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宝宝入学早知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与年轻父母一起关注宝宝的心理变化,从培养宝宝的入学愿望、自理自护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入手,帮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解开宝宝入学初始“难”适应的绳结,让宝宝对小学学习和生活“胸有成竹”。

内容推荐

《宝宝入学早知道》帮助年轻父母有步骤地为宝宝入学做准备,帮助宝宝迈好人生关键的第一步!在“入学”这个新的里程碑前,“准备”的意义将赋予年轻父母“爱”的新内涵。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宝宝的独立性等各方面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何让宝宝轻松愉快地面对学校生活,爱上学校,是年轻父母最关心的问题。

本书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与年轻父母一起关注宝宝的心理变化,从培养宝宝的入学愿望、自理自护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入手,帮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解开宝宝入学初始”难”适应的绳结,让宝宝对小学学习和生活“胸有成竹”。

“爱嘉父母教室”将以“爱家”为理念,大力倡导为人父母者将家庭教育当作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来学习和感悟,欢迎年轻父母到我们的“教室”做做家教的功课吧!

目录

1入学准备大有必要/1

做好入学准备工作的重要性/2

几种入学准备的误区/5

误区一:入学不需要特别准备/5

误区二:急功近利/7

误区三:重视知识而忽视习惯的培养/8

误区四:提前入学/9

2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13

认识小学校和学校生活/15

认识小学教师/16

做好入学的思想准备/17

3自理自护能力的培养/19

制定良好的作息制度/20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27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37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41

4学习方面的准备/49

生理的准备/50

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准备/53

学习习惯的准备/55

学习能力的准备/59

学习方法的准备/65

入学的物质准备/68

学习环境的准备/70

5社会性适应准备/73

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74

培养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79

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82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87

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及良好的个性/99

6与幼儿园、小学的沟通/101

保持家园教育协调一致/102

了解小学,也让小学了解孩子/108

7择校/115

“好学校”是适合孩子特点的学校/116

良好的校园环境很重要/120

私立名校、贵族学校的隐忧/122

学校应有良好的校风和人际氛围/124

学校离家不要太远/126

不要“迷信”寄宿制小学/127

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校的信息/128

试读章节

随着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即将走进一个新的天地一小学。从7月份幼儿园毕业到9月份进入小学一年级,虽然仅相隔两个月,对孩子而言,却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包含着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和转折,如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入学后就要以学习为主要内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老师和伙伴都需要他们熟悉、适应,对孩子来说,这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孩子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个重要转折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学前的准备。

很多家长在孩子入学前经常会有一些困惑,比如:“孩子要上小学了,我们想提前帮他做一些准备,可是又不知道从哪做起,心里真着急”、“孩子现在能做20以内的加减法,还认识许多汉字,这样进入小学应该就没问题了吧”、“在幼儿园,孩子玩的时间长,可到了小学要连续上课,他能适应吗”、“孩子不喜欢上学,总是不想去学校,怎么办呀”……

其实,入学前的准备应该分为特殊准备(使孩子具备一定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这个准备主要由教师完成)和一般准备(指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状况,小、中、大班由家长和教师共同完成)两方面。一般情况下,幼儿园都会在大班阶段加强对在园孩子的入学准备教育。作为家长,可以多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培养,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家中进行有目的的学前教育。为了使您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能继续健康快乐地成长,从现在开始您就应该放开孩子的手脚,不要再包办代替,真正为孩子做一些必要的入学前准备。

做好入学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小学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它对孩子的体力、智力、独立生活能力以及自控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家长只有充分了解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正确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那么,小学与幼儿园的主要差异是什么呢?

1.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自然角、玩具柜、图书架等丰富的物质环境,还有和谐的心理环境,能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环境。而小学的教室里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孩子缺乏吸引力,而低年级孩子使用操场上运动器械的机会不多,又容易让孩子觉得学校生活枯燥无趣。

2.课程内容的变化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并不要求孩子掌握严格的学科知识,孩子的兴趣是确定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内容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具有多样化、感性化、趣味化的特点。小学是对孩子进行正规教育的机构,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来学习好所规定的课程。

3.生活节奏的变化

幼儿园强调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以玩为主,孩子学习的自主度比较高,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和同伴,每天集体活动l小时左右,没有严格的学习进度和考试。小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学习,课间休息时间相对较短,课后一般留有作业,课堂学习有严格的纪律规定,作息时间又有严格的安排。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骤然增加,神经系统负担加重,这些都会使刚上小学的孩子增加紧张度,产生疲劳感。

4.师生关系的变化

日常生活中,幼儿园老师能够像家长般地照料孩子并参加到他们的各项活动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融洽的关系。而小学老师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重视完成教学任务,可能对学生生活方面的关心相对较少。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时间不多,新入学的孩子可能会感到压抑和孤独。

5.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将知识技能的教授贯穿于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对学生系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需要学生勤奋刻苦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6.社会要求的提高

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着重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大发展,培养学习兴趣,教授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知识,形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知识渗透于丰富生动的活动中,并以游戏为主,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各种知识技能必须根据统一要求,系统传授并达到一定质量要求。初入学的小学生在离开家长独立活动后,也许还存在对成人的过多依赖,如果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再因此受到家长的指责,会导致孩子情绪上的恐惧和紧张,更不利于孩子对学校生活的适应。

从认识心理学的理论看,儿童心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年龄阶段性。幼儿园年龄段(3~7岁)称作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主要靠一种表象,靠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小学阶段(7~12岁)称作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获得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大班孩子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入学的准备,就是这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对立统一。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孩子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教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于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自然就成为两个不同的教育环节。孩子能否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其关键在于这两个教育环节的间断程度是否与这时期孩子阶段水平相符,这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来确定孩子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指在他人帮助下,儿童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与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最近发展区”意味着儿童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包含着儿童发展的潜能,可以用来标志儿童发展的趋势。家长和老师只有通过观察了解到什么事孩子现在可以独立完成,什么事还需要成人的帮助完成,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掌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及时地在两个教育环节间进行沟通,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让他尽快适应小学生活。P2-5

序言

不知不觉中,宝宝长大了,从幼儿园大班这一阶段开始,他就需要做好告别幼儿园、迈入小学大门的准备,这可是宝宝正式跨入知识殿堂的第一步啊!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准备入学的宝宝家长,您是不是也在紧张地忙碌着,早早张罗着为宝宝的入学做些准备;您是不是也在担心宝宝能否顺利度过自己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呢?的确,幼儿园与小学是两种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宝宝在幼儿园能够得到老师如“妈妈”般的悉心照顾,而到了小学,不仅在很多方面要求宝宝自己照顾、管理好自己,还会有不少的学习任务、纪律要求……宝宝再也不能像在幼儿园时一样随心所欲地玩耍了。面对这一切,他能尽快地适应吗?面对这一切,家有准小学生的您,做好准备了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在为宝宝做学前准备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往往是忙碌而混乱的。这样一来,由各种担心所造成的紧张心绪就会在不自觉中传染给宝宝,从而使宝宝对上学这件事的理解蒙上一层阴影。那么,究竟应该为宝宝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才能让宝宝不输在起跑线上,放松开心地迎接新的学年呢?

解开宝宝入学的“绳结”

也许您会觉得,宝宝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同样也是离开了家,没有了父母的照顾,他的生活很愉快,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而上小学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与幼儿园没什么不同,没必要兴师动众地准备什么,只要在开学时多购买一些学习用品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对宝宝适应小学生活是非常不利的。在开始失去了幼儿园老师体贴入微的照顾、缺少了很多自由活动的空间、每天需要面对一大堆“规矩”和任务的学校生涯时,宝宝的适应能力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家有准小学生的您,应该也必须提前做些科学的、有条理的准备,来帮助宝宝解开入学的“绳结”,让宝宝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学习。

让宝宝对入学“胸有成竹”

我们常看到有些新入学的宝宝在校门口拉着妈妈的手不放,不愿意进学校上课,有些宝宝甚至借口生病不去上学,有些宝宝上课时总控制不住自己的坏毛病,喜欢动手动脚,有些宝宝总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每天大呼坐在教室里上课好难受……应该怎样让新入学的宝宝带着笑容进入学校学习,轻松愉快地爱上书本、爱上学校呢?其实,只要您和宝宝一起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关注宝宝的心理变化,帮助宝宝调整心态,同时在不刻意、不强迫的环境中养成一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一些基本能力,就能让宝宝对进入小学学习这件事“胸有成竹”,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

一些年轻父母由于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指导,往往在为宝宝入学准备时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变得束手无策。本书作者站在专业的角度,力图与您一起为宝宝入学及在入学初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小“案例”为您预见宝宝入学可能面对的问题,“专家点评”为您指点迷津,各种“对策”为您提供宝宝的“入学秘籍”。在这里,您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更是一堂精心设计的“入学准备课”。

激发宝宝的入学愿望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培养宝宝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

为宝宝选择一所能影响一生的好学校

我们的“爱嘉父母教室”

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爱嘉父母教室”拥有一支孕产保健、学前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家团队,我们将以“爱家”为理念,围绕家庭教育、孕产养育的主题,陆续出版一系列国内外的优秀读物。衷心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够为我们出谋划策,提出问题。我们将竭尽全力,为天下父母和儿童教育、养育专家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探讨和解答每一位家长的困惑和问题。

我们的电话:010—88530010;010—68767774

我们的电子信箱:aijia805@163.com

爱嘉

2006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宝宝入学早知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常娟//冀倩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81892
开本 16开
页数 1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25.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1
16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1: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