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后汉(现代白话版)/蔡东藩中华史
内容
编辑推荐

“蔡东藩中华史”即《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现代白话版重新编译整理,增加注释,语言贴近现代阅读习惯,适合各阶层读者。

毛泽东卧室床畔常备的历史书,二月河推荐的中国历史唯一入门读物,顾颉刚、裴效维、杨天石高度评价。

中国历史演义巅峰之作:一人主笔,千年兴衰,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上起秦皇,下迄民国,编织中国最完整的史话。

《后汉(现代白话版)》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有专业学者团队编译,全、准、新的白话版,拆掉时间的墙,畅通无阻地读历史。

内容推荐

《蔡东藩中华史》即《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风靡海内外的一套通俗历史巨著,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2166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历史。文笔通俗,点评机智,从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鲜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一部具有廿四史规模的庞大卷帙之作。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现代白话版重新编译整理,增加注释,语言贴近现代阅读习惯,适合各阶层读者。

《后汉(现代白话版)》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有专业学者团队编译,全、准、新的白话版,拆掉时间的墙,畅通无阻地读历史。

目录

新朝伊始

边境纷争

群贼崛起

真命天子刘秀

昆阳大捷

王郎称帝

刘玄定都长安

群雄逐鹿

刘秀登基

宋弘大义拒婚

淫寇园陵逞凶

造反的下场

燕王彭宠之死

智勇双全的耿将军

隗嚣叛乱

三请严光

得陇望蜀

光武帝决胜千里

金溪女霸王

忠臣董宣

壶头山剿匪

光武帝驾崩

绝世美女马皇后

蔡愔取经

楚王之乱

云中太守廉范

班超出使西域

马太后辞封

窦皇后争宠

智擒疏勒王

降羌英雄邓训

外戚专权

少年皇帝发威

邓绥德冠后宫

班超还朝

短命的皇帝

勇将梁慬

虞诩智敌强羌

传奇廉吏杨震

乳母王圣

杨震自尽

宫廷风波

梁女正位中宫

阉党权倾朝野

张纲平盗

梁冀投毒害幼主

骄夫悍妻

铁面无私的朱御史

定密谋诛杀梁氏

五侯祸乱人间

皇后的悲哀

大兴党狱

窦太后执政

窦武失计被杀

阉党尽诛名士

陈球仗义执言

赵苞破敌

灵帝西园卖官

黄巾贼作乱

奸雄曹操

桃园三结义

东吴始祖孙坚

灵帝阅兵

引狼入室

董卓废帝

汉廷迁都

孙坚喜得御玺

吕布戏貂蝉

董卓丧命

曹吕之争

李傕挟持献帝

汉献帝逃亡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阿瞒宛城猎艳

大谋士郭嘉

吕布丧命

狂生祢衡

义士关云长

官渡之战

审配死守孤城

三顾茅庐

孙权复仇

赤壁之战

既生瑜,何生亮

许褚救主

伏皇后被害

鲁肃病故

关云长败走麦城

曹丕篡位

刘备之败

七擒孟获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五丈原归天

大战公孙渊

司马懿计杀曹爽

东吴的宫廷之争

司马师废魏帝

恶贯满盈的孙

蜀亡晋兴

试读章节

史家把汉代分作前后汉,也称东西汉。这是因为汉朝四百年里,中间经过王莽篡国,所以王莽以前叫做前汉,王莽以后叫做后汉。前汉建都陕西,因此也称西汉;后汉建都洛阳,洛阳在陕西东面,因此也称东汉。

如果要论起后汉的兴亡,比前汉还要复杂。王莽篡权,实由外戚专权所致。王莽毒死汉平帝,又废掉孺子刘婴,把汉室江山平白地占为己有,自称新朝,号为始建国元年,封刘婴为定安公,改大鸿胪府为定安公府。尊前朝孝元皇后为新朝文母、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新朝文母和定安太后,一个是王莽的姑母,一个是王莽的女儿,所以仍得以住在深宫。

接下来是分封功臣,先依据金匮按名封爵。这金匮是梓潼人哀章私造出来的。王莽视它为瑞兆,借此物欺骗吏民。金匮中所列新朝辅佐大臣,共有十一人。首列是王舜、平晏、刘歆、哀章,王莽称他们为四辅,令王舜为太师安新公、平晏为太傅就新公、刘歆为国师嘉新公、哀章为国将美新公。四辅以外,就是甄邯、王寻、王邑,王莽称之为三公,令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王寻为大司徒章新公、王邑为大司空隆新公。还有四人称为四将:甄丰为更始将军,孙建为立国将军,王兴为卫将军,王盛为前将军。

这道新朝诏旨一颁出来,哀章喜得如愿,马上置办了一套朝衣朝冠,三跪九叩,谢恩受封。其余的如王舜、平晏、刘歆、甄邯、王寻、王邑、甄丰、孙建八人,本来就是王莽的爪牙,即日奉命任职。只有王兴、王盛两个名字,是哀章随笔捏造,当然无人承认。哀章不敢直说,只是在背地里偷笑。可王莽仍派人四处查访,无论贫富贵贱,只要与金匮中的姓氏相符,便可领旨做官。事有凑巧,一个城门令史叫王兴,还有一个卖饼的叫王盛。王莽立即召他们入朝,封为将军。

这时候,徐乡侯刘快忽然起兵讨伐王莽,进攻即墨。王莽正要派遣将士前去抵御,即墨已经传来捷报,刘快战败身亡。刘快是汉胶东恭王刘授的次子,恭王刘授是景帝第五代子孙。刘快有一个兄长名叫刘殷,嗣爵胶东王,王莽称帝后,降刘殷为扶崇公。刘殷不敢反叛王莽,刘快却志在讨逆,纠集数千人,从徐乡赶到即墨,想占领此城,再向西进攻。可即墨城中的吏民,闭城拒守。刘快的部下多是乌合之众,渐渐溃散。守吏趁势杀出,把刘快赶走,后来刘快死在长广间。

刘殷听说弟弟刘快起兵,惶恐得很,紧闭城门,自己主动入狱,并上书谢罪。王莽已经得到捷报,就赦免了刘殷,只惩治了刘快的妻儿。

第二年为始建国二年,王莽担心刘氏再反叛,索性将汉室诸侯王一律贬为平民。只有前鲁王刘闵、中山王刘成都、广阳王刘嘉,因为曾歌颂王莽的功德,仍受封为列侯。不久立国将军孙建等人上奏:“汉氏宗庙不应还在长安,应与汉室一同废去。”王莽欣然答应,不过他认为国师刘歆等三十二人上知天命,夹辅新朝,可以存有宗祀。刘歆的女儿为皇子妃,仍可用刘姓,其余的三十一人皆赐姓王氏,并改称定安太后为黄皇室主,表示与汉绝婚。

定安太后虽是王莽的女儿,却与父亲性情不同。王莽篡位以后,她整日闷坐深宫,愁眉不展,就是王莽按时朝会,她也借口有病,未曾去过一次。王莽误以为她年仅十八岁,不耐孀居,就将她改号,好为她选择配偶。王莽暗想朝中心腹虽有很多人,只有孙建最尽力,孙建的儿子孙豫又是个翩翩少年,如果与黄皇室主配做夫妻,恰是一对佳偶。于是王莽召入孙建,与他密商。孙建欣然受命,回去询问孙豫,孙豫也喜出望外。

孙建父子想出一个办法,让孙豫带着医生,以问病为名,到黄皇室主宫中。宫中侍女不敢拦阻,将他放进来。孙豫当面拜见黄皇室主,说是奉旨探视。黄皇室主大为惊异,又见孙豫一双色眼向自己脸上瞟过来,料知来意不善,慌忙退入内室,传叫侍女,责备她擅自接纳外人,还亲自鞭打她。孙豫站在外面,听见内室有鞭打声,扫兴而去,并报知了王莽。王莽这才知道女儿志在守节,就打消了之前的想法。

谁知此事传出去,偏有一个纨绔子弟,艳羡黄皇室主,想与她做个并头莲。这个人就是更始将军甄丰的儿子甄寻。甄寻为人轻佻好色,以前听说王莽要招孙豫为婿,暗暗嫉妒,背地含酸。孙豫没有成事,甄寻又私下窃喜,以为大好姻缘应该属于自己。甄寻朝思夜想,定下一计,悄悄施行。

以前甄丰与王舜、刘歆等一同辅佐王莽,不过他们尚未敢唆使王莽篡位。直到符命之说纷起,甄丰等人不得不顺风敲锣,争相说王莽称帝符合瑞兆。王莽称帝后,曾派遣五威将帅分别镇守五方,颁出符命四十二篇,笼络人心,因此符命之说遍布天下。并且内外官吏一说符命,往往立即被封侯。统睦侯司命陈崇私下对王莽说:“符命可以暂时使用,不可长久使用。长此下去,人们都借此邀功,反而会导致叛乱。”王莽点头无言。陈崇退出后,王莽就颁出诏令,说除五威将帅所颁发的符命外,其余全属无稽之谈。符命之谈于是渐渐消逝。P1-3

序言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最好方式。他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历史演义开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蔡东藩一生穷愁潦倒,他的经历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经历,他对于历史的描述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他不是一个鲁迅式的启蒙者,但他无疑具有一种另类的现代性,一种与五四新文学不同的表达策略。蔡东藩并不高调激越,他的现代性不是启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启你蒙”,而是讲述历史,延续传统。他的作品具有现代的想象力,表现了现代市民文化的价值观。

在《清史通俗演义》结尾,蔡东藩对于自己做了一番评价,足以表现一个落寞文人的自信:“录一代之兴亡,作后人之借鉴,是固可与列代史策,并传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这部著作,足以与司马迁以来的史学名著“并传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从蔡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的碑文中这样阐释中国文明的命运:“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今天,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和不断更新的魅力正在焕发光芒,冯先生对于中国未来的期许正在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时机,蔡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新译,就更显其价值。我们期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并从历史中得到启示,走向更好的未来。

让我们和读者一起进入这个丰富的世界。

是为序。

张颐武

书评(媒体评论)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

——史学大师 顾颉刚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著名学者 杨天石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张颐武(著名学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后汉(现代白话版)/蔡东藩中华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东藩
译者 孙宇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33553
开本 16开
页数 4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8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48
CIP核字 2014173253
中图分类号 I246.4
丛书名
印张 2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