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军阀割据/中国王朝内争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从三皇五帝,迄于民国,数千年来,发生的战争不可胜计,而较大的战争就达1000余次。这些战争,既有部落之间的相互厮杀,又有诸侯之国的激烈兼并,既有王朝内部的你争我夺,又有周边民族的侵略扩张:既有农民起义的燎原烈火,又有革命战争的风雷激荡。其中,封建军阀之间的割据大血战,构成了一幅幅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战争历史画卷。《军阀割据》一书就是从历代割据战争的史实中,择其精要,汇集成卷的。目的是让人们透过这些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搏斗与厮杀,认清封建军阀的黑暗性和野蛮性,了解割据战争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总结经验教训,更加珍惜安定团结的今天,向往和平幸福的明天。本书由张志坤编著。

内容推荐

《军阀割据》一书从历代割据战争的史实中,择其精要,汇集成卷的。目的是让人们透过这些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搏斗与厮杀,认清封建军阀的黑暗性和野蛮性,了解割据战争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总结经验教训,更加珍惜安定团结的今天,向往和平幸福的明天。

《军阀割据》在强调割据战争的反动性、残酷性、野蛮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到,从军事研究的角度去考察,几千年来,在军阀混战中,涌现出很多著名军事家,创造了大量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如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孙曹赤壁之战等,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一些军阀顺应历史潮流,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使国家由乱到治,由分裂达到新的统一,这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本书由张志坤编著。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韩赵魏三家分晋

平群雄刘秀称帝

官渡之战 袁曹争霸

赤壁鏖 兵天下三分

侯景乱梁 武帝毙命

安史之乱 玄宗幸蜀

藩镇连兵 兵连祸结

朱温削藩 藩削唐亡

陈友谅 自称草头王

吴三桂 挑起三藩乱

袁世凯专权窃国

段祺瑞黩武穷兵

吴佩孚逐鹿中原

张作霖入关问鼎

试读章节

有一天,智伯召集家臣密谋其事。谋士郄疵进言道:“四卿势均力敌,一家先发,三家拒之。今欲谋取晋室,必先削弱三家的势力,方能获得成功。”智伯问道:“用什么办法去削弱他们呢?”郄疵说:“现今越国强盛,晋国已失去霸主地位,主公可借口扩大军队,与越国争雄,假说晋侯有令,让韩、赵、魏三家各献地百里,所得赋税以为军资。三家若老老实实把地交出来,我坐增三百里之封,这样则智氏更加强大,而三家却被削弱了。如果三家有不从者,主公可假托晋侯之命,率大军先除灭之。此‘食果去皮’之法也。”智伯连称:“妙计!妙计!请问三家之中先拿哪家开刀?”郄疵回道:“智氏睦于韩魏,而与赵有隙,宜先韩次魏,韩魏既从,赵则不敢不从。”智伯遂首先派其弟智开向韩康子索取土地。智开来到韩康子府中,对韩康子说道:“我主奉晋侯之命,整治军队,准备伐越,令三卿各割地百里,人于公室,取其赋以充公用。我兄命我前来致意,愿乞地界回复。”韩康子对日:“你暂且回去,明日我将亲自向你家主公报命。”智开走后,韩康子召集家臣计议此事。他气愤地说:“智伯打着晋侯的旗号,以割地为名来削弱三家。我欲兴兵讨伐此贼,卿等以为如何?”谋士段规忙说:“不可!不可!智伯贪得无厌,打着晋侯的旗号来削我土地,若用兵,是抗君也,他将借机加害于我家。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把土地割给他,他得吾地,必又去向赵魏索要,赵魏不从,必相攻击,我可收‘坐山观虎斗’之利。”韩康子听从了段规的意见,第二天亲自携带地图,献于智伯。智伯见图大喜,当即设宴款待。饮酒中间,智伯得意忘形,命人取出一幅“卞庄刺虎”的画卷,让韩康子观看。只见画上题着一行小字:“三虎啖羊,势在必争,其斗可俟,其倦可乘,一举兼收,卞庄之能。”韩康子一看,身上顿时冒出冷汗。心中暗想:“莫非智伯已识破我的计谋?”正在此时,智伯指着画上三虎戏嚎韩康子道:“我时常翻阅史册,列国中齐有高虎,郑有罕虎,加之足下韩虎之名,三虎全矣。”这时站在一旁的段规趋前而言道:“按照周礼的规定,卿大夫间不直呼其名。今日君对我主所开之玩笑,未免太过分了吧。”段规身材矮小,站在智伯面前,尚不及其乳部。智伯以手拍着他的头顶说:“小儿何知,亦来饶舌!三虎所吃之余,莫非就是你吗?”说罢拍掌大笑。段规怒而不言,韩康子佯醉,闭目而言道:“智伯之言是也。”即时回府。智国听说这件事后劝谏道:“主公戏其君而侮其臣,韩氏恨之必深,若不备之,祸将至矣。”智伯哈哈大笑道:“我不嫁祸于人就算不错了,谁敢嫁祸于我?”智国急道:“蚋蚁蜂虿,犹能害人,况且君相乎?主公不备,异日悔之何及!”智伯说:“我将效法卞庄子,一举刺三虎,蚋蚁蜂虿,我何惧哉!”

过了一天,智伯再派智开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起初也打算拒绝。他的谋臣任章说:“智伯向韩氏索取土地,韩康子已把百里之地割给他了,现在又向我们索要,还不如早点给他算了。”魏桓子气愤地说:“毫无理由就想夺取我的土地,我就是不想给他。”任章规劝道:“正因为毫无理由就强迫人家割地,大家一定惧怕并怨恨他。我们让出一块土地,智伯就会更加骄傲起来。一方因为得地而傲慢、放肆并丧失警惕,另一方因失地而恼怒、愤恨并精诚团结。这样以团结一致的军队来对付骄纵轻敌的人,可以预料,智伯的生命不会长久了。《逸周书》说‘想要打败敌人,一定先助桀为虐;想要夺取敌人的东西,一定先送给他们一些甜头。’主公不如满足智伯的要求,以此来骄纵他。然后我们再选择盟友,联合起来对付他。如果现在我们一口拒绝,就必然会激怒他,那么我们就要成为他的首要打击对象了。”魏桓子领悟了这些道理,也送给智伯一座万户居民的大城。

智伯见韩魏两家相继屈服,心中洋洋得意,于是想趁热打铁,去夺取赵氏的土地。当智伯的使者指名索要赵的蔡地和皋狼地时,赵襄子不假思索地予以断然拒绝。为什么赵襄子敢于抵制智伯的无理要求呢?一则是赵的力量比韩魏强,因此不像韩魏那样惧怕智伯;二则赵襄子赵无恤曾多次遭受智伯的侮辱,积怨很深,不肯屈服于他;三则赵襄子自以为才能谋略均超过智伯,他在赵封地内治理有方,深得百姓拥护。故此才敢于同智伯相抗衡。原来,赵襄子是他父亲赵简子宠爱的女奴所生,这个女奴是赵简子在攻打翟族时俘虏来的。赵简子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伯鲁,幼子就是赵襄子无恤。为了测验两个儿子的才智,有一次,赵简子对他们说:“我藏了宝符在常山之上,先取得者有重赏。”伯鲁与无恤二人便骑马跑到常山寻找。伯鲁一无所得,很快回到家中。而无恤回来时却向简子禀告说:“我已得到宝符了。”简子问:“宝符在何处?”无恤说:“从常山居高临下远眺,可以望见代地(今河北蔚县、山西大同一带),越过常山,代地是可以取得的。这就是常山上藏的宝符。”听了无恤的话,简子感到他的才智确实超群,便有废长立幼的想法。后来,赵简子把一段训诫的话分别写在两片竹简上,交给伯鲁和无恤,让他们谨慎收藏,切记在心里。三年过后问他们时,伯鲁没记住几句,追问竹简在哪里,已不知何时丢失了。再问无恤,他却能全部背诵出来,而且对答如流。问其竹简在何处,他立即从袖中掏出呈上。这样经过反复比较,赵简子感到无恤的才智品德确宴远远超过他的兄长,这才确定立无恤为他的继承人。为了让赵无恤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晋出公十一年(前464年)在智伯率晋军围攻郑国时,赵简子派无恤带兵前往。作战中无恤虽尽心尽力,但智伯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有一次智伯喝醉酒后傲慢无礼,强行向无恤灌酒。无恤不喝,他就用酒壶对无恤进行毒打,并辱骂无恤是奴婢生的贱种。赵氏群臣要为无恤报仇雪耻,请求把智伯杀死。无恤虽心中愤恨,却劝说他们不得鲁莽行事。他说:“主君所以立我为继承人,并命我率兵伐郑,是因为我能够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如果在此时此地相互残杀,岂不贻误了国家大事。”晋军回晋国后,智伯不仅毫无悔改之意,反而劝赵简子废黜无恤。过了6年,赵简子死去,无恤即位为晋卿,就是赵襄子。这也是赵襄子不肯割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智伯在赵氏那里碰了钉子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调集智氏全部兵马,同时派人邀请韩魏二家共攻赵氏,并约定灭赵之日,三分其地。韩康子、魏桓子一来惧怕智伯之威,二来贪图赵氏之地,便各引一军,随智伯伐赵。智伯自率中军,韩军在左,魏军在右,气势汹汹地向赵府杀来。赵襄子见情况紧急,忙召唤赵氏谋臣张孟谈,对他说:“智伯为人非常阴险毒辣,表面亲近,其实疏远。最近三次派人邀请韩魏二家密谈,不让我参加,一定是商议出兵攻打我。如今为避其锋芒,我们退守何地为好。”张孟谈说:“董安于乃是先主简子手下有才智的谋臣,镇守晋阳多年。后来尹铎继承他守晋阳,采取减轻赋税,充实战备等措施,把那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如今晋阳城池坚固,民心向赵,依我之见,最好是退守晋阳。”赵襄子猛然想起父亲临终时叮嘱他的话:“晋国一旦发生变乱,你要记住,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也不要以为晋阳距离遥远,一定要把那里当成退路!”于是同意张孟谈的意见,命部下延陵生率骑兵先到晋阳,然后率赵氏群臣前往。赵襄子到晋阳后,立即视察城廓、府库、粮仓,对张孟谈说:“晋阳城池坚固,府库充盈,粮食丰足,只是缺少箭矢,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臣听说董安于治理晋阳时,宫室垣墙外围都是用芦苇、栝木扎成,高至丈余,主君可以用作箭矢。”于是赵襄子命人察看,果然如张孟谈所说。这些芦苇和栝木非常坚硬,是做箭矢的好材料。赵襄子亲自检验后说;“这些材料够做箭矢用了,缺少兵器怎么办?”张孟谈说:“臣听说董安于治理晋阳时,宫室的柱子都是用炼过的精铜制成的,可以用来打制箭头和铸造武器之用。”赵襄子按照张孟谈的建议,预先准备好一切防御工具,人心日益安定。他深有感触地说:“治国之需贤臣,这太重要了。得董安于而器用备,得尹铎而民心归。上天如此垂顾赵氏,赵氏怎会灭亡呢!”

再说智伯假借晋君的名义,胁迫韩魏两家,共同出兵进攻赵襄子,很快攻到晋阳城下,时在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赵襄子见三家联军把晋阳围得铁桶一般,便与张孟谈商量抗敌之策。张孟谈进言道:“现在敌众我寡,主动出战未必获胜,不如深沟高垒,坚闭不出,以待其变。因为韩魏过去与赵无仇,此次前来参战,完全是智伯所逼迫的。另外,两家被强行割地,心中已对智伯产生仇恨情绪。所以三家同兵而不同心,不出数月,内部定会生变,待他们自相猜疑之际,再予智伯以狠狠打击,智氏还能不失败吗?”赵襄子认为张孟谈的意见是对的,便亲自抚谕百姓,表明同心协力固守城池之意。晋阳的百姓互相劝勉,同仇敌忾,虽妇女儿童也都欣然愿效死力。每当敌军攻至城前,辄以强弓短弩射之,敌至城下,则以滚木礓石击之。如此相持一年有余,晋阳城岿然不动。

智伯见晋阳久攻不下,心中十分烦闷,一日驾小车在城外巡游,行至一处叫龙山的地方,发现泉流奔涌,水势甚急。问当地居民,得知此乃晋水源头,距晋阳不足十里。智伯沉思一会儿,突然哈哈大笑道:“我得破城之计矣!”忙驱车回营,召韩康子、魏桓子商议破城办法。智伯说:“晋水发源于龙山,转而东流。如在山北开渠,将晋水西引,然后筑一高坝,待春汛到来之时,决堤放水,倒灌晋阳,赵氏将顷刻而亡。”当即命韩部守东路,魏部守南路,智伯将大营移至龙山,兼守西、北二路,以防止赵氏突围逃跑。然后以主力人马掘渠筑坝。不出三月,诸事完成,晋阳城西北的高地上,好端端地多出了一个人工湖泊。适逢春雨连降,山水骤涨,蓄水已与堤平。智伯派人决堤放水,只见那滔滔洪水,直泻而下,向晋阳城灌来。P2-5

序言

尽管人类厌恶战争,但战争却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人类发展的整个进程。

在中国,从三皇五帝,迄于民国,数千年来,发生的战争不可胜计,而较大的战争就达1000余次。这些战争,既有部落之间的相互厮杀,又有诸侯之国的激烈兼并,既有王朝内部的你争我夺,又有周边民族的侵略扩张:既有农民起义的燎原烈火,又有革命战争的风雷激荡。其中,封建军阀之间的割据大血战,构成了一幅幅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战争历史画卷。《军阀割据》一书就是从历代割据战争的史实中,择其精要,汇集成卷的。目的是让人们透过这些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搏斗与厮杀,认清封建军阀的黑暗性和野蛮性,了解割据战争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总结经验教训,更加珍惜安定团结的今天,向往和平幸福的明天。

割据战争的产生,既有深刻的政治根源,又有深厚的经济基础。首先,割据是在朝政腐败、文恬武嬉、奸臣当道、中央政权无力控制地方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战国时期,晋国衰弱,出现了以韩、赵、魏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与智氏之间的兼并战争:秦末农民大起义后形成的以项羽、刘邦为首的武装军事集团;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天下大乱,乘机而起的刘秀兄弟;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以后的藩镇连兵,等等。其次,封建社会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军阀割据势力在自己的控制区域内,获得滋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他们只要霸占一州一郡的土地,掌握那里的政权和财权,就有了扩大军队、发动战争的物质保证。因此夺取土地,实行割据,是封建军阀之间相互混战的直接目的。第三,掌握军队,是封建军阀产生野心、包藏祸心、拥兵自重、对抗中央的前提条件。一些掌握军权的将帅,把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军队,变成一己私有之物,并驱使军队为实现个人野心服务,利用军队割据地方,利用军队抢夺地盘,利用军队夺取中央政权,利用军队实行军阀统治。如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唐朝末年的朱温篡唐;元末方国珍自称草头王;清初吴三桂挑起的三藩之乱等,都是野心勃勃的将帅,利用手中军队进行叛乱或实行武力统治的。他们“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致使战火连年,兵燹频仍,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黎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封建军阀的残暴统治,较之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割据战争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危害。无论是军阀与军阀之间的战争,还是军阀与中央政权之间的战争,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一场劫难。这主要表现在:

一、战争严重破坏了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春秋战国之际,中国步入了封建社会。秦统一六国后,中国开始由诸侯割据的封建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维护国家的统一,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但是封建军阀割据战争,却造成中华民族的长期分裂状态,使统一的中国出现了金瓯残缺、山河破碎的局面。这种割据状态,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如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灭吴为止,割据战争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南北朝时期的分裂状态持续了170年;唐安史之乱至北宋建国前,割据状态持续了200余年。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分裂是历史的倒退。从这一意义上说,割据之战完全是对历史的反动。

二、割据之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军阀战争都引起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为了准备发动战争,封建军阀拼命搜刮民财,增加税收,从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的境地。其次,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或藏进深山密林,或逃奔异国他乡,造成田园荒芜,百业凋敝,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再次,军阀在作战中,纵兵劫掠,兵燹之后,往往是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出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的凄惨场景。正像《中国历代战争史》所描述的:“所至屠灭,焚荡无遗,军行未尝转粮,车载盐尸以从……极目千里,无复烟火。”

三、割据之战严重阻滞了人类的生息与发展进程。战争,对人类自身来说,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相残杀活动。割据战争较之其他战争,其残暴虐杀程度则更为剧烈,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则更为严重。大规模战争,使成千上万的士卒暴尸荒野;连年的战火,使无辜百姓惨遭屠戮;不断地扩军,使人口发展受到严重阻滞。战国时秦灭赵,一次坑杀降卒20万;东汉末年,曹操曾将徐州百姓全部屠杀,后又坑杀袁绍降卒8万余人;南北朝时,侯景乱梁,数十万居民暴尸街头;唐朝藩镇割据,田承嗣大肆扩军,州县之中几无男子。总之,在军阀长期混战中,直接或间接死于战争的人无以计数,人力资源受到极大损失,人口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人口总数为6500万左右。安史之乱后,人口总数为5291。9万人,锐减1200余万。而到唐文宗时,全国人口总数进一步下降到2500万人。从人口的急剧减少,可以看出军阀割据战争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作用。

四、割据之战严重影响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在绝大多数时间内,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但是一些封建军阀,为了实现自己的狂妄野心,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往往勾结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派军参加军阀混战,从而破坏了各民族间的睦邻友好关系,破坏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与友谊。唐代宗时,仆固怀恩反叛,曾勾结吐蕃、回纥军队进攻唐中央政权,他们一路烧杀,一路劫掠,给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唐德宗时幽州节度使朱滔,召回纥兵3000人随军作战,后为李抱真、王武俊率领的官军击败,回纥兵几乎全部战死。五代时后晋的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契丹出兵相助,自己甘当儿皇帝,结果造成后来宋辽间的长期战争。所以像这样的古代封建军阀就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冲击并发生嬗变,但这种嬗变进展得十分缓慢,农业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新旧两种经济因素的消长和冲突,使近代军阀仍有着滋生和存在的基础,然而又不能不打上时代的深深烙印,具有古代军阀所没有的许多特点。

近代军阀起于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迄于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这一时期由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构成了两大军阀体系。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主要来自“小站旧人”。据统计,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参谋队,58人中先后出了2个总统、3个总理、10个陆军总长及次长、2个巡阅使、23个护军使,他们是北洋军阀的中坚力量。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两大派系,以及稍后以张作霖为首领的奉系军阀。西南军阀主要由辛亥革命后的都督演变而来。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在中华革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后来在与北洋军阀对抗中他们自身也变成了军阀。西南军阀以滇、桂、黔系为主,包括川、粤、湘系在内。此外还有割据一方的地方实力派,如盘踞于山西的阎锡山、占有陕甘的冯玉祥等。

近代军阀割据的主要特点:一是北洋军阀始终操纵北京政府,打着统一的旗号,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其内部的勾结与对抗,也是围绕争夺中央政权而展开的。西南军阀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割据地方为其主要目标。二是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的内部组织结构,均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性。他们依靠血亲、同乡、同僚、故旧、师生的关系网,来把持军事和民政,实行封建家长制统治。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军阀集团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宗族性实体。皖系军阀倪嗣冲督皖期间,其主要血亲不下50人,“都蒙其提拔,掌握了安徽的军权政权和财政等,组成一个倪氏统治安徽的大集团”。三是近代军阀都或多或少与帝国主义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由于北洋军阀控制中央政府,所以能代表国家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卖国条约,故其卖国的罪恶更大一些。帝国主义的“分治政策”使其纷纷在中国寻找他们的代理人,而近代军阀也都找一个帝国主义作靠山。如皖系、奉系与日本相勾结;直系则与英美关系比较密切。所以人们往往把近代军阀称作帝国主义的走狗。四是近代军阀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由清代职业军官转化而来者有之:从行伍中脱颖而出者有之;在国内或国外受过近代军事教育者有之;出身于土匪、绿林者有之。不同的出身,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五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枪炮等武器比古代的刀枪等冷兵器要优越得多。因此近代军阀割据战争的破坏力、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也比古代战争大得多。

护国战争之后,大大小小的军阀拥兵自雄,自成派系。或连省以为己有,或盘踞一省称为督军,或割据某地区自称“镇守使”。大军阀往往网罗小军阀以壮声势,小军阀常常投靠大军阀以求自保。各军阀之间或相互勾结,合纵连横;或矛盾冲突,明争暗斗。“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大小兵燹,连绵不断,枪炮之声,不绝于耳。在军阀的烧杀劫掠下,百业俱废,民生凋敝,人民陷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之中。据《护法运动期间南北军阀在湖南造成的祸害》一文所载:湖南宝庆“城厢内外,及各乡百里问,凡兵队经过驻扎之处,几使家无幸免,女无完节,户少炊烟,路断行人,伤人惨目,天日为暗”。环顾国中,如宝庆者不知凡几!频繁的战乱,又造成政局的动荡。控制中央政权的军阀头目,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地变换。从1912年到1928年的17年间,内阁变更了47次,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我们在强调割据战争的反动性、残酷性、野蛮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到,从军事研究的角度去考察,几千年来,在军阀混战中,涌现出很多著名军事家,创造了大量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如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孙曹赤壁之战等,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一些军阀顺应历史潮流,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使国家由乱到治,由分裂达到新的统一,这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军阀割据/中国王朝内争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志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6191
开本 16开
页数 17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89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9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2
出版地 辽宁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