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定位科普新知,作者从多年从业经验入手,以通俗语言和独特视角阐释药物与药学发展脉络,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药学、医学、人、社会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与影响,旨在给读者提供药学基础知识、提升大众药学基本认知。作者在阐释正确理念和认知同时,结合普通大众实际需求,并适当联系学科发展前沿,使读者领略药物和药学发展前景的同时,对于安全用药形成基本认知。本书涉及用药安全文化、健康与生命质量衡量、人类生死观、药物治疗价值判断等社会学和公众就医文化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读者思考,养成正确的就医、用药行为方式,在遇到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用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方式应对。全书内容逻辑缜密,专业扎实,表述上深入浅出,故事性和可读性强,强调以专业视角解读药学通识,内容服务于普通大众,书中关于药学的大部分认知和观点来自作者独立思考,区别于专业教材,在药学科普类读物中独树一帜。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推荐序四
作者序 站得高,才能感受“风”吹来的方向
第一章
打开药学之门
第一节 医药同源,药能载医
水就是药?——药物的本质
黄土面止血——药物与药学的起源
现代药学这样来——现代药学学科的建立
“孪生兄妹——药学与医学的关系
在不断试错中进化
第三节 了解药物的第二属性:安全性
有不良反应的药就不安全吗?
广告宣称的“无任何副作用”可信吗?
黑框警告
第四节 从药物到药品: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
药品和药物是一码事吗?
2.5亿河盲症患者的福音
“用得起”和“用得上”
第二章
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第一节 药物怎样治疗疾病?
“修理”人——药物的治疗效应
药物治疗疾病的三套“组合拳”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体学说
药效发挥的立体攻势
第二节 “上药”防未病
疾病预防:防患于未然
个体性预防:避孕、优生与老年疾病
群体性预防:疫苗
药物预防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第三节 药物与疾病的诊断
诊断性药物——给医生一双慧眼
影像增强剂让病灶原形毕露
诊断性治疗——黑箱原理
雾里看花——药物也可能干扰疾病诊断
第四节 药品不良反应:识别与防控
宝塔糖的消失——药物警戒系统
识别药品不良反应“异常波动”信号?
哪些药品会被撤市?
涅槃重生——撤市药品再开发
第五节 剂型:药物的运载系统
方法不对,吃药治病变致命?
药片、胶囊、贴片、栓剂有什么区别?
炸开山体和血管的硝酸甘油
“聪明药”的疗效与成瘾
第三章
药物使用与评价
第一节 “最大”与“最小”:药物选择的逻辑
妊娠期癌症:患者获益和用药风险的博弈
合理用药和合理停药的“艺术”
第二节 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聊聊超说明书用药
什么是“超说明书用药”?
为什么有那么多超说明书用药?
“眼药门”事件——困境中的挣扎
超说明书用药——正确认知、理性对待、规范程序
第三节 人类与细菌耐药性的竞赛:胜算几何?
抗感染治疗的曙光
人类的无知与细菌的反扑
我们是否会被卷入后抗菌药时代
“驯化”细菌,与微生物“共生”
第四节 抗疫的智慧:与病毒“共舞”
面对病毒,药在何方?
一粒“尘埃”的破坏力:顽强的病毒
病毒与人类的恩怨情仇
抗病毒药——千呼万唤难出来
与病毒同行的智慧
第五节 孰能无错:用药错误与患者安全
用药错误可以防范
用药错误为什么会发生?
将“人误”控制在最小程度
培育患者安全文化
第六节 药物评价:追求有价值的药物治疗
让生命从容落幕
药物(使用)价值的多维视角
临床角度的药物价值
社会角度的药物价值
患者角度的药物价值
第四章
常见生活现象的药学思考
第一节 药品不可或缺,保健品不可依赖
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吗?
人们为什么热衷保健品?
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是什么?
辨识药品和保健品的三个关键
保健品的两个误区和一个风险
如何选择保健品?
第二节 自我药疗:让我欢喜让我忧
什么是自我药疗?
为什么会有自我药疗?
处方药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有效自我药疗的“三板斧”
不当自我药疗潜藏巨大风险
非处方药的创新时代
第三节 药物的滥用
从“天使”到“魔鬼”——毒品及其危害
竞技体育的不公——运动兴奋剂的滥用
危险梦境——致幻剂的滥用
器官的钝化——药物耐受
药物“致病”——药源性疾病
第五章
药师与药学服务
第一节 回归与转型:药师的社会价值
“药师佛”与现代社会中的药师
药师职业的尴尬处境:药品匮乏,医药不分
药师的职业转型
药师职业的回归与价值
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第二节 幕后故事:药师为你做了些什么?
审核处方和发药
用药安全的“吹哨人”
临床药学——技术分工下合理用药的保障
第三节 “互联网+药学服务”:新技术、新场景、新服务
苜蓿草抗凝俱乐部——“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幼苗”
在线购药——从纸质处方到互联网处方
“互联网+专业药学服务”的发展
“互联网+药学服务”有待提速
“互联网+药学服务”的未来
第六章
药品监管与社会药学
第一节 《我不是药神》:药品专利的“是”与“非”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药品专利与药物创新
药品专利的“副作用”
药品专利制度的杠杆作用
第二节 药品价格:从“灵魂砍价”说起
药品价格形成中“看不见的手”
药品价格形成中“看得见的手”
第三节 药品监管:“把魔鬼关进笼子,让天使飞进万家”
商业自律能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吗?
新药上市的市场博弈
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孤儿药”上市的社会博弈
第四节 医药分开: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演进的方向
何为“医药分开”?
医药为什么必须分开?
医药分开的未来
后记
参考文献
致谢
导语
那些平日里每天会接触的药,你真的吃对了吗?
你会看药品说明书吗?
你知道哪些是保健品,哪些是真正的药吗?
医院的药师到底可以为我们做什么?
真的存在药物成瘾吗?
本书涉及用药安全文化、健康与生命质量衡量、人类生死观、药物治疗价值判断等社会学和公众就医文化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养成正确的就医、用药行为方式,在遇到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用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方式应对。
作者从多年药师从业经验入手,通过通俗语言和独特视角,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药学、医学、人、社会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与影响,给每个人提供药学基础知识、提升大众药学基本认知,带大家领略药物和药学发展前景的同时,对于安全用药形成基本认知。
精彩页
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吗?
我在医院门诊做药物咨询工作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老先生。他患高血压有五六年了,之前一直有规律地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还可以。最近这半年有人给他推荐鱼油,告诉他鱼油也能控制血压,而且对心血管有好处。老先生本来就有些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总觉得吃药时间长了不好。于是他停了降压药,开始吃鱼油,结果血压又升高了。医生让他重新开始用药物控制血压,他还是有点儿不甘心,又来咨询我。其实老先生的问题是把保健品当药用,结果耽误了病情,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滥用保健品。
关于药品与保健品,前者不可或缺,而后者不可依赖。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药品有明确的证据和疗效,不可或缺。而保健品则主要起到补充营养和微弱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不可依赖。
人们为什么热衷保健品?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讳疾忌医,寻找替代”,还是“被广告忽悠了”,抑或是“心理需要安慰”?好像我们喜欢一种事情可以有很多理由,人们对保健品的需要甚至追求也有无数理由。下面我从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和你分析一下。
先说历史文化方面,一位知乎用户对于保健品走热有一句评论——“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是跨越时空的”。确实,中国人养生,已有很长的历史。比如秦始皇派徐福寻访“长生之术”,更有历代君王在宫廷中“提炼仙丹”。这一“爱好”,从庙堂蔓延到江湖,人们寻求延年益寿的“丹药”的热情长盛不衰。这些“丹药”其实就是保健品的雏形。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在满足了底层的生理需求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越来越强烈,健康需求和审美需求就是其中的新潮流。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的时候,居民的补钙需求集中爆发,乳制品行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而当人均GDP达5 000美元以上时,人们在医疗卫生和精神领域上的消费会显著提高。当人均GDP超7 000美元,保健品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19年,我国GDP已经达到了99.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而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杭州、珠海等城市的GDP则突破了2万美元。这意味着人们对健康和医疗保健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保健品走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们缺乏安全感。比如我曾遇到一位患者,他退休后在家没什么事情做,总觉得自己心脏不好,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医生告诉他没问题,但他还是不放心,于是买了各种保健品。其实人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不舒服的感觉,加上退休后社交减少等原因,他们缺乏安全感,就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以前即使有各种不靠谱的保健品信息,在传统的传播路径里,其威力还是受限的。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力量已经今非昔比。比如,有的老年人一旦上网浏览保健品新闻,网络系统就会通过算法不断推荐类似信息,他们经不住诱惑,买了不少“保健品”。有些商家利用人性的弱点,如恐惧和不安全感等,来推销保健品。人们使用这些产品后,往往不是保健品本身发挥了作用,而只是保健品营销话术中的“承诺”缓解了人们的心理焦虑而已。
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是什么?
“保健品”在国家法规中的全称是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能够调节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含有特定功能成分,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有规定食用量的食品。可见,保健品的几个特点是:保健品其实是一种食品;有特定的功能成分,所以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特定人群和服用量);不能治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治疗、预防、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保健品和药品最核心的区别:保健品不能治病,而药品可以。这个区别的根据在于,保健品不需要证据证明其疗效。拿前面提到的鱼油举例子,在美国,鱼油类保健品的外包装上对于效果的介绍是这么说的,“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而且会注明“并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没有官方的认证和背书。事实上,关于鱼油能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还一直停留在猜想或者有争议的层面。2018年,考科蓝协作组织a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鱼油在这方面是无效的,在各大媒体引起了轩然大波。
由此延伸出来二者更深层的区别是,生产过程的严格程度和上市准入的流程上也不同。药品要符合良好生产规范b,上市前要提交相应的临床研究证据以证明其疗效,要比保健品严格得多。不同国家在这方面的尺度有差异:在美国,保健品一般属于膳食补充剂,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提到,一旦某种膳食补充剂符合药品的定义,将会被纳入药品进行管理;在欧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晓乐//药学通识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37288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47
出版时间 2022-01-01
首版时间 2022-01-01
印刷时间 202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本科及以上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药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72
CIP核字 2021221954
中图分类号 R97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