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剧组日志(冷眼静观影视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跟随剧组的一段艰苦日子,以日记录的日志形式记录的见闻感受,文笔流畅幽默,这些文字记录的原生态人物、事件、场景较多,语言也非常贴近现实人物,侧重记录影视的操作流程和圈内的潜规则,以及众多中下层工作人员的生存状态。让人深入探寻摄影机镜头后面的群落,客观了解这个影视圈繁花似锦表象下的内层潜质,语言流畅幽默,体现沉重的社会责任感与浓重的人文情怀!

内容推荐

天地大戏台,戏台小天地;剧组是个神秘部落,有大腕明星,有群演替身;剧组是个临时社会,有短暂爱情,有长久友谊;真实感受,漫不经心叙述中,讲剧组故事;亲身经历,辗转腾挪文字间,述拍摄心情。

目录

一 临时部落

二 等级金字塔

三 精神的苦闷

四 剧组是个肉包子

五 剧组众生相

六 紧张而枯燥的摄制生活

七 剧组的传说故事

八 钱就这么流走了

九 特殊人才(一)

十 生活让你更惊奇

十一 特殊人才(二)

十二 群演的酸甜苦辣

十三 临近杀青

十四 我也终于上场了

附录

 一个有志青年的早衰(我们时代的样板任务)

 关于电影和碟片的一些零散记忆

 不卑不亢——网友热评

试读章节

剧组日志1· 晴

今日之前,我从无跟剧组的经历,对我来说,荧屏和银幕后面的剧组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印象——神秘而混乱,但那是遥不可及的群落,我从不曾想过自己和它会有什么瓜葛。今年夏天,因工作关系,接到上司委派的任务,要我跟剧组参加某剧的前期拍摄,自此便再无进展消息。昨晚领导突然袭击,告知次日早晨出发去剧组,令我措手不及,不知该做哪些准备,只胡乱找了些衣服和日常用品,一番手忙脚乱后,静待出发。

今日晨9时启程,一路颠簸。想到从今天起就要历时数月,全程跟随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走进神秘的幕后,融入那个本遥不可及的群体,心中大为兴奋,并夹杂一丝忐忑。

有数位同行前辈同车前往剧组,无可消遣,以闲聊为乐,我便在倾听几前辈谈论影视圈掌故中度过4小时。他们在圈内混迹多年,颇有根基,见闻繁多,聊来饶有趣味,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他们口中均有不俗事迹。其中,谈得最多还是当今几位影视大腕各自不同的耍大牌表现,我一路听来,兴致盎然,竟没感到丝毫疲累。依他们所说,圈内诸君牛×的感觉都相似,牛×的方式却各有各的不同,细节颇多,适合酒足饭饱后,几人围坐,声情并茂讲述,在此不做过多纪录。惟纪录一条:据说时下名气正盛的某年轻导演,在拍摄处女作时所请的主演是一著名大牌,大牌在片场才是真正的导演,而该年轻导演则一直是给这位大牌“当孙子”,任其呵斥,后该导演终不负“胯下之辱”成名,前不久此君因一部新片大火。当然,此大牌乃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演员,他在电影方面的造诣超群,见解独到,实在有耍大牌的资格,其问除性格因素外又多少有为艺术而牛×的因素。

午后抵达目的地——位于中原地区的某县城。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小城,时值深秋,黄叶落尽,城区里到处都是伤感又朴素的灰褐色,像极了贾樟柯电影里的临汾。我们一行人住一家老宾馆,据称乃当地最好的宾馆,但硬件软件皆很一般。同屋者二人,一烟火助理,一导演助理。交流后得知,前者乃学美术出身,干了数年装修,通过朋友介绍来到剧组,稀里糊涂分配到了烟火组;后者乃专业院校编导系毕业,在本剧组协助副导演催场,维持现场拍摄秩序。剧组日志2· 晴

明日开机,今日空闲。赴近处一集市购床单两条,可上盖下铺,宾馆年久失修,屋陋床污,被褥污渍赫然,大概经年不做拆洗;欲求卫生,惟此一途。

经昨夜初步了解,同宿二室友皆为奇人。一鼾声特异,别人吸气时鼾声大振,此君却是只呼气时大作鼾声,高音如响哨,低音似吹火,时而嘟嘟有声,时而忽忽生风,颇有口技大师风范。然此君醒来时神色如常,谈笑风生,大师气象竞半点不露,真乃异人。另一君则梦呓,恍惚与人争论,语气急促,大有撸袖一搏之势,可谓高人。两大高手环伺,处境之难可想而知,幸而我一向睡眠质量很好,尚无大碍。

剧组在今天召集各部门老大交待了人员安排,导(演)摄(像)制(片)美(术)、灯(光)服(装)道(具)化(妆)等各就各位。其架构繁杂,简单纪录说明如下:导演组设总导演、执行导演、副导演、导演助理、场记等各一至数名;摄像组设摄像师、副摄像、摄像助理等各一至数名;美工组设总美术、美术、美术助理、特殊道具等各一至数名;其他部门大致类似。

夜里闲来无事,买两副扑克,三人边打边闲谈。导演助理以前跟过数个剧组,言及曾与圈内某著名摄影师在北京共餐,此名摄乃有名的好色,且从不避讳别人。其每拍一剧必雇一洋应召女郎,照顾其饮食起居。席间,此名摄还自诩和国内两著名女艺人有过鱼水之欢,为佐证自己所说确是真话,并非吹嘘,名摄还说出其中一女星某处的特点,言辞甚为下作。烟火助理则称自己的同学毕业于“中戏”①,曾告知一个言之凿凿的消息:某导演是同性恋,他自己亲口宣称圈内两位人气十足的当红小生都是他的枕边人。

此番席间闲谈听得我瞠目结舌,一夜之间,两大花旦、二位小生就此沦落!因皆系大家熟知的人物,请恕我不能提及姓名,但娱乐圈之乱却可见一斑。

①中央戏剧学院的简称。“中戏”素有影视圈“黄埔军校”之称,其表演系明星出产率已明显高过其竞争对手——北京电影学院。P3-7

序言

繁花似锦表象下的内层潜质

(自序)

序这个东西就像政治,很难拾掇得皆大欢喜,但据说又很重要。通例是找个“我的朋友胡适之”之类的名人来执笔,一来表明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辈,乃温良谦让的新一代书生;二来给自己的文字挂个金字招牌,迎风而动,方圆数丈都金光闪闪,自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注意。被人请来写序也不容易,好书自然不愿佛头着粪,要绞尽脑汁地写好;滥书也要看明友的面子,昧着心叫几句好是少不了的。毕竟,找一帮同好吹捧和自我吹捧乃当下横行文坛的必杀技,也是初涉文坛的登龙术。

1932年2月,著名剧作家阳翰笙的《地泉》三部曲再版,阳翰笙找到茅盾,要茅盾为其写一篇序,茅盾说:“你的书是用革命公式写的,要我写序,可以,但我要专写它的缺点。”阳翰笙表示欢迎:“批评也是好事。”茅盾推辞不得,只好动笔作序,直言这是一部不成功的小说,太过符号化。没想到阳翰笙竟然把茅盾的原文一字不改地附在书中出版,茅盾看到后连叹:“雅量,真是雅量!”此乃几十年前的轶事,这等心胸的作者在如今的文坛固然绝少见到,这样直言不讳、堪为良师益友的作序者更是杏无踪影了。

我非文坛中人,从来只是台下一个消闲的看客,七挤八挤都靠不到台前去,倒是常常踮着脚远观诸文化要人登坛作法,呼风唤雨。所以,受命请人写序以来,想得我柔肠寸断也记不得自己有个“胡适之”那样可供攀援的朋友,只好心一横,把脸皮涂厚,自己斗胆执笔写序。中国素来讲究隔纱观美、雾里看花、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我们独特的审美情趣。新娘子要顶个红头巾,只露出婀娜的腰身撩拨人心;一痤园子不可一览无余,要立一座影壁墙,亭台楼阁、回廊兜转,曲尽其幽方妙;一位大家闺秀斜倚竹床读《西厢》仍不够,一定是加一方低垂的帘幕,隐约可见其绰约风姿方才雅致。序就像这影壁墙、这低垂的帘幕或新娘子的红头巾,让读者了解写作背景,稍窥正文碎影,心浮意动,欲求真章。但以我的拙笔,正文本不足观,这篇序会给整本书雪上加霜或如驴粪蛋儿上下了霜,吓跑了读者也未可知。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本书框架成于我跟随剧组的一段艰苦日子,那时每天从拍摄现场回到宾馆,总要打发好同屋的好友,忍着疲惫简单记下当日的见闻感受,久之也积累了数万字。告别剧组后,我根据回忆和这简单的记录着手整理,补充血肉毛发,力求丰腴可人,奈何学识鄙陋、素养浅薄,历时半年有余,终于勉强成文。期间同步在天涯社区和凯迪社区两大网络论坛贴出,网友们都是宽容厚道之人,给足了面子,点击率和回帖量居然都比较可观。

影视艺术在琳琅的艺术殿堂中是出道最晚的小弟,但传播却是最迅速、最广泛,也最为年轻人所沉迷。拜它所赐,影视圈也成为现代社会最令大众目眩神迷的温柔乡、名利场,风情万种、万众瞩目。这个行业的众多从业代表早已习惯了在大家的舌尖上讨生活,种种绯闻、秘闻、逸闻和异闻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养料。但是,如果我们跳脱出来俯视整个社会,就会发现人情悉皆如是,世事莫不如此,正像我在文中所说:其实,这些鸡鸡狗狗的琐屑问题,各行各业皆然,大同小异,只是如今娱乐业发达,影视圈处在风口浪尖上,表现更为明显罢了。任何行业和圈子都是人在其间做事,人性相通,种种欲求分合、受恨交割都相似,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也。我只是影视业内的一个小人物,人微言轻,所结交的同道中人多半也只是业内中下层工作人员,为妻儿老小的肠胃奔波于江湖。所谓明星虽然也曾见过一些,听闻的掌故也颇有数量,但与他们并无多少交流,所以本书侧重记录影视的操作流程和圈内的潜规则,以及众多中下层工作人员的生存状态。这也正贴合我记录这些文字的最初目的——应朋友们之邀,给他们一些有关影视圈的第一手真实资料,以便于大家深入探寻摄影机镜头后面的群落,客观了解这个影视圈繁花似锦表象下的内层潜质。因为是逐日记录的日志形式,这些文字记录的原生态人物、事件、场景较多,语言也尽量贴近现实人物,如果这恰恰符合纪实的风格,也属于歪打误撞。

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编辑,善解人意并着意为本书的体裁和题材考虑,给予我一个宽松的修改限定,在正式出版时也基本维持了文字最初的纪实风格,一些看似不雅实则在生活中烂熟于耳的俗词俚语也给予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还要感谢天涯社区和凯迪社区的众多网友,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给予我最热情的鼓励、支持与鞭策,甚至于不吝美词佳语,谬奖予我,令生性懒散的我不敢懈怠,促成了这些文字的早日面世。网上诸君如果读到此序,想必应会心一笑,请恕我无法一一提名致谢。

如果您读完拙作有上当的感觉,发封电子邮件到qiqi770101@163.com,大骂花前说剑这厮一通;但可不许骂娘老子,因为谁都有娘老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嘛。反之,如果觉得还算可读,没有上当,也不妨向上述邮箱发邮件交流一番,小弟恭迎贵函。

花前说剑

2005年11月20日

书评(媒体评论)

好!!

天地大戏台,戏台小天地。

感谢楼主的不辞劳苦,与我分享不常听闻的趣闻逸事。

于辗转腾挪文字行走间,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中,钦佩作者在庸常琐碎之俗物中,或俯视而审、或平视而观,但决不仰视而媚之,方能频频进现思想火花,段段包含悯人情怀。

读过如锁闭于桑拿大蓬之内,迷昏潦倒之时,一阵清风袭面,一杯绿茶沁脾!!!

多谢!!!

——fngmanlll

花前此贴颇有狄更斯的幽默,许多处信手拈来的妙笔更是毫无牵强做作的痕迹,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很是欣赏。

——霍塞

撇开八卦真假与否不说,文笔着实不错,一些随想也挺有意思。说实在的,明星的那些个事倒不太感兴趣,娱乐版多的是,我觉得楼主对剧组运作细节的描写很有味道,以及还有一些非明星人员的种种故事,比如群演那段,希望楼主耐下心来继续写,着实长了点知识啊。

——five

原来以为中国的这个圈子都是一群酒囊饭袋,现在楼主改变我的看法了。

楼主的文字不仅表现了幽默和智慧,更可贵的是表现了良知和勇气哈。

——山海精

一直以来,我既痛心学术传承,又痛心大众文化,但没想到,在书斋和市井之间,竟摔打出花前这样纵横折冲的人物,喜甚!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杨意不逄,抚猪头肉而自惜,钟期既遇,尽二锅头以何惭?幸会!

——Dush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剧组日志(冷眼静观影视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花前说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28987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3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