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纪大迁徙(附光盘)
内容
内容推荐
《世纪大迁徙》一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纪录片再现”,是对纪录片脚本的再创作,四集分别为大潮、支撑、变革、融合,这部分把解说词、专家发言等内容有机结合,将出镜专家、纪录片截图、重要场景画面,与文本进行穿插设计,使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书影同步、身临其境的效果;在天头地脚使用纪录片片头作为装饰,使图书与纪录片风格相呼应,实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
下篇为“专家之声”,我们向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约稿,最终将魏礼群、姚远、段成荣、翟振武、杨菊华5位专家的文章收录书中。他们分别从国务院农民工文件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流动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别与联系、我国流动人口变动趋势与对策、三大城市群人口聚集的历史与未来、城镇化背景下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不仅拓宽了本书主题的宽度,更加深了内容讨论的深度,有利于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主题和内涵。
书中还收录了纪录片导演的叙述,使读者更多地了解纪录片以外的故事;同时,将体现农民工真实生活状态的摄影作品展现在书中,给予读者视觉上的冲击,以直观的感受引发共鸣。
目录
上篇 纪录片再现
第一集 大潮
第二集 支撑
第三集 变革
第四集 融合
导演阐述
《世纪大迁徙》摄制大事记
下篇 专家之声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就《世纪火迁徙》的采访问答
我国历史人口迁移流动和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流动人口变动趋势与对策
三大城市群人口聚集的历史与未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的“双二属性”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后记
导语
纪录片《世纪大迁徙》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我国人口流动迁移及其深远影响的专题片。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世纪大迁徙》,全文收录了纪录片解说词,刊发了精彩截图,并选编了导演和部分专家的解读性文章。
本书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社会各界致敬。
后记
为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迁移在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组织
拍摄电视纪录片《世纪大迁徙》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同
名图书。
纪录片《世纪大迁徙》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我国人口流
动迁移及其深远影响的专题片。2015年底,原国家卫生计
生委流动人口司提出拍摄构想,并组织主创团队大量阅读
相关资料,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反复讨论形成了纪录片
文字脚本。中国人口宣教中心摄制组先后赴全国10余个省
市实地拍摄,面对面采访100多位相关领导、专家和群众。
2017年8月,纪录片制作完成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又根据需
要进行了完善。2018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前后,纪录
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正式播出,受到广泛好评。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世纪大迁徙》,全文收录了
纪录片解说词,刊发了精彩截图,并选编了导演和部分专
家的解读性文章。我们以此来记录这段历程,向改革开放
40周年献礼,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
作的社会各界致敬。
本书编委会
2018年8月
精彩页
第一集 大潮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1600多年前的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以一首《别赋》写尽人间离愁。而世间最令人寸心成灰、绵绵无期的离愁,并非慈母游子和怨妇征夫的思念,而是那山重水复、归期无望的故园之情。
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也是种族和群体迁徙的历程。融入血液的求生本能,推动着先人“以脚为笔”,一步一步,书写出沧海桑田般的迁徙历史。
“以农立国”的中国,人们在赖以生存的土地上自给自足,赋予了故土深厚绵长的情谊。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总的来讲,中国应该还是安土重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比较稳定,只要能够生存,他一般不会冒风险到异地去。另外一个就是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的文化,中国的儒家的文化,目的是要使社会稳定的,那么要使这个社会稳定,也不鼓励人口的迁徙。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为自然灾害引发的饥荒和频繁战争造成的灾难,面对饿殍遍野、满目疮痍的故土,人们总是不得已离开。
中原,以河南省为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千百年来,“半水半沙”的黄河,湮没了多少好汉的英雄豪气和王朝的兴衰更迭,却湮没不了移民层层叠叠的脚印和他们日日夜夜的求生信念。
3世纪,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烟消云散。
28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在诡谲权谋和刀光剑影中,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但很快,“八王之乱”爆发,西晋八位诸侯王,为了问鼎最高权力宝座,开始了长达16年的混战,于是,中原又一次被抛进连绵战火。
姚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在西晋灭亡以后,北方又先后建立了16个少数民族的政权,它和(迁往)南方的(新的)西晋政权(东晋)对峙,发生战争,发生矛盾,直接影响了整个北方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发展。对这一段历史,历史上称之为“五胡乱华”“永嘉之乱”。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规模南迁浪潮——“衣冠南渡”就此拉开序幕。以“衣冠”为身份代表的宗室、贵族、文武大臣,纷纷南迁。而中原百姓,也不得不追随士大夫的衣冠背影,向南,向南,再向南,直到长江。
根据宋代福州地方志《三山志》记载:“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姓。”这八姓指的就是“林、陈、黄、郑、詹、邱、何、胡”。民间至今流传的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故事,就是对这段历史的佐证。
黄汉瑜福建晋江市安海镇后库村黄氏后人:我是安海金墩黄氏家族第23代黄汉瑜,我们家族是西晋永嘉年间迁徙到福州,唐朝又从福州迁徙到莆田,元朝末年又从莆田迁徙到泉州,明洪武年间又从泉州迁徙到安海这边来,繁衍定居,目前已经繁衍人丁两万多人。
南迁的人们,伴随着仓皇的脚步,带着那盏中原农耕文明的灯火,开始了对南方的大开发。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南方当时土地还很多,人口本来就稀少,还有些地方不太适合人类居住。移民到了南方,大多数人就找到了可以种的田、可以生产粮食的地方,所以在那个时候,人口的增加就意味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开发区的扩大。
人口南迁的又一次大浪潮定格在了“盛世如夏花灿烂、乱世如秋风萧瑟”的梦一样王朝——大唐王朝。
梦回唐朝,大唐开国直至“开元盛世”,刀兵不举,国库充盈,朝廷志得意满,百姓祥和安康。
然而,“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755年,北方重镇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突然起兵反唐,谋求大位。叛军从北向南推进,接连攻破洛阳、潼关、长安。皇帝仓皇逃往四川。
中原子民,绝大部分人只能南迁东吴。“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李白的描述告诉人们:安史之乱后发生的人口大迁徙,规模远胜于西晋末年的“衣冠南渡”。
福建泉州市王氏后人:唐朝末年,我们是从河南固始县搬迁到(这里),经过江淮、江西,搬迁到福建泉州来,大概有1300年(的历史)。
繁华总是如梦,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北宋都城“开封”的喧哗与骚动。
热闹的集市,拥挤的人群,太平气息扑面而来,俨然一幅盛世光景。
然而,华丽画卷的背后,却是历史深处传来的一声叹息。
1126年,北方金人挥师南下,攻破开封城,此后百余年间,蒙古人先后灭亡金朝和南宋。在政权更迭战乱中,北方中原人口数量锐减。
靖康之乱后,刚刚登基的新皇帝宋高宗赵构,和数十万军民一起,夺路而逃,直到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宋高宗赵构在杭州依照开封皇城的模样,重建都城,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得过且过的生活,最终让南宋王朝的覆灭不可阻挡地到来。1279年,蒙古铁骑南下,南宋王朝倾覆,寻找安身立命场所的人们,又不得不前往岭南以及东南沿海。
林日耕福建龙岩市永定土楼振成楼楼主:林氏家族,我这支队伍,是从黄河领域到这边来,最早的祖先是河南新乡卫辉那边,(商朝的)比干是我们的祖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纪大迁徙(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编者:崔丽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161605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28
CIP核字 2018187767
中图分类号 C922.2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