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次做对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中国企业管理常见的具体矛盾入手,引导你步将自己过去的思想和行为对照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水准进行差距识别,并找到自我及互助改善的方向和方法。这本书不仅为员工反思自己、完善升华提供了指引,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思路。

目录

1.什么是一次做对? /001

1.1 道法自然是“对”的基础 /002

1.2 认清“人”才能做对事 /004

1.3 满足客户需求才叫“对” /006

1.4 真善美才是质的“对” /008

1.5 大家对才是真的“对” /010

1.6 一次对才是赢的“对” /012

2.一次做对难在哪?

2.1 价值取向偏离 /016

1.开水洗澡伤了谁? /016

2.“龙”怎么变成了“虫”? /017

3.不“舍”怎能“得”? /020

4.小聪明会吃大亏 /021

5.“累不累”与“值不值” /022

2.2 思维方式变异 /025

1.拿着金饭碗,为何讨饭吃? /025

2.简单的事情为什么搞复杂了? /026

3.好心也会办坏事 /027

4.人才流失谁之过? /028

5.跟不上变化就要被“钙化” /030

2.3 习惯各自偏好 /031

1.老板永远都是对的吗? /031

2.尽信书不如无书 /032

3.莫做低空气球 /033

4.思想过时即成障碍 /035

5.坏习惯是要付出代价的 /036

2.4心力导向偏失 /038

1.找靠山不如自己造山 /038

2.劳“动”也要劳“静” /040

3.要擒蛟龙还是捡鱼虾 /042

4.踢球无为,抢球有功 /043

5.美化错误,丑化自己 /045

3.一次做对的人本基础 /047

3.1 员工是合作伙伴,不是“马仔” /048

3.2 理解本质才能发现潜能 /050

3.3 员工的积极性存在于他们的需求之中 /053

3.4 保护员工利益才能保护公司的利益 /056

3.5 尊重和信任才能赢得人心 /058

3.6 受益才能创造效益 /060

3.7 授权于能是人本管理的核心 /062

3.8 授权于众能使人本资源最大化 /064

3.9 授权于优能使权力资源最优化 /066

4.一次做对的心智基础 /069

4.1 调整价值取向 /070

 1.共赢才是真赢 /070

 2.和而不同,异而不乱 /072

 3.借助科学知识,有理有据疏导 /073

 4.花循规律开,无痛哪有快 /075

 5.提炼精神U235,要肯下功夫 /077

4.2 改变思维方式 /079

1.把“我想做什么”变成“我该做什么” /079

2.不要丢了魂 /080

3.工作忙是因为思想乱 /082

4.“全球性思考,地方性行动” /084

5.质量之功,在质量之外 /086

6.惟一不变的是永恒的变化 /088

7.相同中有不同,不同中有相同 /089

8.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而且应该解决的 /091

4.3 改变不良习惯 /094

1.要想超越自我,先改变不良习惯 /094

2.内省外促,习惯变优 /095

3.纠正不良习惯要“不讲理由” /097

4.营造环境,培植好习惯的适存力 /098

4.4 用培训增源 /100

1.培训是企业战略性投资 /100

2.科学训练育真才 /101

3.学习型组织要善于组织学习 /103

5.一次做对的管理要诀 /106

5.1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领导先行 /107

1.德须服众,能要超群 /107

2.于人心里下诚功 /108

3.内治才能外强 /111

5.2 法与时转,治与世宜——变革开道 /113

1.用中医疗法实施变革 /113

2.心行变革的六大环节 /114

3.行为、心理变革的三大基础 /116

4.行为、心理变革的三重体现 /118

5.3 理通人自行,制严催人进——机制推进 /122

1.机制的功能 /122

2.六大基本机制设置 /125

6.个人一次做对(一)——从“心”做起 /136

6.1 调整价值取向 /137

6.2 端正心态 /139

6.3 消除心理障碍 /141

6.4 开阔胸怀 /145

6.5 改善心智 /148

6.6 注重心通 /151

7.个人一次做对(二)——从“新”做起 /155

7.1 弄清三个环节 /156

7.2 把准下游标准 /159

7.3 消除差距隐患 /162

7.4 营造上游条件 /164

7.5 掌握最优流程 /166

7.6 心、行统一到位 /168

7.7 特情预案准备 /171

7.8 主动缝合接口 /173

7.9 准确衡量纠偏 /174

8.个人一次做对(三)——从“芯”做起 /177

8.1 不讲“好不好”,只讲“对不对” /178

8.2 我行,因为我准 /180

8.3 做对要勤更要精 /182

8.4 细节体现“对”的水平 /185

8.5 预防能由“怕”到“对” /187

8.6 将水滴变成冲击钻 /189

8.7 要做“对”就该拥抱批评 /191

8.8 做“对”,要术更要道 /194

9.人人一次做对 /196

9.1 以相同的价值取向引领合力方向 /197

9.2 以高度诚信作为关系准则 /199

9.3 用共同培训奠定做对基础 /201

9.4 以营造氛围养成做对习惯 /203

9.5 以差距识别找短板 /206

1.建立测量关键点 /206

2.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207

9.6 分析差异找根源 /210

9.7 以相互融合连接点 /213

9.8 以流程贯标达要求 /215

1.将目标聚焦到客户需求上 /215

2.把理念及要求物化到流程中 /215

3.把经验优化、固化到流程中 /216

4.把改善落实到流程中 /217

9.9 以内外互动促改进 /218

1.建立互动的模式 /218

2.明确互动的职责 /219

3.建立互动的机制 /219

9.10 以标杆效应带整体 /221

9.11 以相互竞赛提高水平 /223

9.12 以衡量考核激发内力 /225

10.系统一次做对 /227

10.1 建造零缺陷的系统运行架构 /228

10.2 发挥系统生力军的潜能 /230

10.3 推行系统的“三通” /233

1.信息畅通 /233

2.运行顺通 /235

3.监管疏通 /237

10.4 活用四项原则 /239

1.“三先”满足系统需求 /239

2.“三重”做好系统预防 /241

3.“三对”保证系统一次做对 /243

4.“三动”做好系统衡量 /245

10.5 体系融合 /247

10.6 将考核进行到底 /249

附录1:零缺陷理念系统 /253

附录2:一次做对管理推行过程参考 /256

跋 /260

后记 /262

试读章节

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似乎不会去做“揠苗助长”的荒唐事,也没有人去炼“长生不老丹”了。可是一些人还在演绎着新的逆自然规律而动的故事。

国外一家客户应邀考察国内一家电子厂,本来谈判桌上基本敲定的项目,外商却突然打退堂鼓了。为什么呢?原来客人发现这家企业的净化室门缝四处漏风,而做高档电子产品的工厂,净化环境不达标难以保证出合格的产品。这家工厂习惯于节省成本,居然舍不得在净化上下功夫!

管理者“唯意志论”会做错事,员工不遵守自然规律也做不对事情。

有两个年轻人跟同一位木匠师傅学手艺。一天,师傅给他们每人一根同样带弯的材料,让两人各做一件物品拿去卖。师兄一看弯木就皱眉头,连烘烤带锻压,想把弯木变直,再做什么都好办,结果用力过猛,木头出现裂纹而报废。师弟仔细看了这条曲木,顺势做了一把犁,很快卖掉了。

由此可见,做对事,首先是思想要对路,合乎自然规律省事、省时又省成本,能把聪明和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违背科学,不可能做对事情,还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人的聪明才智与科学的符合程度成正比,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做对事情的根本规则。

尊重自然规律首先要破除“长官意志”、“经验主义”和“我总是正确的”心态。科学不一定掌握在职务高的、年纪大的、学历高的人手上,虽然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比较丰富一些。任何人都要敢于否定自我,“讲科学,不讲面子”,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和整体带来实际利益。有时候越讲自己的面子,可能离科学越远,丢的面子越大。

尊重自然规律就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惟有善于学习的人才有生存的空间,才有做对事的可能。

尊重自然规律,并不是任规律摆布,无所作为。人类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可以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就像人都是要死的,但认识了生命规律并采用对应的养生法可以延长人的寿命一样,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自然奥秘,掌握得越多,做对事情的几率就越高。P2-3

序言

         行成于思,业成于道

               唐翔千

我继承祖训,在海内外经营了50余年,在国内投资已有20多年,尝尽艰辛,历经起伏,得出的一条经验是:要成大气必走正道。这个正道是什么呢?它就是应该符合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而不只是考虑个人发达。这些年,我与陈扬菊总经理有过多次交谈,涉及到企业管理多方面深层次的内容。令人欣慰的是,在陈总的领导下,清溢公司沿着这个方向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在清溢公司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之后,我鼓励他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广大读者分享,为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做点贡献。

《一次做对》是清溢公司把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和美国波多里奇奖的精髓(即中国全国质量管理奖卓越绩效模式)运用到中国的一个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践和思考。这种实践是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的实践;这种思考是把国外先进管理思想与自己企业实际相结合的思考。这本书没有引经据典的宏论,也不是琐碎的经验之谈。它通过大量的日常碰到的具体问题分析引导人们去思考国内企业的管理,寓管理于谈心之中,藏哲理于平实之内。书中谈的问题都是许多企业天天碰到但难以解决的问题。清溢人最可贵的是对这些问题不仅能利用理论指导进行思考,而且扎扎实实地去改进,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取舍,在实践中发展。

一个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就是方向要对。而要方向对就要搞明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大方向是什么,企业和个人又如何跟着这个大方向,并为之做出贡献。换言之,就是要把社会、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统一起来,走上正道。清溢公司正是靠抓住了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知识经济的机遇,并在企业内部贯彻我们美维集团“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把员工做事方向调整到做人方向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一个企业要管理的头绪很多,市场、研发、生产、经营、质量等,这些工作都是靠人、财、物三大资源运作的结果。在所有的管理要素和资源中,只有人是主宰。人对各种资源起着支配作用。人“对”了,各种资源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产生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人“不对”,各种资源不仅不会增值,还会浪费投资者的钱;更为严重的是,可能成为危害企业乃至全社会的黑洞。所以,无论投资人还是管理者,必须紧紧地抓住“人”这个根本,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只有雄厚的资本而没有正确的“知本”是不可能成功的。

两年前,我就在我们美维集团推广了清溢公司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培育员工、激励员工的经验。清溢员工从零开始,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壮大了自己的事业,最根本的经验是紧紧地依靠员工,调动了员工的潜在积极性。

每个企业都有人和其他相应的资源,为什么有的发达,有的倒闭呢?除了别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人的不同。做人的志向和做事的方法不同,决定了人和事的结果不同。清溢公司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是:做正确的事,第一次把事情做正确。前者讲的是做人的方向,后者讲的是做事的方法。方向对了,方法又正确,必然阻力小,效能高,就一定能成功。而这种方向与方法的正确不是浅层管理能达到的。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人管人矛盾深,制度管人难扎根。”那么,要靠什么管理才能高效呢?那就是能对人起长期稳定作用的文化。因为文化管人能直入人心,抓住根本。

我曾多次提倡:我们企业要学习黄埔军校的训练方法,共产党党校的育人之道;无非是说,要找到一种有实效的文化管理方法。

清溢公司在文化建设上颇有特色,他们把国外的先进管理思想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核相结合,既有历史的传承又融入了国际经济的创新,建立起一种符合员工发展需求,又能促进企业追求卓越的开放性文化。  读《一次做对》这本书,不要只在其中找方法,重要的是引发自己对管理的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思考。员工读了能对做人与做事的方向和方法反思,自己管理自己;管理者读了能对管人与管事的方向和方法反思,把管理引入人心。陈总作为一个实践者的探研,若能引起人们对企业管理更清醒的思索或争论,善莫大焉。

我曾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过:我赞成把“清溢”当一个典型推广。这是因为清溢公司在走一条正道,一条追求卓越之道。我很赞赏清溢人的清醒:清溢还很小,现在微不足道;清溢谈不上成功,只有点小成绩;清溢还有许多问题,必须持续改进。

行成于思,本质强调的是用正确的文化指导行为;业成于道,指的是事业的成功不仅要靠走正道,还要明理得道,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这样做企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最后我想把儒家的一句“直道而行”送给陈总和清溢公司,不仅祝愿他们今后的发展能顺直,少走弯路,更希望他们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成功。

后记

中国经济正在大步走向世界,企业管理学领域充满了洋理论及国外大企业的成功案例,人们能理解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但又感到某种缺失。

当大家吃惯了山珍海味时,我送上一桌农家菜;人们吃腻了西餐、汉堡包,我送上一碗手擀面。虽然,这农家菜和手擀面里又有点洋味调和,那也是洋为中用,能让人们从中体会到中质西佐的时鲜味道。这就是《一次做对》一书的初衷。

一位伟人说: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我遇到的却是:与己奋斗,痛苦或者痛快。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先是“痛”:

痛什么?我们看到许多企业里智商高的人不走正道,能力强的成不了事业,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在执迷中仍昏昏噩噩,多么令人痛惜!

痛什么?不少办企业和在企业工作的人只为了一个“钱”字,为此有的人不择手段,结果事与愿违,造成他自己与家庭的不幸,多么令人痛心!

痛什么?许多身边和国内外的企业起落存亡并未引起单纯追逐个人利益的人们的思考,还在重复别人的错误中消耗自己的生命,浪费社会资源,多么令人悲痛!

痛定思痛。如果我们仍不醒悟就会走向痛苦,而理智能让人们走向痛快!这时,一种责任便油然而生……

一个小公司的总经理也有沉重的工作负担,在各种矛盾交织的中心履薄冰、走钢绳,能过日子也就罢了,可我不因小而失大,偏还要搞什么文化,育人才,追求卓越;管经营,做实事是总经理的天职,偏又不安本分,写什么书。结果,几次住进了医院。可是当你看到企业在稳健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有了一席之地;看到跟你奋斗的员工比别的员工清醒许多,比同类员工富裕一点,比同伴成熟一些时,感到一切都值了!那时,才从内心里感到快乐!

我岂不知自己吃了几碗干饭,靠一介草民,无力去改变一个转型社会不可避免的弊端,但是用什么方法可尽微薄之力?把所感所思写出来!写书虽不是大学问家的专利,但也不是用汗水就能浇灌的鲜花,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企业太需要冷静思考了。

我不敢妄称本书为“引玉之砖”,引玉之小石子可也!小石子能激起多大浪花?有一点就知足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个按此道追求的人总能有幸遇到了许多这样的君子。

德高望重的唐翔千先生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事业的平台,异常可贵的是他以厚德和道义给予我们以支持,在这物欲横流的世俗中,他送一座水晶莲花给清溢作为零缺陷的奖励,一切情怀尽在冰心莲花之中。

勤奋的清溢干部和员工以思考和实践,丰富了我的认识,帮助了我的提高。本书中数幅充满了先进理念和哲理的清溢员工漫画只是一角,高超、胡美珊、邓丹等还为书稿做了大量文案工作。

北京的段永刚、李茹、冯奎三位博士为这本书的出版做了很好的指导工作。

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张爱真,在我埋头静思时,她送上一杯清茶,一个苹果;在我奋笔疾书时,她夺下我的笔,赶我去运动;当我躺在病床上时,又夜以继日地忙个不停……

感谢他们是应该的,但是不够的。

学习君子,报恩也得以行证言,要用为社会尽微薄之力的实际行动报答一切关心和支持自己的人们!

愿这支笨拙的笔,记下一点真诚的印记,能发出一点爱的光彩。

                二00四年三月起草于深圳汇雅苑

                二00五年春节定稿于广州碧海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次做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扬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2235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3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