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本草学概论(供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类药学类等专业用第9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草学概论(供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类药学类等专业用第9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突出了中药学的传统特色,介绍了本草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常见研究思路与方法和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现代中药发展实践,介绍本草学在中药资源、生药学、药性理论与临床等各方面的应用情况和应用实例,为有效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的学术精华提供基础。 目录 上篇 本草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本草与本草学 一、古代“药”的含义 二、本草的概念 三、本草的广义与狭义之说 四、本草学的概念 第二节 本苹学的研究对象与內容 第三节 本草学的定义与性质 第四节 本草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作用 一、辨章学术,辨别真伪,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铺路架桥 二、总结药性理论,突出中药学传统特色 三、澄清中药材品种混乱,考证历代本革的用药品种基原 四、为当代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与炮制提供历史依据 五、开阔药源,为筛选出更多疗效卓著的药物提供线索 六、为中药学以外的各学科提供必要资料 第五节 本草学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注重版本差异,尽量选择善本 二、正确引用原文,避免张冠李戴 三、语言文字剖析深透 四、了解作者思想,把握文献宗旨 五、重视药图,考察版本 六、特产药材,查考方志 第二章 历代本草文献 第一节 综合类本草 一、《神农本草经》 二、《本草经集注》 三、《新修本草》 四、《本草拾遗》 五、《海药本草》 六、《重广英公本草》 七、《日华子诸家本草) 八、《开宝本革》 九、《嘉祐补注神农本草》 十、《证类本草) 十一、《本草衍义) 十二、<本草品汇精要) 十三、《本草纲目) 十四、《本草纲目拾遗》 第二节 专题类本草 一、药物资源与地方药物类本草 二、药材鉴别类本草 三、炮制类本草 四、药性与药用类本草 五、食疗类本草 第三节 图谱类本草 一、《本草图经) 二、<履巉岩本草》 三、(植物名实图考) 四、《质问本草) 五、(中国新本草图志》 六、《药物图考) 第四节 其他书籍中的本草文献 一、道经中的本草文献 二、经史著作中的本草文献 三、其他著作中的本草文献 第三章 本草学(传统药物学)简史 第一节 秦代以前(传统药物学萌芽阶段) 一、药物知识的萌芽 二、药物知识的初步积累 第二节 秦汉至南北朝时代(药学理论形成阶段) 一、药学理论基本形成 二、炼丹术的兴盛与制药化学的认识 三、生药学研究逐步深入 四、药性理论认识不断提高 第三节 隋唐五代(传统药物学发展阶段) 一、对生药学知识的认识更加全面 二、对功效与配伍认识有新的突破 第四节 宋代(传统药物学继承阶段) 一、高度重视药物资源与品种 二、对药物加工制作多有发明 三、对药性的理论研究多有创新 第五节 金元时代(药学理论丰富阶段) 第六节 明代(传统药物学发展鼎盛阶段) 一、生药学研究 二、药性理论方面 三、制药技术与发明 第七节 清代(传统药物学普及应用阶段) 一、药性理论 二,药物功能 三、用药禁忌 第八节 民国至今(传统药物学现代研究阶段) 一、中药功效与分类 二、药物剂量的标定 三、中药现代研究 四、资源调查和引种 五、药材考证与鉴定 六、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七、炮制与剂型 第九节 近现代著名本草学家 一、赵燸黄(1883一1960) 二、黄胜白(1889—1982) 三、尚志钧(1918—2008) 四、那琦(1919一-2003) 五、吴贻谷(1922一-2014) 六、谢宗万(1924-一-2004) 七、马继兴(1925一 ) 八、宋立人(1925一 ) 下篇 本草学应用 第四章 本草学在中药资源、生药学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 本草考证在澄清品种混乱中的作用 第二节 中药材品种理论 一、中药材品种理论核心内容介绍 二、中药品种延续与变迁的规律 三、药材新兴品种的形成及其意义 第三节 在道地药材研究方面的应用 一、道地药材的定义与内涵 二、道地药材的形成原因 三、道地药材要素的沿革与变迁 四、道地药材变迁的原因 五、道地药材的经验鉴别与质量评价 六、依据本草,挖掘和发展道地药材 第四节 中药品种本草考证范例与点评 一、茵陈品种的本草考证 二、中药黄芪与红芪的本草考证 三、延胡索古今用药品种的延续与变迁 四、防己古今药用品种的变迁 五、藿香药用品种的延续与发展 六、对烟草传入及药用历史的考证 第五章 本草学在药材生产加工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 传统栽培养殖 第二节 药材采集贮藏 一、药材采集 二、药材贮藏 第三节 药材炮制加工 一、炮制理论 二、炮制方法 三、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本草学概论(供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类药学类等专业用第9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郝近大//陈仁寿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2347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6 |
出版时间 | 2016-08-01 |
首版时间 | 2016-08-01 |
印刷时间 | 202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本科及以上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53 |
CIP核字 | 2016131376 |
中图分类号 | R28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