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狐文化前期是图腾文化和符瑞文化,后期是妖精文化,妖精文化是主要方面。狐妖不仅体现出一般意义的宗教观念,例如所谓“物老为怪”等,更包含着许多狐妖所特有的宗教观念,以致我们可以用狐妖观念、狐仙观念之类的概念来概括关于狐的变化、修炼等特殊内容。在狐妖身上也非常特殊地体现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女性观等等,折射着不是对狐而是对人的认识和评价。而狐妖在文学形象体系中较之其他妖物也处于无与伦比的地位,没有哪种妖物能像狐妖那样获得文学家——主要是小说家——的青睐。 从图腾到狐仙,从民俗宗教到文学审美创作,作者对狐形象的发展进行了绵密的考证,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最终呈献给读者一部详备的中国狐文化发展流变史。 作者简介 李剑国,山西灵丘人。1943年1月生。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79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朱一玄、宁宗一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小说史方向研究生,1982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为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编纂《唐五代传奇集》《宋代传奇集》等,著有《唐前志怪小说史》《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宋代志怪传奇叙录》等。 目录 序章  狐的生物性与文化性 第一章  远古狐图腾崇拜   一、狐图腾崇拜(一):涂山九尾白狐神话的解析   二、狐图腾崇拜(二):纯狐玄妻的解析   三、《山海经》中的狐与狐状兽 第二章  瑞狐:狐的符命化 第三章  狐妖:神性的失落   一、妖兽与媚兽:狐的妖精化   二、从兽形态到人形态:狐妖的人形化   三、六朝狐妖性别分析与角色分析(一):雄狐原型与阿紫原型   四、六朝狐妖性别分析与角色分析(二):胡博士原型 第四章  唐代的狐妖与狐神崇拜   一、狐妖的化人术及其他   二、狐妖化相特例分析   三、狐妖作祟与道士伏狐   四、狐妖雌化倾向及性格两极对立:阿紫原型的发展与任氏原型的产生   五、狐神崇拜与天狐、仙狐   六、狐书与术狐 第五章  狐神崇拜的持续与宋金元狐妖   一、宋金狐神崇拜   二、《青琐高议》《云斋广录》中的狐女   三、《夷坚志》中的江南狐妖   四、《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中的狐妖   五、姐己:九尾狐的妖化 第六章  明代狐妖狐仙观念及有关小说戏曲   一、明代的狐妖流传及狐妖观念   二、狐的修炼与狐仙观念   三、九尾狐与《封神演义》   四、明代狐妖小说《三遂平妖传》   五、玄狐教与闻香教:以狐道设教   六、其他明代狐妖小说及戏曲 第七章  清代的狐仙崇拜与狐仙观念   一、狐神向狐仙的转变   二、狐仙崇拜的表现形式   三、狐仙信仰及崇拜的地域分布   四、修仙之途:狐仙观念之一(上)   五、修仙之途:狐仙观念之一(下)   六、仙妖之间:狐仙观念之二   七、五畏:狐仙观念之三   八、“伪狐”现象:骗术与邪术 第八章  《聊斋志异》与美狐:狐妖的文学审美化   一、从民俗审美到文学审美   二、美狐分析之一:情狐   三、美狐分析之二:友狐   四、其他清人文言小说中的美狐 第九章  狐妖与清代通俗小说   一、狐仙观念与《妖狐艳史》《狐狸缘》   二、《九尾狐》:狐与娼妓 第十章  狐妖姓名及习性种种   一、狐妖姓名的寓意性   二、狐妖的生活习性 第十一章  狐与医药:狐药的民俗宗教含义 修订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