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翌平作品精选/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翌平,本名赵易平,是一位具有丰厚生活积淀和生命体验并涉及诸多文化领域的作家,抒写儿童文学各种文体兼及翻译的多面手。作品笔触细腻灵动,读来自然真切、意趣深浓。北京老城区灰墙壁的老房子,伴随他的童年,也成为了他笔下人物生存与成长的背景。反映现实儿童生活的小说,大都具有北京老城区的文化气息,传承民族的正义精神。其多样化的童话类作品,张扬着丰沛而奇妙的想象力,充满了智慧的灵性与迷幻的瑰丽。本书收录的就是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名为《翌平作品精选》,含有短篇小说15篇。

内容推荐

《儿童文学》杂志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杜重要的期刊之一,现已走过了48个风雨春秋。2009年月发行量突破100万册大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第一刊。

《儿童文学》杂志以发现、扶持新作家为己任,以发展、壮大儿童文学创作队伍为使命,48年来培养了几代作家,是儿童文学作家成长的摇篮。

为了向广大读者力推一批批拥有雄厚创作实力和市场潜力的中青年作家,拓展《儿童文学》书刊出版基地。儿童文学出版中心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评选活动。中少总社为此专门设立儿童文学原创基金,举全社之力培养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家队伍。

首届“《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评选揭晓,他们是——三三、黑鹤、薛涛、杨老黑、韩青辰、殷健灵、汤汤、翌平、李丽萍、张牧笛。本书就是其中一位入选作家的作品精选,名为《翌平作品精选》,含有小说15篇。

目录

自序

流向大海的河

猫王

寒秋时节的烧烤

炉灰墙里的桃花

小西湖的风景画

黑带

选票

比武

跤王

那波里舞曲

美声

卡门的舞步

《斗蛐蛐》

杨立学车

槐树下

试读章节

军训结束了,我去看海。

湛蓝的天与海连成一线,层层的海浪不断地卷扑上岸来,发出悦耳的哗哗声响。

我望着长长的“月牙湾”出神,好一会儿,才愿挪动脚步。

阳光明媚,一条大河滚滚地流人海洋。清澈的河水与混浊的海水掺在一起,翻着白色的泡沫。河口上有一座水坝,中间是很大的河闸。

爸爸信中介绍我要找的林伯伯,就应该住在这里吧。想到这,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远处传来清晰的狗叫声,我停下脚步眺望。四条狗狂吠着向我冲过来,皮毛油光光的,它们像欢蹦的鱼一样跳过面前的障碍,眨眼就奔跑到我的身边。

领先的是一只黑贝,它封堵住我前进的道路,在离我两步远的地方停下来警告式地吠叫着。它的两边各有一只黄狗和一只白色猎狗,它们把

我围在中间,一边叫一边嗅着我身上的味道,显然我身上没有海边居民特有的那股腥咸的海水味,这让它们满怀疑心和戒备。站在远处叫得最凶的是一只貌似狼狗的灰色土狗,它的身体和四肢都很肥大,杂乱的毛色显示出它不纯正的血统,这个大家伙没有参加围猎的意思,只是站在远处大声地示威、助阵。

我站在原地很紧张,手足无措地挥动着手里的武装带,不知道是该逃跑,还是该保持镇定的姿态向前走。

这时,远处的河面上传来一声长长的口哨。

我顺着声音望去,一个皮肤黝黑的少年正划着一条小船。他熟练地操着桨,偶尔将一根手指头塞在嘴里,吹出响亮的哨声。

狗听到了哨音,都安静地卧在我身边。那只刚才叫得最凶的土狗,居然跑过来,摇着尾巴向我示好。

少年划着小船,渐渐地驶远了。

从大闸旁的小屋里跑出一位老人,他挥手喝退那些狗,微笑着朝我走来。

老人头发花白,脸上带着慈善的笑容,健康、黝黑的皮肤上布满刀刻上去一样的皱纹,他就是我要找的林伯伯。父亲显然已经给他打过电话。

父亲偶尔提到过林伯伯。年轻的时候,林伯伯是个军官,为保家卫国曾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复员的时候,上级把他分在城里的机关当领导,但他坚决要求回到这里,因为这儿是他的家乡,是河水奔向大海的地方。他回来做了守卫大坝的管理员。

现在因为忙不过来,他找来自己正在放暑假的侄子果子来帮忙,就是刚才我看见的那个皮肤黝黑的男孩,他现在划船去上游查看水标。林伯伯让我住在果子的房间里。

放下背包,我迫不及待地到门口打量四周。

大闸小屋旁边有一片麦地,现在挖成了池塘,一个叫有福叔的人在那里养虾。

有福叔的儿子叫小满,岁数和我差不多。那四条狗中,有三条是他的。有福叔不在的时候,小满就替他看守着池塘。虾苗长了一年,现在都已肉肥体丰,再过几天就可以上市了,有福叔格外兴奋和仔细,这个时候可容不得发生什么意外。

这时,小满趁他爹不在,跑过来同我玩。

他让四只大狗表演。

他站在原地喊一声:“立正。”

三只大狗立即呼地站起身来,只有土狗大灰依旧趴在地上,一脸懵懂地望着大家,尾巴在地上甩动着,把石头子扫得四处乱飞。

小满伸出手,喊道:“问好。”

黑贝伸出了爪子,居然懂得同人握手。

我惊讶地叫起来。小满不停地伸手给阿黄和白毛,它们都懂得这种“握手”的礼节,当狗的爪子被握住的时候,样子很腼腆也很温顺,远非我们初次见面时那种凶悍的样子。

“你来试试。”小满冲我挤了挤眼睛。

我有点惴惴不安地走近这些大家伙,迟疑地伸出我的手。手刚伸出一半,那只叫阿黄的漂亮母狗已经把爪子递给了我,这让我又兴奋又开心。阿黄长着棕黄色的腿,爪子雪白,好像穿着四只漂亮的靴子。

“你好,你好。”我和它热烈地握手,“你是只漂亮的狗,你很漂亮。”

阿黄显然能听瞳我给予它的夸奖,有些害羞地垂下头,然后热情地舔我的手。

随后,我握住黑贝和白毛的爪子。它们信任地望着我,嘴里呜呜地哼叫着,它们的爪子有点像男孩的手,结实而有力。

当我把手伸向叫大灰的土狗时,它先是被吓了一跳,蹿到两步以外警惕地望着我,然后又突然热情地站立起来,两只脚走过来扑着舔我的脸。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我很尴尬,我不知道是不是该接受它这份过度的亲昵。

小满在旁边喊:“不要让它舔!这家伙爱吃屎。”

这话让我落荒而逃,大灰追了很远才悻悻地停下来,我的冷淡让它很伤心。

小满看见我窘迫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

但是他的笑声被狗群的骚动打断了,黑贝率先站起身来狂叫,其他的三只狗也很快做好了冲击的准备。它们像先前看见我一样,狗群在黑贝的率领下,向着池塘另一边出现的一个人影奔去。大灰的反应慢了半拍,但吠起来比其他狗更疯狂,它跑在狗群的最后面。

当入侵者被赶出池塘边界后,其他的狗都收住了脚步,排着队跑回来了。只有大灰依然追击着那个逃跑的人。大灰追上那人后却突然变得异常热情,伸出它长长的、热乎乎的舌头,不停地舔那人的手,害得那人在慌乱中险些跌进一条土沟。

小满告诉我:空闲的时候,林伯伯总教他们训狗。打仗的时候,林伯伯曾养过两只“英雄”狗,后来它们都牺牲在战场上。

林伯伯总说:“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狗。好的狗会对人友善,能看护四邻,不恃强凌弱。即使遇到坏人也留有分寸,不会赶尽杀绝。”

我觉得这些狗都没有辜负林伯伯的苦心。大灰也不例外,只不过它对这些教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罢了。

在这块地方,狗是人很好的朋友。它们只驱逐那些擅自闯入的生人、追赶那些偷虾的小偷,而对于主人的朋友,是非常友善和容易亲近的。

P1-5

序言

讲故事的快乐

翌平

我曾经是个特别爱听故事的人,故事的主讲人是我的哥哥。

哥哥从小学习长号,底气十足乐感很好,我小的时候很怕他,他生气的时候可以无缘无故地欺负我,可一旦讲起故事来,他就会变得慈眉善目和蔼亲切。

讲故事是我们音乐大院的传统,那时没有什么娱乐,每晚孩子们吃了饭做完功课,就聚集在楼道里听大孩子们讲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从手抄本上读到的,有的则是从其他孩子那里口口相传来的。哥哥是讲故事的人中最受欢迎的一个,他到场的时候,甚至会吸引旁边楼群里的孩子前来观听,大家秩序井然鸦雀无声地等待着,哥哥就咧开大嘴,很亢奋地讲起来,讲到高兴的时候手舞足蹈,连嗓音也因激动变了声。

一个长篇故事,往往需要几个大孩子轮流接力才能完成,一讲就是几天,等讲过一遍,还会有其他没听全的孩子们加进来,这时就需要重播了。哥哥和他的大孩子伙伴没有兴趣重复,于是就让我们这些听过故事的小孩充当主讲人,这样我后来也成为一名神采奕奕、眉飞色舞的主讲人。

讲故事需要技巧,我从模仿哥哥开始,逐渐融人自己的风格。哥哥底气十足,讲起话来掷地有声。讲故事的时候,他往往会察言观色揣摩听众的反应,即兴加入一些幽默、意外的细节,让故事出人意料。我的声音没有哥哥那么洪亮,所以就必须在讲故事的技巧上另辟蹊径。

讲过故事的人都知道,听众和讲述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个好的讲述者要有很好的掌控能力,能收拢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随着你的故事感受喜怒哀乐,娴熟的主讲人可以随意驾驭听众的情绪。讲述的人开场要吸引人,如果两分钟内没有抓住听众注意力的话,基本上就会被换掉了,后来我开始写作时,特别注意这一点,我觉得对任何一部作品来说,如果读者阅读了几页还没有感兴趣,这部作品很可能会被合弃。

第二个需注意的方面是节奏,如果你四平八稳地讲下去,用不了多久听众就会困倦了,阴阳顿挫,煞有介事,高亢间杂着沉稳的讲述,很容易激越大家的视听神经,关键时刻,语速急速上升后突然的停顿,可以造成听众的心理骤停,吸引他们听下去。这些经验确实影响了我后来的写作,特别是构思那些科幻类情节冲突比较明显的小说时,我时常想起当初讲故事的那种状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卖关子。这点哥哥做得非常好。我记得有一次讲恐怖的故事,哥哥开场做了铺垫,气氛非常阴森恐怖:一个远方来探亲的女学生,傍晚被汽车送到一片荒山野岭,一位看不清面孔的老妇人把她让进了一座疑似凶宅。在午夜十二点整的时候,姑娘住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这时,他忽然停了下来,像一个孩子要水喝,当时正是夜黑风高,大家相互拥挤着取暖,这样的停顿让大家陷入一种恐惧的等待中,因此获得身处其中的感觉,突然,哥哥会用一种惊恐的声调,讲出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一段。

后来我发现,很多好的小说都会这样做,恰到好处戛然而止,欲左偏右,欲说又止,直到聚拢了大家的注意力,才让故事进入高潮。

为了吸引大家,我喜欢把听到的故事重新打乱组合,用故事里的某个角色口气,讲述这个故事。我发现这样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故事里人物的性格不同,身份不一,读者对他们的信任度也不一样,他们各自的陈述,听者感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让一个普通的故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变数十足。

后来我开始了儿童文学的写作,题材涉及童话、科幻故事到儿童小说,动笔之前我总是感觉到我的眼前坐满了听众,我的故事是亲口讲给他们听的,无论如何不敢马虎,因为只要稍微懈怠,就会被读者看出来,被读者拒绝。我是比较轻视那种不假思索,不在乎读者感受,上来洋洋洒洒几万言,读到中间还没有发现亮点的小说的。小说需要个性,就像人的穿衣戴帽言谈举止一样,标志着你与他人的不同。所说的个性除去题材和内容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你的讲述方式,热情的,含蓄的,直白的,间接的,节制或是奔放的,所有的表达都会让你的小说拥有鲜活的质感。而对内容和形式上的探索与尝试,会使你的小说更具小说的特征——“新颖的虚构”。我的小说《少年摔跤王》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图书奖,它讲述了一位农村少年摔跤手,在大城市的严酷生存竞争中成长为一名摔跤冠军的故事。在里面我尝试使用两种交织在一起的叙述方式,将历史的昨天和今天摆放在一起,让人们体验到在时光交错中摔跤少年所肩负的文化之重。

作为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讲故事的乐趣——将自己融入其中的喜悦。

后记

发现童年的诗意

徐鲁

(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长江出版集团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企划总监)

色彩单调的老城区,有着深灰色墙壁的老房子、破旧的水泥马路,路两边歪歪斜斜的路灯。暂时还没有被商品经济大潮冲击和裹挟而去的安静的日子,人情怡怡的邻里关系,正在成长和渴望远游的后街少年,安静而又有些寂寞的童年生活……这是翌平短篇小说里常常出现的题材和人物成长的背景,这也许就是他和他们这一代少年人的成长背景。

《炉灰墙里的桃花》是一篇写得很空灵也很有诗意的小说。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两个生活在老城区的老街里的孩子,因为寂寞,因为厌倦了天天必须面对的有着炉灰老墙的楼房,所以对于偶尔出现在生活中的哪怕一点点异样的东西,都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比如对那个性情古怪的高个子成年人“老六”,比如对从他居住的老墙里探出头来的一枝鲜艳的桃花。小说写了两个孩子偷偷地翻越过老墙去看那一枝桃花的经过,两个孩子在发现了美丽的桃花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对他们来说一向很神秘也很古怪的那个成年人。

“在我眼里,老六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那里时而阴暗,时而光明。在他那桃花绽放的院子里,他曾经在那阳光洒满桃梢的一瞬间,把那点点光亮送给了我,可那光亮又转瞬即逝。”这是因为,生活在继续,岁月在流逝,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不久,故事里的“我”随着家人从老街搬走了。许多年之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往事,作者写道:“童年的这个片段,像书中的一片枫叶,把美好的瞬间留在了我的心里。现在,每当看到孩子们在花草丛中快乐地玩耍时,我眼前便会浮现出那一枝鲜艳的桃花,从高高的墙头探出头来,在落日的余晖中自在地摇曳着。”

开在深墙里的那枝美丽的桃花,正是代表着走过我们生命的一些不同寻常的人——我们意外相逢,立即就很喜欢他们,可是他们总有离我们而去的那一天——不,也许是我们总要离开他们。然而,所有美好的回忆,乃至日后的美好片段,即使是短暂的相逢,一段短暂的亲密无间的友谊……其实都是能够经受和战胜那漫长生活道路中的许多波折,而留存下来的。任何外在的力量,最终都不能把它们阻隔和分离。  《猫王》也是一篇写得相当漂亮的儿童小说。无论是故事立意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画,还是小说的结构形式、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都是十分用心和精巧的,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我所看到的最好的儿童短篇小说之一。

小说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我”、学军、李涛、张扬,是四个亲密无间、几乎形影不离的少年伙伴。他们像许多老城街区里的平民孩子一样,在人们匆匆忙忙的生活节奏中,尤其是在大人们的忽略或呵斥声中不知不觉地成长着。就像老城街区里那些被人忽略的树木,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他们一年年总会在自己的记忆里刻下一圈新的年轮,直到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不过,现在他们都还是顽皮无聊的小小少年。有一天,在他们生活的这片楼群下,出现了一只自由自在和目空一切的野猫,他们称它为“猫王”。

就是这只很酷的猫王,因为经常偷吃李涛家晒在阳台上的腊肉,使李涛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没少挨性格暴戾的父亲的臭揍。几个小伙伴发现了真相之后,决定设计抓住猫王,予以惩治。他们费了很多周折才获得了“成功”,总算逮住了猫王。可是,猫王终归是猫王。他就像黑夜里划出的一道“带着花斑纹的闪电”,或者说,他就像是只有魔界才有的一门复仇的大炮,在他充满反抗的意志和愤怒的目光里,仿佛“眼前的所有障碍都不能阻止住他的身体”。他虽然暂时被几个少年俘获了,甚至还蒙受了被剪了毛发、额头上被胡乱地涂抹了油彩颜料的羞辱,但他反抗的意志和追求自由的信念,始终并没有被真正俘获过。果然,到故事最后,“天空中划过一道奇异的彩弧”,猫王舒展着自由而无敌的身姿,带着簌簌的残叶和枝权折断的呼啸声响,重新返回了自己的世界,消失在茫茫的楼群一角。

然而,也就在他们与猫王的一次次交锋中,在这些少年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中,他们也完成了各自的最严峻的“成年礼”。小说结尾处写道:“我们也很久没有见到猫王了……夜色降临的时候,我和学军会趴在楼顶的栏杆上沉默不语,我们是被打败的征服者。”当他们不再用幼稚和恶作剧一般的目光,而是怀着一种敬意来看待那只永不屈服的“猫王”的时候,我们也分明可以感到,这些孩子也都在长大。

这篇小说显然也是用一些活生生的故事证实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人生真理:所有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男孩子,无论处在怎样的生存环境和群体中,都是在与周围的人与事的不断交锋中逐渐长大和成长起来的。小说里的“猫王”,又何尝不是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的一个。虽然孩子们最终惩罚了偷吃的猫王,但是他们发现自己也并不是真正的赢家。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成长是艰辛的,长大不容易。正如高尔基在他的自传体小说里说过的话:“生活条件越是艰难,我就觉得自己越发坚强。……人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还有,“即使这个社会不容我立脚的时候,我也要钢铁一般顽强地生存!”

这篇小说在叙述结构上也别具匠心。整个小说实际上有两条叙述线索:一条是那几个少年伙伴的生活故事,以“我”为叙述视角,一条是那只“猫王”带有传奇色彩的生存经历。两条线索时而并行、时而交叉,不仅转换得十分从容,而且交替得非常自然,就像美丽的复调音乐。因此,这篇小说自始至终也闪烁着一种文体形式上的构思之美。

小说在语言上也繁简得当,疏密有致。例如第二节中的一段:“我和学军一起爬上楼顶。整个院子很安静,偶尔有三两个人穿过院子里那条小马路。我看着燕子在空中飞着,不知不觉有点困意,偶然间却看到李涛正扛着竿子站在楼下。”看上去是在叙事,但叙述语言中却散发出一些抒情的气息,增加了小说语言的灵动与张力。

同样的艺术效果,也表现在第三节开头的那两个句子上:

“猫王身上的长毛在微风中抖动着。

“他稳稳地挂在腊肉串上,轻轻地荡着秋千。……”

再如第八节里的几行叙述:

“我们扑到围栏旁。

“天空中划过一道奇异的彩弧。

“猫王的身姿是那样的舒展。……”

还有小说结尾的两行:

“路灯下,夜晚的雾气和一种淡淡的恐慌气氛交织在一起。

“我们呆呆地伫立,若有所失。”

这样的语言真好。小说的叙述语言能做到如此简洁、洒脱和节制,俨然是有点“大家气象”了。翌平曾以这篇小说的篇名来命名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可能也暗含着他自己对这篇小说的某些期许。

《流向大海的河》也是一篇意境开阔、叙事简约的小说,写的是一个渴望远游的后街少年,终于有机会到了一个令他眼睛发亮、心胸开阔的陌生地方,结识和经历一些与自己以往的童年生活经验完全不同的人与事。一条原本平静的生命的小河,因为听到了大海壮阔的涛声,而对自己的生命与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力量。这也许就是此篇小说的寓意,但是作者的叙述却是不动声色的。

我们来看小说的结尾:这个看到了大海的少年将要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了,作者写道:“河水滚滚流人大海。海湾的尽头,那两个人的身影渐渐成了海岸上的两个黑点,随后我的视线里只剩下一片辽阔的苍茫。此时的海平线上,一轮金色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完全是不动声色的白描。但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到,此时的这个少年,已经不是昨天的那个少年了,他正在长大。

可以说,在翌平的这本短篇小说集里,每一篇都是经过了精心挑选,质量都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如果仔细品味,我们或许还能从整本书中感到一种淡淡的、伤逝般的乡愁。是的,是一种乡愁,是一种对于远去的和永远消逝了的童年的无可奈何的眷顾与叹惋。玫瑰一年可以两度盛开,而童年的幸福时刻将成为过去,欢乐不会在一生里出现两次,我们所得到的也就是我们将失去的。正如有位学者在评论侯孝贤的《童年往事》等电影时所提出的一个命题:所谓最好的时光,其实是指一种不再回返的“幸福之感”。并非因为它美好无匹从而我们眷念不休,而是倒过来,正因为它是永恒的失落,我们于是只能用怀念来召唤它,它也因此才成为美好无匹。实际上,在翌平的这部小说集里,也有着侯孝贤的电影甚至林海音《城南旧事》似的意境与况味。

书评(媒体评论)

读翌平的短篇小说,犹如身处一个梦幻剧场。舞台上演的多幕少年青春剧,就是我们回忆中无比清晰的昨天。

——著名作家 于立极

氤氲在小说氛围中的是北京独特的地域文化,比如((跤王》中描写的摔跤。摔跤作为一门多少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技艺,更象征着一种文化的传承。而传承的,更是一种民族的志气和不屈的精神,是民族之魂的不朽和延续。我相信,这是一本男孩和女孩们都需要来读一读的好书。

——《儿童文学》编辑 苇枫

童年多么美妙啊!读这本书,让我想起这样一首歌:“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放学的童年……”

——网友评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翌平作品精选/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翌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01323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8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6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