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爱民著的《北宋倒马金枪传》是一部集采多家相关评书之长、在清末北京版《金枪传》口头评书的基础上,作者历经近31载重新原创的一部评书体长篇小说,讲述宋代杨家将忠贞事主、保家卫国的故事,同时演绎出五代十国纷繁复杂的历史纠葛和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风风雨雨。该书共有二十余卷之多,此次出版为前三卷,分别为《天齐庙》《千秋报》《五台山》。
《北宋倒马金枪传(第1卷天齐庙)》是第儿卷《千秋报》部分。
图书 | 北宋倒马金枪传(第2卷千秋报)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付爱民著的《北宋倒马金枪传》是一部集采多家相关评书之长、在清末北京版《金枪传》口头评书的基础上,作者历经近31载重新原创的一部评书体长篇小说,讲述宋代杨家将忠贞事主、保家卫国的故事,同时演绎出五代十国纷繁复杂的历史纠葛和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风风雨雨。该书共有二十余卷之多,此次出版为前三卷,分别为《天齐庙》《千秋报》《五台山》。 《北宋倒马金枪传(第1卷天齐庙)》是第儿卷《千秋报》部分。 内容推荐 付爱民著的《北宋倒马金枪传》以北京评书形式讲述宋代杨家将忠贞事主、保家卫国的故事,同时演绎出五代十国纷繁杂乱的历史纠葛和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风风雨雨。 《北宋倒马金枪传(第2卷千秋报)》是该部评书的第二卷,在第一卷《天齐庙》杨七郎劈死潘豹于擂台的基础上,接演下去。该卷同第一卷一样,共分六本三十回,六本分别为“跳楼杀街”、“献宝观画”、“闹殿保本”、“开弓辨书”、“传枪斗宝”、“赌头夺关”。杨七郎劈死潘豹后,被潘仁美围阻,意欲射杀七郎。任堂惠假扮六郎,跳楼杀街,救下七郎。在潘仁美的威逼下,六郎七郎自首。二帝赵匡义把七郎一干人等绑缚法场,待午时开刀问斩。于是便有了献宝观画、闹殿保本等为救六郎七郎而采取的计策,但都未起效用。三堂会审,六郎获释,七郎被关押,秋后处斩。不多时,北敌来使,七郎戴罪立功,将功补过。最后随潘仁美、王源等一同出征,收复失地。七郎英勇过人,与潘帅立下军令状,赌头夺关!日抢三关,夜夺八寨,惊煞众人。 目录 【头本·跳楼杀街】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二本·献宝观画】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三本·闹殿保本】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四本·开弓辨书】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五本·传枪斗宝】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六本·赌头夺关】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附录:文中出现的北京方言词语 试读章节 托天王潘定安紧跟着就到了,月牙护手铲连环舞动,要取七郎的臂膀。七郎这时候手里有了这锐就踏实多了,就拿这锐去找他的铲,这锐怎么使七郎可不会,就当个棍子用,小心着锐翅子别挂着自己就成了。有道是“一力降十会”,你的招数儿再好也不成,家伙一碰,日……飞得老远。七郎连正眼都没瞧他,顺势跟底下拿镜纂一扫马蹄子,马就折了个儿了,刳唒,连人带马摔落尘埃。把这俩天王打下马来,也就是打闪纫针的工夫。剩下那哥儿俩一看,好嘛,这么厉害?咱哥儿俩一起上吧!一起打马冲上来,分出左右,一个拿狼牙蒺藜棒横扫,一个用两刃刀斜砍,那意思是,叫你顾得了上头顾不了下边。七郎把雷震锐一歪,从上边往下盖,正盖在三尖两刃刀上,顺着就连下边的狼牙棒一块盖在了地上,这一下的力气太大,震得哥儿俩都在马上栽歪了一下,好悬没捧下来。七郎有心抡起雷震镜把这哥儿俩打死,但七郎这个人心肠是厚道的,转念一想,这些人都是老贼的部下,身不由己啊,跟潘豹不一样,我不能把事做绝。摆锐把马蹄扫断,俩人双双坠落在地,摔得也不轻。 七郎在眨眼之间就战败四员大将,潘洪是大吃一惊,看起来这个打擂人不是一般的人物啊,我这四个干儿子不含糊啊,怎么这么快就被他放到马下了?呣……这样的人绝不能放过。想到这儿老贼把令旗一摆,指挥三军儿-郎一拥而上,还得是困战七郎,靠人多把他拖累着,然后赶紧叫潘安给黄玉、傅鼎臣捎信儿,叫俩狗官赶紧去调弓箭手。 方才七郎手里还只是一口单刀,现在换了这杆雷震锐,更得劲了,把大铁锐抡圆了,谁敢沾边啊?七郎大大方方地朝西边就走下去了,禁军士卒干在旁边嚷嚷,根本不敢靠近。这个时候,公子哥儿刘子裕在旁边看明白了。他爹黄眉毛刘宇派他来东京,就是要瞧一瞧南朝武备的虚实,刘宇虽说不希望北国出兵,他也不盼着南朝得胜,尤其是怕宋王毁约渡河来夺取燕云十六州,真要是打上仗了,自己的买卖也就全完了。刘子裕明白他爹的心思,今天在天齐庙门口儿一看,都明白过来了,原来这南朝的国丈太师是总揽朝纲的大奸臣,他太霸道了,这个石大力打擂得了胜,他不说把先锋印交给他,就因为擂主台官儿是他的儿子,他就非得把这个打擂的英雄给抓住,没本事抓人就想方设法把他给整死……呣,我何不如此这般……对了!刘子裕往潘洪身边蹭,看看离得不远,高声喝喊:“老大人哪!草民我要请令捉贼!老大人哪!”他这嗓门儿大,潘洪听见了,“嗯?军校,那边有个人,在喊些什么?”“回禀太师,刚才那个黑大个儿说,他要请令捉贼。“好,把这个人给我带到面前来,老夫我要亲自问他一问。”有人过去把刘子裕给带到潘洪的马前。潘洪一瞧,噢,原来就是一开始我误会为打擂强贼的那个人。哎,对啊,这个人可也有点儿本事,他要去捉拿面前这个强贼的话……没准儿有戏!你瞧瞧,跟反贼一般高的身量儿,看着也是那么的勇猛威武,“马前跪倒之人,你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到天齐庙所为何事?”刘子裕说:“老大人哪,在下姓刘,名叫刘子裕,家住河东,我到天齐庙来就是为了来打擂来的,可没想到,叫这个石大力给抢了先了。我跟旁边都看出来了,您是要把这位先抓捕归案。小人要谋个进身之由啊,所以斗胆跟您请命来了。”潘洪一听,噢,也是一位来打擂的武生,怨不得敢报名抓贼呢,敢来打擂就得有些真本事,“好,既然你说你能抓住这个贼人,本帅就命你前去捉拿反贼石大力。你要是能抓住反贼,或许把反贼打死,我都记你大功一件——这个先锋还空缺呢,你要能立下此功,那就是你的了。你都需要什么称手的军刃啊?”“哎呀,如此多谢太师!您就赐给小人我一条枪吧,我会使枪。”有人给找来一杆枪,刘子裕握在手里抖了两下枪花,分量太轻了,但也只好先凑合着用了。 P22-23 序言 《北宋倒马金枪传》是一部清代中后期流传于北京地区的传统评书,演说宋代杨家将世代忠勇报国的英雄传奇,全称应为《北宋倒马关金枪扫北志传》,故又称《倒马金枪》。所叙为全部杨家将说唱文学《金枪全传》中最主要的一个段落,取材于古代话本小说《北宋金枪全传》,话本又系明刊《北宋志传》的增饰本。由于这部书的书胆人物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抗辽名将杨延昭,历史上的他就是在河北保定一带镇守边塞,明清盛传在定州倒马关。在故事里,祖先传下来的金枪也被当作一种家族信念的精神符号所坚守,则这一段专门以六郎杨延昭为主人公的评书篇目为“倒马金枪”。 一 早在第三代杨文广还在世的时候,乃祖杨业、乃父杨延昭在抗辽故争中“智勇无敌”的故事就已被民间广为称道,甚至已经富有传奇性色彩了。欧阳修于皇祜三年(1051)所撰《杨琪墓志》中说:“继业……延昭,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其后不久,苏辙出使辽国经过古北口时,见到辽人为杨业立的“杨无敌庙”,深有感慨,饱含敬意作诗说:“一败可怜非战罪……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足见杨业陈家谷之败已经在这一代文人心目中构成了一种传奇色彩浓重的史话,认为杨业之死应当归罪于弄权者,与西晋名将周处被皇亲司马肜所陷害兵败的历史很相似。 南宋时苏杭勾栏瓦肆经常表演的评话节目中,有《杨令公》和《五郎为僧》两个名目;同时金院本戏曲节目中又有《打王枢密爨》的曲目。可见当时南北两地都同时流行着杨家将的说唱曲艺节目,初步推论南朱艺人所说的杨家将故事很可能是南迁的北宋遗民带来的,这些节目在北宋时期已初具雏形。 周华斌先生认为元代杂剧中仅存的杨家将故事剧本《昊天塔孟良盗骨》和《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恰恰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宋、元时期“杨家将故事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这两个剧本是宋金时代《杨令公》等话本和院本的演衍”,前段是“围绕杨令公殉节而展开(即《杨令公》《五郎为僧》——《孟良盗骨》)”,后段是“围绕杨六郎三关抗辽和反迫害而展开(即《打王枢密》——《谢金吾》)”。在《谢金吾》剧本中还曾由长国姑说出“你道是杨和尚破天阵吃了些亏,却不道救铜台是靠着伊谁”,说明元代时破天阵和救驾铜台的故事也已经成型。从元杂剧《孟良盗骨》《诈拆清风府》的剧情、唱词念白中所提示的内容参证明代内府杂剧剧本,至少还有两剧之外的许多故事在之前早已定型,如杨家父子保驾勤王、杨继业李陵碑被陷害尽忠、杨六郎告御状等。可见早在这些剧目编写以前,宋元之际市井间已经流传着一部成熟的杨家将长篇话本,即《杨令公》(说演杨继业李陵碑死节故事)、《五郎为僧》(说演杨延昭三关抗辽故事)话本的接续全本,构成了杨家将说唱故事的整体脉络。 …… 经过与其他地区传统说唱节目和戏曲剧本情节的综合比较,我所得到的这部评书书道,可能最初还是从南方递传至北方地区的说唱节目,逐渐流入清代的满族内府,由八旗子弟赞助、参加其后期发展的更为丰富的情节编演。至清代后期,此书道作为一个说唱节目的故事体系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到戏曲和大鼓书等各类曲种,民间亦因故事中有盗马情节也有讹传为《盗马金枪》的。起源于河北中部的西河大鼓在民国时期是杨家将题材书目的主要传唱曲艺形式,形成了诸多流派,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京津两地发展,据说杨家将题材是不少演员安身立命的看家长篇节目。同时民间也保存有几部师承不一的评书书目,所知有品正三先生、马风云先生和马连登先生演说的杨家将评书,具体情节现在还不得而知。 我做的整理工作主要是还原最初听到和记录的两种北京满族遗老口传书目,近年将研究搜集到的北方地方戏曲和鼓词中的内容渐次丰富进这部书里,包括京剧、秦腔、汉调、晋剧、豫剧等。再根据已出版的几部杨家将题材大书结构和《昭代箫韶》剧本连缀成长篇评书说本,以期让读者能够比较完整地了解北京早期评书的基本面貌。 全书按计划共分为二十一卷,每卷再分六本书,每本书按五回正书的演说格式整理。第一卷《天齐庙》从杨七郎打擂开始,一直到最后一卷的《南北和》佘太君赴宴金枪会,通篇的整体结构与现在常见的杨家将说唱书目结构基本一致。全篇裁去一些繁冗无序又与整体关系不大的枝节和人物,同时也删去不少神怪情节以保证全篇故事的连贯性,就传统书目中比较重要的宿命关系设定,如韩昌和杨六郎的关系被形容为最初隋唐评书里单雄信与罗成之间的龙虎斗神仙宿怨延续,杨七郎是黑虎星煞神降世等,一般都安排为说书人角度客观的点评口吻,予以趣味性处理,从全书故事发展的主要筋脉中抽出来。 整理这部传统书目是出于自己对评书艺术的喜爱,自己不是专业人士,更谈不上什么师承传授,有的仅仅是满腔的热情。我的学习能力、整理水平有限,对评书艺术的了解仅仅触其皮毛,十分诚恳地期待大家对文本指出错漏与不足,您的批评将对我和《金枪》的成长提供最有效的扶持,在此致谢!顺祝新年愉快。 付爱民 2016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北宋倒马金枪传》是从清代中晚期开始就在北京地区流传的传统评书,它以说唱文学的形式演说了杨家将的英雄故事。在作者的精心整理和再创作下,读者能够看到相当完整的北京早期评书的基本面貌,从中也可以看到京剧、秦腔、汉调、晋剧、豫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北宋倒马金枪传》以曲艺文学形式,使读者在轻松阅读历史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学魅力和民族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宋倒马金枪传(第2卷千秋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付爱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2440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5 |
出版时间 | 2017-03-01 |
首版时间 | 2017-03-01 |
印刷时间 | 2017-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 |
CIP核字 | 2017001954 |
中图分类号 | I239.8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