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艺术沉思录 |
内容 | 商品特色 编辑推荐 《艺术沉思录》是“博物馆式”艺术家崔自默,艺术与人生经验的凝练,凝聚了作者学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以及创作、研究、发明的经验总结与精髓指导。“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特立独行的艺术气质与社会智慧,扩展到多学科领域,无限想象,“过山车”展开头脑风暴。精选113张古今中外名家画作、书法,风格迥异,包罗万象。一位“博物馆式”艺术家,创作出一群艺术家的作品感;一位艺术家,写出了多个哲学家、文学家的文风;一种极度复杂而又另类愉悦的阅与审美体验的交融感受。 内容简介 《艺术沉思录》图文并茂,凝聚了崔自默先生从事艺术创作近40年来的艺术教学、实践、研究、发明的经验总结与精髓指导,还包括一些轻松畅达的随笔、心得和感悟。书中精选插画除了有崔自默先生的个人绘画或装置艺术等创作之外,还有古今中外艺术大家的画作,与文字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文字启迪慧心,插画提升美感。 作者简介 崔自默,理工科学士、硕士,艺术史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专职创作员,当代“新国学”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与践行者。主张“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爱心是新文化”“慈善是新生活”,发明“默纸”,倡导“慢步主义”“仁爱主义”。其创作包括书法、篆刻、国画、油画、瓷器、雕塑、漫画、摄影等。主要著作有《为道日损》《章草艺术》《艺文十说》《莲界》《心鉴》《心裁》《视觉场》《我非我集》《八大山人全集》《花有花期》《默语默画》《默禅》《我们是一群智慧的鱼》《得意忘象》等。 目录 艺术沉思录 目录 篇一 大艺术是生命的寄托 · 所有曾经的『胡来』,坚持下去,就可能是未来的经典。 · 有些东西虽然属于自己,却是为别人使用而准备的。 篇二 美是内心本能 · 合之则美,离之则伤。 · 知识可学,感觉难获。 篇三 息心知止 · 人的真实哭泣,一定是针对自己。 · 寂寞的高手,才能品尝到慎独的滋味。 篇四 求诸己心 · 为学日益是智,为道日损是慧。 · 桃花源因误得入,可惜不能复入。 篇五 习惯,很要命又很好玩 · 看似不合理,其实不得已。 · 如意,就是一个回头的样子;只往前走,不知回头,永远不会如意。 篇六 悟性然后达生 · 其人无趣,其画安得? · 看太清楚就累了,但不累就终不能看清楚。 篇七 但开风气不为师 · 一张脸上,眼睛美不美需要其他部件说了算。 · 历史就是故事,把故事变成实惠,才是本事。 篇八 童年的信仰 · 急事必须缓办,以免仓促之间漏洞百出。 · 运气、人品、本事,靠什么吃饭?哪个最长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艺术沉思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崔自默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47703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32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422000 |
出版时间 | 2021-06-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6-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