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申喉4855(风云)
内容
试读章节

78岁的徐匡迪依然儒雅亲和、思路清晰。他生逢战乱,在日寇飞机的不断轰炸中,出生在逃难路上。抗战胜利后,从昆明回到杭州完成小学与中学学业。因为喜爱音乐,高考原打算考艺术院校,但最终在建设新中国的激情鼓动下,考进了全国重点大学——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当年还不知冶金为何物,第一次看到炼钢炉还吓了一跳的徐匡迪,后来成为冶金领域权威专家。

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出访欧洲,被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一眼看中,回到上海即调任市计委主任,从此跨出教育界。1995年初,徐匡迪当选上海市市长,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底,赴京出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再次回归学术领域。

当时初到北京,工程院还没有自己的办公楼。一次去见朱总理,说起在宾馆办公,朱镕基说:“徐匡迪你好大的胆,中央刚出了红头文件,不许在宾馆办公。”徐匡迪说:“面积不大,4乘14,就是4个14平方米的标准间。一间是我的办公室,一间会议室,一间卧室,还有一间秘书住。采光不好,白天晚上都要开灯,只有一件事情不错,有4个厕所。”朱锫基听了哈哈大笑,说:“趁这两年财政还有点钱,你想办法去造个办公楼吧。”

徐匡迪说他还算人缘好,当时北京市很支持,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张百发更是不遗余力,选了市中心这块棚户区,到2007年就建成了。现在工程院办公楼是北京著名的绿色建筑,水是循环利用,屋顶有太阳能板,能耗是一般标准的1/3。

2008年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2010年卸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现在还担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常常被请到中央部委开会。但只要不外出,他每天必到工程院上班,有时周末也去。他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挂着获聘英美俄瑞典等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的证书。世界主要工业国中唯缺德国,徐匡迪笑道:“那是因为德国没设工程院。”

问起他有没有回沪定居的计划,徐匡迪说快了,忙完手上几件大事,就把北京的房子退还国家,回卜海了。

一次出访改变了人生轨道:喜欢市场经济却当上计委主任

高渊:你当过教授、大学校长,也当过上海的高教局长、计委主任、市长,后来又当中国工程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现在到各地去,别人一般怎么称呼你?

徐匡迪:中国人的习惯,都是以最高的头衔来称呼的,像你出去人家总是称主任。我现在出去人家称主席了,因为当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嘛。但是我回到上海,大家都叫我徐市长。这点我很满意,说明认同我。我回到学校都叫我徐老师,我还是个教师,不是虚的、空头的政客。  高渊:更喜欢别人怎么称呼你?

徐匡迪:我现在也很难了,别人称呼我什么,也不是我喜欢就能够决定的。其实在所有我做过的这个工作里面,最难忘的,还是在1992年到1995年,担任上海市副市长兼计委主任这一段。因为这一段时间,正是上海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

那时计委是矛盾焦点,不到晚上11点离不开办公室,门口常有人排队。因为要批项目,批了项目就有钱,就可以做各种事情。计委又是市里主要决策咨询机构。比如现在要做“十三五”规划,还是发改委搞。我去计委的时候,上海一年可以用来建设的资金只有37亿元,几乎所有的部门都来要,那肯定打破头啊!

后来我们提出,计委不做具体项目的评审人,而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具体要求来“切蛋糕”,最终由市委常委会来决定。这样一来,就是反过来我们来催各部门了,为什么项目还不定下来?计委也就不分钱了,而是来调度资源。为了做好资金调动,后来成立了一个上海国际投资公司,把钱放在它那里,计委可以管理。

另外,计委还要思考怎么把资产变现。比如说我们建了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向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各借两个亿。按当时官方汇率,相当于20亿元人民币。我们建好以后收费通行,请一家香港的资产评估公司来估值。他们算下来每年回报率是12%,8年可以回本,按股市评估市场现值52亿。我马上向市里汇报,我说这个钱与其白白放着,不如卖掉49%的股份,变现的资金可以继续造徐浦大桥、卢浦大桥。

这个做法和后来的BOT(编辑注:“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模式”)还有点不一样。BoT是从建设开始,建设、经营和转让一条龙,这个做法是把已经建成的东西出售一部分,实际上赚得更多。还有就是决心要让上海成为要素市场的聚集地。所以从1990年开始,我们建设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人才市场、钻石市场等。我离开计委的时候,已经有八九个全国性要素市场。我觉得这些做法的根本,就是要转变计委的职能,再也不要成为矛盾的焦点,总是弄到晚上11点下班了!

高渊:听说你当上海市计委主任是缘于一次出访?

徐匡迪:是的,那是1990年底,朱镕基带队出访欧洲,他当时是市委书记兼市长。他提了一个要求:我们对外要有新形象,我带出去的团员都要讲英语,不要翻译,行不行?当时他亲自挑选,原来是没有我的,因为这次出访主要是为招商引资。

高渊:你当时是上海市高教局长?

徐匡迪:是的。后来考虑到当时的背景,需要带一个教育界的人去。出访中有一站是巴黎的证券交易所,因为法国总经理不肯讲英语,我们就请了驻法大使馆的文化参赞。他是学法国文学的,对巴尔扎克、大仲马绝对熟,但不懂经济专用名词。我就帮他解释了一下,比如可转换债券、指数期货等的概念。

P4-8

目录

对谈

 徐匡迪:强国梦是我一生追求(上) 高渊

 徐匡迪:强国梦是我一生追求(下) 高渊

 金宇澄:上海深不可测 章迪思

 王健林:就要叫板迪士尼谢飞君

 刘益谦:我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土豪 谢飞君

 胡润:做富豪榜毛利不高 谢飞君

 陈光标:凭什么不让我高调 谢飞君

 葛剑雄:明星教授的喜与忧 李宝花

 查立:最怕运动式创业 心台

 张军:救市国家队怎样才能平稳退出 心台

 范徐丽泰:为内地游客被骚扰道歉 秦红

 曹可凡修家史:家训值干金 秦红

 “敦煌女儿”樊锦诗:我不过是过客 秦红

 贺友直:文化不是砸几个钱就能来 徐颖

 陈文茜:活下来,就该去懂得快乐 徐颖

 麒派画家周英华:要让世界看见中国 柳森

 鲍勇剑:上海可孕育种子撒向远方 柳森

 张军:我离开体制的这些年 朱墨

印象

 忆邹碧华:用生命诠释法治理想 孙潮

 追忆创新者汪道涵 黄仁伟

 姚洋谈仇和:他太相信个人的力量 柳森

 梁晓声:与王敏的最后一餐 湛卢

 “大头神童”邵亦波变身创业导师 马海邻

 张朝阳:奔跑中,我不再焦虑 马海邻

 与董明珠共进早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心台

 朱宁:自贸金改速度应该加快些梁建刚舒抒 黄尖尖

 张力奋:记者真的会被淘汰吗 梁建刚 舒抒 黄尖尖

 油画《教授们》背后的故事 黄瑚

 主编朱伟的“最后一课” 伍溟

 两位上海国企高管的堕落史 菜毛

 专访王小慧:痛苦滋养了我的艺术 黄芷渊

 归乡:不完美的朱晓玫 君石

 田沁鑫:那个美国人把我问懵的问题 朱墨

 邱启明:哪一面才是真实的你 格里分多

 余佳文:90后的浮躁狂妄赢了 宋晨

 “90后”CEO:从没想过要打工 张杨

 老克勒查理林的最后岁月 李严欢

特写

 谁是沈大伟? 石河

 李光耀沪上足迹寻踪 脉望

 王子在上海 林曦

 听IMF女总裁泡“心灵茶汤” 土土

 王翰:无法低调的最年轻亿万富豪 李鹤

 “汪国真热”是如何在上海启动的 汤惟杰

 陈凯歌最放不下的两样东西 令狐笑

 大数据分析王思聪:网红的悲哀 何塞

 没有神翻译,老外怎看得懂《三体》 岳川

内容推荐

高渊、张玮、尤莼洁、秦红主编的《申喉4855(风云)》是解放日报社上海观察出品的《申喉4855》系列中的一本。这本书,是我们从一些识别度较高的名人或者大咖入手,记录下有意思的人生和思考,也记录了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编辑推荐

徐匡迪、金宇澄、王健林、刘益谦、陈光标、葛剑雄、贺友直、陈文茜、鲍勇剑、邹碧华、张朝阳、梁晓声、邱启明……他们都是一代名人或者大咖,由高渊、张玮、尤莼洁、秦红主编的这本《申喉4855(风云)》从他们入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他们的人生和思考,以及他们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申喉4855(风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渊[等]主编
译者
编者 高渊//张玮//尤莼洁//秦红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54830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2016012816
中图分类号 K820.851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