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伦·凯勒编著的《海伦·凯勒自传》以翔实的笔触描写了一个盲聋人的奋斗历程,这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海伦·凯勒成为历史上最鼓舞人心的人物之一。本书包括作者的经典作品如《黑暗与光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希望中行进》、《外面的世界》等作品。
图书 | 海伦·凯勒自传/名人传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美国海伦·凯勒编著的《海伦·凯勒自传》以翔实的笔触描写了一个盲聋人的奋斗历程,这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海伦·凯勒成为历史上最鼓舞人心的人物之一。本书包括作者的经典作品如《黑暗与光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希望中行进》、《外面的世界》等作品。 内容推荐 《海伦·凯勒自传》是《名人传记》系列之一是由美国海伦·凯勒所著。 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海伦·凯勒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海伦·凯勒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海伦·凯勒所爱的人看到海伦·凯勒的进步,海伦·凯勒就有了勇气。 海伦·凯勒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海伦·凯勒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虫,把一生挤到一天之内,生命或是一种大胆的冒险.或是一无是处。 忘却自海伦·凯勒中有着快乐。因而,海伦·凯勒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海伦·凯勒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作海伦·凯勒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海伦·凯勒的幸福。 残忍的命运挡住了入口,海伦·凯勒会不甘愿地质问命运为何作这样专横的宣判,因为海伦·凯勒的心尚未驯服,仍是狂热的;但刻薄无情的话到口里,海伦·凯勒的舌头却没有说出来,像还未落下的泪,又流问海伦·凯勒的心中。 《海伦·凯勒自传》是一本畅销的人物自传。 目录 译者序/1 序言/2 第1章 黑暗与光明 初生的光明/3 记忆中的童年/7 期盼的曙光/13 沐浴阳光/16 第2章 风雨中的彩虹 亲近大自然/2l 爱是什么/24 知识的阳光/27 欢乐圣诞节/33 第3章 外面的世界 波士顿之行/37 大海的依恋/40 风尾草的秋天/42 洁白的世界/46 第4章 跨越坎坷 第一次说话/5l 《霜王》事件/55 世界博览会/63 学习之旅/66 走进课堂/68 第5章 在希望中行进 艰难的前奏/73 冲进哈佛/78 大学时代/82 嗜书如命/88 享受生活/97 承载阳光的手/106 第6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珍惜每一天/115 第一天/118 第二天/121 第三天/125 附录 最伟大的教育安妮·莎莉文 序言我的老师/131 任性的小家伙/137 学会“服从”的第一步/143 隔离式教育/148 令人惊喜的变化/152 打开智慧之门/157 用手语交谈/163 全新的赞赏式教育/167 紧贴生活细节/170 特殊的阅读教育/173 对海伦的感觉训练/178 满足海伦强烈的求知欲/185 让海伦学会爱/191 思考是什么颜色/197 难以置信的成绩/202 在快乐中学习/209 在旅行中增长见闻/214 探索未知的神秘力量/219 海伦的语言教育/228 教海伦学说话/233 海伦的大学生活/242 教海伦写作/250 智慧之光/259 试读章节 我的家坐落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美丽宁静的小镇——塔斯喀姆比亚。1880年6月27日,我出生在那里。 我的祖先是瑞典人,他们移民到美国后住在马里兰州。在更早的瑞士祖先中有一位是苏黎世最早的聋哑人教师,他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如何教育聋哑人的著作。每当我想到这里,心里禁不住就会有一番感慨,人的命运真是无法预知啊! 我的祖父,也就是卡斯帕·凯勒的儿子,来到亚拉巴马州,开垦了一大片土地并定居下来。当时的塔斯喀姆比亚镇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祖父每年都要从镇上骑马到760英里外的费城购置生活用品。祖父每次在前往费城的途中,总会给家里人写信报平安,他在信中对西部沿途的景观,以及旅途中所遭遇的人、事、物都有详细且生动的描述。姑母至今还珍藏着他当时写的许多家信,祖父对旅途迷人风情的刻画,以及对当地生活的生动再现,总是那么引人遐想,让人百读不厌。 我的祖母凯勒是拉斐特一名官员亚历山大·莫尔的女儿,她的祖父是维吉尼亚早期殖民政府长官并曾任皇家总督的亚历山大·斯波茨伍德,同时她还是罗伯特·李的堂姐。 我的父亲亚瑟·凯勒曾经在南北战争时担任过南方军的上尉,我的母亲凯蒂·亚当斯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比他小几岁。母亲的祖父本杰明·亚当斯与苏姗娜·古德休结婚,居住在马萨诸塞州东北部的纽伯里波特市。他们的儿子取名查理·亚当斯,以后又迁居到阿肯色州的赫勒拿,他后来在南方军队服役,被提升为准将。当南北战争爆发时,他与露茜·海伦·埃弗雷特成婚(与爱德华·埃弗雷特·黑尔属于同一个埃弗雷特家族),并在战争结束后举家搬迁到了田纳谣州的孟菲斯。 在我还没丧失听力和视力的时候,我记得我们家的屋子很小,一共只有两间,一问正方形的大房子和一间供仆人住的小房子。按照南方的习惯,往往会在宅基地上建一所附属的小宅,以备不时之需。南北战争之后,父亲也盖了这样一座屋子,他同我母亲结婚之后,住进了这个小屋,房屋虽小,却是个美丽的地方。屋子的小阳台被蔷薇和金银花装扮着,从花园中望去,仿佛是植物的藤架。这里成了蜂鸟和蜜蜂的乐园。 凯勒老宅离我们的蔷薇小屋不过几步,由于被茂密的树木、绿藤所包围,邻居们把“绿色家园”的美名送给了我们家。这里是我童年时代的天堂。 在我的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到来之前,我经常独自摸着围成方形的黄杨木树篱,慢慢走到庭园里,凭着嗅觉寻找刚刚开放的紫罗兰和百合花,尽情地吮吸那清新的芳香。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会独自到这里来寻找安慰。我把火热的脸埋在树叶和草丛里,让沁人心脾的清凉气息渗进我那烦躁不安的心里。 置身于这个绿色花园,真是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有在地面上延伸的卷须藤和低垂的茉莉,还有一种叫做蝴蝶荷的花,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植物。因为它那容易掉落的花瓣很像蝴蝶的翅膀,所以被叫做蝴蝶荷。这种花还散发着一阵阵甜丝丝的气味。花园里最可爱、美丽的要数蔷薇了,我在北方从来不曾见花房中有如此赏心悦目的蔷薇。这是一种爬藤蔷薇,它到处攀爬,将它那长长的绿色枝条倒挂在阳台上,散发着芬芳,没有一点儿尘世烟火的气息。每当清晨,未干的朝露还停留在它的身上,摸上去非常柔软,弄得人心里痒痒的,陶醉不已。我经常会想,上帝御花园里的曝光兰,也不过如此吧! 我生命的开始像大多数人一样简单而平常,从来到这个世界,到观察这个世界再到开始人生的旅途,我与任何一个新生儿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差异。就像每一个家庭迎接第一个孩子的诞生一样,为了给第一个孩子起一个满意的名字,大家绞尽脑汁,家里每个人都想插上一句嘴。为我命名照例也经过了一番烦琐的讨论a父亲希望用他最尊敬的祖先的名字“米德尔·坎培儿”作为我的名字,母亲则想用她母亲的名字“海伦·艾培丽特”给我命名。最后,大家终于接受了她的建议。但是后来在抱着我去教堂受洗的途中,由于紧张和兴奋,父亲把这个名字给忘了。当牧师问起“这个婴儿的名字是什么”时,紧张兴奋的父亲一下子说出了“海伦·亚当斯”。这样一来,我的名字就不是外祖母的“海伦·艾培丽特”,而成了“海伦。亚当斯”了。 家人告诉我,在我还非常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争强好胜的性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还经常固执地去模仿大人们的一举一动。在我六个月大的时候,我就能够发出“喳!喳!喳!”的声音,并且会说“你好”,这引起了别人很大的兴趣。我甚至在一岁以前就学会了。·水”这个字。尽管在我生病之后其他的发音都已经忘记了,但是现在我仍然能够发出这个单词的音,也正是在学会拼读这个单词之后,我告别了只能“哇哇”发音的阶段。 家人还告诉我,我在刚满周岁的时候就会走路了。母亲把我从浴盆中抱出来,放在她的膝上。阳光透过风中舞蹈的树叶投射在光滑地板上的光影吸引了我,那影子一闪一闪的,忽隐忽现,我禁不住从母亲的腿上滑下来,摇摇摆摆地要去踩那些影子。等这一股冲劲儿用完了,我就跌倒在地,哭着乞求母亲把我抱起来。 春光里鸟儿欢笑,歌声盈耳。夏天里到处是果子和蔷薇花,等到草黄叶红时,深秋已经来临。三个美好的季节匆匆流逝。这一切都在一个活蹦乱跳、牙牙学语的孩子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第二年,阴郁的2月到来时,我生病了。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脑充血,他们宣布我无法挽救了。然而,一天清晨奇迹出现了:我忽然发起高烧。这高烧来得奇特,退得也奇特。家人都万分欣喜,但包括医生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我从此却再也不能用我的眼睛和耳朵去感受这个世界了。我至今还依稀记得那场病,母亲在我高烧不退、忍受痛苦煎熬的时候,在我身边温柔地抚慰着我,也正是母亲给予的温暖和力量让我鼓起勇气渡过了这个难关。我还记得,被疼痛折磨的我难以入睡,把干枯而炙热的眼睛从光亮转向墙壁,这光亮曾是我一度十分喜爱的,如今却变得暗淡了,而且日甚一日地暗淡下去。后来,视力一天不如一天,对阳光的感觉也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直到有一天,我睁开眼睛,发现眼前是一片黑暗。我发现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见时,就像在噩梦中一样惊慌失措,那种巨大的悲哀令我今生无法忘怀。后来,我对周围的一片静寂和黑暗,渐渐地习以为常,忘记了从前并不是这样,直到她——我的老师莎莉文小姐到来。她减轻了我心中的负担,重新带给我对世界的希望,并且打开了我心中的眼睛,点燃了我心中的烛光。 尽管我的一生只拥有了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但是那宽阔的绿色家园、湛蓝的天空、葱郁的树木、争奇斗艳的鲜花——所有的这些一点一滴都铭刻在我的心上,永驻在我心中。P3-6 序言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海伦·凯勒为“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黑暗和寂静让她自暴自弃,直到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到来,海伦孤僻、暴躁的性格才得以改变。 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以惊人的毅力不仅学会了读书,还学会了说话,并且完成了在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学业。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5种文字的作家和教育家。此后,她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为改善美国盲人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相关慈善团体广筹善款。 海伦·凯勒一生共写了14部著作。她的自传一经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译本超过百余种,是青年们非常喜爱的励志读物。此次翻译,主要采取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为了让读者对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有很深的了解,还翻译了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女士的作品——《最伟大的教育》。这部分将作为《海伦·凯勒自传》的附录部分呈现给读者。限于时间和水平,译文中翻译不当的地方,还望读者朋友们不吝指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海伦·凯勒自传/名人传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海伦·凯勒 |
译者 | 李琦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4327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8 |
出版时间 | 2012-09-01 |
首版时间 | 2012-09-01 |
印刷时间 | 2012-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7.127=53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5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