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神话与现实
内容
编辑推荐

日本的现实社会存在着神话与现实的两极。大到日本的侵略历史和经济发展奇迹,小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处世哲学,都明显受到这两极的左右。日本是一个创造神话并以神话开始的民族,同时它又是一个自毁神话并最终给神话以一种现实结局的民族。

本书作者以记者的敏锐、政治家的眼光和外交家的阅历,描绘了日本社会的众生相,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和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实质。

内容推荐

作者以记者的敏锐、政治家的眼光和外交家的阅历,描绘了日本社会的众生相。笔触所及,既有对上至天照大神和徐福的传说,下至幕府到二战的历史钩沉,也有日本从二战废墟中站立起来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真实传达;既有鲜为人知的“人神”天皇的宫廷生活,也有讳莫如深的社会最底层的“贱民”的无奈生涯;既有政党政客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有“黑幕”的倾轧和包括奥姆真理教在内的宗教、精神团体的流传。此外作者还以大量篇幅反映了日本人那些给外国人深刻印象的相扑、神社、樱花、艺妓、武士道 、茶道等独特的生活方式,较全面地揭示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和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实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徐福和苦乐参半的中日关系

 3000童男童女与日出之邦

 黎庶昌《访徐福墓记》

 徐福:知识和医药之神

 30%日本人有中国血统?

 以中国为师的文化基础

 神站在日本人这一边

 中国的自大心态

 “弃东学西”的转折点

第三章 裕仁天皇

 天皇:日本人眼中的神

 与天皇的第一次会面

 第一个出访海外的皇太子

 一件富有号召力的工具

 老鹰,还是鸽子?

 命运掌握在麦帅手中

 没有一个人为他切腹自杀

第四章 相扑

 日本国技之兴

 花样和仪式最多的运动

 现代的日本武士

 保持传统与面对现实

 年轻一辈的“短循环效应

第五章 日语神话

 佛教和吴音的产物

 假名:创新日文的第一步

 日语革新三阶段

 从天皇神话到日语神话

 教外国人“一种特殊的日语”

第六章 功利主义的“众神”

 泛灵论和泛神论的综合体

 不同的神适合不同的需要

 人神天皇

 神道教:一种仪式的宗教

 佛教的影响

 天台宗:人人有权成佛

 真言宗:佛教与神道教的统一

 禅宗:东亚佛教的冥想学院

 日莲宗:惊人的国际势力

 基督教徒的命运

 新兴的教派

第七章 性格特征与生活方式

 财富是神话,贫穷是事实

 “过劳死”与“新人类”

 酒鬼的天堂

 清淡就是美昧

 艺妓与艺妓馆

 社会俱乐部和高尔夫俱乐部

 酒吧文化

 柏青哥(弹球机)

 妻子做掌柜

 茶道

 插花

 樱花精神

 忘年会

 文化与文明,行为与风度

 “立前”和“本音”,“仲间”和“他家”

 贫富差距与人口高龄化

 为今天而活的隐忧

第八章 经济复苏的奇迹

 朝鲜战争的良机与重建的决心

 抽屉旅馆与兔子窝

 团体义务:“亲分”与“子分”

 千万人如一人

 武士道精神

 热爱公司,努力工作

 能人主义与集体决策

 政商联手打遍天下

 财阀与综合商社

 春斗和无罢工社全

第九章 权力的走廊

 三大精英势力

 两个压力团体

 田中浮沉记

 每日400人造访的后台老板

 从午夜时分开始的影子幕府

 贪污丑闻不断的日本政坛

 第一个使“以钱换权”制度化的政治家

 老板中风,权力真空

 只有宗派,没有政党

 中曾根——渡边派

 竹下登——小渊派

 铃木——宫泽派

 福田——安倍——三塚派

 三木——河本派

 财源决胜的金钱政治

 后援会的力量

 欢乐热闹的选举活动

 地位和金钱比权力更重要

 反对党:日本社会党

 公明党

 民社党

 日本共产党

 细川护熙内阁

 从羽田孜到村山富市

 小泽一郎:鹰派中的鹰派

第十章 防御和重新武装

 海外派兵的自卫队

 和平无害的组织?军国主义的阴魂?

 财阀:重新武装的先锋

 因幸运而自大的民族

 南京大屠杀是“想象和捏造”?

 强势的新民族主义

 靖国神社精神复活

 石原的极端民族主义观点

 不同的指纹,一样的歧视

 切腹的三岛,狂热的武士道

 保卫日本国民会议

 “黑幕”右派的地下世界

 战后三大政治黑幕

 历史可能重演!?

试读章节

1984年年中,我决定从政界卸任,将我的担子传给年青一代。可是当时的外交部长哈呐丹那■蓝却突然委派我担任新加坡驻日本大使。我曾在埃及、黎巴嫩、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担任过大使,并于1968年出任驻巴基斯坦高级代表,还在1970-1974年期间担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为什么我还要到日本去再做一回大使呢?

我慎重考虑了在日本做大使的有利因素。首先,日本是亚洲地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并与新加坡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我只到发展中国家工作过,如与新加坡关系都相当紧张的埃及和印尼。我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重建两国间良好的关系上。而到日本做大使,将是一件比较舒心的差事,况且我还能从这个发达国家学到一些东西。

还有两个原因使我接受新加坡驻日大使这项工作。其一,日本占领过中国、东南亚,其中包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日军的暴行在全世界是尽人皆知的,我亲身经历了日军侵入我的家乡威省北海。日本占领时期,我饱尝了3年孤寂与艰辛之苦,因为我不得不隐藏在王留琏岗的丛林中,像一个农夫那样干活。由于我为抗日募捐而深深卷入抗日斗争,不得不逃亡。战前,中国人反对日本人,因为日本侵略并占领了大片中国领土。我亲眼目睹日本占领马来西亚后对华人施加的野蛮暴行:在威省北海的一个大操场上,我亲眼见日军宪兵队司令砍下一个华人的头,并将人头摆在一个伊斯兰教徒的米店前示众3天。

我非常想知道这些日本人为什么会如此残忍,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侵略亚洲并向世界挑战?在日本人的性格和精神方面一定存在着什么不寻常之处,而这正体现了人性丑恶的一面。这种探究肯定会具有某种冒险性并具有探险意义——正是这种历史背景和心理状态,促使我不惜冒这个险。

接受这一职位的第二个原因是,我非常渴望弄明白战败后又遭受严重创伤的日本,为什么能在短短的40年间就从战争的废墟中重新站起来,变成一个世界经济巨人?是什么使日本人成功地创造出战后经济复苏的奇迹?我想我能从日本人那里学到许多东西。

我在日本住了4年又2个月。在大使馆里,我与一组精干的班子一起工作,在驻日本的亚洲国家使馆中,这是人数最少的。我利用空余时间钻图书馆啃书本,整理剪报,访问高低不同阶层的日本人。在这方面,我有不少优势。我既了解上层政治和商业机构,也认识音乐、艺术、体育等社会团体的头面人物。我与首相中曾根康弘和后来的竹下登都成了老相识。由于内阁像走马灯似的变换频繁,我先后与3任外相打过交道,首先是安倍晋太郎,其后是仓成正,最后是日后成为日本首相却因涉嫌艺妓丑闻被迫辞职的宇野宗佑。我还接触过许多国会议员,有执政党自民党的,也有反对党的,如日本社会党、民社党、公明党和日本共产党。

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结构,我都有了比较广泛的了解。

我观察日本人的行为和风俗,总是试图彻底领悟其每个行动的含义和动机。我参观宗教机构,包括教堂、神社和无数的佛寺,并与许多宗教领袖进行交谈。

我对相扑特别感兴趣,13本人声称这是他们独有的体育项目。我非常喜欢观看相扑比赛,并开始探究它的起源。

我决定将这本书定名为《日本:神话与现实》,因为我发现在这个国家里,许多事情都处在神话与现实的夹缝中,悬而未决,难以分辨。例如,日本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大多数日本人的生活质量却很低。工薪阶层不得不一大早就起床,然后挤乘封闭的地铁或新干线火车,还没到达办公室,就先得在路上用掉两个小时。由于制度严明,他们整天都在默默地工作。下班后,他们会在酒吧或一种叫“柏青哥”的弹子机前消磨时光:如果太早回家,会使妻子感到丢人——回家早,就意味着他们在公司里没什么用。  与西方国家甚至与新加坡相比,日本人日常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确都太差了。他们的家用设施稀奇古怪,食品价格贵得不可思议。总之,从生活质量上看,日本人过得仍很可怜。

尽管最近在奈良地区的考古发现,使那些以纯正高贵的日本天皇后裔这一理论为精神支柱的人陷入尴尬境地,但日本人是太阳女神的后裔这个神话却依然厂一泛流行。墓中出土了大量高丽(朝鲜)或类似高丽甚至中国的手工艺品,这使日本人非常担心棺材打开后还会发现什么对他们更为不利的东西。因此,当局决定推迟发掘石棺,他们实在害怕日本的祖先竟然是高丽人或中国人这种说法得到证实。

裕仁天皇(公元1926-1989年)是“一个文化生物学家”,他把对帝国的管理职责留给大臣和海军司令,、而将全部精力贡献给蘑菇和小虫子似的海洋生物——这种说法也是一个神话。事实上,他正如大卫·伯格米尼(David Bergamini)所描述的: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战争首领,不知疲倦,有奉献精神,细心、精明而有耐性。他继承了祖父的未竟事业,要将白人赶出亚洲”。

神道教是一种原始的日本民族宗教,这也是个神话吗?或许它是由徐福带来的。2000年前,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在日本登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权势的皇帝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

P1-3

序言

和许多同时代青年一样,很久以来,我们心曰中的日本简直就是一条双头怪蛇。一头是黑白的,挥舞着寒光凛冽的战刀,目露凶光,血盆大口中嘶嘶吐着灼人的信子——那是使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军国主义侵略者;另一头是彩色的、神秘端庄的富士山和奇妙艳丽的富士胶片,轻盈纷繁的樱花和低回婉转的樱花曲,以及潮水般涌来使世界为之惊诧的高科技和高档电器,是以弹丸之地创国民生产总值最高而令人刮目相看的经济强国。而这“两个怪头”之间的躯干却似镜花水月,从没看清过,也似乎从没想到非要去看清。而李炯才先生却以这样一本《日本:神话和现实》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全景式深入了解日本历史、神和民族性的机缘。

炯才先生1924年生于马来西亚北海,伦敦专科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任《星槟日报》、《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及《海峡时报》记者、采访主任等职。1959年起从政,历任新加坡国会议员、人民行动党中央执行委员、文化部政务部长、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和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等职。他先后出使多次,曾任新加坡驻日本、韩国、印尼、巴基斯坦、黎巴嫩、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南斯拉夫等国大使,是位真出色的资深外交家。1988年退休,除本书外还著有《追寻自己的国家》、《出使八国记》等。我们以前也曾翻阅过几本外国人介绍日本现状及风土人情的书,也有中国人写的,但大多为学者著书或观光者说,往往视界局限于某一层面。这本《日本:神话与现实》在剖析日本民族性的那两本名著《菊与刀》、《武士道》之后,又弥补了一个空白,读后不仅让人感到那“两个怪头”之间的躯干清晰了许多,对那“两个怪头”本身的理解、认识也深刻了不少。

炯才先生与恩师萧乾先生是老朋友,1946年相识于马来西亚。这部用英文写成的书稿,就是恩师推荐给我们翻译的,并也因此与炯才先生成了忘年交。他几次来北京,我们都相聚甚欢,还陪他夫妇参观了故宫。

炯才先生是记者出身,因而他能以记者的清醒和敏锐,又兼政治家的思维高度和外交家的丰富阅历,比较准确地把握日本现代社会的脉象对日本社会的众生相做出全景式的描绘。笔触所及,既有对上至天照大神和徐福的传说,下至幕府到“二战”的历史钩沉,也有日本从“二战”废墟中站立起来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真实传达;既有鲜为人知的“人神”天皇的宫廷生活,也有讳莫如深的历史遗留物日本社会最底层的“贱民”的无奈生涯:既有内阁及阁员、政党和党魁前台的政治斗争,也有“黑幕”的倾轧和包括奧姆真理教在内的宗教、精神团体的流传。此外,作者还以大大量篇幅反映了日本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包括那些给外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中相扑、日语、神社、樱花、艺妓、茶道、武士道……,从而揭示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实质。

正如炯才先生指出的,日本人有“立前”和“本音”两张脸,日本的现实社会也存在神话与现实的两极。大到日本的侵略历史和经济发展奇迹,小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处世哲学,都明显受到这两极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创造神话并以神话开始的民族,同时它又是一个自毁神话并最终给神话一种现实结局的民族。要害也许真就在于,“日本人的弊病就在于他们一旦开始做某件事,就不知该在什么时候停止”。

炯才先生在书中还始终以一个龙的传人的身份,关照日本与中国以至同东南亚的关系,并以一个亲历过日本侵略暴行的被害民族一分子,体察日本的历史、现状及未来。他不仅要展示一个在神活与现实之间腾挪卜]跳的真实的日本、立体的日本,更是要挖掘出根植于日本国民性中的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实质,从而警喻世人,特别是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各国人民以及侵略奴役过他国的日本自身,永远不要忘记历史。

中日关系一直微妙而复杂,10年来,两国的关系发展经历了曲折,并由于期间日本主政者在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历史问题上,一再制造困难,致使中日关系一度降到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直到2006年安倍晋三出任首相,中日关系才出现转机。从安倍首相当年10月的“破冰之旅”,到温家宝总理次年4月的“融冰之旅”,再到福田康夫首相2007年12月的“迎春之旅”,中日关系正在恢复并有所发展。安倍首相访华时,两国领导人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共识;温总理防日进一步丰富了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使其成为曰标更加明确、具有操作性、扎实而可衡量的协议;在此基础上,福田首相访华提出了建立日中“创造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表示,决心使2008年成为口中关系的“飞跃发展之年”。

眼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启程访问日本。此次“暖春之旅”,将不仅对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使2008年真正成为中日关系“飞跃发展之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将从战略高度,与日方共同规划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蓝图,明确新形势下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确立两国中长期务实合作的力‘向和重点领域,为中日关系构筑长期稳定发展的框架。访日期间,胡主席将向日本朝野各界人士介绍中国的发展战略,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威胁到别人。胡主席还将阐述中国政府的对日政策,向日本发出最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与日本为善、以日本为伴,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中日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闹发展”的大方向,共同致力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对两国人民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双方只有正视历史,展望未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世代友好才会真正落到实处。胡主席的访问必将对中日关系今后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翻译本书,须查阅大量资料和背景材料,而且还得将不少内容诸如人名、地名及事物名称还原成日文,再转泽成相应的中文,增加了翻译难度。在这方面,熟谙日本文学的文洁若先生,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解难答疑,使翻译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尽管如此,翻泽本书仍是勉力之举,舛误难免,敬请方家赐教。

译者

1996年夏初稿

2008年春改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神话与现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新加坡)李炯才
译者 张卫//傅光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6029012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31.30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