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空间视阈下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在现代空间理论视阈之下全面考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空间的不同层次: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和精神信仰空间为经,以英雄史诗、抒情诗歌、圣徒传记、智慧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文本为纬,探讨了重点文本所阐发的空间概念及地景特征。研究聚焦不同人物群体与居住地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了盎格鲁-撒克逊作家们积极致力于将空间这一抽象而广泛的概念转化为能够体验和感知的地点、景观、区域、边界等具体的空间表征。研究打破了空间、地点和景观间的隔阂,充分考察三者之间的互通性以及独特性,以此深掘出这一时期的文学文本中呈现出来的空间建构特征及其承载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本书有助于发展出面向中世纪早期文本的空间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外国文学研究中空间理论应用的层次。 作者简介 张涛,女,1981年生,安徽安庆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世纪英国文学文化,主持并完成相关国家社科项目一项,结项等级良好。 目录 绪论 一 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特点及研究趋向 二 中世纪早期英国文学中的空间研究 三 研究方法:空间、地点、地景及身份构建 四 研究范围及目的 第一章 世俗文学中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 第一节 智慧文学中的敌对自然 第二节 《贝奥武甫》中的大厅和荒野 第三节 空间之争定义英雄:贝奥武甫与怪兽间的搏斗 第四节 海洋:异化的空间 第二章 抒情诗歌中流亡者的心灵地图 第一节 古英语抒情诗歌的空间特征 第二节 《流浪者》与《航海者》中的内外空间 第三节 从被毁的家园到潜在的天堂 第四节 《妇怨》与《武尔夫与伊德瓦塞》:空间停滞与女性流放者 第三章 圣徒传记中的精神空间 第一节 圣徒传记与荒野的神学渊源 第二节 古德拉克叙事中的领土冲突 第三节 卡斯伯特叙事中的修道院景观 第四节 圣人的外化:改造景观和驯服野生动物 第五节 从美好地方上升到天堂:《凤凰》中的空间流动 第四章 历史景观中世界边缘的伊甸园 第一节 世界的边缘之地:《不列颠之毁灭》 第二节 去边缘化的不列颠岛 第三节 异教入侵与地景变化 第四节 拯救英吉利民族:重建伊甸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以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各类文本为例,以列斐伏尔关于空问和地点随时间和文化而变化的原始命题为基础,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研究提出一个初步的探索性方法,结合空间层次、空间实践以及空间表征等方法,旨在促进中世纪叙事的分析,解释所描绘的空间复杂性,以及整合和加快人文领域内对中世纪早期英格兰地区中的地点、场所和想象空间的探索,以此帮助现代读者接近盎格鲁-撒克逊文学文本中的空间结构、地点及地景的特定含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空间视阈下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946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22-01-01 |
首版时间 | 2022-01-01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84 |
CIP核字 | 2021270725 |
中图分类号 | I561.06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