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贵著的《20世纪下半叶中国翻译文学史--1949-1977》分上、下篇。
上篇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时期(1949-1977)文学翻译的生产和管理机制、翻译需要、翻译关系、文学系统内部与外部三大因素对翻译活动的操控、政治与翻译的缠夹诸方面展开,还辟专章调查翻译活动的三大主体中的两大主体。
下篇考察了期刊(译文)、各国文学汉译及成绩、论述各国文学汉译的历史书写、介绍评述各国文学汉译场重要翻译家。末章描述倍受歧视的外国通俗文学在我国的翻译,从理论上界定、实践上描述通俗文学在本期的兴衰和作用。
图书 |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翻译文学史--1949-1977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友贵著的《20世纪下半叶中国翻译文学史--1949-1977》分上、下篇。 上篇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时期(1949-1977)文学翻译的生产和管理机制、翻译需要、翻译关系、文学系统内部与外部三大因素对翻译活动的操控、政治与翻译的缠夹诸方面展开,还辟专章调查翻译活动的三大主体中的两大主体。 下篇考察了期刊(译文)、各国文学汉译及成绩、论述各国文学汉译的历史书写、介绍评述各国文学汉译场重要翻译家。末章描述倍受歧视的外国通俗文学在我国的翻译,从理论上界定、实践上描述通俗文学在本期的兴衰和作用。 内容推荐 王友贵著的《20世纪下半叶中国翻译文学史--1949-1977》分上、下篇。上篇考察1949-1977年翻译活动“硬”的体制化、赞助人结构在何时、如何形成?它们在哪些方面、如何制约、操纵翻译活动?考察翻译需要、翻译关系、文学系统内部与外部三大因素对翻译活动的操控、政治与翻译的纠结,在种种影响翻译活动的因子里,哪些是主导性、决定性的?上篇还另辟专章调查译者与读者如何看翻译文学。下篇考察期刊上的翻译活动、分国别考察俄苏、英法德日美、东欧中欧北欧和南欧各国、日本文学之外的亚洲各国、非洲和美国之外的美洲各国文学翻译成绩,述评各国文学译场部分重要译家,阐述、总结各国文学译场在本期的历史书写。 为着清楚、直观、朴素地观察本期翻译文学,本书尝试对各国文学汉译单行本分门别类加以统计与调查,以数字说话。这是迄今为止海内外的20世纪中国国别文学汉译最详尽的统计。 目录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人民共和国首29年翻译活动的体制化(1949-1977) 第一节 文学翻译的体制化:计划经济与计划翻译 第二节 “两社一刊” 第二章 翻译需要·翻译关系 第一节 翻译需要 第二节 翻译关系 第三章 赞助人与翻译文学 第一节 勒弗菲尔的理论 第二节 第1时期的翻译赞助与翻译文学(1949-1977) 第四章 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 第一节 意识形态界说 第二节 第1时期的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 第五章 第1时期诗学与翻译文学(1949-1977) 第一节 “诗学”界说 第二节 第1时期诗学: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再到“三突出” 第三节 主流诗学操纵下的“改写” 第六章 政治与翻译文学缠夹不清 第一节 政坛之风劲吹,吹皱译坛静水 第二节 摩肩接踵的“专号” 第三节 本期翻译批评调查 第四节 特殊年代的文化怪胎:禁书“黄皮书” 第七章 翻译文学活动的主体考察——译者 第一节 谁来做翻译? 第二节 译者主体性:从翻译家到“翻译机器” 第八章 翻译文学活动主体调查——读者·译者 第一节 读者调查:翻译文学是什么? 第二节 译者调查:译者眼里的翻译文学 第九章 20世纪后半几个翻译传统的兴衰演变 第一节 “研译并举” 第二节 深度翻译:“译者序” 第三节 “译以载道”:别一种“小说教” 第四节 从转译到从原文译:“小语种”文学翻译 下篇 第十章 外国文学期刊调查 第一节 独领风骚:从《译文》到《世界文学》 第二节 “独此一家”在特殊年代的作用 第三节 “好大一棵树!” 第四节 好小一棵草 第十一章 大起大落的俄苏文学翻译 第一节 一边倒的50年代:翻译“灯塔文学” 第二节 平稳推进的俄国文学翻译 第三节 全民狂欢:苏联文学翻译的“大跃进” 第四节 俄语文学译者群体与第1时期历史书写 第五节 从大热坠人大冷:中国对俄苏文学的翻译需要与翻译关系 第十二章 前“东欧”6国与南斯拉夫文学汉译 第一节 波兰文学汉译调查 第二节 捷克斯洛伐克文学汉译调查 第三节 匈牙利文学在中国 第四节 保加利亚文学在中国 第五节 罗马尼亚文学在中国 第六节 巴尔干半岛的前南斯拉夫文学 第七节 《山鹰之歌》的响起和消失 第八节 前“东欧”6国和前南斯拉夫文学译者群体 第十三章 “冰雪的声音”:北欧5国文学汉译 第一节 《里尔斯历险记》:瑞典文学汉译 第二节 史诗《英雄国》与三宝磨坊:芬兰文学汉译 第三节 《玩偶之家》:挪威文学在中国 第四节 《贡劳格英雄传说》:冰岛文学在中国 第五节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文学在中国 第六节 北欧文学译者群体 第十四章 中欧南欧6国文学汉译 第一节 《浮士德》与《格林童话》:德国文学在中国 第二节 《乡村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瑞士文学在中国 第三节 尚未真正开始的奥地利文学翻译 第四节 德语文学译者群体与本期历史书写 第五节 《神曲》与《橱窗里的幸福》:意大利文学翻译 第六节 欧里庇得斯来到中国:希腊文学汉译 第七节 《堂吉诃德》全译本及其他西班牙文学汉译 第八节 南欧诸国文学译者群体 第十五章 法国文学与英国文学汉译 第一节 法国文学在中国 第二节 法语文学译者群体与本期历史书写 第三节 英国文学在中国 第四节 英国文学译者群体与本期历史书写 第十六章 亚非文学及澳新文学汉译 第一节 《古事记》与《蟹工船》:日本文学汉译 第二节 《沙恭达罗》与《飞鸟集》:印度文学汉译 第三节 《红色宣传员》:朝鲜文学汉译 第四节 1965:“越南文学年” 第五节 亚洲其他国家文学翻译 第六节 非洲文学翻译 第七节 东方语言文学译者群体与本期历史书写 第八节 澳大利亚新西兰文学翻译调查 第十七章 美洲文学汉译 第一节 美国文学在中国 第二节 加拿大文学汉译 第三节 拉美各国文学汉译 第十八章 通俗文学翻译 第一节 名称、定义的困惑 第二节 通俗文学的分类 第三节 20世纪翻译文学史背景下的第1时期通俗文学翻译 结语 参考书目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翻译文学史--1949-1977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友贵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4582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0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60 |
出版时间 | 2015-09-01 |
首版时间 | 2015-09-01 |
印刷时间 | 2015-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86 |
CIP核字 | 2015043986 |
中图分类号 | I209.6 |
丛书名 | |
印张 | 3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4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