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史上的教师教育思想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中国历史上十二位著名教育思想家,即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愈、柳宗元、朱熹、王夫之、蔡元培、梁启超、陶行知和杨贤江的教师教育思想,呈现了他们对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系统展示了他们对成为优秀教师的深刻思考和智慧。
作者简介
谢延龙,1973年生,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现供职于宁夏大学教育学院,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先后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颂。专著《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语言论教育论纲》获宁夏第十二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专著《教育质量论:一种原理性探寻》获宁夏第二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孔子:仁智之师
第一节 孔子生平
第二节 为师之基:温故知新
第三节 为师之道:学诲不厌
第四节 为师之要:身正正人
第五节 师生关系:无隐乎尔
第二章 孟子:性善之师
第一节 孟子生平
第二节 为师之乐:育之英才
第三节 为师之患:好为人师
第四节 为师之教:不屑之教
第三章 荀子:起伪之师
第一节 荀子生平
第二节 教师之用:隆礼起伪
第三节 教师之教:以善先人
第四节 教师修养:师术有四
第五节 师生关系:非师无师
第六节 教师语言:穆穆皇皇
第四章 老子:无为之师
第一节 老子生平
第二节 师德修养:上善若水
第三节 师者之道:无为而为
第四节 师者之教:不言之教
第五章 韩愈:道存之师
第一节 韩愈生平
第二节 教师作用:学必有师
第三节 教师任务:传授解也
第四节 择师标准:道存师存
第五节 师生关系:人无常师
第六章 柳宗元:交以为师
第一节 柳宗元生平
第二节 尊师敬师:不师何成
第三节 为师之道:去名求实
第四节 师生关系:交以为师
第五节 教师修养:中焉可师
第七章 朱熹:学问之师
第一节 朱熹生平
第二节 教师之教:不易之法
第三节 教师发展:格物穷理
第四节 教师之功:示始正终
第五节 师生关系:尊师重情
第八章 王夫之:自明之师
第一节 王夫之生平
第二节 教师道德:恒其教事
第三节 教师素养:明人自明
第四节 教师之教:教不俯从
第九章 蔡元培:研究之师
第一节 蔡元培生平
第二节 教师道德:崇高品格
第三节 教师培养:抱定宗旨
第四节 教师素养:研究求知
第十章 梁启超:趣味之师
第一节 梁启超生平
第二节 为师之责:教人做人
第三节 为师之能:教育趣味
第四节 为师之教:道术之导
第五节 师生关系:生命合一
第十一章 陶行知:行知之师
第一节 陶行知生平
第二节 教师道德:自重奉献
第三节 教师培养:立人兴邦
第四节 教师职责:教人变活
第五节 教师素养:创造学习
第六节 师生关系:共同生活
第十二章 杨贤江:人生之师
第一节 杨贤江生平
第二节 教师属性:被支配者
第三节 教师责任:改造人心
第四节 教师素养:准备自己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梳理中国历史上的教师教育思想,完全是从个体出发,而不是从整体考量,即从教育思想家个体的教师教育思想出发,而不是事先规划出一个整体的写作逻辑框架,以彰显某种逻辑的完满性。这样做,感觉似乎会使整本书陷于片段和缺乏整体的逻辑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史上的教师教育思想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延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95762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7
出版时间 2022-02-01
首版时间 2022-02-01
印刷时间 202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718
CIP核字 2022012657
中图分类号 G451.2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