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杰出帝王掌控天下的大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千古帝王的制胜绝学,百代风流的杰出智慧。

他们有狐狸的智慧、狮子的勇猛、狼的攻击性。他们的智慧是几千年历史沉积的精华,是无数次人生实践的结果,是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好试金石。一位杰出的君王,必须拥有狮子的勇猛和狐狸的智慧……拥有狮子的勇猛,才不会被欺侮;拥有狐狸的智慧,才不会被蒙骗。帝王是主宰历史的最强者,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性格每每在关键时刻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他们能成功。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质,挖掘出来,就是把事做成做好的资本。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选择了开国的皇帝,同时也选了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康熙,他们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重大的影响,已经是家喻户晓。汉武帝塑造了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他规划制度,招揽人才,决战匈奴,拓展外交,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他的宏谋远虑为封建王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李世民直接参与了唐王朝的建立,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功勋卓著,才能得到极大的体现,并在短期内取其父帝位而代之。康熙是清朝人关后第二位君主,他亲政的过程充满了复杂的权力斗争,即位后反分裂、促统一、御外患,功不可没,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

正所谓成功的路有千万条,要想取得事业的胜利,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就要有自己的真实的本领。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很大的差别,但只有先立足自身,充分发挥了自己性格和天赋中最突出的方面,把它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最好,成功就离你越来越近了。

目录

嬴政:要有干大事的雄心

1.放纵对手是为自己制造机会

2.关键时刻斗智不斗力

3.戒除隐患和漏洞才能把事办好

4.留住人才就有了成功的资本

刘邦:用智慧战胜勇武

1.干大事不拘小节

2.获取人心,路才好走

3.放下面子,能屈能仲

4.安定人心,以点带面

5.会用人才是真本事

6.练就识人慧眼,安排好身后事

刘彻:出手彻底,才能把事干好

1.弱势不斗强权,忍耐为上

2.应时而为,敢破传统

3.用头脑指挥手脚

4.全面出手,要做就做到底

5.防微杜渐,切断隐患的苗头

刘秀:以柔韧克百刚的处世之道

1.宽忍非无能,厚德当载物

2.独辟蹊径,柔道行天下

3.重德立训,择善而从

4.做大事者不忌小怨

5.以柔克刚,宽猛相济

杨坚:韬光养晦,后发制人

1.干大事之前先积蓄力量

2.勇谋皆具,谨慎行事

3.在敌人内部把文章做足

4.穷寇勿追,见好就收

唐太宗:耍尽“阴谋”的千古明君

1.小事办好,大事才有章法

2.遇事冷静,该出手时就出手

3.不重门楣,从基层选拔人才

4.谋定而后动

5.以德报怨,以慈待众

6.清明廉俭,慎用刑法

武则天:传统社会的第一女皇

1.凡事用心皆可成

2.用忍耐的心性对待暂时的困境

3.干大事要舍得花本钱

4.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赵匡胤:和平过渡权力的高手

1.给自己树立威信

2.条件不成熟绝不出手

3.恩威并重,拉打结合

4.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朱元璋:用“威”字管住手下人

1.借风使船,借力成事

2.借助贵人成大事

3.好钢用在刃上,人才用在劲上

4.大事之前要精密策划

5.以威立法,不徇私情

6.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

皇太极:深谋远虑才能把事干好

1.慎思顽强,冷静机敏

2.从实际出发,长于心计

3.精于谋略,以柔克刚

4.解决难题从根本处人手

玄烨:一切以大局为重

1.稳操胜券方出手

2.处乱不惊,从容应变

3.非常时期决不能手软

4.原则问题决不让步

5.把学习当成头等大事

6.稳扎稳打,以不变应万变

试读章节

有经验的猎人发现猎物的踪迹时,不急于放出猎犬,而是继续跟踪。原因是没有真正见到猎物,就无法确认猎物的大小、凶猛程度,无法采取相应的对策。权力的角逐也是如此,在无法确认自己的能力能否胜过对方时,不妨给对方一个放纵的机会,待时机成熟时,再一举除之。

秦庄襄王死后,13岁的秦王政即位。少主临朝,在战国时,按社会的惯例通常由母后主政,例如史家所说的“战国四后”:秦昭王即位其母“宣太后自治”;齐王建即位“国事皆决于君王后”;赵孝成王即位其母“太后用事”;韩国“以一女子奉一弱主”。按此习惯,秦王政即王位时,其母太后赵姬主政也是必然。赵姬主政,依靠的人是吕不韦,因为在谋取秦国之政时,就是吕不韦一手设计和进行的,其中,赵姬是参与者之一。所以,赢政把吕不韦尊为相国和仲父,都是出自于赵姬的情愿。

赵姬做了太后,依然难以割舍与吕不韦的旧情,但是当时的形势绝不是从前了。而吕不韦也自有他的难处,不应承太后之召不行;应召,他将无法把握自己,自己多年的心血就可能毁于一旦。但是,吕不韦毕竟也是人,他既不能像孔孟说的“逆取顺守”修己以齐人,也做不到“知难而退”洁身以自好,唯一解决的方式只能是与“太后时时窃私通”。

另一方面,吕不韦也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人,他深深懂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至深道理,并以此时时提醒自己。吕不韦心中清楚,与太后私通一旦暴露就会身败名裂,而且秦王赢政逐渐长大,形势已经不容他有再多的考虑。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从困境、险境中拔出双脚。自经商和从政以来吕不韦形成了一种常常引以为得意的信念,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认为途径和办法总是会有的。

后来,吕不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嫪毐,于是他立刻形成了一套方案:诈称嫪毐施了腐刑,然后让他以“宦者”身份在后宫侍奉太后,自己便可从太后那里解脱了。

嫪毐很讨太后的喜欢。不久,太后怀孕,生下腹中的胎儿,为了避人耳目,太后找了个借口便前往秦国的故都雍城,居于雍城中的大郑宫内。

太后暂居雍城的一段时间内,生下一男后,不久又再次怀孕。嫪毐备加受宠,从此咸阳城内太后宫中的大事小情以及有关国家政务的一些大事,都由嫪毐决定。这样一来,嫪毐手中的权势日益膨胀,豢养家僮数千人,很多人见嫪毐权势日盛,都争着做嫪毐的“舍人”。不仅如此,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并赐给山阴地,以河西太原郡作为嫪毐的封国。

嫪毐由于受到太后的宠幸,在秦国的权势很快便发展到与吕不韦不相上下,并且嫪毐也日益骄横。

嫪毐本是一个无知的人,他空虚、狂妄、头脑简单,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规划未来,对形势的发展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的所作所为,纯属小人得志的一类。他只是用自己简单的思维,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无休止地攫取权势并乐在其中,用荒淫无耻的生活,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有件事可以说明嫪毐的无知与狂妄,同时也拉开了他自取灭亡的序幕。有一次,嫪毐与秦王的侍臣饮酒博戏,酒醉后彼此发生口角。嫪毐自恃太后撑腰,便信口开河:“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对我无理?”秦王侍臣见嫪毐怒睁圆眼,高声斥骂,气焰十分嚣张,便忍气吞声地离开了。回到王宫,侍臣就把姆毒所骂的恶言秽语向秦王做了详细的禀报,秦王政是一位个性很强的人,天生刚愎自用,他听后非常恼怒,决心待机除掉嫪毐。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按照秦国的礼制应加冠亲政。

就在秦王举行加冠礼前夕,他的亲信得到消息:长信侯嫪毐并非是宦者,经常与太后秽乱宫中,并生有两个男儿,都藏匿在民间,长信侯与太后并有密谋,一旦秦王政驾崩,便立长信侯与太后所生的儿子为秦王。  秦王政听后非常震惊,立刻密令官员调查,结果情况皆属事实。因为加冠礼举行在即,秦王并没有立即下令逮捕嫪毐,而是采取“欲擒故纵”的计策,照常前往雍都举行冠礼,并做好了一切部署。

秦王要调查“官闱秽事”的消息,很快便传人嫪毐耳中,这时他才感到恐慌,急忙与太后商议对策,密谋在秦王去雍都举行冠礼时乘机杀掉他。

当秦王政下榻蕲年宫的时候,嫪毐便按照事先的密谋,征发县卒、卫卒、官骑以及门下舍人,向蕲年宫进发,企图一举推翻秦王政,另立新君。

面对危机,秦王政绝非等闲之人,他对嫪毐一伙的密谋早有察觉和防范。当嫪毐发兵举行叛乱时,秦王政立即派相国昌平君、昌文君率兵镇压,嫪毐兵败逃走,秦王发兵追击,斩嫪毐于好峙。这样嫪毐的叛乱很快便被平息了,而参与嫪毐叛乱的大臣一律枭首并车裂示众,灭其宗族。嫪毐门下的舍人也都被处置。

从平定嫪毐叛乱那天起,秦王政事实上已在秦国亲临政事,成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年轻帝王。

除掉嫪毐后,秦王政恨由中生,不仅恼怒于母后的淫乱,更恼怒于母后私生二子,还打算立他们为王。秦王政对这两个私生子非常敏感,盛怒之下,他派人把太后所生二子装人口袋中扑杀,并将太后迁于雍城居住,以示惩罚。

秦王政杀弟迁母之后,怒气仍不能平息。他痛定思痛,想来想去,认为乱事之根、罪魁祸首应当是仲父吕不韦。他决心除掉吕不韦,但是朝中许多人都为吕不韦说情,讲述吕不韦的功劳。秦王想到自己10年临朝之事,的确是吕不韦一直尽心竭力扶持自己,忍不下心来对吕不韦执法。那时的秦王政确实不知道对吕不韦该怎么处置,也没有一个十分恰当的理由。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于是罢免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待形势变化再做处置。

吕不韦在朝中的势力非常大,虽然他不做相国了,但影响力却不减。吕不韦被罢相不久,秦王政就把他撵到河南的封邑。就在吕不韦被逐至封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门下的宾客仍然接连不断地从河南前往咸阳,向秦王诉苦,为吕不韦说情。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企图使吕不韦回到咸阳,重新执掌国政。那么多的宾客穿梭于洛阳与咸阳为吕不韦说情,令秦王政深感不安,也使他更加觉醒,吕不韦的势力太大了,于是下定决心,正式赐书给吕不韦,这既是给吕不韦宾客们的答复,又是为了让吕不韦死了再掌权的心。秦王政在赐书中直接质问吕不韦:

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

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

与此同时,秦王将吕不韦及其家属迁徙蜀地,以彻底清除吕不韦的势力。

通过秦王政赐书中的质问和举家迁蜀的命令,吕不韦终于省悟,不再抱有幻想了,秦王政采取的是步步紧逼的策略,自己只有一死才能解决问题。

吕不韦自杀后,他门下的宾客数千人私自将吕不韦葬于洛阳北芒山,参加送葬的人非常多,场面很大。秦王政闻知此事后非常气愤,认为那些人是借给死人送葬向他示威,于是便下令对参加送葬的人都给予惩罚。

秦王政除掉了嫪毐、吕不韦后,为自己掌权扫清了障碍。从此,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在法家理论的指导下,缔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大帝国。

秦王政在处理吕不韦、嫪毐专权的这件事上,使用了正确的策略,如果处置不当,不要说王位,恐怕连性命都得搭进去。他最终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果决出手,成功地铲除了威胁王权的两大障碍,为自己掌权铺平了道路。P3-7

序言

历史的发展实际上主要是记录人物经历的过程,他们不仅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智慧积累的结晶。读史书是为了和古人交流,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知识,也不是为了和别人闲聊时多了一点谈话的资本,而是在学习中提升智慧,懂得那些成功伟人点点滴滴的心志,从而砥砺自身。

正因为如此,每当翻阅历史的时候,都应该把自己的身心放置于宏大的历史洪流中,跟那些帝王将相、精英名流面对面地交流,体会他们的辛酸苦辣、悲欢离合、取胜之道,品位他们不便直言的隐衷。如此,你就会深入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在每个关键的历史瞬间,他们心灵的脉动,洞察那久远历史的尘封画卷,进而为我所用,因为历史是无法割断的。

鉴往知来,历史的光环往往被那些帝王和将相所笼盖,因此,看历史就要从他们着手。

皇帝,特别是立国开朝的皇帝,向来都是后世集中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睥睨天下的至高权力和绝对威严,而且在于他们的言语和行动具有无穷的魅力,他们改变时代、影响历史的王道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财富。

本书主要选择了开国的皇帝,同时也选了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康熙,他们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重大的影响,已经是家喻户晓。汉武帝塑造了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他规划制度,招揽人才,决战匈奴,拓展外交,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他的宏谋远虑为封建王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李世民直接参与了唐王朝的建立,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功勋卓著,才能得到极大的体现,并在短期内取其父帝位而代之。康熙是清朝人关后第二位君主,他亲政的过程充满了复杂的权力斗争,即位后反分裂、促统一、御外患,功不可没,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

正所谓成功的路有千万条,要想取得事业的胜利,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就要有自己的真实的本领。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很大的差别,但只有先立足自身,充分发挥了自己性格和天赋中最突出的方面,把它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最好,成功就离你越来越近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杰出帝王掌控天下的大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1857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