而且囊括了社会各阶层的佼佼者,微博言论完全可以汇集主流民意,成为新的民意栖息地。
一些极具前瞻力的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个人已经开始行动,十分青睐这一方便快捷的民意集散地。早在2010年2月,广东省公安系统便率先开设我国首批公安微博群。此后3个月内,广东公安微博共发布信息近万条,粉丝总数逾10万人,评论总数超过3万条。P32-34
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宣布上线。几个月后,腾讯、搜狐、网易、人民网、新华网、正义网等网站也陆续跟进,先后开通徽博,微博大潮席卷而来,影响力在两年之内迅速攀升。调查显示,201 1年网民的微博使用率比2010年猛涨了近4倍,达到48.7%。用户数量上,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成长较快的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日活跃用户2700万;腾讯微博则宣称注册用户达3.37亿,日活跃帐户6800万。
在这一背景下,政务微博试水、探索、成长,发展迅猛。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统计,201 1年,单新浪认证的党政部门和党政干部个人微博总数从1643个增长到27655个,增长率达1583.2%,涉及部门有政府、公安、交通、医疗卫生、市政、司法、工商税务、团委、招商、涉外、旅游等(同期腾讯微博中的政务微博为2.1万个,包括1.3万个政府机构微博和8000个公务人员微博)。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河北、湖北、贵州等地还在新浪开通了微博发布厅,整合同一地域各部门政务微博资源,传达信息,推广宣传,以创新的形式推动政府与网民的沟通。
“你的粉丝超过一百,你就好像是本内刊;超过一千,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一万,你就好像是本杂志;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百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一千万,你就是电视台;超过—亿,你就是CCTV了。”作为一种自媒体或社会化媒体,因其特有的内容创造与传播模式,微博最大限度地打破了正统媒体、官方话语对信息的垄断。谁都可以去报道、去言说、去表达情绪、发表看法,甚至去宣传鼓动、营销推广、针砭时弊、舆论监督,各种现象、事物、观点、求助、情绪,经由微博围观、发酵,而无限放大,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社会常常因微博围观而变得纷纷扰扰、吵吵嚷嚷,微博成为制造舆论漩涡和风暴的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渠道和平台。面对这一新兴舆论场,政务微博主动出击,走网上群众路线,积极发布信息,真诚交流沟通,理性引导舆情,专注部门服务,努力建构形象,从单纯宣传到整合政务,从转发联动到督办联动,把微博变成了亲民互动的平台、变成了网络问政的平台、变成了推动制度建设的平台,为新传播格局下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群众矛盾,公正廉洁施政执法做出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的政务微博还处于摸索运营时期,对政务微博的定位、功能、风格等问题及相关传播策略、方法及实践的认识尚无定论。一些问题,即使那些叱咤微博的名博官员也见解多元,未必达成共识。从近期做客中央电视台的《首席夜话》栏目的几位官员名博(@伍皓红河微语、@医生哥波子、@中一在线)博主(云南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浙江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的访谈不难看出其中端倪。微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新的沟通渠道、互动平台,有时更是人们实现各种诉求的工具甚至是武器,在这个意义上,有关微博研究的课题方向和领域可谓多维而广阔。创新web2.0时代的官员如何开微博、用微博,怎样评估政务微博的价值和魅力,如何认识政务微博的定位和目标,如何将自己建构成微博意见领袖,如何面对网民的“拍砖”,如何组建团队、增加粉丝、提高影响力,让互动更有效,让微博帖子更吸引人,使危机应对更从容、网络问改效率效益更卓著,需要更多内容系统、案例丰富、实操性强的专业书籍加以探讨。
微博来了,让中国大踏步迈入了微政时代。微博,彰显着领导干部“触网问政”的管理思维、政治勇气与执政能力,也考验着领导干部能否驾驭微博并真正做到察纳雅言、互动服务、创新管理。本书既可以是领导干部运用微博的教材,也可以是关注微博问政的公民的社会读本。
——清华大学 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侯锷
微博是浩瀚的大海,令人兴奋,但也让人不安,这就为导航者提供了施展才干的机会。“一切服从的现象,根源都在于恐惧,不论找们所服从的领袖是人还是神。”(伯特兰·罗索《权力论》)作为领袖,驾驭自媒体时代,从《微博问政》开始……
——中国传媒大学 丁龙江
目前,什么地方群众的声音最强烈?群众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有什么理由躲起来?假如网上不正确的声音多,那也需要我们去正声,去解释,去引导!网上听骂声,不是让你按骂的声音做,而是让你在骂声中感悟.在骂声中省悟!
——浙江海宁司法局局长、“浙江政务微博第一人”、“徽博局长” 金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