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浪漫主义的根源(第2版)/人文与社会译丛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1965年伯林所做的“浪漫主义”梅隆讲座录音整理而成。自浪漫主义的定义始,历陈其滥觞、生长和壮大,抉发其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力,伯林借前任所未发的观念史视角,展现出浪漫主义革命作为认知方式和思想意识的无比力量。伯林的演讲结构了然,思维缜密,典故如排山倒海,排比如山洪倾泻,是豪宕的思想音乐,是天神眷顾的天才时刻。
目录
前言:两个世界的后代(约翰?格雷)
编者前言
一 寻找一个定义
二 对启蒙运动的首次攻击
三 浪漫主义的真正父辈
四 拘谨的浪漫主义者
五 奔放的浪漫主义
六 持久的影响
第二版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校译新记
导语
伯林无可置疑的代表作,以观念史入手理解浪漫主义的精髓
作为一名开创性的观念史学者,本书是伯林首屈一指的代表作之一。伯林以排山倒海般的排比句和丰富的引经据典,将近代的西欧文化淋漓尽致地阐述出来。在他以前,从来没有人以如此深刻的方式,认识到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和思想意识的无比力量。如果仅选取两本图书作为了解伯林的入口,那么本书以及《自由论》是当之无愧的选择。
依据普林斯顿2013年修订版,新增名家前言,首刊伯林未出版通信
本书依据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升级整理,为伯林著作的定本,不仅注明早期版本中出处不明的引用,收录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格雷的长篇前言,还增补了伯林就“浪漫主义的根源”梅隆讲座与各方的通信,阐明此书的缘起。
后记
前言:两个世界的后代
约翰·格雷
观念造成的后果(而且不仅仅是后果)往往
出乎肇始者的本意——这一事实构成以赛亚?伯
林著作持续不断的主题,这并非因为观念付诸实
践时往往会遭修正——对于这一主题,我们相当
熟悉。在“观念如何被理解”这一点上的种种分
歧,以及人之利益及动机的错综交织,都意味着
任何观念一旦实施,必会被人掺假或扭曲。正如
伊曼纽尔?康德所说(也是伯林最爱引用的至理
):“用扭曲的人性之材打造不出任何笔直之物
。”不论伯林是否正确地阐释了康德,其所传达
的信息毫不含糊:观念与其实践的差距恰是人类
不完美的尺度。
伯林著作烛照出一个更耐人寻味的事实。一
旦观念进入世界,必定焕然一改;一旦复现,本
质已然变异,不复初衷。大卫?休谟声称我们对
因果关系的信仰,与其说是理性的推断,不如说
是习惯的产物。这一观念进而成为其怀疑主义哲
学的一部分,后来却被用于服务宗教,实令这位
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始料不及。如果他真能预见这
一前景,他会吓坏的。然而,他未曾预见的恰恰
成为事实:虔诚教徒J. G.哈曼就是利用了休谟
的观念辩护神迹的真实性。休谟利用起因怀疑论
争辩我们不可能知道神迹发生,哈曼亦用同样怀
疑论争辩神迹确已发生。于休谟,怀疑是哲学追
问的终结,于哈曼,怀疑却是跃向信仰的起点。
正如伯林所澄清的那样,哈曼是浪漫主义发
展的关键先生:“在我看来,有一个人给予启蒙
运动最沉重的打击,启动了浪漫主义进程……哈
曼由休谟开始谈起。他说休谟是正确的。如果你
要问如何认识宇宙,那答案会是认识它靠的不是
智慧,而是信仰。”作为启蒙运动最伟大的思想
家之一,哈曼给反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库里填入了
某种悖论式的东西。当我们想起伯林的观点:哈
曼反对所有启蒙思想家共同认可的理念,这种悖
论就愈发突出。
彼此争吵的思想群组,最后统统归入“启蒙
运动”,质疑它们是否共有一些智性追求蔚然成
风,而伯林从未相信它们会有什么共同追求。当
然,启蒙运动完全不是一场齐一运动。尽管如此
,“这些思想家还是达成了一个共识:美德最终
在于知识;只有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我们需要什
么,知道从哪里获得所需和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最
佳手段达到目的,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有德行
的、公正的、自由的和满意的生活”。不管他们
之间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颇多至深,在某些情
况下甚至深不可弭,启蒙思想家都会接受三个基
本假设:所有的真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所有的答
案都是可知的,所有的答案必须是兼容性的。并
非只是启蒙思想家,甚至也不只是西方相信这些
假设——“这些正是理性主义的西方传统的一般
假设,不管这传统是基督教的还是异教的,是有
神论的还是无神论的。”他们表达了一种持久不
衰的哲学,盛行于漫长世代和多种文化之中,而
伯林列出的那些假设则支撑起西方主流传统,并
且他写道:“它……也是浪漫主义萌蘖之处。”
浪漫主义并不单单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击,而是“
迄今为止西方意识最重大的变革”。
此说堪称高见远识,极有可能夸张。但我们
无须接受伯林关于“浪漫主义在现代思想体系中
一锤定音”的断言,才能发现他对浪漫派教益的
描述。如他所示,正是浪漫派将原创性引入艺术
。他意欲表明艺术家作为创造者这一理念正是一
种浪漫主义遗产。一直到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
蓬勃发展之时,创新本身才被视为是艺术作品中
一种富有价值的特质;只有那时我们才开始相信
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新意。
除了原创性的理念,一些浪漫派还秉持另一种概
念,即艺术家几乎是上帝一般的人物,可以任意
重塑这个世界。原真性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强化:
人类应只追随他们自己创造的价值观或某种程度
造就了他们自我的价值观——这一理念本身成为
一种价值观,也许远比其他价值观重要,最终发
展成一种理念,也即文化,或理想状态的文化应
该是整体简单,自身纯粹,未受外来影响异化。
正是从这一点浪漫主义开始溢出艺术,影响延及
伦理学与政治。
在1965年华盛顿特区系列演讲中,一开始
,伯林先做了具有导言性质的评论,描述了浪漫
主义这种范围更大的影响,而《浪漫主义的根源
》一书正是由演讲辑录而成。编辑亨利?哈代记
录了伯林讲座笔记的一个观点:“浪漫主义并非
单单具有历史学的意义。今天的很多现象——民
族主义,存在主义,仰慕伟人,推崇非人体制、
民主、极权主义——都深受浪漫主义潮流的影响
,这种潮流流布甚广。就此而论,它并非一个与
我们时代毫无干系的主题。”
这段话突显出伯林的思考:浪漫主义的影响
非常矛盾。按照自由主义的标准理解:浪漫主义
的政治影响几乎完全负面。在许多二十世纪自由
主义思想家,如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卡尔?波普
尔、雅各布?托曼等人看来,浪漫派是现代非理
性主义政治的鼻祖,这种非理性主义政治犹如度
数很高的啤酒,不仅解了民族主义者费希特的渴
,而且使得那些与欧洲法
书评(媒体评论)
伯林在这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学术天分:
思维敏捷、博学机智、深刻且令人振奋。阅读本书,犹如
目睹鲜活的思想从天才头脑的熔炉中锻造而出。
——约翰·班维尔
无论是对首相、总统来说,还是对文化批评家而言,
本书都是一部开卷有益的作品。伯林的写作为我们展现出
,当我们面对人类需求和渴望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理想之
间互不兼容的态势时,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的宽容和理解力

——彼得·马德福德,《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你能听到语言的洪流不断膨胀,互相撞击,一次次地
汹涌澎湃……发人深省,激荡人心,充满自然的原始张力
。这也正是浪漫主义的核心所在。
——Key Reporter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浪漫主义的根源(第2版)/人文与社会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以赛亚·伯林
译者 译者:吕梁//张箭飞
编者 (英国)亨利·哈代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90116
开本 32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01-01
首版时间 2022-01-01
印刷时间 202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广大读者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66
CIP核字 2021268522
中图分类号 I109.9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