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里最后一盏灯/黑马长篇小说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描写封建时代浙东海岛渔家女性命运的小说。

一个渔家女子的爱,一个渔家女子的恨,爱与恨的程度完全是不同的,却都那么平实。生活与爱恨,都由一个渔家女子折射出去,展开了一个海岛的生活。生离死别,婚嫁情爱,是现实的,是沉重的,是生动的,是多彩的:下海捕渔前的祭拜仪式,传讯海难后的哭海场面,大婚迎娶、代人订亲的风俗,偷情欢爱、族规严惩的习惯。仪式场面,风俗习惯,自是渔岛生活的独特。又呈现着一个完整的人世。有善良,有凶恶;有懦弱,有狠毒;有真诚,有欺诈;有慈爱,有忤逆;有觉悟,有沉溺;有悲,有喜:有歌,有哀……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描写封建时代浙东海岛渔家女性命运的小说。渔家姑娘水竹从小失去父母双亲,和哥哥相依为命。哥哥结婚后,她备受嫂子的冷待,并不幸陷入一场婚姻骗局,嫁给了与自己没有丝毫感情但又善良木讷的渔民海生,从此过着一种倍感痛苦、备受折磨的生活。她在相亲时认识的“贱民”阿岛是个英俊壮实的青年,他深深地爱上了水竹,他的爱点燃了水竹濒死的心,两个年轻人冲破封建思想和世俗的桎梏,以生命为代价,演绎出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惨剧。不幸一个接一个降临在他们身上,但他们仍在心中坚守着自己生命里最后那一盏希望之灯。小说充满悲情,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海岛渔民生活风俗画。

试读章节

初秋的午后,阳光弱了起来,树上的蝉鸣仿佛也失去了夏日的高亢与精神,叫得有些温软,有些缠绵,缠绵得让人怀疑蝉是否正在怀春?

张水竹坐在一面模糊且有裂缝的镜子前,看着镜子里自己那如桃花初开的脸,心底里泛起一种从未有过的甜蜜感。这是十六年来,她第一次因幸福而脸红,眼睛里也因这第一次生出的幸福感而漾动着脉脉的情意,这情意当然是暗暗地对一个男人而生的。

三个月前,陆家媒婆登门为她说亲,对象是舟山水月岛水月村的__二个年轻后生,姓李,名叫海生,比她大四岁,据说家境很不错,有两间楼屋,是独生儿子,人也生得十分亮堂。嫂子一听,忙说:“好好好,这么好的人家哪里去找!”当时,她在一旁听了心里没底,都说“十个媒婆九个谎”,谁知对方是丑是俊是好是坏呢!婚姻大事理该慎重,岂能草率了事?她知道嫂子早就嫌她了,巴不得她早点出嫁,所以,不管丁啊卯的,一口就应允了。

好在订亲那天,媒婆带着海生来了。他们提来大包小包的订亲礼,外加两条大黄鱼。一进门,媒婆就笑着说:“快把黄鱼摆起来。”水竹的哥哥水根把黄鱼摆在桌上。媒婆说:“摆错了,摆错了,鱼头倒过来,要朝着男方家摆!”

水竹知道,这是老规矩了,鱼头朝着男方家摆的意思,就是要女方一心一意在男方家落脚生根。

海生背对着水竹坐在一条长凳子上,从背后看过去,他长得虎背熊腰,高大魁伟。水竹心里想:可千万别像我的好朋友槭树子那样嫁个豁嘴巴呀!心里担心着,又不敢大了胆子走过去看,只得忍着性子,在一旁时不时地偷偷张一眼。

好不容易熬到吃中饭的时候,水竹终于看到海生了。海生就坐在她的对面,一看他的面孔出人意料的好看,她的脸就红起来了,烧起来了。她连忙低下头,捧着饭碗却不知如何动筷子。

媒婆眼毒,放肆地笑起来说:“啊哟哟,你们看,你们看,水竹的脸红得像红烧螃蟹了。看样子,她是喜欢海生的。”又转头问海生:“海生啊,你喜不喜欢水竹啊?”  。

海生的脸也红了起来,深深地看了水竹一眼,接着又看了她一眼,狠着劲点头说:“喜欢的!”在海生的眼里,水竹是一朵出水的芙蓉、出尘的莲花,漂亮极了。

确实,整个村子就数水竹长得水灵,大她两岁的槭树子也长得不俗,但性格比她粗野一些。槭树子原名张水花,因她性格急暴,所以村里人都叫她“槭树子”。槭树是一种很难近身的植物,人只要一碰上它,全身就会出现红疹子,又痒又痛,且一时治愈不了。

水竹吃完一碗饭,海生站起来要为她添一碗。水竹说:“这怎么好意思,我自己来。”海生就去夺她手里的碗,水竹不肯,两人你夺我抢的,碰着了手。水竹像触了电一般放开了手。海生充满柔情地看了她一眼,站起来去盛饭,盛回来后放在她的面前,回到座位坐下时,又忍不住看了水竹一眼,发现水竹也在看他。两人便各自红了脸,低头吃饭。

媒婆说:“啊哟喂,看看,这小两口头一次见面就你恩我爱嘞!”这时,水根坐在一旁厚道地笑着。

水竹的嫂子吃空了碗,让水根去添一碗饭,他迟迟疑疑地磨蹭着不起身。水竹的嫂子骂一句:“死鬼,你看人家海生多会体贴人,媳妇儿还没过门呢,就懂得这样疼人了!”

水根说:“你要是还没过门,我也给你盛饭去!”水竹的嫂子气得差点噎着,顺了顺气,说:“快去吧你!”水根很不情愿地去盛饭。

那天,海生临走时,趁着旁边没人,悄悄地看着水竹,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像是深切的同情,又似深深的眷恋,还含着一种无声的叹息与无奈,但更多的还是青年男女钟情以后的兴奋与荡漾。海生的这种神情,在水竹看来,是一种从心底里生出来的满意,嘴里没说一句话,一双眼却把什么话都说了。水竹心里是明白的,虽然面对着他无声无息,心里面却有万语千言,本想说上一两句,只因媒婆的声音响在屋外,他们马上分开了。

此刻,水竹坐在镜子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脸若三月桃花,又想起媒婆说过的一句话:“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她喜欢这句话。她第一次投胎投得不好,生在海岛,三岁时失去父亲,五岁时又死了母亲,是哥哥既当爹又当娘又当兄长地把她拉扯大的。可自从嫂子进门后,她的好日子便没有了。哥哥一向疼她疼惯了,稍微对她好一点,嫂子就看不顺眼,夹枪带棒地总要说一些难听的话。平日里,她做死做活,也看不到嫂子的一张好脸色。每天晚上,她躺在床上,腰酸背痛,骨头散了架似的,唤爹喊娘都无济于事,第二天一早起来照样干活。苦日子好像没有尽头,每天望着白茫茫的海面,她深叹一口气浅叹一口气,叹来叹去还是老样子。比她大一些的女伴都嫁走了,但传回来的消息没有一个是好的。海岛的女人能有几个命好的呢!不是老公出海打鱼死了,就是老公赌博喝酒打老婆。跟她最要好的槭树子早在一年前就嫁给了水月岛水月村的长发。长发倒是个老实人,可惜是个豁嘴巴,对着你一说话,唾沫珠子飞出来,溅你一脸。加上他那一副墨黑的牙齿,让人想起烧饭的锅底。

想到这里,水竹暗自庆幸自己找了个好老公。她打心眼里喜欢海生。他不光相貌长得好,人也细致,连眼睛看人的神态都同别人不一样。他的目光就像温柔的海风,把她的心吹得像海水一样一浪一浪的,至今仍在她心里荡漾着。水竹想:她第一次投坏了胎,第二次总算是投对了!

转眼间就到了迎亲那一天。

按舟山各岛的风俗,女人出嫁,都得穿戴凤冠霞帔。据说宋代的康王南逃到舟山时,有一位海岛上的姑娘救了他,他说等他回宫坐稳龙椅之后,就把这位姑娘封为正宫娘娘,还说到时派人来迎接她时,要她在门口悬挂布裥为号。小姑娘一高兴,把这事跟娘说了;娘一高兴,把这事跟邻居说了;邻居一高兴,把这事跟乡亲们说了。康王派人来接时,家家户户门口都悬挂起布裥,根本分不清哪家的姑娘是康王的恩人。为了感谢这位姑娘,康王下了道圣旨:所有舟山海岛的姑娘出嫁时都按公主出嫁的规格,穿戴凤冠霞帔,还要坐花轿。海岛人虽穷,但姑娘出嫁时,凤冠霞帔还是要备一套的,花轿也是要坐的,这毕竟是姑娘在娘家穿的最后一套衣服了呀!坐花轿也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奢侈。

水竹的嫂子生性吝啬,舍不得为水竹张罗一套凤冠霞帔,只是草草地替她做了两套新衣服。水竹并不计较这些,在她想来,嫁了像海生这么好的丈夫,比一百套凤冠霞帔都要强。俗话不是说了么:好女不穿娘家衣!只要她和海生好,什么衣服没得穿?她才不稀罕什么凤冠霞帔呢!村里的女子出嫁时,都是穿了凤冠霞帔去的,但又有几个得到了娘娘一般的幸福?这种东西都是空的,她有海生就够了。水竹的心因兴奋而一直“咚咚咚”地跳着,表面上却装作忧忧戚戚的样子。堕民嫂早早地来为她梳洗打扮了,先替她仔仔细细地绞了面,施好粉,盘好头,穿好新嫁衣坐在床沿上等着。过了一会儿,阿梅、阿娟等几个伴娘也都先后到了,她们围坐在水竹的旁边随意说笑。

水竹的面容愁云惨雾,心里却阳光灿烂。她忘不了海生看她时那种触电一般的感觉,那种感觉使人晕晕眩眩,迷迷醉醉,看得她有如花朵怒放在枝头,有如船儿行走在海里。

P1-4

序言

生命里那一盏灯

赵福莲在桃花岛的海边购置了一套房子。

虽然拥着西子湖的杭州具有天堂的美称。赵福莲还是心心念念地要去桃花岛住上一段日子,在那里,可以洗褪掉城市的喧嚣与人世的烦恼。

抱膝坐在岛边的山头上,身后是葱郁的树草,眼前是海与天。蓝与青,远与宽,都调和成无边的一色。飞落到海面上的鸥,又斜着飞去天空,仿佛成了天与海的连线。

看日出日落,看云舒云卷,心中一片空,一片明,似乎不沾染什么。

待到夜黑了,起身下走,往自己的二层小楼而去。四周草影、树影、林影、山影,都成了朦朦胧胧层层叠叠的剪影,深着的,浅着的,深浅都融成明暗的轮廓,晚来风带着凉意,传着隐隐的海浪的拍打声。

人生与岁月,都一般的蒙蒙而又空空,沉沉而又邈邈。忽见一盏灯,恍如一个浮着的念头,微红地亮在漫天漫地的岛影之中。一时收步,让那点灯火完全印入心境中,活泼泼地跳闪着。于是,灯便是活动的岛,岛便是沉静的海,海便是无穷无尽的天地,天地便是独自的“我”。

于是,赵福莲写了这部长篇小说《生命里最后一盏灯》:一个渔家女子的生,一个渔家女子的命,生与命的意义其实是不同的,却都那么简明;一个渔家女子的爱,一个渔家女子的恨,爱与恨的程度完全是不同的,却都那么平实。生活与爱恨,都由一个渔家女子折射出去,展开了一个海岛的生活。生离死别,婚嫁情爱,是现实的,是沉重的,是生动的,是多彩的:下海捕渔前的祭拜仪式,传讯海难后的哭海场面,大婚迎娶、代人订亲的风俗,偷情欢爱、族规严惩的习惯。仪式场面,风俗习惯,自是渔岛生活的独特。又呈现着一个完整的人世。有善良,有凶恶;有懦弱,有狠毒;有真诚,有欺诈;有慈爱,有忤逆;有觉悟,有沉溺;有悲,有喜:有歌,有哀……

一花便如一方自然,一人便如一个世界。

赵福莲曾经写过几本禅宗高僧传记式的小说,其间,尽现禅意幽远。而这一部长篇小说写的却是普通底层人的人生,那么具体,那么实在,通篇透着意蕴深远的人生哲理。

其实,禅境本来便是平常的,活泼的。

2003年1 2月4日于南京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里最后一盏灯/黑马长篇小说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福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22648
开本 32开
页数 3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7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03
13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