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东亚的沉没(高升号事件的历史解剖)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甲午战争的历史切片解剖报告,这是引发大东亚格局、秩序巨变的的中日英“三国演义”。

高升号事件,一座国际军事史、政治史、司法史的里程碑,一个至今广为传诵的经典案例。

作者广泛搜集了三国官方文件,首次全景扫描了导致大东亚“沉没”的高升号事件。

内容推荐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并击沉中国租用的英国商船——高升号,船上千名清军及外籍船员罹难,引爆甲午战争。

大清王朝且怒且喜,希望联合英国对抗日本;日本政府大惊失色,担心军方盲动搅乱战略全局;大英帝国群情汹汹,远东舰队要求对日报复……

大清出色而无力的弱国外交,日本阴险狡诈的危机公关,英国在利益与争议之间的艰难抉择。

而以高升号事件为开端的甲午战争,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对外战争。日本在军事和国际政治上的完胜,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中国逐渐被边缘化,英、日结成同盟,东方的中心从北京转移至东京……

目录

序幕

第一章 风起朝鲜

第二章 不宣而战

第三章 击沉商船

第四章 怒海求生

第五章 悲喜交集

第六章 胆大妄为

第七章 联合调查

第八章 英伦愤怒

第九章 激烈争论

第十章 风向转变

第十一章 被迫认赔

第十二章 国弱理曲

第十三章 大东亚的沉没

后记

附录1:高升号事件及相关背景日历

附录2:高升号事件人物、名称表

附件3: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为了运送增援牙山的援军,李鸿章想到了一条“高招”:租用英国轮船。北洋水师营务处总办罗丰禄、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奉命与怡和洋行洽商租用高升、爱仁、飞鲸三船。

怡和洋行又称查甸洋行,1832年7月1日由两名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查甸及詹姆士·马地臣在中国广州成立,早年主要从事鸦片及茶叶贸易。林则徐禁烟期间,其创办人查甸亲自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亦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1841年香港开埠之初,怡和即以五百六十五英镑购人香港首幅出售的地皮。著名的小说及电影《大班》就是以其这段时间的经出为原型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怡和洋行于1842年将总公司从广州迁至香港。次年在上海成立分公司。1844年上海首次拍卖土地,亦由怡和购得。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

1872年以后,赚够了毒品钱的怡和洋行金盆洗手,放弃鸦片贸易,开展多元化投资。1876年其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亦安装了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业设备。

高升号所属的印华轮船公司,由怡和于1881年11月合并旗下原有之华海轮船公司和扬子轮船公司而在伦敦成立,通称怡和轮船公司,至今仍然活跃在国际航运业。在甲午开战前一年(1893年),印华轮船公司轮船已增加到二十二艘,总吨位比公司刚成立时增加近一倍。高升号建于1883年,根据劳埃德船级名簿,其净吨位一千三百五十三,总吨位二千一百三十四。

德国官员分析,李鸿章“在这种时候利用英国轮船,大概是为了避免和日军在海上冲突。因为当时尚未公开宣战,以为日本没有勇气向即使搭载清兵但仍挂英国国旗的轮船开炮”。而北洋海军号称世界八强,却没有信心在自己及藩属国朝鲜之间的海域有效行使保护职责,而将上千名士兵的命运托庇于外人,其实也是为了防止日本借机扩大冲突。

与怡和洋行的租船谈判进展得还算顺利。为了给英国船东吃个定心丸,李鸿章同意如果爆发战争造成轮船损失,由中国政府来承担。在罗丰禄、盛宣怀与怡和洋行所签订的高升号租赁协议中,与平时不同的是,增加了特别条款:“如中日之间发生战争,双方一致完全同意该船立即驶往上海并在上海终止该合同,其条件是租用方可以十九万墨西哥元买下该船,并在终止合同后一个月内于天津或上海付清。”

但这样的条款还是没有能通过英国官方的审核。李鸿章致电军机处求援说,与船东租约已言明宣战后就不能租赁装兵,但比时尚未宣战,雇船运兵之事应很正常。但驻天津英领事不允,表示需请示其上级英国公使。李鸿章希望总理衙门与英国公使欧格讷多沟通说情,“勿庸阻挠,以昭睦谊”。

几经周折,7月17日高升号在上海移交给了中国政府租用,并立即北上天津大沽港。同时,英国驻天津总领事宝士德向驻华公使欧格讷发出密函,称李鸿章“已租下英国轮船高升号,用作递送公文的专轮,而且该船现在已离开上海来大沽”。显然,宝士德最后没有阻挠(或者说阻挠未成),是因为认定所租轮船将“用作递送公文”。而半个月后,在仁川港税务司工作的意大利人鲍里欧尼告知日本驻仁川外交官山田说,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承诺给英国船员们加薪;另一方面英国是驻华公使表态,只要中日还未宣战就可以出航。

而《申报》上未经证实的报道说,怡和洋行为慎重起见,专门就此征询了日本驻天津领事馆的意见,日方回答说“时未开仗全无不合”,“任令驶行,并盖领事印信为据”。《申报》日后就此指责日本领事“谲诈多端”,一边让怡和洋行开航成行,一边“电告该国兵轮开炮轰击”,并认为这就是事后“皇上所以赫然震怒,声罪致讨”的原因。该报在报道法国军舰利安门舰所救官兵事后在天津出席北洋海军与各国领事的联合听证会时,详细记录了听证会情况,而后说“至于日本兵轮之知我底蕴,乘机拦击者,系日本领事电告也”。想来,又是未经证实的揣测而已。

在中国开始调兵遣将的同时,日本也进一步抓紧了战备。据《申报》报道,日本三菱公司接到本国电令,将所有轮船一律卸载完毕,尽备国家军用。在北洋舰队求战不得的同时,日本已经做好了一切战争准备,不惜以倾国之力决战朝鲜。

P14-17

后记

埋首于那些尘封久远的中文、日文和英文文献,我在心灵深处重回百年前的激荡岁月,回顾历时长达十年的高升号事件,我似乎和当年的热血青年们在一样地震惊、愤怒和呼号。

高升号事件,向我们证明了,这个世界所信奉的是丛林原则,正义、真理乃至舆论总习惯于站在胜利者一边,至今依然。

这样一个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发生在关键当事人之间的关键事件,却长久地被华人史学界忽视了,而只是作为甲午战争中丰岛海战的一个枝节故事,更遑论司法界、外交界和军事界如同他们的西方同行那样,在各自专业领域内对此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此种忽视,我深深地理解其中的原由:百多年来,历史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创痛和伤痕,以至于舔舐伤口成为我们百年来的主旋律,甚至将痛诉悲情放置在冷静反省和奋起抗争之上。屈辱诉说得多了,便成为一种麻木,甚至将屈辱当作了光荣,将受害等同于正义。这样的认识,令我内心尤为痛苦。

我致力于收藏有关晚清战争的海外文物,已经有十多年。这期间,得到欧、美、日不少同道前辈的大力支持,令我的藏品颇有了点规模,其独特的历史研究价值也得到大陆历史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在收藏的基础上,我开始从中西互动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晚清历史。这样的研究,欧美日的收藏同道们限于中文能力和对中国近代史的缺乏热情,基本是不做的,而我的炎黄血统,却令这成为自己的难以旁贷的一种责任。

2007年初,在朋友们的建议下,我在和讯网开设了博客《历史战争私家收藏》,未料却一“博”成名,得到了海峡两岸众多同胞读者和传媒的热情支持,一些历史学家及出版家们更是鼓励我将收藏和研究分主题出版,遂萌发写作本书的念头。

毫无疑问,本书的写作也是踩在了前人宽阔的肩膀上。其中助力最大的,除了我收藏的有关甲午战争的日文和英文古书外,英、美、日三国的官方文件,都提供了很多崭新的视角,而上海书店和中华书局于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分别出版的卷帙浩繁的甲午战争资料丛刊,令我得以避免赴京查阅清官档案的万里跋涉。英美一些大学和图书馆收藏的法律学者们的专门论述,虽然也已将近百年,但影响至今不衰,对本书观点的形成亦裨益良多。

本书从提纲阶段开始,就得到了中华书局编辑欧阳红女士的大力支持,坚定了我的写作信心。我先生也在赴华商务旅行中,为我复制了大量中文历史文献和晚清报刊,并参与了初稿的部分写作。多亏我父母在澳洲照顾我两个年幼的女儿,使我这样的“业余历史学者”能在工作之余有足够的时间笔耕。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并将此书献给他们。

2006年春节,我回到久别的杭州,在吴山之上与友人谈史论今。议及东乡平八郎——这位高升号事件的主角,曾在旅顺立一诗碑,手书金海陵王完颜亮的两句诗:

提兵百万西湖上

立马吴山第一峰

百载之下的料峭春寒中,湖光山色似也掩不住当年之蒙羞。湖那端便是岳武穆的衣冠冢以及鉴湖女侠秋瑾之墓,思之万千怅惘,果真有“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的激烈壮怀: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2007年8-10月初稿,2008年1月定稿于澳大利亚悉尼北石斋)

书评(媒体评论)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

然而,中国经此一奇耻大辱,也开始觉醒了,这是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百余年来,研究者固不乏人,然悬案连连,令人难窥底蕴。

高升号事件至今还是西方讲述国际法的重大案例,它导致了国际法的修改。本书以事件“传记”之方式还原历史,不走宏大叙事之传统套路。作者文笔修养深厚,倾注诸多心血,大量汇集史料,考订精严,叙事既中肯又具体,解答了许多长期让人困惑的谜团。

——《台湾立报》发行人、传记文学出版社社长、美国加州大学U-CLA终身教授 成露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东亚的沉没(高升号事件的历史解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雪儿简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60676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6.307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