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神秘与现实(俄苏美学艺术之思)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以“神秘与现实”两种艺术关系为主题展开的美学艺术研究论集,主要围绕19世纪末的俄罗斯美学、艺术及20世纪苏联时期美学、艺术领域展开研究,这两个阶段的美学、艺术分别代表了两种艺术的类型:“神秘主义的艺术”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俄国美学的根源来自于神秘传统,书中就俄国美学观和神学观、历史观、文学观、社会观紧密联系做了大量研究,说明俄国美学观中的神秘主义的传统和演变,尤其细致分析了20世纪初“神秘与现实”两种艺术类型交替分水岭期的巨变。书中多篇论文以19世纪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美学与艺术观展开,对俄国20世纪以前美学传统的由来、进程、演变做出分析和论述。同时,书中将俄国东正教艺术和中国道教艺术做出比较,分析了两种宗教神秘思想与图像的关系;还从“母亲形象”的神秘到现实演变角度,分析俄国东正教圣母艺术形象到卫国战争艺术母亲形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艺术发生重大转变,进入到苏联现实主义艺术阶段,在苏联现实主义艺术中创造了多种形象,书中多篇论文论述了20世纪苏联艺术家对卫国战争中的艺术形象塑造,内容涵盖油画、宣传画、版画、雕塑、电影等类型中的艺术形象,论文分析了这些艺术形象在革命与战争中的情感作用与社会作用,从而总结苏联现实主义艺术特征,探究社会主义与现实主义艺术思想。同时,书中还有中西方美学比较方面的论文,阐述了艺术在跨文化、经典形成等方面的问题。本书还纳入作者在关于俄国美学思想的演变和文艺学概念的演变等内容的讲稿,以及近年来在西方美学方面书评等。 目录 第一章 神秘之来源:美的宗教述说 第一节 美与索菲亚学说:索洛维约夫的美感本体论 第二节 艺术与法术:别尔嘉耶夫的创造之路 第三节 艺术与直觉:洛斯基与康定斯基的感觉论 第二章 神秘之变象:美的历史境遇 第一节 文艺复兴艺术回眸 第二节 圣像的“转化” 第三章 神秘之神人:美的终极意义 第一节 人格主义与宗教美学的悖论 第二节 宗教范畴的时间终结与艺术重生 第四章 现实之隐喻: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苏联母亲艺术形象的政治含义:从国家到个体 第二节 苏联革命木刻版画在中国:鲁迅的收藏与评介 第五章 现实之苦难:艺术的民族精神 第一节 苏联卫国战争主题油画 第二节 苏联卫国战争政治宣传画 第三节 战争图像与民族精神 第四节 现实主义题材的浪漫形式改写 ——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第六章 现实之景观:艺术的自然理想 第一节 自然的和谐之音:戈雷雪夫与 苏兹达利风景画 第二节 自然的呼唤之声:叶赛宁审美观及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从19世纪宗教美学观过渡到20世纪社会美学观,生动地展现了俄苏美学与艺术二百年来在“神秘与现实”两种文艺类型中的演进。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神秘与现实(俄苏美学艺术之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一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04772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7 |
出版时间 | 2021-12-01 |
首版时间 | 2021-12-01 |
印刷时间 | 202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42 |
CIP核字 | 2021261827 |
中图分类号 | B8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