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是北大教授张颐武的最新散文集,为作者集五十年人生阅历的真情之作。作者在这本书中一改大学教授以往在大家心目中的刻板印象,不谈学术,只谈为人处世之道,是作者少有的一本适合不同读者的老少咸宜的正能量读物。阅读此书,或许能够给正处于迷茫期的年轻人些许帮助。

内容推荐

  人都会度过自己的年轻时,这一段的青春岁月其实是弥足珍贵的,也是难以忘却的。我们常会时时情不自禁地时时回首,虽然钱钟书先生说过回忆其实未必有价值,但我们依然会情不自禁。《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中的这些文字既是著名学者张颐武纪念自己的青春时代的“年轻时”而写的,也是为了今天正在“年轻时”的人们而写的。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品行非路人

第二章 接力正能量

第三章 狭路正相逢

第四章 青春之对手

第五章 知人又论世

第六章 读书为立身

第七章 学习是根本

第八章 出门靠朋友

第九章 低调遇华丽

第十章 人生放长线

第十一章 温故就知新

试读章节

【警觉】

做对人操守要求较高的工作,要私生活上警觉小心的意识。各种人想从你这里得好处。都往上贴,就会有麻烦。你以为已经给了好处,对方却觉得根本不够,开始谈感情,对方愿意白送上门。但你的把柄在手就不客气。一不处险地,避免尴尬的局面。二不对险情,避免危险的机会。古语说:“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挨骂】

年轻时要学会听不中听的话。谁都不喜欢听,但得学会忍住听完,这是基本修养。一话说得准,骂得到位,就急了受不了,立即回骂,没有意思。有用的记下来,作为参考。二说得不着调听了就算,不过心,因为不着调,更不用反驳。造谣生事一定坚决澄清,但公开批评的始终虚心受教。古语说:“闻人之毁而思。”

【进退】

年轻时常会一味进取,什么好处都要,什么事都想揽,什么人的便宜都占。这样常会吃亏。一你太心急会露相,周围人都侧面,你急着表现会让上上下下不舒服。二你太过分会失误。常会赌在投机上,跳出来,但宝押错就什么都完了。押对了,也未必是你受益。古语说:“进不知退,取祸之道也。”干实事真有成绩。

【慎微】

年轻时常不知私人小事上出问题的可怕。生活平淡,受诱惑,心里想着有奇遇浪漫,其实都是很实在的利益。你觉得已经给了利益,对方却觉得根本没有。把柄在人手,就是予取予求。做不到,最后是被所有人当笑柄,也毁了一生努力。古人讲谨慎常不是就不受诱惑,而是明白世路的险恶。古语说:“一失废前功。”

【慎言】

年轻时很喜欢说别人的事。一揭人老底,见到人多就会说朋友的糗事,有些有趣,有些就有伤大雅。让人不高兴。二笑人无才。别人有弱点,不善于做的事情,一定拿出来和自己或别人比,说个没完。以为是好玩而已,其实伤人很厉害。无意中其实隐含某种恶意。没必要也没意思。古语说:“出言不慎,祸机所伏。”

【露怯】

年轻时就得习惯各种煞风景的事。一你想的就是被事实否定。你真心相信的事就是和事实相反。这也没辙。只能让人嘲笑。二你说的话被反对的抓住毛病。你跳得高,说了些瞎浪漫的话被人打脸。这时候还得想开点。较劲强辩没意思。窝囊也得认。古语说:“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耻过而遂非。”多思考今后不露怯。

【慎言】

年轻时喜欢在公开场合嘲笑同事朋友。一对人家私事小节,到处传扬,一击中的,如失恋被人甩,喜贪小便宜,爱打呼噜之类,当笑话说。二对人家不痛快的失败,如考试不顺,提拔没份都赶紧当众关心。一损人面子,二伤人自尊。其实找人讨厌招人恨。信得过私下说,公开多夸。古语说:“一语伤人,千刀搅腹。”

【小人】

年轻时常不知小人像王蒙说的:“愚而诈,傻而号叫,不知就里就闹腾,蛮不讲理耍光棍。”他们一是见不得别人有好事,本来不相干,却嫉妒得一塌糊涂,就想败你的兴,二是听不得基本的道理,因为有道理就妨碍他混水摸鱼,急着起哄。他们就是赵姨娘和牛二一类货色,对他们一从容,看透他,二冷静,点破他。

【上当】

年轻时看事情,就只会看人说的好不好,往往上当。字面上好听的,实际上未必有用,其实聪明人都对字面下面的实际心知肚明。公司单位里对你好的,重视你的人,常要求你严格,让你在业务上担担子,其实看好你。要巧妙利用你的,就吹捧迎合你,挑你激你,让你去当内斗的棋子。古语说:“不诱于誉。”想透点。

【纠缠】

年轻时常在公司单位遇到和你不相干的小人纠缠,像牛二缠上杨志。一招惹你,就是要骂要挑你来气。二纠缠你,没完没了找事,到处闹你告你。前面当牛二的无足轻重,后面一定有恨你的人等着你犯错。古语说:“小鬼难缠。”这也没奈何。一不理,绝不和小人一般见识。二没办法要回击一定揪住小人背后的阴人。

【面子】

年轻时容易争一时的面子意气。一就是不能不出风头,到了一个场合,都要显得我最强最好,看到别人说了好玩的话,或有成绩,就不忿,要较劲辩个天翻地覆。二就是不能不说大话,到哪儿都情不自禁说自己不得了。其实稍低调反而更容易和人沟通赢得真明白的人信任。古语说:“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

【自家心里急】

年轻时常以为自己的事大得不得了,都该围着你转。稍有问题急的不行,到处倾诉。失了恋,考试不顺利,事业有问题,和周围人说个不停,但别人没你的感受,毕竟隔着距离,家人着急使不上劲,好朋友会操心安慰一下,损友未必不觉得开心。一不到处倾诉,二想办法解决。古语说:“自家心里急,他人不知忙。”

【喜怒形于色】

年轻时听到好话夸奖喜形于色,听到坏话批评怒形于色。听到好话,有真说到位的,更多可能是客套或吹捧。一定要谨慎,多总结问题。但听到坏话,有善意批评,也会有恶意的漫骂。都不动怒,一发火让人看轻。不清楚的澄清,说得准或宣泄情绪的表示受教。张居正说:“得其好言,不足喜;得其恶言,不足怒。”

P3-7

序言

这部书是我近年来对人生警语的解读阐释的文字的结集,主要选自我的微博。这些文字多数有一个程式,就是常以“年轻时”开头,以“古语说”引一句古语结束。当然也有许多不按这个格式的,但这个格式好像给了这些文字一个较为鲜明的形象。在微博上,这样的文字也受到了不少年轻朋友们的欢迎。他们觉得这些文字对于他们的人生多少有些参考的作用,让他们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于是,这“年轻时”和“古语说”就成了我的微博的一个标志,以至遇到朋友或陌生人常常会提起来,仿佛张颐武这个名字就是和“年轻时”相联系的。一些人看到我就会说,你就是微博里的那个“年轻时”,他们常对我会心一笑,好像对上了暗号。所以这部书索性就用“年轻时”做书名,既是这本书里最常用的三个字,又是对于大家曾经走过或正在走过的年轻时遭遇的问题、挑战和欣悦的一种表达。人都会度过自己的年轻时,这一段的青春岁月其实是弥足珍贵的,也是难以忘却的。我们常会时时情不自禁地时时回首,虽然钱钟书先生说过回忆其实未必有价值,但我们依然会情不自禁。这些文字既是纪念我的青春时代的“年轻时”而写的,也是为了今天正在“年轻时”的人们而写的。这本书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吧。

这些140字的短短的片断虽然微末不足道,但毕竟是敝帚自珍。对于我来说是一些认真写作的片断的文字,对于很多朋友来说也还多少有些用处,受到了欢迎。所以结集出版也是让这些文字能够为更多的朋友看到,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和批评。如果能够让大家在轻松读来之际觉得有些用处,在大家面对诸多人生的挑战和困惑之中有所会心,也就超出了我的愿望了。

这些文字其实是我多年的兴趣的一个总结,也是自己的许多人生体会和我引用的前人的警语相遇的结果。想到我和这些前人的警语之间的一段缘分,觉得还是自己人生路上难得的际遇,还是很有些感慨的。那还是我在北大上研究生的八十年代中期,那时我也遇到了许多人生的困惑,也遇到了不少人际关系的问题和学习生活方面的苦恼。这些似乎都难以找到即刻的解答,常常有碰壁挫折的感觉。自己从小学到研究生就是一直在学校中,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对于广阔的社会缺少了解,对于待人接物和社会上处事的基本的礼节等也缺少感悟。但在北大图书馆我发现了不少明清的笔记,其中有很多警语对于自己的人生很有启发,于是就复印了许多这样的书,自己存着时常翻阅,得到的启发很多。古人洞穿人情世故的通达,生命思考的透彻,待人接物的谦和,学习追问的执着都让我常有茅塞顿开之感。我看这些人生的警语常常觉得自己的处事的缺点毛病被说中了,自己的局限和短板以及努力的方向被讲清了。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从这样的一句渗透着古人对于人生感悟的话中间得到启发。自己走的弯路,从这些警语中也能得到一些反思的机会。这些年来,我还会偶尔读这些人生警句,有时也和学生或朋友分享几句。但这些都是小范围内的分享。

真正感受到这些警语的作用的,是2009年我开了微博之后。我是第一批的微博的用户,很早就被新浪的朋友拉进了微博。但写微博就要有些不同于博客或短信的内容,不能只是家长里短或高头讲章,我觉得当年积累的这些警语对我自己有所启悟,应该对于年轻的朋友们也会有所启发。就随手发了一些对于这些警语的解读和自己的感慨和点评,想不到受到了不少年轻朋友的好评和赞赏。中国的年轻人有很大的学业的压力,从小学到高中,往往都在题海中努力,对于社会和自己周围的环境缺少明智的体察,也缺少人际合作和交往的训练,公共感觉也比较差,又是独生子女,往往会有过度自我或过度情绪化的毛病,一入社会,就会感到多方面的不和谐和不顺利,往往是点小事就造成很大的挫折感。又在消费社会中,诱惑多多,常让他们的专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相当明显。我的这些140字的写作常常是针对年轻人面对的这些问题做些说明,然后再用古语给出一些处理的方式和路径。这些年轻人遇到的问题其实我年轻时也都遇到过,也都从这些古语中得到过启悟,所以我自己一些感觉写出来,还是能够得到不少朋友的共鸣,觉得感同身受。也有些年轻人的长辈也觉得这些感受对于他们也有些启发。我的微博也有了这样的特色。有朋友说起我微博里的常说“年轻时”,会让人不满,因为你好像在教训人。我当然需要警惕这一点。“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当然是对的。但这其实是我自己年轻时吃过亏、尝过苦头、受过益之后反思得到的一点点感想,时代在变,做人的方法是相通的。虽然微末,但拿来和大家分享,其实是希望今天年轻人少走弯路。当然在微博中还会谈到许多别的事情,但这次结集出版这些文字就让这些有关“年轻时”的文字通过编辑朋友的精心的编排能够更好地发挥效果,能够有更广的流传。

感谢在微博里给我鼓励、肯定、批评和讥讽的众多的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感谢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的各位编辑为了我的这本书付出的辛劳。感谢这本书的读者,你们会给我新的教益。尤其要感谢那些人生警语的作者,他们的深刻的人生感悟给了我灵感和启示。这些都给了我自己勇气和力量。我的文字是微末不足道的,但他们的警语却会永远流传下去。我也会继续阐释那些“古语说”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的机会。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内容大多为其对明清笔记语录的阐释,折射出张颐武个人青春时代的困惑,以及在困惑中的感悟,受到年轻读者热捧。

——2014年1月9日 香港《文汇报》

80、90后年轻人的生活远比我们当年的起点高,基本生活条件要好得多。他们也显示出了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基本素养。今天的年轻人会外语的、会弹钢琴的远比当年多。当年我们很多人面临基本生存匮乏的困扰,今天更多的是衣食得以保障之后幸福感的低迷和成长发展面临瓶颈的焦虑。虽然环境不同,但年轻人的困扰和苦恼一点不比当年少。

——2014年1月15日 《环球时报》(标题《张颐武:青春需要更多的激励和沟通》)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这本书中的文字既是张颐武老师纪念青春时代的“年轻时”而写,也是为了今天正在“年轻时”的人们而写,他希望自己靠走弯路得来的这些经验,能够给正处于迷茫期的年轻人些许帮助。

——2014年1月15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文艺之声》(标题《张颐武出书鼓励年轻人不怕走弯路》)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是北大教授张颐武的最新力作,汇集50年人生感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从这样的一句渗透着古人对人生感悟的话语中得到启发。

——2014年1月19日 《法制日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颐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07966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3271748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