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的身体
内容
商品特色

详情-01.jpg

内容简介

孩子的身体是你给的,可你真的了解他吗?

在面对孩子娇弱的身体时,家长经常会犯一些错误:

用成人的身体感受去替代孩子的感受;

担心不该担心的事情、忽略值得重视的现象;

用过去的“老经验”去抚育生活在“新环境”中的孩子……

家长之所以会犯错,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对孩子的身体不够了解。我们的家长应该意识到,从生理特性上来讲,孩子和成人甚至可以说是“两个物种”,我们需要以全新的、科学的态度,去认识自己眼前的这个小生命,给予他们稳妥的呵护。

作者简介

徐井才,男. 1977年出生于河北廊坊永清县,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理事、“大国之声公益基金”发起人,永清县人大代表,京联集团董事长。曾策划编辑:《中外名人传记》、《名校名师导读》、《我爱科学书系》《学习小博士百问百答丛书》《从小学国学书系》、《盘点名胜典故》《学生感兴趣的科普书》《国学经典读本》《森林报》等。

精彩书摘

吉布森、沃克“视崖实验”

——孩子比你想象中“早熟”

在心理学界,刘先生大名鼎鼎。他并非心理学家,而是一位先天失明的患者。

刘先生是不幸的,他先天失明;他又是幸运的,52岁那年,医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先进手术,可以帮助某些先天失明的人恢复视力。刘先生成了世界上个通过手术恢复视力的先天失明者。虽然他此时已经年过半百,可毕竟有了一个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机会。

手术很成功,刘先生重见光明。但是医生发现,他和正常人不太一样。

某一天,刘先生从医院的窗口向外张望,他好奇地发现下面的马路上行驶着一些小汽车。汽车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可刘先生却觉得很新奇。医生发现,刘爬到窗户上,想要试探用手去“捞”那些正在行驶的小汽车。当时他所处的楼层是四层,当然不可能“捞”得到,于是刘不断地向外探身子,似乎只要自己再努努力,就可以从十几米的高度将下面的汽车“抓起来”。

医生赶紧制止了他,因为他再往外探身子,肯定会摔下去。

刘先生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行为?医学家和心理学家一合计明白了——他不具备知觉深度。

知觉深度,就是我们感受高地落差的知觉。普通人站在悬崖边上,可以通过目测来大体判断悬崖的高度。如果悬崖很深的话,内心会产生恐惧感,驱使着我们远离危险。但是刘先生却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他眼里,一米高的落差和十米高的落差没什么区别,因此他完全没有“恐高”的意识。

那么问题来了,刘为什么不具备知觉深度?是因为他天生没有?还是因为他失明已久,这种功能逐渐丧失了?

这两个答案的区别很大,如果是天生没有,则意味着知觉深度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如果是功能丧失,就代表知觉深度是先天具备,但必须要经过后天不断强化才能拥有的一种感知力。

怎么才能知道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呢?心理学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婴儿去试试。

他们设置了一个很简单的心理学实验——找一张桌子。桌子一般是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地面,另一半是非透明的。然后把一个婴儿放到桌子的中间,让母亲分别从桌子的两侧去呼唤他,去观察婴儿会有怎样的反应。

参与试验的有36名婴儿,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结果发现,当孩子的母亲在不透明的一侧呼唤自己孩子的时候,他们很快就爬到了母亲的怀抱。但是当孩子的母亲在透明一侧呼唤婴儿时,这些孩子明显察觉不到玻璃的存在,他们觉得自己处在桌子的边缘,再往前移动一点就要掉到地下了!所以,大部分孩子“拒绝”了母亲的召唤,害怕待在“悬崖边”上一动不敢动。

后来,心理学家们又找到了一群小动物,包括小乌龟、小鸡、小老鼠、小绵羊等,去做相同的实验,他们同样发现,动物们虽然智力不如人类,但是也不会“傻”到主动跳崖。由此可见,知觉深度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需要后天的特殊训练。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刘先生的“知觉深度”消失了?只有一个答案,知觉深度虽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事,但是如果后天不加以强化,它也会逐渐消失、退化。

以上提到的心理学试验,就是著名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主导的“视崖实验”,在心理学史上,这个试验非常著名。它所揭示的心理学原理,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要是具体分析起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而作者之所以在本章的开始简要描述这一试验及结论,就是想告诉这位家长两件事:

孩子,哪怕是看起来还很笨拙的初生婴儿,其身体能力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健全得多。

孩子们先天具备的某些能力,如果不能在后天加以持续地训练和实践,它也会逐渐退化掉。

当我们明白了这两个道理后,再来看接下来本书所要叙述的关于“儿童身体语言”的内容时,才会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一些“微妙之处”。

前言/序言

你给他身体,还要给他健康人生

很多家长在有了孩子之后,可能都会经过这样一个心路历程——

初的时候,会设想孩子的未来如何如何,自己将要培养他成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他将取得何种傲人的成就……

但是当孩子快要出生的时候,所有的企盼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家长一心想的是:只要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健康,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而且事实上,这或许也是我们需要为之付出努力的期望。因为孩子的未来、成就、外形面貌甚至是精神面貌到底如何,很大程度都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正如伟人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可贵的资本。

孩子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他的人生之路也是父母参与铺就的。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身体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呵护。

可是我们要知道,人类身体是一个复杂且紧密的存在,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不能说人类已经完全了解了自己的身体。而那些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孩子身体的各种“民间学说”,虽然也有一部分是正确的经验,但是也有许多错误的引导。所以,年青一代的家长们,要用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方式,为孩子的身体成长保驾护航。

如果我们真正深入地去了解孩子的身体,会发现,这个小家伙的许多能力会颠覆我们的认知:孩子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是成年人不能匹敌的,所以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来讲,孩子的大脑比成年人更“聪明”;孩子的运动耐力和身体恢复力,要比成年人更出色,达到了职业运动员的水平;

孩子身体的环境适应能力要比成年人更强,他们身上有更多的棕色脂肪,能够主动发热,即便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也能保证孩子的健康。

……

儿童身体的无限奥妙,等待着我们的父母去探索。而《孩子的身体》一书,将和父母一道,走上探索儿童健康的路途,并通过对知识的探索,去总结、归纳目前科学界公认的科学育儿法,给家长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育儿指导。

我们只有一个目的,让孩子能在健康的环境下,获得身心健康,走上美好的人生道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的身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井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659199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50000
出版时间 2021-07-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育儿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7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