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励耘书屋问学记(增订本史学家陈垣的治学)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他的学术著作成为中国现代史学的经典,其博学专深的治学道路和朴素、严谨的学术风格,为年青的后来人树立了楷模。本书收有他有学生、助手在他百年诞辰纪念前后写的回忆文章,共12篇。这些文章介绍了他的治学经验、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学术成就和品德、作风。

内容推荐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自幼自学,曾习西医。参与创办广州《时事画报》及《震旦日报》。民国成立,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定居北京,后专意治史。曾自题书斋名“励耘书屋”。其著述宏富,先后在辅仁、燕大、北大、师大教学数十年,学生遍布海内外。他的学术著作成为中国现代史学的经典,其博学专深的治学道路和朴素、严谨的学术风格,为年青的后来人树立了楷模。

1982年《励耘书屋问学记》出版,辑入援庵先生的学生、助手或同事撰写的回忆文章。此次增补修订,新补郑天挺、单士元、史念海、周祖谟、杨志玖等陈氏门下弟子的问学记,讲述当年受业聆教的情景,娓娓叙来,历历在目,颇为感人。

目录

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陈垣

——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应届毕业生谈话纪要

谈谈文风和资料工作/陈垣

家书(摘录)/陈垣

深切怀念陈援庵先生/郑天挺

陈垣同志的史学研究/陈乐素

陈垣先生的学术贡献/蔡尚思

回忆陈援庵师/单士元

励耘书屋问学回忆/牟润孙

——陈援庵先生诞生百年纪念感言

忆吾师援庵先生/那志良

陈垣先生的学识/柴德赓

要继承这份遗产/白寿彝

——纪念陈援庵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回忆我的老师援庵先生/赵光贤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杨殿询

——励耘书屋问学忆记

回忆陈援庵老师的治学和教学/陈述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启功

——陈垣先生诞生百年纪念

忆先师陈援庵先生/史念海

怀念一代宗师援庵先生/周祖谟

励耘书屋私淑记/杨志玖

“书屋而今号励耘”/刘乃和

——学习陈援庵老师的刻苦治学精神

援庵先生治史的方向/郭预衡

回忆听援庵先生讲课/张守常

励耘书屋问学札记/史树青

为“智者不为”的智者/来新夏

——记陈培师

励耘书屋受业偶记/李瑚

陈垣先生主要著作目录

增订本编者后记/陈智超

试读章节

我们研究历史科学,需要知道的知识幅度很大,要了解古今中外,还要有自己较专门的学问。如果样样都去深钻,势必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反使得样样都不能深,不能透。但是也不能只有专精,孤立地去钻研自己的专业,连一般的基础知识都不去注意,没有广泛丰富的知识,专业的钻研也将受到影响。学习历史也是如此,中国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不了解世界历史,学中国史就必然受到限制,就不能很好地懂得中国。研究宋史,不知道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则宋史也学不通。研究任何朝代的断代史,都不能没有通史的知识作基础,也不能没有其他必要的各方面的知识。

不管学什么专业,不博就不能全面,对这个专业阅读的范围不广,就很像以管窥天,往往会造成孤陋寡闻,得出片面褊狭的结论。只有得到了宽广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解决问题。不专则样样不深,不能得到学问的精华,就很难攀登到这门科学的顶峰,更不要说超过前人了。博和专是辩证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要很好地结合,在广博的基础上才能求得专精,在专精的钻研中又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中国历史资料丰富,浩如烟海,研究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的书都看完,但不能不知道书的概况。有些书只知道书名和作者就可以了,有些书要知道简单的内容,有些书则要认真钻研,有些书甚至要背诵,这就是有的要涉猎,有的要专精。世界上的书多得很,不能都求甚解,但是要在某一专业上有所成就,也一定要有“必求甚解”的书。

同学们毕业之后,当然首先要把书教好,这是你们主要的任务;另外,在自修的时候,可以翻阅一下过去的目录书,如《书目答问》、《四库总目》等。这些书都是前人所作,不尽合于现在使用,但如果要对中国历史作进一步的研究,看一看也还是有好处的。

懂得目录学,则对中国历史书籍,大体上能心中有数。目录学就是历史书籍的介绍,它使我们大概知道有什么书,也就是使我们知道究竟都有什么文化遗产,看看祖遗的历史著述仓库里有什么存货,要调查研究一下。如果连遗产都有什么全不知道,怎能批判?怎能继承呢?萧何入关,先收秦图籍,为的是可以了解其关梁阨塞、户口钱粮等,我们作学问也应如此,也要先知道这门学问的概况。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古人都有什么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钻研时才能有门径,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就可以较容易地找到了。经常翻翻目录书,一来在历史书籍的领域中,可以扩大视野,二来因为书目熟,用起来得心应手,非常方便,并可以较充分地掌握前人研究成果,对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会有帮助。

现在青年,有很好的机会,就是有参加实际锻炼的机会。四年来,你们在党的教育下和实际锻炼里,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提高了政治觉悟,有了比较明确的观点,善于分析问题,可以更好地明辨是非,又得到书本上得不到的活的知识,这都是最重要不过的。

有人说,有些青年基础知识差,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们在校四年虽已经打下一些基础,但我们要更高地要求自己,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多注意。基础知识好比盖房时的地基,地基不打结实,房子就会倒塌。我国各行各业都有注意基本训练的优良传统,拳术、武术,初学时要花很多时间练好一招一式;戏剧科班,先学唱做念打,先练基本功。读书更是如此,古人读书,先背诵一些基本书籍,写字先学会拿笔和写字姿势,讲究横平竖直,作诗先学作联句对句,学习诗韵。研究一门科学,基本知识更是起码条件,不打好基础,就好像树没有根。当然前人对基本知识的要求与我们现在不同,但尽管有不同,而基本知识总是应当注意的。如学习历史,就必须学会阅读古文,要至少学会一种外语,而且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在哪些方面还没学好,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多努力。

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必须经过自己钻研和努力,没有现成的。只要踏踏实实地念书,就会有成绩,不要以为学问高不可攀,望而生畏,但也不能有不劳而获的侥幸思想。

不管别人介绍多少念书经验,指出多少门径,但别人总不能替你念,别人念了你还不会,别人介绍了好的经验,你自己不钻研、不下工夫,还是得不到什么。而且别人的经验也不见得就适用于自己,过去的经验,也不一定就适用于今天,只能作为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读书的时候,要作到脑勤、手勤、笔勤,多想、多翻、多写,遇见有心得或查找到什么资料时,就写下来,多动笔可以免得忘记,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不少东西,有时把平日零碎心得和感想联系起来,就逐渐形成对某一问题的较系统的看法。收集的资料,到用的时候,就可以左右逢源,非常方便。

学习是不能间断的,更是不能停止的,要注意学习政治,学习经典著作、毛主席著作,并要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要不怕艰难困苦,作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要谦虚,不要以为自己是北京师大毕业就看不起人;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大学毕业,学习得就已经够了。毕业只是在学校学习阶段的结束,更长期的新的学习阶段,还是刚刚开始。我已八十二岁,越学习越觉得自己不够,你们连二十八岁还不到,应该学的东西还多得很呢!要趁着年富力强的时候,刻苦钻研,努力读书,时不待人,到了八十二岁再学,总是太晚了。古人传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这毕竟是极个别的事情,你们不要等待、观望,要趁着年轻,脑力、体力都好的时候,抓紧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待人。

P3-5

后记

三联书店于1982年出版了《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一书,收录了陈垣(援庵)先生十位学生的十二篇问学文章。出版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重印过一次。

陈垣先生逝世已经三十五年,这部书的出版也已经二十四年,现在已很难找到了。二十四年,对于读者来说,应该算过了一代。当年阅读过这部《问学记》的青年,现在已进入中年,进入事业的成熟期,而新一代的读者群已经产生,将来还不断会有一代又一代新的读者涌现。

大浪淘沙,自然界是如此,人类社会是如此,学术界也是如此。时间的大浪,历史的大浪,不断把那些学术的渣滓、浮土冲得无影无踪,而真正的金子却越冲越亮,不断闪耀出它的光芒。

陈垣先生是一位大史学家,他的史学著作经过几十年的检验,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价值,他的许多著作近些年不断重印就是明证。他也是一位大教育家,在七十四年的教育生涯中不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了大量栋梁之材,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因此,增订再版这部由亲身受过他的教育、并且在学术和教育两方面卓有成就的学生撰写的《问学记》,以适应现在和将来的读者的需要,很有必要。

这次编辑《问学记》增订本,我们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增加了陈垣先生自己谈读书、治学经验和学风的两篇讲话和几封论学的家书摘录。

二、按照一人一篇的原则,删去了两篇。

三、增补了十一位陈垣先生受业学生的文章。这样,这部增订本所收文章的作者,就包括了他在不同时期,在平民中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教过的学生。

四、按照各位作者出生年月的先后编排文章的顺序。

五、对健在的作者,按照他们的意愿,或则对文章不作任何改动,或则对个别文字作修改。对已经去世的作者,也尽量联系他们的亲属,通报增订本出版的信息;现在还没有联系上的亲属,本书出版后,请直接与三联书店编辑部联系,他们将会按规定致送样书及稿酬。

六、原书末所附长篇《陈垣同志已刊论著目录系年》,每种论著都详列各种版本,对研究者是宝贵的资料,对一般读者不一定适用;而且二十多年来又发现了不少过去未曾著录的陈垣先生的著作。因此,我们代之以一篇简明的主要著述目录,版本以读者较易找到的为准。

七、原本载有照片两帧、手迹两种,原件已无法找到,复印又影响效果,另选四种代替。

希望本书的出版对有志于学的读者能提供富有教益的启示。

陈智超

二oo六年三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励耘书屋问学记(增订本史学家陈垣的治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智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5395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7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