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实践(基于百年母语教科书的文本分析)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按照“总-分-总”的逻辑,在第一章总体描述中西方公民教育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第二至五章分述了以百年母语教科书为载体的公民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化(1904-1936);公民教育成为政治动员的工具(1937-1949);以“人民教育”取代公民教育(1949-1976);公民教育的复兴与重建(1977年至今)。对每一阶段的公民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作者并不仅对文本做分析,而是把不同时期公民教育放到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中,尽可能客观陈述每个时期公民教育“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刻画了不同时期公民的形象和公民教育的内容。在对母语教科书中公民教育的历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第六章总结公民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对公民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基于中国伦理精神对公民教育进行了本土建构。总体来说,全书的逻辑清晰,结构安排合理,对百年母语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的分析比较全面系统,较为完整地勾画了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地图。
作者简介
刘霞,江苏海安人。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教师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项,市厅级成果奖多项。系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市社科类优秀文化人才、江苏省教学技能大赛高校组一等奖获得者。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从本土化到本土自觉:中国公民教育的追求
(二)母语教科书:中国公民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个人的学术背景与学术思考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厘清
(一)臣民、国民、人民、公民
(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公民教育
(三)百年母语教科书
(四)百年的时间段划分
三、文献综述
(一)对公民教育历史回顾的研究
(二)对中国公民教育本土化的研究
(三)对母语教科书文本内容的研究
(四)以教科书为载体对公民教育思想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西方公民教育的历程与反思
第一节 西方公民教育的缘起与嬗变
一、公民及公民教育的概念源头:共和主义公民观
二、西方现代公民及公民教育:自由主义公民观
三、在挑战中完善自由主义公民观
第二节 中国公民教育的历程与问题
一、公民:从概念输入到思想萌芽
二、培养国家公民:从思想宣传到制度建立
三、强化与变异:从公民教育到国家公民训育
四、致力教育改革,推动公民教育
第三节 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追求
一、需要中国文化参与
二、基于中国社会选择
三、凝聚中国千年智慧
第二章 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化(1904-1936)
第一节 萌芽、阻抑与发展:公民教育探索期的曲折前行(1904-1919)
一、辛亥革命前公民思想在母语教科书中的萌芽
二、重视民主意识的培养:《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中的公民教
育思想
三、公民教育因“复辟”受到短暂阻抑
第二节 公民教育发展的黄金期(1920-1927)
一、“国语运动”促进了公民教育思想的传播
二、“公民科”的设立促进了学校公民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民主人士对公民教育的文本实践:以《开明国语读本》为例
第三节 公民教育政治化的前兆(1928-1936)
一、公民教育受到“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的冲击
二、培育“三民主义”好公民:《新主义教科书·国语课本》中的
公民教育
三、为了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公民教育的主动政治化
第三章 公民教育成为政治动员的工具(1937—1949)
第一节 国统区:公民教育融入抗日教育(1937-1945)
一、抗战时期的教育方针:巩固精神国防
二、腥风血雨下的教科书编写与发行
三、战时母语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培养投身于革命的公民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用公民教育支持抗战建国(1937-1945)
一、为抗战服务:革命根据地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革命根据地的教科书编写与发行
三、时代性和革命性:《战时新课本·国语常识合编》中的公民教

第三节 政权转变期:公民教育成为宣传手段(1945-1949)
一、国统区与解放区的两套经典母语教材
二、国共两党母语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思想
第四章 以“人民教育”取代公民教育(1949-1976)
第一节 探索与迷惑:新中国公民教育的沉寂(1949-1966)
一、公民、人民与接班人:新中国初期以思想政治为核心的教育目标
二、语文教科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三、新中国初期语文教科书中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教育
第二节 特殊时期的“接班人”教育(1966-1976)
一、青年学生作为主要参与对象之一的“文化大革命”
二、对建国十七年教育工作的全盘否定
三、“文革”期间的教科书: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第三节 “接班人”教育:以北京市小学《语文》为例
一、“接班人”与国家的关系
二、课本中的“接班人”生活
三、课本中的“接班人”榜样
四、课本中的儿童形象
第五章 公民教育的复兴与重建(1977年至今)
第一节 “民主”“权利”成为新时期中国公民教育的目标(1977-1985)
一、“民主”成为“文革”后最迫切的政治诉求
二、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与教材重建
三、改革开放后母语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思想——以全日制十年制
小学《语文》为例
第二节 公民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下快速发展(1986-200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公民生长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二、教育要为现代化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公民
三、第一套义务教育母语教科书中的公民教育思想
第三节 新世纪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自觉构建(2001年至今)
一、新世纪全面启动公民社会建设
二、新世纪公民教育的本土实践
三、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公民——以“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为例
第六章 百年中国公民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第一节 百年中国公民教育的反思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公民性的矛盾对抗
二、政治诉求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公民性之上
三、中国传统文化、公民性与时代诉求三者间的相互制约
第二节 中国公民教育本土化的失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实践(基于百年母语教科书的文本分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92038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7
出版时间 2021-12-01
首版时间 2021-12-01
印刷时间 202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480
CIP核字 2021214288
中图分类号 D648.3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5
170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