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书籍史传馆 - 老舍的京韵传奇
内容
内容简介

老舍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多部。本书作者于昊燕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老舍的研究,写作了多篇关于老舍的研究文章。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而该书则采用随笔散文的笔调,深情地记叙了这位“语文大师”辉煌的文学生涯和极其简朴的一生。

作者简介

于昊燕,女,文学博士,山东人,现居大理。在《当代文坛》、高校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文学评论、文学研究论文数十篇,也发表散文与小说,出版有学术专著《童年经验方程式——贫穷与文学叙述之老舍个案研究》等。人们总说寒窗苦读。可是,我那大理的窗前,总有麻雀停留,西是苍山,东是洱海,风花雪月是永恒的书签。

精彩书摘

小杨家胡同的树叶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台阶的砖缝里露出了一小丛嫩绿的香蒿叶儿,天高云白,一行北归的大雁,发出清亮的鸣声。街门门楼是用瓦摆成了一些古钱的,在似水流年中那些古钱早已歪七扭八的,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

1

多年之前,老舍在《四世同堂》这本书中满怀深情地描述过一个叫小羊圈胡同的地方。

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仑布看到海上有漂浮着的东西才敢更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长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围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三倍,这便是葫芦肚儿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这还待历史家去考查一番,而后才能断定。

多年之后,很多人来到北京西城像哥伦布一样寻宝觅踪,发现这里有一个叫“小杨家”的胡同,它的西口在新街口南大街上。就是这条胡同,我找了许久。胡同口已经拓宽了,但依然不起眼,胡同口的几家店铺正在装修,更是把胡同口给掩藏了起来。图片01

第一次来到小杨家胡同的时候是腊月,我还是个穿着鹅黄羽绒服的学生,钟爱《四世同堂》,对老舍充满了热烈的敬仰,他轻妙睿智的话语能让我持续发出欢乐的笑和一点刻薄的快意。我像所有追星族一样激动地走在小杨家胡同里,心潮澎湃,东张西望。胡同很小,街道也不直,进了胡同向前走了二十几步就碰上一面墙,连着拐几个九十度的硬弯后,看到一个豁然开朗的小空场,周围分布着七八户人家。过了小空场又是一个马蜂腰般的小胡同,细而直地往北伸去,到了最北边有一个更大的空地儿,它的东南面便是有名的护国寺西廊高大硬实的红墙。护国寺只遗留下个金刚殿,挂了个文物保护的牌子。殿后边是家宾馆。图片02

出了胡同的东口向北走,要不了多远是积水潭。我用脚步丈量着早已湮没在时间尘埃里的老舍幼时在胡同里玩耍、去积水潭去护国寺的足迹,赵子曰、张大哥、祥子、虎妞、小福子、祁老太爷、大赤包儿、瑞宣、程疯子、王利发……他们在我身边擦肩而过,熙熙攘攘。

我拿着一张民国十七年的地图寻踪觅迹,胡同里的居民略带热情与宽容地看着我,轻声说:小日本又来了。

经常有外国人到这里来寻找老舍童年的印记。以日本人居多,甚至有些日本人拿着尺子一厘米一厘米地量过去。

我停住,羞涩地笑着看他们。他们彼此对视着说:她听得懂中国话!

我说:我不是小日本。

他们说:韩国人?

我只好说:中国人!山东大妞!

大家依然热情,不待我再开口,就经验丰富地指着胡同尽处说:8号,8号。真是善解人意啊!图片03

8号院的门楼早已倒塌,换了红漆的防盗门。经过百年沧桑,原来的房屋早已不见,但还保留着当初的格局,细长的一条,南北房亲密相对,顺着过道,走到尽头,是一间农村样式的厕所,只是没有猪,外观也体面一些,看起来像个简易储藏室的模样。房子隔成几个平米大的多个小间,租给别人,里面都是双层床,只容一个瘦削干枯且前后平面的人转身。透过南屋的玻璃窗,看见一个年轻人坐在下铺看着本页角卷曲的杂志。有个眼影涂得蓝蓝的女孩出来,很客气地请我反映一下外来打工者住宿艰难的情况,并且热情地给我吃水果。图片04

我带着朝圣的情感仰望着小院子里一长条灰蓝的天空,等待鸽哨悠长的回声。

……

前言/序言

于昊燕

书似乎总要有个序言,若美女打扮戴顶帽子。

某天,接到朋友电话,问我可有兴趣写一本关于老舍的书。

我说乐意之至。

我喜欢阅读老舍的作品。那是一座城,有形状有质感有重量,透过文字去抚摸中国北方苍凉的历史、沉重的古都与黄土塑成的人的灵魂。

我喜欢回味老舍的人生,他是从贫家走出来的草根,如同北京城墙砖缝中的小枣树,土壤、营养都贫乏到极点,可是他顽强如铁,骄傲成长。当岁月的浮尘如落叶随风飘去,老舍生命的脉络是春的憧憬,夏的明亮,秋的澄澈。

这本书,是我认识的老舍。

而我,是一个生于70年代热爱文字热爱生命温度的平凡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书籍史传馆 - 老舍的京韵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昊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43041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4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30
CIP核字 2014178629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6
176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