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平面下/海洋科幻名家作品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最经典海洋科幻少年读本;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吴岩作序推荐!

未来的海洋,将在人类生存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海洋是否会被人类“征服”?被“征服”后的海洋是怎样的面貌?在这方面,围绕着海上交通、浅海经济开发和深海生存等领域,众多中国科幻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凌晨编写的《海平面下》收录《海平面下》《海底人》两篇作品。

内容推荐

凌晨编写的《海平面下》收录《海平面下》《海底人》两篇作品。其中《海平面下》讲述的是:顾晓丹收到一封陌生人寄来的明信片,出于好奇心,她跟两个伙伴——唐毅和孟凯,一起来到了明信片的寄出地海南岛。在这里,三人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海洋,在感慨海洋壮美的同时却发现,由于人类向海洋无度排放污染,生态灾难“赤潮”已经越来越严重。更让三人没有想到的是,深海微生物已经蔓延至近海,开始操控人类……

目录

海平面下

海底人

试读章节

这是新年过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学生们开始陆续返校。大学门口车来人往,非常热闹。

“顾晓丹,你的信!”传达室的冯师傅冲窗户外嚷,“你这个新年到哪里去玩儿了?有没有给我带礼物?”

“有我的信呀!”一个梳麻花辫、眼睛大大的女孩凑到窗前,连声叫,“快给我!快给我!”

冯师傅一指桌角的信:“看到了没,那都是你的信。但是——”老人笑眯眯地伸出手:“我的新年礼物呢?”

顾晓丹把手里拎的纸盒在冯师傅面前晃了晃:“这里——”说着,她就走进传达室,把纸盒递给冯师傅:“新年快乐!您辛苦了!”

“不辛苦。”冯师傅乐了,看看纸盒里的礼物,“你也新年快乐。”

“新年了总是这样。我人缘真好。”见自己有那么多信,顾晓丹眉开眼笑,她将那一堆信件往书包里塞。这些信大都是贺年卡和明信片,顾晓丹一边装信,一边念上面的地址:“长沙、南京、重庆、上海……海南——咦,海南?”顾晓丹皱眉头,“海南?谁在那里呀?”她敲了敲手里的明信片,“奇怪,真奇怪。”

刚满21岁的顾晓丹有着可怕的记忆力,不但能记住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及起因、结果,连人物的对话和细微表情都过目不忘。她可以将事件绘声绘色地重述一遍,讲得甚至比当时的情形还热闹好看。顾晓丹的这个本事,有时候挺招人烦的。“你真可气,记那么清楚,想赖都赖不掉。”她的朋友们常恨得咬牙切齿。这时候,顾晓丹总是一边躲闪她们伸出来打她的“利爪”,一边咯咯地笑:“那没办法,谁让我是射手座的人呢。”那语气让人觉得好像射手座的人记忆力超群是理所应当似的!

可是,这会儿顾晓丹怎么也记不得海南有她认识的人了。她来回端详那张明信片,心里头莫名其妙地发虚,仿佛做了什么错事。她生怕冯师傅追问,赶紧离开了传达室。

冯师傅还在她身后喊:“慢点儿走!小心地上雪滑!”老人一点儿不知道这张小小的明信片将带给顾晓丹多大的困扰。

回到宿舍,顾晓丹爬到自己的床上。“会是谁呢?”她翻来覆去看那张明信片,记忆库里仍然一点儿线索都找不出,简直都要急死了。

明信片很漂亮,是一张海滨风景照片:雪白晶莹的沙滩逶迤连绵,蔚蓝的海水仿佛一块玻璃,在海水和沙滩边界,几棵高大的椰树挡住刺目的阳光。海滨宁静、清爽又明亮,让人一看就喜欢得不行。明信片后面写着顾晓丹的地址,还有一行字:

我在这儿,你来玩儿吧。

但是没有落款。“这算什么事呀,你是谁呀,叫我去我就去?!”顾晓丹把明信片扔在床上,“海南岛那是什么地方,离这里可有两千多公里呢。”

顾晓丹掉过头不理会那张明信片,可是那一行字老在她眼前晃。她忍不住又拿起卡片来,对着窗户看,这一次她发现问题了。原来那行字是这么写的:

我在这儿,你来莩胆吧。

“玩儿”下面有两个浅浅的墨印,很像是给这两个字加的着重符号。一有此念,顾晓丹越看越觉得就是着重符号,特别提醒她注意“玩儿”这个词。

顾晓丹的好奇心被完完全全地激发出来了。在好奇心方面,大概只有猫可以和她媲美了。据说好奇心会害死猫,那么顾晓丹的好奇心大概会害死一群猫。P2-4

序言

中国海洋科幻的新推动

吴岩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也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海洋控制着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供给和运输通道,更调控着天气变化进而影响食物的产量。生活在一个具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度,中国人跟大海的交往由来已久。对海洋神秘辽阔的讴歌,跟对海洋变化万千的慨叹,早已交汇成一幕幕壮丽的音画。在所有这些关于海洋的抒写中,科幻文学无疑是最鲜为人知却最充满内涵的领域。

早在清末民初,科幻小说家就已经开始海洋故事的创作。吴趼人的《新石头记》(1905年)中,就写有乘坐潜艇下海观察洋底的精彩段落。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1908年),直接描写了发生在未来的一系列海战。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科幻文学几经起落,但海洋题材的作品时有出现。这些作品中,人们将对生活的渴望、对发展的渴望聚焦于海洋,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民族带来更多亲近海洋的机会,也会造成种种可能的前进障碍。海洋似乎成为了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战场。

那么,中国海洋科幻小说具有哪些特点呢?

饱含着对未来海洋生存的多种憧憬,当然是第一个重要特点。未来的海洋,将在人类生存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海洋是否会被人类“征服”?被“征服”后的海洋是怎样的面貌?在这方面,围绕着海上交通、浅海经济开发和深海生存等领域,众多中国科幻作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各种各样的海洋船舶,使中国人的航海梦想被激发,重新开启一个新的大航海时代的意愿得到了满足;各种海洋开发技术的变革,给未来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福利,也引发了灾难;潜藏深海的来历不明的生化基地,终止了我们亲近海洋的进程……至少对海洋科幻作家来讲,未来的海洋生存包含了美景,也危机四伏。

中国海洋科幻小说的第二个特点,是充满了对亲近大海之人的崇敬和赞美。在这方面,最值得提及的作家就是郑文光。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海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存在。但这种存在,不是简单的蓝蓝天空下的浩瀚大洋,恰恰相反,郑文光笔下的海充满了地方特色,这种特色既来自海洋本身,也来自滨海的人们。

将大海当作一种象征物来塑造,是中国海洋科幻小说的第三个特点。例如,刘兴诗的《美洲来的哥伦布》,虽然表面上谈印第安人借助独木舟横渡大西洋,但内中暗示的则是第三世界对第一世界构造的当代史的不信任。逆袭过程的本身,彰显了另一种历史的存在可能。

我认为,中国的海洋科幻创作还远远没有达到它的设计极限。无论是近期未来还是远期未来,海洋科幻的题材都还留有丰富空间。近几年来,有关“一带一路”的构想正在从设计走向现实,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构“丝绸之路”,能带回遥远的丝路的激情吗?能带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吗?所有这些问题,都等待着科幻作家们踊跃做出回答。

为了全面回顾和展望海洋科幻的成果,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大连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套海洋科幻丛书,我感到特别高兴。丛书中收集了新中国科幻文学领域中一些最重要的科幻作家的重要作品。这其中的许多,我都认真读过且记忆犹新。我觉得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为新世纪中国海洋科幻的繁荣带来新的推动,能促进全新风格和内容的海洋科幻不断涌现。

是为序。

2015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平面下/海洋科幻名家作品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凌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508811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1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2015091753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1
16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