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全球通胀与衰退
内容
内容简介:

通胀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安定。通胀一旦出现,长期代价不可避免。

 经过多年低通胀之后,全球通胀以新的形态卷土重来。美国等国家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创下近40年以来的新高,德国等国家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更是创70年来新高。世界各国面临的是长期通胀还是短期价格上扬?如何衡量货币冲击、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动力和物价的影响?会不会在巨大的全球通胀“灰犀牛”背后,还跟着一只经济衰退的“黑天鹅”?全球通胀将对中国经济增长、生产者和消费者、资本和资产市场造成哪些影响?

 本书生动描述了从各国货币超发、资产价格上涨、过剩产能吸收到全球物价上涨的传导过程,并从能源原材料供给冲击、劳动供给冲击、全球供应链冲击、微观价格形成机制变化等不同角度,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物价与增长做出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书中提出的很多研究方法,既有学术创新价值,也为决策者、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了通俗易懂的新分析工具,揭示了新时期全球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形成机理和潜在风险。

本书还结合作者20多年来从事宏观研究和金融投资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前瞻性预测景气周期、经济增长、物价涨跌、资产价格变动趋势的指标组合使用方法;从新供给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让决策部门跳出“稳增长与控物价两难选择”的新思路;并为企业管理者如何在通胀与衰退交织的风险中独善其身,以及投资者和普通百姓如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极具洞见的策略性建议。

作者简介:

滕泰

博士,经济学家,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新供给经济和软价值理论提出者,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曾任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民生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兰州大学兼职教授,著有《新财富论》《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软财富》《软价值》《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经济学:用改革的办法推动结构转型》《创造新需求》等作品。曾于2010年、2015年受邀参加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并做经济形势汇报。

张海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曾任《信息早报》副总编。在新经济理论与产业转型方面有深入研究,主持或参与多个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课题,参著《新红利》《创造新需求》等。

编辑推荐:

1、2022年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将成为笼罩全球市场的最大风险。世界各国面临的是长期通胀还是短期价格上扬?如何衡量货币冲击、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动力和物价的影响?会不会在巨大的全球通胀“灰犀牛”背后,还跟着一只经济衰退的“黑天鹅”?全球通胀将对中国经济增长、生产者和消费者、资本和资产市场造成哪些影响?对上述这些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书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答,并提供了通俗易懂的新分析工具,揭示了新时期全球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形成机理和潜在风险。

2、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作者基于20多年来从事宏观研究和金融投资的宝贵经验,在本书中前瞻性地从能源原材料供给冲击、劳动供给冲击、全球供应链冲击、国际需求、国内需求、通胀预期管理等各个角度,对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做了全面深刻的解读,并提出了富有洞见的应对措施。

3、本书除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外,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通胀与衰退交织的风险中,作为新供给经济学的提出者,作者提出了让政府部门跳出“稳增长与控物价两难选择”的新思路;为企业管理者如何管理库存、现金流,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投资者和普通百姓如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科学资产配置,提供了极具洞见的策略性建议。

4、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研究室工贸司司长陈全生作序推荐!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等联袂推荐!

名人推荐

刘世锦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通胀、衰退、货币政策是长久以来的经济话题。本书提出的问题则是,通胀和相伴随的衰退,有可能以新的形态卷土重来,背后的支撑因素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包括国际大循环受阻、劳动供给冲击、部分互联网红利见顶、新经济中的头部垄断等。书中给消费者、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应对之策,同时也提出了经济学界需要深度思考的增长模式和宏观管理转型议题,不同领域的读者都将从中受益。

 夏斌

原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创始理事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

众所周知,滕泰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提出者。面临全球通胀“灰犀牛”与经济衰退“黑天鹅”的困境,本书坚持新供给主义理念,指出只有不断用新技术、新场景、新商业模式等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才能找到解决之道。本书的理论剖析呼应了熊彼特的“破坏性创新”和中国学者对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开出的“改革是唯一动力”“供给侧改革”之药方。全书分析材料丰富,值得一读。

 刘元春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疫情大流行带来的大停滞和大救助给世界经济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冲击。2022年世界各国面临的是超级通货膨胀还是短期价格上扬?是持续衰退还是在K型复苏中呈现出新的轨迹?这些问题不仅是政策层面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核心。滕泰先生的《全球通胀与衰退》一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结论, 值得社会各界进行研读。

 盛松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全球通胀与衰退》一书阐述了各国通胀的成因、共同点与不同点,还具体分析了通胀与货币发行的关系、货币发行对股价和房价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国(尤其是美国)通胀的新特征。该书的落脚点是通胀与经济衰退的相互关系及投资者、企业和政府如何认清、应对通胀风险。全书数据详实、分析深入、要点突出、剥茧抽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现实经济运行的了解,是研究通货膨胀这一经济学永恒话题的富有成果的参考书。               

管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全面通胀的风险已让美联储被迫改口,放弃“通胀暂时论”,准备加快货币紧缩步伐。滕泰先生这本新书放眼海内外,用浅显易懂的分析告诉我们,故事远未结束。货币超发、上游能源原材料的供给冲击、劳动力供给冲击、逆全球化导致的国际经济大循环受阻,以及企业经营的头部化、垄断化,或意味着这只是长期通胀的起始。作者指出,温和的通胀总体有益,但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严重干扰和伤害经济、社会及居民生活,由此引发的反通胀措施最终可能以通胀式衰退收场。书中还为家庭、企业和政府开出了抗通胀的“药方”。这是一本时效性、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财经书籍,值得一读。

 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欧美同学会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世纪疫情冲击引发了全球通胀和经济衰退。气候变化、供应链受阻、能源危机叠加通胀压力,引起了业界对世界经济可能陷入滞胀的担忧。如何有效应对全球通胀和衰退的严峻挑战?感谢滕泰和张海冰先生及时给出系统分析,并倾情奉献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书中充满深刻洞见,将有助于启发大家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目录:

序    _ I

前言 全球通胀的“灰犀牛”与经济衰退的“黑天鹅 ”_ VII

 

第一篇全球通胀与衰退风险的形成

第一章?再无资产或产能对冲的全球超发货币 _ 003

第一节?全球货币超发危如累卵 _ 006

第二节?超发货币的泄洪区变成地上河 _ 014

第三节?单位产能货币供应量 _ 020

第四节?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潮起又潮落 _ 025

第二章?原材料供给冲击与通胀式衰退 _ 031

第一节?原材料供给冲击由来已久 _ 034

第二节?供给冲击对物价的影响:供需价格弹性原理 _ 040

第三节?从原材料到消费品涨价的层层吸收 _ 043

第四节?供给冲击力度越来越大,化解能力越来越小 _ 047

第五节?原材料供给冲击削弱全球增长动力 _ 055

第三章?劳动供给冲击长期化 _ 063

第一节?疫情只是劳动力供给冲击的加速器 _ 065

第二节?从工资到物价:层层吸收与层层放大 _ 069

第三节?工资对中国物价的影响比十年前增加了30%以上 _ 073

第四节?疫情的短期劳动供给冲击是未来二十年的缩影 _ 081

第四章?国际大循环受阻,增加通胀式衰退风险 _ 091

第一节?疫情对全球经济循环的冲击 _ 093

第二节?贸易保护主义破坏国际大循环 _ 095

第三节?电商、快递红利见顶,放大通胀传导风险 _ 097

第四节?国际大循环受阻,加重通胀式衰退风险 _ 105

第五章?垄断挑战竞争,放大通胀与衰退风险 _ 115

第一节?影响价格变化的微观机制 _ 118

第二节?垄断放大通胀压力,削弱经济增长动力 _ 124

第三节?经济头部化放大全球通胀与衰退风险 _ 128

第六章?通胀式衰退的外部因素和自我强化 _ 135

第一节?重读科尔奈:我们会再次面临“短缺经济”吗? _ 137

第二节?土地、税收与环保成本的增长及其影响 _ 140

第三节?预期:“自我实现的预言” _ 143

 

第二篇观察通胀与衰退的经济指标

第七章?通胀诱惑与经济衰退 _ 149

第一节?通胀的诱惑 _ 151

第二节?应对通胀的代价 _ 158

第八章?消费者物价指数与核心通胀率 _ 167

第一节?物价分析的国际语言 _ 170

第二节?中国CPI是怎样炼成的? _ 178

第三节?宏观决策之核心通胀指标 _ 183

第四节?房价纳入通胀指标,还是货币政策目标? _ 190

第九章?PPI与CPI分叉演绎通胀式衰退 _ 195

第一节?各国PPI同步走高,全球工业通胀成真 _ 197

第二节?PPI不仅是工业通胀率,也是经济景气指标 _ 200

第三节?从PPI与CPI的不同组合,研判经济周期 _ 205

第十章?物价与增长指标的综合应用 _ 215

第一节?增加值能否准确反映增长 _ 217

第二节?消费与新增资本形成指标 _ 226

第三节?PMI指数家族所反映的库存与景气周期 _ 230

第四节?货币总量指标与价格 _ 232

第五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经济指标的组合使用 _ 238

第十一章?通胀与衰退中的食品价格 _ 247

第一节?食品价格会长期上涨吗 _ 249

第二节?粮价波动的三大独特规律 _ 251

第三节?肉、菜、奶的价格周期 _ 259

第四节?发展中国家更要重视食品通胀 _ 266

 

第三篇如何应对全球通胀与衰退挑战

第十二章?投资者如何认清通胀与衰退风险,保卫家庭财富 _ 271

第一节?不同资产配置下的命运之神 _ 273

第二节?房地产、债券、股票如何抵御通胀与衰退 _ 279

第三节?黄金、另类投资和数字资产的价值 _ 294

第四节?中国家庭资产配置调整方向 _ 301

第十三章?企业如何创新价值,抵御通胀与衰退 _ 305

第一节?涨价受益者、价格转移者与调控替罪羊 _ 308

第二节?以研发、场景、体验价值对抗通胀与衰退 _ 315

第三节?一体化营销、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变革 _ 322

第十四章?政府如何用新办法应对通胀和衰退风险 _ 329

第一节?当通胀和衰退接踵而来,仅靠退烧药和强心针是不够的 _ 332

第二节?有没有吸纳超发货币的新蓄水池 _ 333

第三节?新时期抗通胀、稳增长六大“药方” _ 335

 

后记 _ 349

精彩试读:

全球通胀的“灰犀牛”与经济衰退的“黑天鹅”

通胀“灰犀牛”悄然而至,他们因何掩耳盗铃?

2021年11月,美国的消费和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8%,创30年以来的新高。

在11月份之前,美国人似乎并不惊慌,美联储除了释放信号说,“通胀只是短期现象”之外,并没有采取更有力的行动,直到2021年年底才放弃“通胀暂时论”。而美国的消费者看着自己持有的股票和基金在涨价,居住的房子在涨价,拿着政府补贴的钱(疫情以来平均每人近10 000美元,三口之家可补贴近30 000美元)去买东西,觉得似乎物价涨点儿也没什么。

在欧洲,英国2021年11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达到5.1%;德国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6.0%,而被当作工业通胀率的生产者价值指数(PPI)居然高达19.2%——这是自195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在印度,2021年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4.91%,生产者价值指数PPI是14.23%;

在巴西,同期CPI已经到了10.74%;

土耳其比较高,CPI为21.31%,PPI是54.62%;

而阿根廷CPI突破52%;

……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全球通胀,这个近10年几乎已经听不到人们谈论的“灰犀牛”,已经悄然而至。可是他们为什么掩耳盗铃,视而不见?

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中国,恐怕早就成为全国经济的头等大事——就像2010年的物价上涨,上到国务院总理、各级决策部门,下到各行各业、黎民百姓,每天的物价都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2010年6月,笔者参加时任总理温家宝举办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并汇报了对物价的看法后,总理点评说,他既要关心事关宏观决策的核心CPI,也要关心事关百姓生活的非核心CPI,因为根据他几十年的从政经验,“有两个事情可以造成社会不稳定,一个是官员腐败,一个就是通货膨胀!”

美国放弃通胀短期论,正视长期因素?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无非是短期停留和长期共存两个判断,即便长期共存,更有效的疫苗和药品也会让病毒对社会运行的影响逐渐散去。

那么造成这轮全球通胀的因素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

美联储从2021年上半年就开始说通胀是短期的。他们是真的在做预测,还是明知通货膨胀没那么快结束,而只不过是在降低通胀预期?临到2021年年底,美联储突然放弃通胀暂时论,但人们听过他们对造成这轮通胀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判断的依据和逻辑吗?

比如,货币超发的影响机制及后果。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货币超发所带来的影响是一个短期现象还是一个长期现象?它的影响机制是怎么样的?从货币到物价,要经过哪些“资产池”的吸收,并需要多少产能来对冲?如果疫情结束了,为应对疫情而超发的货币也会人间蒸发吗?多年累积的货币超发大约需要多长时间的物价上涨才能吸收完?

又比如,上游能源、原材料的供给冲击,背后是疫情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10年前,上游石油涨价而下游化纤产品涨价难?铜涨价而下游空调涨价难?铁矿石涨价而下游汽车不涨价?而10年后的今天,上游的成本冲击却源源不断地被转移到下游。从上游成本冲击到下游的传导,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是因为传导机制的变化而引发了通货膨胀,那么这种机制的变化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能源、原材料对全球物价的冲击,会因为疫情消失而消退吗?

还有劳动的供给冲击,工资的上涨和工人的结构性短缺,是疫情造成的短期现象,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长期现象?如果因为疫情才涨工资,是不是疫情结束后工资就不上涨了?以中国为例,同样比例的价格上涨,劳动价格上涨比原材料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大6~8倍,10年来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在各种产品和服务中的综合占比平均提高了30%以上……我们对劳动供给冲击真的有全面的认识吗?

再比如,严重影响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各国物流和国际经济大循环,是因为疫情而中断,还是因为疫情而暴露和放大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我们享受了20年的电子商务红利、快递物流红利,以后还有潜力吗?我们享受了更长时间的全球自由贸易和国际大循环,其所受的冲击仅仅来自疫情吗?当电子商务红利消失、国际物流红利消失、全球自由贸易持续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甚至各国各地区都不得不构架区域化的供应链,我们还不能正视造成这一轮全球通胀的深层次原因吗?

最后,影响各国物价的微观机制有没有在这一轮全球通胀中发挥作用?无论在一个产业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只要是充分竞争,就有利于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只要是垄断,就会促进涨价,抑制创新,削弱增长。与10年前、20年前相比,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不同产业链的竞争是加强了,还是被削弱了?有多少行业被一两家头部企业“赢家通吃”?有多少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年年提高,进而形成寡头垄断?这些垄断,这些新的竞争格局所引发的微观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会随着疫情而消失吗?

更值得深思的是,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其冲击的岂止是物价?会不会在巨大的全球通货膨胀“灰犀牛”的背后,还跟着一只经济衰退的“黑天鹅”?

经济衰退的“黑天鹅”

通胀水平的持续超预期迫使美国重新评估通胀风险并开始缩减购债,加拿大已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新西兰、韩国已经加息,巴西、俄罗斯等通货膨胀压力更大的国家,已经连续数次加息。随着欧美等地货币政策加快收紧、利率水平提高……对美国而言,货币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两难选择,不紧缩就会造成更严重的通胀,紧缩有可能会刺破长期累积的股市与房地产泡沫,并带来长期经济衰退。

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乱的全球供应体系所造成的供给收缩影响广泛而复杂,价格上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高达两位数的工业通胀率,必然带来经济增长动力的衰减,这让很多学者都不免联想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价格上涨而造成的“滞胀”。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意愿,失业率偏高与“招工难”的现象仍然普遍并存,劳动力供给冲击、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也普遍削弱了很多企业的生产和盈利能力,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意愿,从而加剧了经济衰退的风险,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疫情的影响,而是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人们对闲暇的追求,雇佣成本、社保成本的提高,移民和跨区流动的减少所带来的长期冲击——疫情,只不过把我们未来若干年要面对的劳动供给冲击做了一个提前“演示”。

对中国而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经从2018年的近63.6万亿元降至2019年的55.1万亿元和2020年的51.9万亿元,2021年预计继续回落到50万亿元左右a;2022年,随着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滑,预计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会下降到50万亿元以下……与此同时,中国的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从疫情前的8%左右降至4%左右的较低水平;2022年,随着其他国家制造业的进一步恢复,中国一枝独秀的出口必将逐步向常态回归;此外,虽然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还处于相对低位,但是工业通胀率创历史新高,10月生产者价格指数高达13.8%,严重的上游工业通胀正在挤压中下游企业的生存空间,其中事关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

而长期处于低增长的欧洲和日本,多年来又一次面对结构性涨价压力,各国民众普遍感觉到货币购买力下降,但企业又面临着产能和供给过剩,有的国家面临着“通胀式衰退”,也有的国家面临着“衰退式通胀”。

怎么办?

展望2022年,很多研究机构都预期美联储会加息两次以上,并且纷纷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但是大部分预测都不包含美国被迫因通胀而被紧缩、加息可能引发的泡沫破裂风险——一旦加息和紧缩造成持续多年的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必然会引发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汇率贬值、债务违约等情况,全球结构性的经济衰退有可能接踵而至。

面对全球通胀与衰退风险,对各国的决策者而言,恐怕仅仅使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已难以应对。而真正找到既能够控制物价,又能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增长的新办法,不仅需要科学决策,更需要政治勇气。

对于企业而言,仅仅通过传统的库存调整、用长单或对冲锁定成本,甚至与上下游协同构建更完整的价值链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不断用新技术、新场景、新商业模式等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才是战胜通胀与衰退风险的最终解决之道。

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面临通货膨胀的“灰犀牛”和经济衰退的“黑天鹅”,不论在美国、欧洲还是中国,不是所有地区的房地产都能像过去20年一样可以抵御通胀或衰退风险;在全球范围内,高收益、高信用的债券越来越少,少数有较高固定收益的企业债券又可能面临违约的风险;银行存款的利率不仅跑不赢物价指数,还有汇率贬值的风险;以前人们都拿黄金来保值,如今这些历史的货币记忆还能够让它具有保值增值的作用吗?与黄金、艺术品、比特币等资产只对少数人有意义不同,很多家庭已经习惯于持有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但是按照沃伦·巴菲特的计算,如果期待美国股市像上一个100年那样,在这个100年也能提供每年5%以上的平均收益,那么道琼斯指数到21世纪末必须上涨到200万点。这可能吗?如果美国股市不能提供之前的稳定收益,哪里的股票可以,又如何才能找到这些可以保持增长的好公司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全球通胀与衰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滕泰 张海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169208
开本 16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1
出版时间 2022-02-01
首版时间 2022-02-01
印刷时间 202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586
CIP核字 2021273349
中图分类号 F11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6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