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彩绘国学:史记
内容
亮点展示

详情.jpg

内容简介

《史记》是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其书与它的作者司马迁一样充满了魅力。司马迁在父亲的临终嘱托中接下了修著史书的担子,一直勤勉努力,但却因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而招致富刑。他的人生充满着悲剧色彩,因此《史记》中有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氛5他渴望侠义能救他脱离牢狱,因此《史记》富有传奇色彩。司马迁的经历,给《史记》打上了浓厚的个人烙印,使其不仅在中国史学史上地位崇高,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录

本纪

五帝本纪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世家

越王勾践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留侯世家

列传

伍子胥列传

商君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刺客列传

前言

《史记》是中国最伟大的史学著作之一,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一部文学经典,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中期夏阳(今陕西韩城市南)人,生于约公元前145年,卒于约公元前90年。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世代史官的家庭,自幼受父亲司马谈的学术思想熏陶。司马谈为汉武帝时太史令,他为处于国家一统、国力强盛、百废俱兴的时代,却未能写出一部像《春秋》那样的传世之作而十分愧恨,于是临终前交代司马迁“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三年后,司马迁继父职担任太史令。为了撰写史书,司马迁可谓是耗尽了毕生精力。他大量搜集文献材料,二十岁就开始四处游历,足迹几乎遍布西汉王朝的全境,考察过很多古代遗迹,搜集了诸多古代逸闻,从而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材。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当司马迁四十七岁的时候,因李陵事件而招致宫刑。受宫刑一事给司马迁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耻辱,但也使他的思想获得了净化和升华。从此,司马迁的眼光更敏锐、更有洞察力,也更专注于完成这部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正如他在《报任安书》中所说:“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矢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几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是因为有如此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支撑着他艰苦卓绝的编写创作工作,由此也给中国历史学留下了一部光辉不朽的著作。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共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当时人类思想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司马迁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用一系列故事塑造了无数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客观态度记述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一股浩荡于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史记》之所以为后人所重,不仅因为它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更因为它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划时代的文学巨著。为了再现历史,《史记》中的很多传记是用故事构成的。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蔺相如完璧归赵、孙膑教田忌赛马、荆轲刺秦王等。

此外,《史记》中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读者完全可以从文字中感受到历史,如当时之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这些意味着《史记》总结历史、记载历史,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大量描写,反映和推究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使人们得以在阅读中思考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同样有着无尽的启发。

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本书正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阅读这部巨著的需求推出的普及本。本书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

全部“译文”均由当代专家学者精心编译,准确深刻且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希望您通过本书,能从全新的角度理解这部史学、文学名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彩绘国学:史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西汉]司马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710476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1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5: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