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治史入门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戴逸先生关于治史方法和自身学术理路发展的论述。书中从作者的经历和经验出发,介绍了从事历史研究的入门方法以及从事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具体方法,系统梳理出了相关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文献、典籍,并举例说明了其使用方法。本书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部十分实用的治史引路书。书中还有戴先生与学界前辈交往的经历及其自身治学经历,生动展现了一位有历史担当和人文情怀的学者形象。 作者简介 戴逸,192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8月至今,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2月,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戴逸教授最初从事中国革命史、近代史研究,后从事清史研究,是清史学科开创者之一。他勤于笔耕,著作等身,据不完全统计,个人撰写或主编的著作有四十余部,代表作包括《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帝及其时代》《履霜集》《语冰集》《涓水集》《繁露集》《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戴逸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发表文章800余篇。 目录 历史研究的方法 历史研究的方法 学术研究的步骤 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日记 漫谈“口述历史” 以清史和近代史研究为例 谈清史研究 清史研究要有世界眼光 谈清代的典籍文献 谈清代书籍和史料的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如何深入 历史学家的成才之路 历史学家的过去与现在 资料思想文采道德——对历史学家的四项要求 成才之路 史家风范 历史学界的一代宗师——纪念陈垣教授 时代需要的历史学家——纪念范文澜同志 融学术、哲理、诗思于一身——纪念翦伯赞同志 邓拓与历史科学 刘大年同志与中国历史研究 我的治学生涯 我选择了历史专业 我走上了历史教学与研究的道路 我的学术生涯 我和清史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治史入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戴逸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2980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4 |
出版时间 | 2021-10-01 |
首版时间 | 2021-10-01 |
印刷时间 | 2021-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30 |
CIP核字 | 2021174736 |
中图分类号 | K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6 |
宽 | 163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