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色风景(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缥缈的山云,迭涌的海涛,月下的春山,暮秋的红叶,白雪莹莹,清泉淙淙,幽篁积翠,平湖摇青,山涧,青峡,碧渊,晚照,崖,雾,晓,夕……一幅幅精美的绘画,一段段简短的带有散文诗性质的说明文字。这就是《青色风景》一书的总体风格。

《青色风景》是日本当代著名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东山魁夷的画文集。书中还收录了他青色调的画作50多幅。

《青色风景》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推荐

《青色风景》是东山魁夷画文集色之风景三部曲之一。

翻开《青色风景》一书,围绕青色世界的憧憬之旅,让我们与画家在色彩的丛林中同度静谧的时光。青色风景,橙色风景,以及白色风景。

《青色风景》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1

月宵

一九四八年

战时疏散到落合村(山梨县),这是从那里的农家所见风景。当时我就开始留意观察普通景物。当我倾心于静谧的自然风景时,风景便化为回声同我呼应。很长时间里我都没意识到身边最近的地方就有创作题材。

2

乡愁

一九四八年

得自信州茅野郊外偶然过路时的寥寥几笔素描。风景委实普通至极,而感觉上反而拨动了我的心弦,认为这是表达乡愁这一主题的最为常见的风景。画面之所以以青色为基调,是因为青色具有的性质强化了我的意图。

3

一九五○年

昭和二十五年(一九五。年)的作品。得自青森县八户种差海岸一座牧场写生。动笔创作时无论如何都想再去那里一次,遂从上野动身。

十几年前的路相当不成样子,但我保留原样,使之向远方山丘伸展开去。“到底来对了!”我出声说道。我想在夏日清晨的空气中创作仿佛静静喘息的画面。对我来说,这幅作品象征的世界观既是我四方游走的终点,又是重新起步的起点。那是绝望与希望交织的通向遥遥远方的一条路。

4

冬影

一九五八年

原野尽头的杂木林静静映在水面。北海道川汤郊外的山毛榉林。为了用深青色画水而在其同上端谐调方面费了许多心思。水面投影的复杂、岸边树干的简练——用意在于二者的对比。

5

青潭

一九五八年

早春某日在法师温泉后山散步时来到幽静的潭边。青绿色澄澈的水、白色的榉树干、对岸略呈褐色的斜坡——让我感觉出同日本古典色感相通的色彩。我为之倾心的是青潭具有的神秘感及其装饰美。

6

春宵

一九五九年

试图以一座松树岛及其倒影这一构图表现梦幻感。画幅中岛的配置也颇费斟酌。

7

青韵

一九六○年

青一色的山峡间一道瀑布飞流直下。较之幽静深谷中的瀑布声响,绿树的形态、青绿色的微妙变化交相呼应的无音合奏更让我动心。取名青韵,意即在此。

8

绿树岗

一九六一年

山冈是绿色的,无处不绿。

一条山路映着天空的亮丽绕过山麓。

9

万绿丛中

一九六一年

眼望猪苗代湖的湖畔清晨。初夏晴好的早上,山峦的远影,树木的新绿,即将沐浴晨晖的湖水——静谧清澄的一刻。

这是昭和三十六年(一九六一年)受宫内厅之托为新落成的吹上御所创作的画幅。从陛下希望画的阿苏、那须、翁岛三处之中,选此翁岛风影谨作。后来得知那是陛下新婚当时别有忆念之地。

10

乌普萨拉风景

一九六三年

风影流移的荒野,

深色针叶树处处相伴而生。

白桦纤细的枝条伸向天空——

北方岑寂的抒情,以及祈祷。

11

白夜

一九六二年

面对波斯尼亚湾的瑞典的河口。

五月已经过半,北国进入白夜季节。  深夜里打开海湾一侧的窗扇,

隐隐泛白的静谧世界就在那里。

12

白桦林冈

一九六三年

天空一片湛蓝,

白桦树干白莹莹浮现出来。

繁茂的枝条装点着嫩芽,

山冈上草叶初萌。

我一边攀登白桦林坡路,

一边想像点点小花镶满这里的日子。

P10-32

序言

自然与色彩(据魁夷手记)

东山须美

日本列岛南北狭长、气候温润,日本的风景因而多姿多彩。色感柔和,自然纹理细腻——有别于在大陆干燥空气中看上去鲜明的景物——即使美术作品也是如此。既有大和绘的优雅和水墨画的枯淡,又有如等伯、宗达、光琳那样,同一画家留下不少彩色画和水墨画兼而有之的作品。日本画的色彩,自古以来最常用的有“群青”与“绿青”两种。乃是以孑L雀石粉末制作的矿物颜料,颜色固然相当鲜明,但并不给人以华美之感,有的是沉稳与深厚。如日本海,我认为其颜色即是“群青”与“绿青”,而那其实意味将“群青”与“绿青”混合后得到的微妙色感。以前画的新宫殿壁画《晨潮》,便是由“群青”与“绿青”这种矿物颜料相当粗的粒子混合而成的浓彩画面。

最近完成的唐招提寺御影堂障壁画也画的是山与海,用的同是“群青”与“绿青”。但选择的是细粒子,并且不是拿来就用,而多少烧了一下,使之呈现古雅色调。

我的许多作品都以青色为基调并以此统一,也可以将青色世界视为我的特质。而且,我认为青色在性质上能够顺利往水墨世界过渡。可是,对于战后始终以大和绘彩色技法为基础不断一层层涂抹矿物颜料的我来说,理所当然,完全以墨色绘画绝非易事。每次观赏中国和日本过去的水墨画名作,我都为其深远的意境所打动,使得我对水墨画的向往之情愈发无可遏止。但我静等时机成熟,以便以极为自然的形式创作水墨画。

现在,我终于向水墨画迈人一步。我希望日后沿这条路走得更深更远。不过,我无意丢弃色彩——古云“墨有五彩”。

我甚至有一种预感:水墨画创作将使我面前出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色彩世界。

(选自一九七○—一九八○年创作唐招提寺障壁画期间的魁夷手记。东山须美)

后记

一片冰心在玉壶

林少华

灯下,我小心翻开东山魁夷三册风景画集:《青色风景》、《橙色风景》、《白色风景》。一幅幅印制精美的绘画映入眼帘:缥缈的山云,迭涌的海涛,月下的春山,暮秋的红叶,白雪莹莹,清泉淙淙,幽篁积翠,平湖摇青,山涧,青峡,碧渊,晚照,崖,雾,晓,夕……。最后,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两幅画上:一色淡青中间闪出一条泛白的路,一道清溪悠悠流向远方——《路》、《乡愁》。

安宁、静谧、平和、温情脉脉,而又深沉、庄重、肃穆、超尘绝俗。我被画作的意境征服了。繁琐的日常和得失的困扰渐次远逝,屏息步入玉洁冰清的圣境。我想,在悠扬的古乐曲声中,捧一杯清茶打开先生的画文集,恐怕任何焦躁甚至暴戾的心情都会平复下来……。

那么,这样的绘画是如何产生的呢?或者说画的背后跃动的是怎样一颗心灵呢?幸好东山先生不仅是日本画坛的艺术巨匠,同时也是为文高手。他在作画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清丽优美的文字。

观赏、捧读当中,不难看出东山先生作画的过程就是对美、尤其对日本美的寻觅和发掘的过程。他始终在思索:日本美究竟是什么?它同西方美、同中国美的区别究竟何在?品其画读其文,不难窥见他在这方面留下的思索轨迹。综合起来,或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传统审美意识或“日本美”一般不尚崇高、雄浑、豪放、恣肆、飘逸和洒脱,而更注重简洁、质朴、洗炼、静寂、冲淡和优雅。日本人这方面的感受和表现力也分外敏锐细腻。较之西方美的昂扬、凌厉和工致,它显得内敛和朴实;较之中国美的大气、写意和深刻,它显得本分与谦和。表现在绘画构图上,日本风景画很少“从开阔的视野收纳风景,而大多撷取自然的一角”,以更充分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和,表现造化的微妙。尤为可贵的是,他绝无孤芳自赏的狭隘。对西方文化的憧憬、对中国文化的倾心和对日本美的执著,可以说是其精神世界赖以形成的要素。而东山艺术也恰恰诞生于东与西、汉与和相吸相斥的驳接点。相吸产生交流和互补,相斥产生刺激与紧张。这种离心力和向心力对撞进射的火花,激活了日本美的生命,催发了东山艺术的特质。也是因为他留德两年学的是西方美术史,画里行间不乏这方面耐人回味的创见。川端康成评价说:“东山沟通了东方与西方、北欧与南欧、日本的南方和北方,是他筑就了近代日本美学的基调。”这并非溢美之词。

其次让我动情的,便是画中文中那化解不开的乡思。不妨说,他作画的过程就是对心中故乡寻觅的过程。大而言之,包括对中国大陆这个“心之外故乡”的向往。而唐招提寺“障壁画”的创作过程,就是先生对这一“心之外故乡”苦苦寻觅的过程。当然,更多的乡思还是对“心之内故乡”日本故国一草一木的挚爱。看罢掩卷,眼前不由浮现出一个在山间和乡间小路上踽踽独行的背影——老人永远在寻找心的归宿,挥之不去的永远是那一缕乡愁。如先生自己所说,他的画所以在海内外引起人们的共鸣,大约就是因为在现代社会的浮躁、杂沓和喧嚣中唤起了人们心底沉睡的乡愁,给人的心灵以深层次的抚慰,让人对万物产生慈爱、悲悯与亲近。

可以断定,先生作画的过程,就是心灵净化的过程。诗为心声,画为心境。没有一尘不染的心境,绝对产生不了超尘脱俗的画境。其画其文,让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感觉到他的心灵是何等澄明洁净,何等纯粹真诚,正用得上我国那句古诗:“一片冰心在玉壶”。他启示我们,心的净化、心的纯粹、心的安宁——舍此别无通往艺术圣殿之路。其实,他本人并不幸运,家道中落,父母失和,兄弟早逝,不到四十岁,至亲尽皆去世,而他本人又体弱多病。真正得到画坛承认,也基本是在四十过后。然而先生绝不怨天尤人,他所铭记的只是人们的善良和关爱。在经济拮据尤其母亲和弟弟需钱治病的日子里,他也不是没有急于成名求利的念头。但他很快意识这将毁掉艺术。不言而喻,一个活了近一个世纪的人不曾经历坎坷和磨难是不可想象的。难得的是在坎坷磨难中保持一颗纯净的心。

心无杂质,人也才变得宽厚和谦虚。先生的作品,绝无剑拔弩张、顾盼自雄的傲气,甚至不见笔底生风的气势与潇洒。在他所描绘的自然风物面前,先生谦恭得近乎拘谨,虔诚得近乎教徒。动笔之前,往往沐浴斋戒。唯其如此,面对先生的绘画与文章,我们才感到尘虑顿消,宠辱皆忘,物我两空。

东山魁夷先生一九○八年生于横滨,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专业。自一九三三年赴德国留学二年,专攻欧洲美术史。一九五六年获日本艺术院奖,一九六九年获每日艺术奖,同年被授予文化勋章。一九七七年在法国举办画展,展出为唐招提寺创作的“障壁画”(隔扇画)。翌年来中国展出,为“文革”后第一位来华举办个人画展的外国画家。一九八五年获德国政府颁发的“世界优秀画家”荣誉。先后为皇室东宫御所、吹上御所、新宫殿和唐招提寺御影创作壁画和“障壁画”。另有《与风景的对话》、《白夜之旅》、《我游历的河山》、《马车哟,慢些走》、《唐招提寺之路》等多种散文集行世。

令人沉痛的是,东山先生已于一九九九年五月乘鹤西去,享年九十岁。青岛出版社决定引进这套画文集,无疑是对先生最好的怀念。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于窥海斋

时青岛云淡风轻蔷薇似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色风景(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东山魁夷
译者 林少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86595
开本 16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6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2
19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