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钢铁摇篮--辽宁科技大学70年(1948-2018) |
内容 | 内容推荐 《钢铁摇篮--辽宁科技大学70年(1948-2018)》是在《鞍山钢铁学院50年》《辽宁科技大学10年改革发展纪实》两部校史的基础上,对学校办学70年历程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描述。遵循当代人写当代史原则,以科大风雨70年为主题,以纪传体撰写,包括志、传、记、表、大事记,侧重挖掘蕴含在学校70年奋斗历程中的精神支撑和几代科大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奉献聪明才智的高尚品质,重点反映一代代科大人用70年矢志不渝的拼搏精神,全力打造“钢铁摇篮”,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经济腾飞培育一批批“钢铁脊梁”的光辉历程,使读者不仅对学校70年发展历程有总体认识,而且为其中折射出的科大精神所感召和引领。 目录 第一篇 历史奠基未来 ◎第一章 “因钢而立”的历史渊源 ◎第二章 鞍山新华中学成立 ◎第三章 创办“鞍山工专”始末 ◎第四章 “二钢校 ◎第五章 红色的业余工科大学 ◎第六章 “下一站,钢铁学院” ◎第七章 建设发展的好时期 ◎第八章 鞍山钢铁大学 ◎第九章 在逆境中办学 ◎第十章 恢复“鞍山钢铁学院”校名 ◎第十一章 走联合办学之路 ◎第十二章 “三所中专”并人 ◎第十三章 发展驶上快车道 ◎第十四章 百舸争流千帆竞 第二篇 思路决定出路 ◎第一章 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 ◎第二章 办学思想提升的“三个阶段” ◎第三章 “把钢院办成有自己特色高等学校 ◎第四章 党是领导一切的 ◎第五章 确立“双服务”思想 ◎第六章 干部是决定因素 ◎第七章 进一步凝练办学思想 ◎第八章 科学规划未来 ◎第九章 走进“十三五 ◎第十章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第十一章 确立“两步走”战略目标 第三篇 教学筑牢根基 ◎第一章 “教学表演赛 ◎第二章 贯彻“八字”方针和“高校60条” ◎第三章 试行“半工半读 ◎第四章 加强实践性教学 ◎第五章 改变“满堂灌”“抱着走” ◎第六章 “厂校结合,共同培养人才 ◎第七章 质量是生命线 ◎第八章 创一流本科教学 ◎第九章 向应用型转型 ◎第十章 面向世界开放办学 第四篇 学科提升实力 ◎第一章 学科专业齐头并进 ◎第二章 培植重点学科 ◎第三章 建多科性大学 …… 第五篇 科研服务社会 第六篇 人才支撑发展 第七篇 钢苑培植栋梁 第八篇 文化铸就品牌 第九篇 建设成就伟业 第十篇 科大风采人物 第十一篇 大事回放 第十二篇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钢铁摇篮--辽宁科技大学70年(1948-2018)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编者:张志强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17164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40 |
出版时间 | 2018-09-01 |
首版时间 | 2018-09-01 |
印刷时间 | 201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90 |
CIP核字 | 2018225291 |
中图分类号 | G649.283.11 |
丛书名 | |
印张 | 3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59 |
宽 | 186 |
高 | 2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