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蝉脱壳/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悬疑之父:只能模仿,无法超越。最经典、最权威、最全面、最值得收藏的悬念故事集。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连续剧。希区柯克的故事有自己一贯的模式,绝大多数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根据他的理论,悬疑必须设计成这种紧张气氛:以观众为主线,通过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造成的,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但是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我们看到了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而他们却毫不知情;我们了解了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但是却无法推测下一步希区柯克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事情……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所汇总的故事,均根据希区柯克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本书为系列之一,收录了《金蝉脱壳》、《兄弟情谊》、《第六个逃犯》等二十九个故事。

内容推荐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1899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蔬菜批发商家庭,从未受过正规的电影和戏剧专业教育。1920年进入电影圈做字幕设计。1926年拍摄《房客》,一举奠定在电影界的地位,这部电影当时被誉为“英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影片”。1939年,应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制片人之邀,希区柯克到妒莱坞执导他的《蝴蝶梦》,一鸣惊人,捧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此后,希区柯克一发不可收拾,佳作迭出,拍摄了《爱德华大夫》、《美人计》、《后窗》以及《惊魂记》等杰作。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所汇总的故事,均根据希区柯克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本书为系列之《金蝉脱壳》。

目录

前言

金蝉脱壳

线路的尽头

兄弟情谊

伦敦的夜游神

科拉的突袭

一杯草药茶

故地重游

被推迟的审判

本月骗子

多此一举

假发匠之死

林中木屋

挑战

寻找米利肯大街

意外

永远的决斗

银色镶边

私人战争

超级骗局

信仰的力量

第六个逃犯

池塘里的眉笔

不对劲儿的车

副经理秘史

花生仁儿

化妆间里的眼药水

机舱里的钟声

守护神

试读章节

我第一次见到那位自称雄鹿吉伦的人是在一九一六年夏末,也就是我出任箭山监狱典狱长的第二年。监狱的旧砖墙内没有生活区,我只能在两公里外的箭山村租了一间农舍,一条蜿蜒流过的小河把两处联系起来。而让我和吉伦走到一起的则是我们对吉尼斯黑啤酒和飞镖游戏的共同爱好,当地那家叫做哈拉南的小酒馆正是以这两样东西招揽生意的。

作为一个男人,他的名字多少有些名不副实:年近不惑的一个小矮个,瘦得让人痛心,有一只眼睛是假的,两撇常见于东方人的胡须留在他的脸上显得不伦不类;花呢上装的胸前佩一条带横扣的怀表表链,再加上苏格兰便帽,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这还不算,更有一册活页笔记本常在他的手边,不时鬼鬼祟祟地往上面记些东西。他的确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连乡野流行的荤素段子也讲得绘声绘色。看起来手头也宽余,他住在村中央一间包伙食的宿舍里。据称是—位作家,登他的稿子酌是一些通俗杂志——《大商船》、《冒险事业》、《故事周刊》、《天下奇闻》等。也许他是,但每当触及他的创作时他总是立即改变话题,更不肯透露他用的笔名或假名。

他绝口不提个人的经历。每当问及,他无—例外地会搪塞过去。由于他说话没什么口音,我想他可能是在美国出生的。我只是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偶然得知,他周游过世界。

我就是再活一辈子,恐怕也再难碰上第二个比他更令人着迷或费解的人,他在一九一六年那短短的几周里跨越了我的生命。

雄鹿吉伦是谁?或者雄鹿吉伦是什么?有没有可能一个隆人是被另一个怪人所吸引或激活呢?会不会是天意或巧合甚至超自然力量的结果?这些问题在吉伦和我搅进了那次最不可思议的犯罪后的六十年里,一直深深地困扰着我。

那是一九一六年九月二十六日——箭山监狱要在那一天执行对杀人犯阿瑟·蒂斯戴尔的死刑……

那天快到中午时,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密集的雨滴像斩不断的思绪从黑压压的天空倾泻下来,闪电擦着人们的头皮划过,在狱墙上方留下似有若无的幻影。这使我本已紧张的神经又增加了几分负荷,这个行刑日似乎非同寻常。午后的那段时间我就坐在桌前,凝视着窗外,一边倾听着挂钟传来的嘀嗒声,一边祈望,但愿死刑已经执行完毕,此刻就是下班时间,那样我就可以直奔哈拉南酒馆与吉伦碰头,喝我们的黑啤酒,玩我们的飞镖。

下午三点半,两名自愿来监督行刑的村民到了。我让他们到休息室等候并交代说到时会有人来招呼他们。然后我披上—件雨衣,路过看守长罗杰斯的办公室,叫他跟我一起去行刑室。

应该说行刑室的面积并不大,墙倒是砖砌的,但屋顶是铁皮的,位置在监狱的一角,两边各是纺织车间和铸铁车间。室内的照明灯都镶在墙上,剩下的就是—排见证人坐椅和一个固定的绞刑架。北墙上的那个门与死囚室相连。按照惯例,蒂斯戴尔已于五天前住进死囚室等待这一天。

蒂斯戴尔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他在首府的一次未遂抢劫案中,冷酷地杀死了三个人。就是关押在箭山监狱的几个月里,他也绝不是什么模范囚徒。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我可以对一些犯下死罪的人施以一定的同情,有两次,我还曾向地方官请求过赦免。但是,对蒂斯戴尔,我无意挽留。

昨晚我去看他时曾问他是否想要—位神职人员来,或者最后这顿晚餐想不想吃点特别的东西,结果却听到了他最为恶毒的诅咒:他将从坟墓里诅咒我和罗杰斯以及所有在监狱工作的人。

我丝毫没有感到意外,当罗杰斯和我在四点十分进入死囚牢房时,发现蒂斯戴尔完全还是老样子,只是他的躁狂症转入了忧郁期;他跪在小小的囚床上,双眼茫然地凝视着对面的墙壁。奉命守着他的两名狱警霍洛韦尔和格兰杰(后者也是官方指定的刽子手)告诉我,他像这样已经有几个小时了。我再次征求他的意见,要不要请神职人员。他不说话,身子也不动。我问他最后还有什么请求,走向绞刑架时要不要戴上头罩。他没有反应。

我把霍洛韦尔拉向一旁,“也许用头罩好些,”我说,“对我们大家也省事。”

“是,先生。”

罗杰斯和我在格兰杰的陪同下离开死囚牢房,最后一次检查绞刑架。绳索已经挂好,该打的绳结也已经打好。格兰杰再次确认无误后,我打开了平台下面的门,这里有个小小的空间,离上面的平台有八英尺高,在死囚落入活动踏板后容纳他头部以下的大部分身体,这样,其痛苦挣扎的形状将不会被监刑者看到——这种做法并没有在所有的监狱推广,而我颇为此自得。

检查完这个小小的空间之后,我重新锁上门,转身上了十三级台阶,来到平台上。活动踏板的机关是由一个设在地板上的杠杆控制的,当格兰杰启动杠杆时,踏板将会向下打开。我们试用一遍之后,我宣布一切就绪,派罗杰斯把监刑人和狱医请来。这时已是四点三十五分,执行死刑的时间应该是准五点。前晚我曾收到地方官的一封电报,说最微小的减刑希望也已不存在了。

当罗杰斯陪同监刑人和狱医回来后,我们在距绞刑架四十英尺的—排椅子上就座。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外面的雷声还在轰响,又大又密的雨滴砸在铁皮屋顶上,怪异的气氛一点也没有被明亮的灯光冲淡,行刑前的每时每刻都很难熬。

我打开怀表,差五分钟五点。我打了个手势,示意门口的狱警去提死囚。过了三分多钟,那扇门重新打开,格兰杰和霍洛韦尔带着蒂斯戴尔进来了。

三个走向绞刑架的人带来一股阴森之气:格兰杰穿着黑色的刽子手长衣,霍洛韦尔穿着咔叽布的狱警服,戴着尖帽,夹在他们中间的蒂斯戴尔则一身灰色的囚衣和黑色的头罩。蒂斯戴尔趿拉着鞋走过去一身体僵硬但没有抵抗,只是开始上台阶时他本能地挣扎了一下,但格兰杰和霍洛韦尔把他紧紧抓住,架上了平台。霍洛韦尔让他站在踏板匕,格兰杰则把绞索套在他的脖子上收紧。

我手上的表已经五点,按照法律的程序,格兰杰发问:“在对你执行判决前你还有最后的话要说吗?”

蒂斯戴尔无语,但身体却因恐惧而扭曲了。

格兰杰朝我这个方向看过来,我举起手表示照准。他从蒂斯戴尔身边退开,把手放在那个杠杆上。就在这时,室外传来长长的一串雷鸣,似乎要把屋顶震开。我的脖颈上感到一丝凉意,不由自主地在椅子上挪动了一下。

雷声刚刚消失,格兰杰立刻搬动了杠杆,霍洛韦尔松开了抓着蒂斯戴尔的手并退后半步,踏板轰然打开,受刑人的身体颓然落下。

同一时刻,我感觉似乎在踏板打开处闪过一道银光,但它如此短促,我只能认为那是我的错觉。我的注意力被那条绳索吸引住了:它荡摆了几下后彻底绷直了,最后变得一动不动了。我让自己轻轻地吁出一口气,往前坐坐。这时,格兰杰和霍洛韦尔正眼望别处,不出声地读秒。

约摸一分钟过去了,格兰杰转过身来,走向踏板的边缘。如果尸体松弛地挂在那里,他会示意我,狱医和我就可以进入那间小室,正式宣布蒂斯戴尔已死;假如受刑人仍在剧烈扭动,那说明他在坠落中脖子扭断了——很恐}布,但我的确看到过这种情况发生——般都是等待这个过程自己结束。是够残忍的,我知道,但法律的意志必须得到贯彻。

可这次,格兰杰的反应太奇怪了,我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他像是肚子疼那样弯下了腰,扭曲的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他四肢着地趴在平台上后,霍洛韦尔也凑了过去,一起向底下窥望。

P1-3

序言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金庸,他的武侠小说让亿万华人沉醉其间;在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0),他的悬念和惊悚故事像海啸一样席卷人类的心灵。

这是一位来自阴暗世界的传奇天才。在希区柯克四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交给他一张纸条,让他送给警察。警察打开纸条,上面写着,把他儿子关上五分钟,以示惩戒。警察照办。惊悚和悬念就这样戏剧性地在希区柯克的心灵上打上沉重的烙印。他总是一个人关在黑暗的小屋中,缩作一团,瑟瑟发抖。对他来说,恐惧并非一个突然飞过的蛾子,或阴暗角落里爬行的蜘蛛,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来自内心的战栗。任何物体的摆放和存在,对于他来说都构成威胁,让他的心灵倍感刺激。他喜欢猎奇,对谋杀、下毒之类的事深感兴趣,被无所不在的邪恶现实深深吸引。正是这种来自童年的阴影和经历,让希区柯克理解了黑暗的力量。这种力量伴随他一生,渗透在他的影片中并释放出来。如《惊魂记》(Psycho,1960)中著名的浴室暗杀镜头,希区柯克始终用镜头来烘托和渲染恐怖的感觉,却并不表现任何直接的打斗冲突。危机和恐惧就在后面,让人惊悚。这部影片放映之后,成千上万的女性对浴室莫明恐惧,不敢洗澡。而希区柯克却说:“对我而言,《惊魂记》是个大喜剧。”

这位登峰造极的悬念和惊悚大师1899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蔬菜批发商家庭,从未受过正规的电影和戏剧专业教育。1920年进入电影圈做字幕设计。1926年拍摄《房客》,一举奠定在电影界的地位,这部电影当时被誉为“英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影片”。1939年,应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制片人之邀,希区柯克到妒莱坞执导他的《蝴蝶梦》,一鸣惊人,捧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此后,希区柯克一发不可收拾,佳作迭出,拍摄了《爱德华大夫》、《美人计》、《后窗》以及《惊魂记》等杰作。

希区柯克的故事有自己一贯的模式,绝大多数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根据他的理论,悬疑必须设计成这种紧张气氛:以观众为主线,通过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造成的,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但是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我们看到了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而他们却毫不知情;我们了解了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但是却无法推测下一步希区柯克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事情!这种故事叙述手法,让人们回味无穷;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为经典。其中充满了希区柯克元素:足智多谋的拍摄手法、不可思议的男女角色关系、戏剧性的真相、明亮鲜明的色彩、内敛的玩笑戏弄、机智风趣的象征符号以及支配人心的悬疑配乐。这些元素成就了“希区柯克”这个与悬疑紧张画上等号的代名词——让人感觉无助、惊吓,祈祷着接下来要(或不要)发生什么——而这就是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非常害怕跟警察打交道,以至于到了美国后,几乎不敢开车出门。有一次,他驱车去北加利福尼亚,仅仅因为从车中扔出一个可能尚未完全熄灭的烟头而终日惶惶不安。

他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人。他的知名度极高,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却离群索居,怕见生人,整天在家里跟书籍、照片、夫人、小狗、女儿为伍,还同很少几位密友往来。他很少参加各种社交聚会,不跟妖艳的女影星厮混。他除了拍片之外,的确是一心不二用的。有人问他,要是让他自由选择职业的话,那他愿意做什么,或者在他一生中想做什么,他回答说:“我不知道,我爱画,但我不会画。我爱读书,但我不是作家。我只懂得制片。我绝不会退出影界,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什么呢?”希区柯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准备制片上。他事先筹划一切,直到最后一个细节,并且全神贯注、兢兢业业地去实现他的计划。  对于希区柯克来说,电影只是这么一种手段,它能使惊恐不安、经常受着莫名其妙的内疚和焦虑所折磨的人们,通过导演对剧中人物进行巧妙的安排来排除内心的痛苦。他说,“戏剧就是将生活中的枯燥遗忘。”

也许正是由于希区柯克复杂的个性,才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其丰富的意蕴,使得阅读他的作品成为一种巨大的享受。

《天才的阴暗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一生》([美]唐纳德·斯伯特著,南海出版公司)一书说,“他对人类的心理世界和异常精神状态有着深刻的体悟,使他的佳品有力、深刻而迷人,使他成为一位与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和爱伦·坡比肩而立的艺术大师。”

1979年,希区柯克80岁生日,坐在轮椅上,向前来道贺的人们致意:“此刻,我最想要的礼物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恐怖。”一年后。他在洛杉矶去世。

希区柯克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连续剧。曾在1968年获特殊奥斯卡奖,同年获美国导演协会格里菲斯奖。为了表彰他对电影艺术作出的突出贡献,197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19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他为爵士。

这套书所汇总的故事,均根据希区柯克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编者竭尽所能,希望将这位大师的故事收集齐全,出版全集,但考虑到难免挂一漏万,故不敢称作“全集”。不过我们相信,这套书肯定是国内收集希区柯克惊悚悬念故事最多的。

在中国,希区柯克的电影、电视和图书一直备受欢迎,常销不衰。我们相信,这些经典作品,必将像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代代相传,流芳百年。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英国电影杂志《Total Film》评出“100位伟大导演”时给希区柯克的评价:希区柯克是电影院的代名词,没有导演比他更懂得巧妙地处理每个情节,又不失娱乐性。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创始人之一特吕弗:使我感到无比震撼的是: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所有的爱情场景都拍得像凶杀的场面,而那些凶杀场面却又像爱情场景……这个人去世了,但这位电影艺术家并没有死。他的电影连续不断地流传开来,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淹没。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如果把电影从我身上减去,那我就只剩下零了,希区柯克离开了电影,就不成其真正的希区柯克了。

唐纳德·斯波托著《希区柯克和他的时代》(本书获得爱伦·坡非文学类最佳作品奖):希区柯克(拍摄出来)的素材,就像一幅拼图,只能用一种方法拼出来,那就是希区柯克的方法。

英国《画面与音响》杂志编辑尼克·詹姆斯评论《精神病人》:在整个(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它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一位喜欢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导演拍摄的一部血淋淋的影片。近年来,它已经变成了一部极其受人推崇的作品,并且被认为可能是继《公民凯恩》之后摄制的最有影响力的影片。

英国《放映机报》评论《房客》:这可能是英国迄今以来所制作的最优秀的影片。

“新希区柯克流派”对他的尊崇:希区柯克就像是一本语法书,书中包括了所有你将要学习的东西。

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悬念片和恐怖片领域里,希区柯克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他的影片就好比一本本没有理论的电影教科书被传诵至今,成为心理恐怖的典范。

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我们在近十年间目睹了希区柯克成为一种理论现象一无穷无尽的书籍、论文,大学课程和研讨会,这是绝佳的“后现代”现象。

肖恩·康纳利回忆希区柯克:我发现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在开拍前,他就胸有成竹,他总是怡然地坐在摄像机下面的一把椅子上。

西班牙著名导演阿莫多瓦:就我个人而言,我灵感的最主要的源泉无疑是希区柯克。

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电影理论大师安德烈·巴赞: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对白是世界上最精彩的,电影语言的表达也是无与伦比的,像其他少数电影天才一样,他对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后窗》的主演、美国电影研究院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詹姆斯·斯图尔特:他是个伟大的导演,比任何人都更擅长制造银幕上的紧张气氛,许多人都在模仿他,但是没有人能在电影中再现希区柯克模式的恐怖效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蝉脱壳/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强//王帆//史玉哲//向宏//李文君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25483
开本 16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5
165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