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顾宪成高攀龙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所以用“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

这本《顾宪成高攀龙评传》(作者步近智、张安奇)是其中一册,是一部研究顾宪成、高攀龙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学说的专门性著作。

内容推荐

《顾宪成高攀龙评传》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动思想史和社会史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将传主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学术发展的历史条件,与传主的思想理论、行为实践紧密结合进行研究,使之既具有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又能突现传主思想理论的特殊贡献和历史地位。在叙述和评论中展现了传主的思想渊源、学术见解、气节风貌和历史作用。  作者从历史和时代条件出发,客观而严谨地分析史料,实事求是地评价传主,确定传主在学术史上的特殊地位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对传主思想的反复和深入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对于顾宪成、高攀龙和东林学派的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

《顾宪成高攀龙评传》的作者是步近智、张安奇。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顾宪成高攀龙生活的时代

第一节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一 农业生产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

二 民间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 商业经济的繁荣

四 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第二节 政治日趋黑暗腐败

一 神宗迷恋酒色、荒怠朝政

二 阁辅权臣的曲从皇帝和党派纷争

三 矿监税使的残酷掠夺和“民变”的激起

四 阉党专权乱政并残酷镇压“东林党”人

五 天灾人祸交相煎迫、人民生活陷入绝境

六 东北满族崛起成对明王朝的严重威胁

第三节 蹈空颓废之风的泛滥和实学思潮的兴起

一 蹈空颓废之风的泛滥

二 实学思潮的兴趣

第二章 家世和生平

第一节 家世

一 “义声”传乡的顾宪成家世

二 亦儒亦商的高攀龙家世

第二节 生平经历

一 从师问学

二 仕途坎坷

三 退居林下而仍“志在世道”

四 重修东林书院,创建东林学派

五 关心百姓疾苦,反对矿监税使的掠夺迫害

六 推举李三才入阁和顾宪成病逝

七 高攀龙挟击阉党,以身殉国

第三章 思想渊源与学术倾向

第一节 由理学、心学向实学演变的学术潮流

一 程朱理学趋于衰颃和心学的崛起

二 泰州学派和李贽的“异端”思想

三 对理学和心学的批评修正

四 实学思想的提倡

第二节 儒学经世传统和程朱理学理性精神的思想影响

想影响

一 儒学经世传统的继承发扬

二 程朱理学理性精神的积极影响

第三节开启明清实学思潮之端绪

一 由“学宗程朱”而转向崇尚实学

二 从“救世” “有用”出发,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三 提倡本体与工夫“合一”的知行观

四 反对“空言之弊”,提倡“讲” “习”结合的

新学风

五 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思想

六 学术史上的重要转折

第四章反对封建专制政治与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

第一节“亟亟于救世”的“经世”宗旨

一 继承发扬儒学的“经世”传统

二 “士之号为有志者,未有不亟亟于救世者”

三 正人心 正学术,正为正政事

四 “削夺不足为辱,刀锯不足为畏”的气节

第二节“是非当听之天下”,反对贵族大地主

专制政治

一 继承并批判传统的儒家君权观念

二 提倡讲学和议政的密切结合

三 重视“群”的力量

四 具有早期民主色彩的政治宣言

五 改朝换代的叛逆思想

第三节反对内阁 宦官专权,整肃吏治和以法

治国

一 要求“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

二 改革科举,整肃吏治.提倡“破格用人”

三 “约之于法”的法治主张

第四节开明 正直势力与腐败 邪恶势力的激烈

“党争”

一 “党争”的实质

二 “竞争”的主要焦点

三 论“党类”与“偏党”之分

第五节民本思想的发展和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

一 仁者“救民”的思想

二 以关心天下人为“仁”

三 “良吏”应“真心为民”而不可损民

四 “一团生理”之人与“天下之公”的早期民主

色彩

第六节经济主张和经济思想

一 提出制止矿监税使残酷掠夺的办法

二 “商”为“本业”和“惠商”思想

三 要求改革苛役以发展经济

四 开垦荒田 兴修水利以发展生产

五 兴屯田 改土耕种,重强兵足民

第五章反对空谈心性的一场思想论争

第一节思想学术上的对立局面

第二节思想论争的主要问题

一 本体为“性善”与“无善无恶”之争

二 本体与工夫“合一”与分离之争

三 “统体之善”与“散殊之善”的关系之争

第三节揭示“无善无恶”说的危害性

一 取消了判断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

二 助长乡愿恶习

三 “埋藏君子,出脱小人”

第四节对“佛学”和“三教统一”说的批驳

一 顾宪成“力排佛学之非”

二 高攀龙对“三教统一”说的论驳

第六章反对“空言之弊”,提倡“讲”“习”结合和

“反之于实”的知行观-

第一节对“知行合一”论和“心与理合一”说的

批驳

第二节“讲以讲乎习之事,习以习乎讲之理”

第三节“吾辈当相与稽弊而反之于实”

第四节提倡格“一草一木之理”

第七章提倡“悟”与“行”结合的道德修养学说

第一节提倡本体与工夫的“合一”,批驳现成

良知论

一 提倡本体与工夫的合一

二 对“不说工夫”的“见成良知”论的批驳

第二节“修” “悟”并重的道德修养论

一 顾宪成的“悟” “行”结合之说

二 高攀龙的“修” “悟”并重之说

第三节为“救世”而“修身”的道德信念

第八章东林讲学和图新求实的教育主张

第一节东林的讲学活动和讲学特点

一 历经曲折的东林讲学

二 讲学不忘“救世”

第二节为改革科举 教育制度而培育人才

一 革除科举弊端,提倡贵贱平等和“破格用人”

二 改革教育制度,培育“敢言直谏”的“真才

实学”之士

第三节教育内容的“起旧图新” 求实致用

一 “崇正学”而宗孔子 尊六经 循程朱

二 修正 改造理学而图新求实

三 明经与明心相结合 文化教育与道德义理

教育相结合

四 实际应用之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第四节提倡学用一致的新学风

一 “学问不责空谈而贵实行”

二 讲学要“志在世道”,务为“世用”

三 学问要“通得百姓日用”

结束语

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试读章节

由于商业资本的活跃,随之兴起了一些地区性的商人集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徽商、西商、福建海商以及江苏洞庭山商人、浙江龙游商人、河南武安商人、山东黄县商人等。据明人评论说,富商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可见,徽商和西商在地区商人集团中占据首要地位。以徽商为例,他们活动范围很广,远而海岛沙漠,足迹遍天下。南京、苏州、松江、扬州、上海、常熟、无锡、杭州等江南繁华城镇最受徽商欢迎;汉口、武昌、常德等两湖地区也是徽商活动基地;运河商埠也成为徽商的利润渊薮,因运河而发达起来的山东临清,徽商占其户籍的十分之九;其他如河南、河北、陕西以至辽东、岭南均有他们的足迹。徽商经营的范围极广,盐、粮食、木材、纺织品、茶叶、陶器、书籍和文房四宝等都是他们看重的商品,其中以盐起家者尤多。淮阳盐业大半操于徽人之手,浙江海盐商也以徽人为多。在各地开设典当铺、旅馆、仓库的徽商为数也极多。徽商因商致富者比比皆是,“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其他地区的商人经营也很成功,如江浙问富商大贾的商业资本大多雄厚,即令陕西平阳、泽州、潞州“富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明代后期,由于商业资本的大量积累,有些商人还把部分商业资本转到手工业生产领域。如在矿冶业中,湖广耒阳上堡市产锡,“四方之贾群萃其中,操其奇赢,役使大众开坑三十余场”。徽商郑天镇、詹处士也均以铁冶起家。在制盐业中,两淮大贾多招贫民,广占卤地煎盐私卖。在酿酒业中,如吴门商人汪显良“召酿佣为美酒,转之它乡,赢羡蓰倍”②。商业资本投入手工业部门,在明代后期还是处于初始阶段,更多的资本仍继续在商业领域循环,或投入购置土地。但是,商业资本投向手工业生产确是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它为商业资本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也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活跃,商业组织和商业技术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借贷和合伙经营方式更加普遍,更为多样化。同时还出现了商业雇佣者的伙计制度和代表商业行会制度的会馆制度等。

但是,在商业经济中封建性和落后性普遍存在,正常的工商业财富的积累相当困难,封建的经济剥削仍然在社会财富的积累上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很多工商业者最终还是转化为地主、官僚和高利贷者,这就阻碍了商业资本的进一步发展。

明代后期,随着政府实行部分地开放海禁以后,私人海外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从日本、印度支那半岛、南洋各地和印度半岛沿海以至波斯、红海、非洲东岸等地都与明政府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明朝末年,随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英国舰队的东来,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关系也广为开拓,从此,西方的科学文化也随之传人中国,开始了“西学东渐”的新局面。

总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明代初期还只限于个别地区的个别手工业门类之中,但到了明代中后期,尤其在万历年间,不但在手工业不少行业中大量出现,在传统的农业中也有了显著的萌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民阶层的崛起,已经成为一股新的社会势力,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乃至民俗等各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随着明代中期的经济发展,阶级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首先,从地主阶级方面来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形成了以皇帝为首的贵族大地主集团和豪绅大地主阶层,这一部分的人数不多;在地主阶级中,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地主阶层。

贵族大地主集团的主子是皇帝,还包括皇室、王公、勋戚、宦官、权臣等,他们控制着封建政权。这是地主阶级中最为腐朽、贪婪、凶恶的政治势力。他们利用政治上的专制统治和经济上的种种特权,大肆压榨人民,兼并土地,摧残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了保持他们的既得利益,反对革新、坚持守旧。明末政治黑暗、腐败,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就是这一集团反动统治的结果。在晚明曾当首辅的申时行、王锡爵、沈一贯、方从哲等人,出于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百般依顺皇帝,反对正直一派官员,打击和抵制具有革新思想和行为的力量,也是这一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属于豪绅大地主阶层,他们往往田连千顷,家财无数,在政治上基本是依附于贵族大地主集团的。P16-18

序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

热诚欢迎国内外同仁和各界人士不吝赐教,以匡不逮。是为序。

后记

20世纪70年代末,因参与外庐师、汉生师和张岂之学长主编的《宋明理学史》,承担了多位理学家的研撰工作,其中就有顾宪成和高攀龙。为此,我阅读和研究了顾、高的全部著作和有关史料,以及后人有关的评价,特别注意到历来对顾、高和“东林党”人评价中的分歧意见。我努力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考察历史人物,并运用外庐师开创的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治史方法,对顾宪成、高攀龙的思想发展和历史作用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见解,遂于1985年5月在《文史哲》发表了《明末东林学派的思想特征》一文,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80年代中期以后,由对明清实学思潮史的研究而促使我重新研究顾宪成、高攀龙的思想,提出了顾宪成、高攀龙实开明清实学思潮之端绪、具有早期启蒙思想色彩的观点,并就此发表了几篇论文。

90年代初,我承担了匡老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顾宪成高攀龙评传》的研撰任务,由于健康原因,延误了好几年,直到去年才再次投入研撰工作,并与安奇女士进行了新的合作。我们认真仔细地重读了顾、高的全部著作和其他有关史料,全面而系统地进行了探讨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但是,不足之处也必然存在,衷心希望海内外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在研撰过程中,得到张岂之教授的热诚帮助和指导。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和《评传丛书》编委会的许多同志都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吴新雷、蒋广学、陈效鸿、洪修平等教授更是热情关切帮助,我与安奇女士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步近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顾宪成高攀龙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步近智//张安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60755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2010012009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5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