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韩青辰作品精选/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韩青辰是一位有着鲜明社会责任意识与文化担当的作家,她笔下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报告文学,都蕴涵着深厚的现实主义精神,以一腔挚诚,关注人物的命运和命运的深度品质,情真意切,清丽俊爽,具有审美艺术的感染力和对话时代的穿透力。本书收录的就是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名为《韩青辰作品精选》,含有小说7篇。

内容推荐

《儿童文学》杂志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杜重要的期刊之一,现已走过了48个风雨春秋。2009年月发行量突破100万册大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第一刊。

《儿童文学》杂志以发现、扶持新作家为己任,以发展、壮大儿童文学创作队伍为使命,48年来培养了几代作家,是儿童文学作家成长的摇篮。

为了向广大读者力推一批批拥有雄厚创作实力和市场潜力的中青年作家,拓展《儿童文学》书刊出版基地。儿童文学出版中心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评选活动。中少总社为此专门设立儿童文学原创基金,举全社之力培养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家队伍。

首届“《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评选揭晓,他们是——三三、黑鹤、薛涛、杨老黑、韩青辰、殷健灵、汤汤、翌平、李丽萍、张牧笛。本书就是其中一位入选作家的作品精选,名为《韩青辰作品精选》,含有小说7篇。

目录

自序

哆来咪,我爱你

亚美的长跑

青丝剪

撇嘴

我们之间

阿玉

水自无言

试读章节

淼淼第N次吃老师批评了。今天王老师给他下了最后的通牒:如果中午再不按时把作业交上来,王老师将给他好看。

四(8)班都等着看王老师的“好看”。淼淼中午根本没写作业,他去了一趟厕所,又去了一趟厕所。他没有拉肚子。他第三次请假去厕所时,柳萌萌悄悄跟踪他。淼淼连裤子都没解,他跑进厕所最里面,踮起脚尖,趴在那扇透气窗上朝外望。淼淼朝外望的样子很特别,专注、宁静、安详,似乎还很快乐。

很罕见的神情。

关于淼淼的神情,四(8)班写过一篇习作。王老师给他们每个人都打了历史最高分,评语不外乎“生动形象”,再次证明好作文必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有感丽发才精彩。

四(8)班不熟悉淼淼简直不可能。淼淼是不及格大王,他们知道他丢三落四,邋里邋遢,擦鼻涕从不用卫生纸,写作业拖拖拉拉,挨骂就低眉顺眼。他最差的成绩记录是13分,其实还有比13分更难看的,老师都不忍心往卷子上打。

淼淼奶奶和淼淼一样著名。四(8)班的孩子看见那个世界上最矮小的奶奶就会喊:“淼淼,你奶奶来了!”淼淼奶奶来给淼淼送雨披啦,送水杯啦,上次还送过一盒切成积木疙瘩的苹果,全班三分之一的人都沾了光。

淼淼奶奶和淼淼一样,多次被老师请去办公室。淼淼不肯做作业,淼淼开学半学期书本就丢光了,连一本作业本都找不到,他的书包常常只有文具盒在里面叮叮当当地唱空城计。

奶奶像做了亏心事,缩在老师们面前,老师列举一项,奶奶就弯腰作个揖。后来老师对奶奶像对淼淼一样绝望了,给她一个大眼白说:“让他爸爸来。”

淼淼爸爸只会打电话来,电话都是国际长途,他说来说去只有一句话,“没办法,我忙啊!”

四(8)班其实有不少“天才”,但是这个淼淼让好多老师吓破了胆。跨入四年级换班主任的时候,他们像足球样被人踢来踢去,最后踢到勇敢的王老师脚下。

王老师刚刚带完一届毕业班,成绩骄人,浑身是胆,她就不信治不了这个淼淼。

如果没有十周岁以下的那些儿童,淼淼简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矮小的孩子。他肤色苍白,让人想起平安夜的蜡烛。两笔眉毛倒是浓黑,眉毛下面的眼睛也蛮黑蛮亮的,只是因为长期吃批评,宛若漂满垃圾的池塘。

就算老师们怒不可遏了,只要望一望淼淼那双灰黑、柔弱、耷拉、无光的眼睛,就会忍不住想:“上帝啊,原谅他吧,他还是个孩子,再说他已经知错了。”

王老师火眼金睛,她找淼淼第二次谈心的时候就把喉咙喊成破锣,说:“抬起你的眼睛来!”

不,淼淼像捍卫他的最后一口气一样,捍卫他低垂的目光。他想,即便是你拿超级起重机来,我也不答应抬起来。

淼淼那一刻是钢筋铁骨的,他想不出世界上还有比自己更硬更冷的东西。这个中午,在他打算跟其他同学一起,等着看王老师的“好看”时,他又一次触摸到了那层“硬”。

淼淼觉得这层“硬”可以和妈妈的背影相比。那时候淼淼上幼儿园大班,他像中弹的小鸟,扑进妈妈怀里,然后滑过妈妈的腰、腿,匍匐着抱住妈妈的脚,他委实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妈妈从他怀里挣脱出去,淼淼抱住的只剩那双钉子底的皮鞋,他徒劳地抱住它们,像抱住一对死鱼。从此淼淼学会了垂下眼眸,因为垂下眼眸可以不看许多东西,也可以忘掉很多东西。

王老师甭想让他抬起眼睛,除非把他杀了,除非——除非妈妈回来。

淼淼设计过许多妈妈回来的场景,妈妈是伤心的、激动的、欢快的、惭愧的、心疼的——妈妈每次都不同样,而淼淼只有一个姿态——躲起来。

淼淼把家里每个地方都研究过了。躲在卫生间,太老土;躲在厨房,不男孩;躲进大衣橱,太没想象力;躲进床底下,太没身份——最理想的是他会一种功夫,藏到妈妈的心窝窝里,任凭妈妈怎么“淼淼”、 “淼淼”、“我的乖淼淼”、“我的好淼淼”,淼淼就是不出来。淼淼睡前习惯这样捉弄一下妈妈,在他孤零零的时光里玩这个游戏最带劲儿,他经常把自己玩得咯咯咯笑起来。

奶奶常常跑过来,吓白了脸似的问:“你笑什么,深更半夜的你笑得吓死人了。”

奶奶实在不放心还会来摸他的额头,看看他是不是烧糊涂了还是怎么回事。

按奶奶的意思,淼淼是不该笑的。成绩那么差,不是四(8)班最差,是全年级全校全市全城全国全世界——最差唉。

奶奶做梦都想让淼淼变成柳萌萌,就是那个胖乎乎戴眼镜儿会把钢琴弹到十级年年都拿三好生还当上了大队长的柳萌萌。多讨人喜欢的柳萌萌啊,老师喜欢,同学拥护。“唉,淼淼,你要是变成柳萌萌,我保管你妈不会走,我们家就像个家了。”

淼淼不能变成柳萌萌,他偷偷试过。柳萌萌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也跟着脑筋急转弯,可他想的都是些什么呀。就凭柳萌萌脑袋里的东西,柳萌萌足以做自己的师爷。

奶奶的梦真够离谱。

妈妈也和淼淼谈过梦。在塔可西餐厅,妈妈说自己是一朵蒲公英,只有飞才会实现生命的美丽。妈妈不是蔷薇花,墙根能生,盆里能长。妈妈把梦说得像疯话,她当时还哭了。淼淼在柔软的布艺沙发里爬上爬下,像只调皮的猴子。服务生担心他弄脏了沙发,一次又一次来说:“对不起……”

妈妈请淼淼吃了香蕉船、烤翅、薯条、羊肉串、牛排、比萨。淼淼哪能吃得下那么多东西。淼淼常常想,要是把那~顿饭分成三百六十份,再分成七百二十份——分到妈妈不在的每个日子来吃,该多好啊。

淼淼只顾着胡闹,他不知道点头也不知道摇头,他还不知道蒲公英飞出去是什么滋味,如果他知道他一定摇头说不行,而且给出不行的理由。

算了,淼淼觉得还是别想这些的好。就像玩沙雕,淼淼情愿把这些埋进沙子里,埋到不知名的深处,永远永远别想才好。

P1-5

序言

为了你,我轻轻地呼吸

韩青辰

女孩天生喜欢花,我更喜欢野地里、墙角里、草丛里那些不知名的小花。

没想到某天我会收到手工做的彩纸花。

男孩三年级的模样,非常瘦小,他送花的样子却异常绅士。那是一个深秋微雨的黄昏,他送完花就跑进了昏暗的雨里,而我拿着他的花,却跌进了烂漫的春天。

人世间我最喜欢孩子,孩子天然的纯洁、透亮、清新、芳香,像清晨花枝上浑圆的露珠,像露珠凝结着的花蕾,像花树下那宁静的一尘不染的池塘。

我生怕那样的珠子碎了,生怕娇嫩的花朵受伤,还怕垃圾殃及池塘。这些年我像清水洗珠子一样,洗着我的文字。只因为这些文字要流向花树下那个宁静的一尘不染的池塘,要去滋养那些花,去呵护那颗浑圆晶莹的露珠。

我做得很投入,没完没了地在心里搬运字词,排列句子。不止是在写作的时候,但凡睁开眼睛,哪怕走路、吃饭、劳作……一切的时候,甚至偶尔做梦,我都在无意识地做着这件事。仿佛骑手找到了一条结实、洁净、弹性十足又永无止境的跑道。

词语是可亲的、神秘的,它们一次次激发了我,让我忘了整个世界,忘了自己,文章大段大段地像布匹一样滑落,我沉浸在飞一般的自由与幸福里。

只是这种幸福时断时续,它往往需要我艰难地寻觅,需要我的耐力和恒心。久而久之,写作就仿佛农人耕作和工匠做工,更多的,它在挑战人的意志。

好在我生来就喜欢甚至迷恋重复、机械的劳动,像打毛线、纳鞋底、种植、收割……重复和机械为我提供了驰骋想象的疆场,我会做得有滋有味。事实上,所有农人和工匠做活都会下意识地沉醉,他们沉醉的样子让我深信:劳动者是最美丽的,只有劳动才有幸福。

无数石头样的巨著早已证明,写作是一项传承热爱、忠诚、真情和正义的劳动,它需要理想,需要激情,更需要良心。自古以来,文字就是人类唤醒灵魂、升华思想的武器。文字担当过呐喊与救赎,文字从来就是镇静剂、红处方和安魂曲。

想想这些,我的搬运工作就变得格外清醒与谨慎。我像那只殷勤的鸟,飞起来全部注意力都在衔着的那根细枝上。鸟要把细枝衔回家垒巢,那根细枝在我心里则是真理,我试图拿它为孩子们安家。

我想要告诉成长中的孩子: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每个生命都可以跳出自己的舞蹈。野地里的百合花上帝都给它美丽的妆饰,何况我们呢?

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天才,这一点毋庸置疑。

前不久我去南方一所村小学,一个只有桌子高的小女孩一直依偎在我身边吃棒棒糖。我听见她轻轻的呼吸和间或响起的吸鼻涕的声音,仿佛我们就是母女,她那样依偎着我已经很多很多年了似的。

我和孩子们好像天然存在着这种姻亲关系,我们相见就会骨肉相连。

活动结束,她手中的棒棒糖不知去向。

“吃完了吗?”我问她。

她冲我张大嘴巴,棒棒糖在她的舌尖上,只剩下一星闪亮。

这个棒棒糖女孩从此长在我心上。

我心里有着数不尽的孩子,正如花园里有着数不尽的花朵。孩子都是生命的花朵,我愿意用文字为他们开辟一片免受风雨的花田。当心中的雨点来了,我愿意做他们头顶上的大叶子的荷。  我在写作的时候,他们晶莹的目光,鼻尖上闪亮的汗珠,脖根里汗津津的乳香以及嘴巴里的轻轻呼吸,无一不淋漓尽致地裹挟着我,浸润’着我。

不是我在写他们,我感觉我是在被他们书写。当我面对写出来的黑压压的文字,我总是有点儿轻微的惊异,我会发现另一个不曾熟悉的自己,也许我已然有了他们的样子。

宛如这本作品精选集,我相信在我的文字里,我们如此之近,如同互相依偎,能听见彼此轻轻的呼吸。

2010年12月10日写于南京西康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后记

一棵独立支撑的树

——试说韩青辰的小说

刘绪源

(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 儿童文学理论家)

我读韩青辰的小说,实在是读得晚了。大概地说,是晚了十年。

1998年,她在上海《少年文艺》发表了短篇小说《撇嘴》和《LOVE地久天长》,此前她在成人报刊发表过散文,作为儿童文学,这两篇可说是处女作。现在看去,它们仍是那样成熟、优美、洗练。校园中十四五岁的少女们朦胧的初恋般的心境,被写得十分传神、到位,而又把握着很好的分寸,不像现在某些畅销的通俗青春文学大肆渲染,乱编故事,假得可气复可笑。我当时从刊物上读过《LOVE地久天长》,暗自赞叹了一番,却不曾记住作者的名字,那时《少年文艺》上优秀的新人新作确乎令人目不暇接。

她就从那时开始一发而不可收,连续五年获得《少年文艺》的“好作品”奖,这一奖项是以小读者的投票为依据的,从中也可看到她的小说受欢迎的程度。十来年里,她出了十来本书,成为一个高产作家。我只在参加评奖的时候,或通过选刊零星地读了她一些作品,主要还是报告文学。今年春节,我集中读了她的十几篇小说,包括两个中篇和一个长篇,这才获得总体印象。说心里话,我有点儿震惊。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着儿童文学中的“纯文学”,一直为纯文学的新作的稀缺而苦恼甚至悲哀,‘这样一株枝叶日见繁茂的纯文学之树在眼前越长越高,我却视而不见!作为一个批评者,这不能不说是失职的。

我的震惊,首先因为一些很具体的东西,或者说是形式方面的东西,那就是她的叙述和白描,即那种粗线条的勾勒。我在十多年前就有一个发现:年轻一代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大多不会叙述,他们能很抒情很细密地描绘一件事,却不会疏简传神地勾画事件的轮廓,即不会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这就很难使他们的作品变得老练起来。我曾给几位新锐作者(比如王蔚)作过很具体的解说,可是没用,这是和一个作家内在的审美习性相辅相成的。然而在韩青辰的小说中,这样的叙述和白描比比皆是。比如,《撇嘴》中写深受女生们喜爱的那位男老师的消失:

男生堆里莫名的热闹,女生堆里却故意平静如水,没有人谈论范伟博的失踪,大家仿佛都在回避这个事实,好像谁先提起谁就输似的。还是消息灵通的芙蓉那天晚上跑到我们的宿舍恶狠狠地说:“范伟博请假回家结婚了!”

她说的那句话就像搬起一块石头用力砸向一锅水,然而那石头没能激起一丝波澜,大家都保持缄默。只是熄灯后我分明从李凡凡和丁俏俏她们的交头接耳中听到了范伟博这个名字。

这是白描,很跳跃,一百多个字里包含着重要的过程和大量的审美信息,从白天写到晚上,从教室写到宿舍,而教室还是全班都在的大场面,写得全不费力,进退自然。中间还有不少精彩的细节,如“好像谁先提起谁就输似的”,这是心理细节;熄灯后的悄悄耳语,则是客观的细节。这样的文字,极粗放又极细微,是需要读者更认真地去体验的,是经得起反复品味和咀嚼的——这不就是纯文学的重要特征吗?它不同于外在的华丽,不同于挤感情式的渲染,不是硬往你耳朵里灌却是悄悄地拨动你的心弦,它需要共鸣,需要一种共同的审美创造。是的,这就是纯文学。

叙述和白描,看起来线条粗疏,却因不一味拘泥于细节,下笔反而轻重自如,或近或远,十分自由,所以能穿插更多奇妙的信息,也更能发挥作家的创作个性。这有点儿像写毛笔字的悬腕,手腕凌空了,笔就自由了,当然对一个作者来说,难度更高了。在韩青辰的白描中,就常常渗透着这样的比喻和通感:

……那声音太甜太嗲太腻,听上去跟幼稚园的孩子完全一样,像黏手的热糖丝,扯着甩着也挣不脱,绝对跟她一米六五的身材对不上号,听得人浑身直起鸡皮疙瘩肠胃也要痉挛,可以保证男生们会因为她的声音起码少给她打十分。(《深呼吸》)

这是相当传神的文字。那还是十年前的作品,可见她确实出手不凡(顺便说一句,最近读到王蔚的两则低幼童话,也运用了类似的白描,与她过去的笔墨大异其趣,令我很觉惊喜)。韩青辰的老到,与她进人创作前的大量阅读和暗中练笔很有关系,与她由散文转人小说可能也有关系。这样的文字,会让人想到孙犁、汪曾祺、沈从文,而这几位,正是她一直喜欢的作家。

但韩青辰的价值,并不止在文字上。她的题材、人物和她所注重表现的生活,更显示了她的独到,也体现了她不应小视的文学贡献。她的小说题材,主要是学校生活和乡村生活两大类。写学校生活,她越来越关注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的苦恼,尤其关注那些农民工的孩子、破碎家庭的孩子、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甚至有显赫家庭背景、处处让人羡慕的女孩,她也着意发掘他们内心难以排解的苦楚。中篇小说((我们之间》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写农村生活,既着意表现乡间孩子淳朴和美,也不回避他们的孤寂、贫困乃至无知和野蛮,当然更不回避成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不平。中篇小说《阿玉》可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我们之间》写了一群进入重点高中向高考冲刺的学生,他们应是天之骄子式的人物了,可生活却是那样的不平静。风风火火、热爱集体的班长庞剑红因为有当官的父母在背后支撑,反弄得她被动、心虚而不愉快,最后离校出走;成绩优秀的李湘湘没有任何背景,便以清高孤傲的外壳抵御外界的一切,学得如林黛玉一般;面临父母离异的金金渴望友情,依赖友情,总是人为地制造或决绝地放弃友情,她心眼小,嫉妒心重,格外患得患失……作品中的几个女主角都逐一显出了自己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她们都有善良向上的一面,又都有不知如何克服的难题。作者以解剖刀一样的笔,深入到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的内心,让我们看到了校园里真实的心理冲突,看到了高才生们成长的烦恼。相对来说,其中的“我”着笔比别人更多,初人名校功课跟不上时的惶急和随后的咬牙拼搏,也写得十分感人,但后来的她似乎只是一位感受者、体验者、观察者,虽然也显示了她的同情和善良,却总感到不够丰满,我以为,是她没有像别的人物那样复杂起来,她其实也可以有情感的危机,也可以在尴尬的处境中发现更多自身的缺陷(这在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中就处理得更聪明、更真切)。总之,写出这一代人真实而复杂的内心,正是这篇小说的贡献;她将这些表现得那样精练而生动,则不能不让人惊叹。

《阿玉》写了农村中的一场骤变,一个好好的家庭因为一个案子陷人了困境,母亲是受害者,九岁的孩子阿玉是小证人,而作案者是村里最有权势的余支书。于是,阿玉面临了余家人的攻击,其中有当了老师的余春花和同班同学余春光姐弟,他们暗中或当面恶狠狠地威胁报复,势利的村人也跟着孤立他们全家,胆小的就再也不敢和他们打招呼了,孩子们则跟在她后面追骂……阿玉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忍受、抗争,她也反击,甚至连夜跑到派出所去找周公安。当然这中间,也让她看到了人间的温暖,感受到底层的压抑不住的正直和真情,一点点真心的支持也会让她泪流满面。世上到底还是有正义,坏人终于判了刑,阿玉升到了小学四年级,还顺利当选为班长。作者没有跟着外在事件走,依然着重写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许多内心的细节丝丝人扣,读来感人至深。这篇小说的结构很有点儿像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和《小二黑结婚》,是全景式的描写,一点儿不回避黑暗,写出了生活和人心的复杂,却又给人以希望,让人体验到积极的人性之美。作者在创作时没有读过赵树理的这些作品,也许,正是农村生活的真实逻辑,造成了这种创作上的相通。在大量的作家们多以轻松、好看、好卖作为至上的追求时,认真剖析生活中的黑暗面并写出真实人性之美的小说变得少而又少,这就使《阿玉》这样的作品水落石出,显现了纯文学的光辉。

作者的长篇新作《戴着蝴蝶花的小女孩》也是写农村生活的全景式作品,以一个九岁前的孩子的眼光写成人和孩子的种种快乐和烦恼,很成功地写出了人生的复杂——看来,这“复杂”二字正是构成作者小说之美的密钥,但愿作者未来的创作发展不要离弃这一要点。这部小说让人想到孙犁的《铁木前传》和萧红的《呼兰河传》,有趣的是作者创作时也未读过《铁木前传》,我想,这也是生活逻辑在做暗中的沟通吧。不过这部作品严格地说,更接近于成人文学,虽然用的是孩子的视角,更能接受它的可能还是有了丰富阅历的成人。

如果说,在韩青辰创作的武库里,还有什么缺漏的话,也许是编情节的能力稍弱了些。她的优点也在这里,即不脱离生活的真实,但在文学中,有时编比不编更真实。因为生活里有着可以心领神会、心照不宣的广阔背景,而小说毕竟是有限的人生图景,就像任何广角的摄影都没法和实景相比一样。如《阿玉》中,案发当晚女儿是睡在妈妈怀里的,这就减少了案发的可能性,这种地方不妨编一下。又如在短篇《别》中,一个让女孩讨厌透顶的男孩转校后,她忽然又怀念起来了,这在生活中不无可能,因为生活中有种种看不见的触机,但在小说中却不甚可信,除非你写出了她心理转变的触机,这就又要编一下了。还有,短篇《桃李》中女主角的死,也令人感到突兀,她要走到这一步,也是需要再增加些情节的。老作家周立波当年说过的“不可不编,不可太编”,我以为,值得有志于纯文学创作的作家们永远牢记。

当然,韩青辰还另有可以提高之处。虽然她的文字已十分洗练,但像《阿玉》和《戴着蝴蝶花的小女孩》那样的作品,其实还可写得更简洁、更轻灵。它们如和《铁木前传》或《李有才板话》比,就分明显出了笨重和繁杂。我想,那还不仅是文字功夫,两位老作家恐怕是站得更高,对于自己所写的沉重的生活能人乎其内而出乎其外,这才有了更为简要传神的美的勾勒。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了鲁迅所说的那种“重压之感”,却丝毫没有减损他们想要表现的生活的复杂性。韩青辰的有些作品(如《水自无言》和《春暖花开》)确有“重压之感”太过之虞,这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是应该避免的。

在眼下的通俗文学的大潮中,韩青辰可说是一棵独立支撑的树。虽不是参天大树,但只要长着深根,有自己蓬勃的真生命,又有源头活水,那就一定会长大。所谓文学的大树,有时未必取决于如何高产,作为小说家的鲁迅其实作品就不多,关键还在于写出无愧于时代和心灵的、能独立于中国与世界文学之林的第一流的佳作。青辰会有这样的作品吗?她值得我们这样地期待吗?这只能由她自己来回答。

2010年元宵,草于香花桥畔

书评(媒体评论)

韩青辰的文字,会让人想到孙犁、汪曾祺、沈从文……但韩青辰的价值,并不只在文字上。她的题材、人物和她所注重表现的生活,更显示了她的独到,也体现了她不应小视的文学贡献。

——儿童文学理论家、《文汇报》副刊主编 刘绪源

韩青辰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无数次的酸鼻与泪花。这是一颗满怀慈悲的心在与无数颗幼稚而扭曲的心灵进行着交融、对话、碰撞。她写出了人世真相的?刻性、人性冷暖的复杂性,同时也写出了人间社会自有爱心与阳光的丰富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泉根

韩青辰的小说像一种很有后劲儿的酒,在收放之间,细腻地把握着文字的分寸,但不细细体味,又看不出技巧的痕迹来。她的文字层次更丰富,也更有弹性——表层是写实的,诗意深藏不露。

——《钱江晚报》编辑、新闻评论员 戎国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韩青辰作品精选/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青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01361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67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