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痴(上下)/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
内容
内容推荐
《白痴》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从1867年秋天开始写作,1868年出版。《白痴》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这部小说表达了世界本是就是无法用理性去量化的,甚至是超越人的想象的。人无可探知、无法实现的都是不需要去思考的,去思考且去实践的人都是“白痴”。这应该是对许多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人的逻辑计算必然符合自然规律,人算等于天算”的绝妙讽刺,这种过于相信世界可计算,把所有矛盾、意志神动排除在外的逻辑实际上是人类的骄傲自大。
作者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
他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一八四九至一八五九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主要作品有《穷人》(1846)、《白夜》(1848)、《脆弱的心》(1848)、《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死屋手记》(1861)、《罪与罚》(1866)、《白痴》(1869)、《群魔》(1872)和《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等。
目录
译本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序言
屠格涅夫在谈到一个真
正艺术家的特点时,有一
段相当精辟的论述:“在文
学天才身上……而且,我还
认为,在一切天才身上,
重要的是我敢于称之为自
己的声音的东西。是的,
重要的是自己的声音,重
要的是生动的、独特的、
自己个人的音调,这些音
调在其他任何人的喉咙里
是发不出来的。”陀思妥耶
夫斯基(1821—1881)就
是这样一个文学天才,他
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
穷人》为开端,唱出了“自
己的声音”,发出了“生动的
、独特的、自己个人的音
调”,在俄国文学史上赢得
了特殊的地位。在陀思妥
耶夫斯基的创作中,卓越
的才能和巨大的艺术表现
力,广泛而重大的社会问
题和伦理问题,忠实于生
活的执着态度,保守落后
的观点,这一切都错综复
杂地交织成一个整体,构
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
的特殊复杂性和矛盾性。
果戈理的“自然派”孕育
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继普
希金的《驿站长》之后,
从《外套》到《穷人》等
,在思想上一脉相承,这
些作品剖析了社会弊端,
表现了“小人物”的悲惨生活
,保护了被欺凌与被侮辱
者。在俄国现实主义发展
的道路上,陀思妥耶夫斯
基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丰
富了俄国文学。这种鲜明
的创作个性,不仅表现在
作家对资本主义金钱势力
的抗议、对大城市的贫民
窟和黑暗角落里阴暗生活
的揭露、对人物的心理状
态的细腻刻画等方面,而
且也表现在他对现实主义
的理解不同于其他俄国作
家(如冈察洛夫、屠格涅
夫、列夫·托尔斯泰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强调
自己创作的现实主义性质
,他不同意当时批评界对
他的意见:“人们称我为心
理学家,不对,我只是最
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
即刻画人心深处的全部奥
秘。”作家在一八六八年十
二月给俄国诗人阿·尼·迈科
夫的信中,更进一步指出
了他对于现实主义的独特
见解:“我对现实和现实主
义的理解与我们的现实主
义作家和批评家完全不同
。我的理想主义比他们的
现实主义更为现实。天哪
!讲清楚我们大家,我们
俄国人,在近十年来我国
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体验,
这难道不会引起现实主义
作家的大喊大叫,说这是
虚幻吗!可是这却是本来
的真正的现实主义!”对陀
思妥耶夫斯基的这些论述
,不应当望文生义地简单
理解为他企图超越时空,
摆脱现实主义,否定创作
的真实性原则。纵观陀思
妥耶夫斯基的全部创作,
他的“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
义”,“比现实主义更为现实
”的理想主义,实际上就是
强调他在不断探索形象地
概括现实的途径时,极力
要使作品遵循自己的创作
思想原则,表达自己的审
美要求,渗入自己的世界
观。在这方面,《白痴》
堪称范本,这部作品特别
有力地将对客观现实的真
实描绘同强烈的主观意识
融汇在一起,它是使陀思
妥耶夫斯基获得世界声誉
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白痴》写成于一八六
八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创作成熟期的作品。青年
时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曾
经受到果戈理和别林斯基
的积极影响,十九世纪四
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传
播,又在他的思想发展过
程中留下过痕迹,他憎恨
专制农奴制度,不过这种
憎恨并没有上升到先进的
革命思想的水平。一八四
九年开始的连续九年的流
放、苦役生活结束以后,
作家又回到社会生活和文
学生活中来。苦役和流放
虽然扩大了他的社会视野
,使他接触了社会底层生
活,了解到人民的疾苦,
深化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但是,俄国反动势力的
猖獗,西欧一八四八年革
命的失败,以及小资产阶
级社会主义思想的破产,
激化了他的精神悲剧。反
映在继《穷人》之后的早
期作品中的矛盾,这时变
得更为尖锐,更为深刻了
,思想上的矛盾使他表现
为既是一个政治上的保守
主义者,同时又憎恨组成
反动阵营的统治阶级。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
国的阶级斗争激化和各种
思潮激烈交锋的形势下,
梅什金公爵的形象带有明
显的论战性质,他的许多
特征带有很大的反动性,
锋芒指向革命民主主义者
。革命民主主义者认为,
美好的正面人物应是统一
的、完整的,在生理和精
神两个方面都该得到和谐
的发展,有崇高的社会理
想,对生活满怀信心,有
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被称
为“生活教科书”的《怎么办
?》里,新人洛普霍夫、
基尔萨诺夫、韦拉和“特殊
的人”拉赫梅托夫等就是这
样的人。他们有明确的生
活目的,志趣高尚,道德
纯洁,乐于助人,在需要
放弃个人利益的时候,他
们义无反顾,但并不认为
这是自我牺牲。他们以唯
物主义的观点来论证善恶
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
借助小市民俗物玛丽亚·阿
列克塞夫娜·罗查利斯卡雅
的形象指出,世上没有天
生的坏人,人之所以变成
他们那个样子,完全取决
于他们不得不生活在其中
的社会环境。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
正面人物梅什金,却是一
个生理上和精神上都有严
重缺陷的人,他似乎超然
于尘世之上,不食人间烟
火,不论在社会生活方面
还是个人生活方面,都同
样地软弱无能。逆来顺受
和忍辱含垢是梅什金公爵
的生活信条;在他
导语
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两百周年纪念版,著名俄语翻译家南江翻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成熟期的重要著作《白痴》中,描写了一个女奴与命运的不屈抗争,展示了一个灵魂从被侮辱走向被损毁的心酸历程。那是一个罪恶的时代,一个魔鬼的世界。
精彩页
十一月末,正是解冻天气,上午九时左右,在彼得堡一华沙的铁路上,一列全速行驶的客车即将抵达彼得堡。天气很潮湿,雾又很浓,好不容易天才破晓。从车窗里朝铁路两侧看去,十步以外的景物就难于辨认了。旅客中也有些人是从国外回来的;然而比较拥挤的还是三等车厢,乘客都是短途旅行的小商贩。大家照例都很疲劳,经过一夜的颠簸,眼皮已抬不起来,人人都冻坏了,面色发黄,跟雾的颜色倒很相称。
在一节三等车厢里,有两名旅客从天刚破晓就面对面地坐在车窗边。这两个人都很年轻,都没带多少行李,衣着都不考究,相貌也与众不同,此外,双方又都乐于攀谈。倘若他们二位都知道对方此时此刻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之处的话,那么,对于命运居然会如此奇特地使他们面对面地坐在彼得堡—一华沙铁路的三等车厢里这一点,他们肯定会感到惊讶。他们之中的一位身材不高,二十七岁上下的年纪,头发卷曲而且颜色发黑,灰色的眼睛虽小,但炯炯有神。他的鼻子宽阔扁平,脸上颧骨突出;两片薄嘴唇不时露出一种傲慢、嘲讽、甚至恶毒的微笑;但是他天庭饱满,这就使面孔的下半部显得不那么俗气了。在这张脸上,特别显眼的是像死人一般苍白的面色,年轻人的体格虽然相当健壮,可是这面色却使他的整个容貌都变得疲惫不堪。与此同时,他还流露出一种使他感到痛苦的热情,这和他那傲慢粗鲁的微笑,和他严厉自负的眼神都不协调。他穿得很暖和,一件宽大的、黑色的羊羔皮挂面皮袄,使他夜里没有受冻。但是,坐在他对面的人对于俄国十一月潮湿的寒夜显然缺乏准备,所以只得浑身发抖,饱尝它的淫威。他穿着一件相当肥大的无袖斗篷,这斗篷带有一顶硕大的风帽,跟远离俄国的瑞士或意大利北部的旅客们冬季常穿的斗篷一模一样,当然喽,那些旅客并不打算在埃德库宁①上车一直坐到彼得堡。但是,在意大利适用而且能使人十分满意的东西,到了俄国便不完全适用了。这件带风帽的斗篷的主人是个年轻人,也有二十六岁或二十七岁,略高于中等身材,一头浓密的淡黄色头发,面颊下陷,疏疏落落地长着一点尖尖的、几乎全白的小胡子。他的一双大大的、聚精会神的碧眼,流露出一种平静然而忧郁的神色,充满一种奇怪的表情,有些人一眼看去,就会猜出他患有癫痫症。不过年轻人的面孔是讨人喜欢的、清癯瘦削的,只不过缺乏血色,现在甚至冻得发青。他手里摇晃着一个用褪色的旧绸子包的小包袱,这大概就是他的全部行装。他的脚上穿着带鞋罩的厚底皮鞋,完全不是俄国人的打扮。坐在他对面的那个穿着挂面皮袄的黑发旅客,把这一切都瞧在眼里,多多少少是出于无事可做,终于像人们有时见到邻居倒霉而幸灾乐祸那样,放肆而随便地用毫不客气的嘲讽口吻问道:
“很冷吧?”
他还耸了耸肩膀。 “冷得要命,”坐在对面的人非常痛快地答道,“您瞧,这还是解冻时节呢。要是到了大寒时节,那又会怎样呢?我真没想到,咱们国家会这么冷。我已经不习惯了。”
“您是从国外回来吧?”
P3-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痴(上下)/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译者:南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2228
开本 32开
页数 7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70
出版时间 1989-03-01
首版时间 1989-03-01
印刷时间 202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944
CIP核字 2021210098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24.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4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