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离婚(巨变时代乡村社会之殇)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个乡村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以1836份调查样本为依据,通过数据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勾勒出农村离婚夫妻的具象,描绘农村离婚的大趋势,探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农村离婚的危害,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社会转型期农村离婚现象。 作者简介 陈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研究。最近十余年来,已在湖北、贵州、陕西、江苏、山东、山西、江西、广西、广东、北京、重庆等十余省(市、区)农村开展田野调查,累计驻村调查超过420个工作日,具有较为丰富的农村调查经验和较为厚重的农村经验质感。在《民俗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妇女研究论丛》《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学术期刊和权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及其他各类课题1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课题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以及厅局级采纳转化应用。 目录 序言 绪论 巨变时代的农村婚姻:稳定性嬗变 第一章 离婚具象:从样本挖掘共性 第一节 用数据说话:勾勒农村离婚夫妻具象 第二节 管窥的力量:发现农村离婚夫妻的特征 第二章 幕后台前:复杂的原因和明朗的趋势 第一节 复杂的原因:个体、家庭和社会因素的交织 第二节 明朗的趋势:加速化、年轻化和多样化 第三章 社会之基:巨变时代的乡村之变 第一节 加快:巨变时代的人口流动 第二节 加剧:巨变时代的家庭离散 第三节 加速:巨变时代的婚俗嬗变 第四节 加大:巨变时代的婚制改革 第五节 加深:巨变时代的舆论式微 第四章 生成之制:工具化、祛魅化和个体化 第一节 工具化:当婚姻成为获取幸福的手段 第二节 祛魅化:当婚姻遭遇理性化主导的世界 第三节 个体化:当自主婚姻成为社会风尚 第五章 类“灰犀牛”:乡村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第一节 连锁反应:受伤害的不仅仅是两个人 第二节 累计效应:乡村振兴不可回避的风险 结论 劳燕分飞为哪般? 余论 巨变时代的个体、家庭、社会与婚姻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翔实的数据,冰冷的案例,勾勒出农村离婚夫妻具象,描绘农村离婚大趋势,探寻背后深层次原因,分析农村离婚的危害,了解农村离婚问题,读这本就够了! 本书并未将离婚现象简单地视作现代化、城市化的结果,而是深入到经验层面,揭示出农村离婚现象是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不仅在农村离婚现象上具有解释意义,在其他乡村问题的解释上,也颇具启发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离婚(巨变时代乡村社会之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7252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2 |
出版时间 | 2022-02-01 |
首版时间 | 2022-02-01 |
印刷时间 | 2022-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16 |
CIP核字 | 2021243037 |
中图分类号 | D669.1 |
丛书名 | |
印张 | 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