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农业通史(图文版共4册)(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在上万年的农业实践中,中国农业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农业发展特点及其丰富的内涵,由此形成了我国农业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中国农业通史(图文版)》以时代为经,以农史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纬,基于多年农史研究成果以及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布展工作收集的大量图文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现每个农业阶段发展的重点、特征和演变规律,真实、客观地反映农业发展历史的本来面貌。 作者简介 樊志民,丁酉年人,祖籍上郡洛川。少生农家,故颇知农事。及长获农史博士学位,遂号问稼轩主人,于后稷故里课业授徒焉。曾主持规划校农史馆建设,领衔申报省部重点实验室与学科平台,于辛(树帜)石(声汉)事业有赓续之劳。年逾花甲,忝列教授二级,有《秦农业历史研究》《中国农业通史战国秦汉卷》《问稼轩农史文集》等著述及论文百篇。余事琐碎,不足叙也。 目录 第一卷 厚重的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萌芽——原始社会时期的农业 壹/人类早期的经济生活 贰/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满天星斗式的农业起源:多源起源的中国原始农业 (二)多元交汇:原始农业的发展 1.黄河流域的旱作农业文化 2.长江流域稻作农业文化 3.沿海贝丘农业文化 4.北方细石器农业文化 叁/率先发展的黄河流域旱作农业 (一)“土德之瑞”——破译“黄河摇篮说”的密码 1.土德之瑞 2.上古英雄帝王的农神色彩 (二)文明肇始 1.社会财富的积聚与阶级的分化 2.城邦的出现与国家的初具规模 3.文字的萌芽与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 肆/稻米之路——远古时期的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一)中国:世界稻作起源中心 (二)稻作科技文化的传播 伍/中国原始农业的基本特点——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 (一)鲜明的本土化特色 (二)显著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特点 (三)明确的多元交汇、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夏、商、西周三代农业——原始社会时期的农业 壹/夏时得天——夏代农业(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一)降丘宅土 (二)物候与农时 (三)“禹别九州”与“任土作贡” 贰/文以载道——商代农业(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 (一)甲骨文与殷商农业 1.甲骨文中的荔田与井田 2.籍田 3.甲骨文所见商代的谷物 4.甲骨文所见商代的农具 5.甲骨文字中的商代畜牧 (二)畜力的使用 1.“相土作乘马” 2.“王亥作服牛” 3.“商人服象” (三)青铜农具的出现 (四)酿酒业发展 (五)食物加工与饮食文化 叁/周代农业——执农不弃(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一)世为农官 (二)执农不弃的优良传统 (三)中国最早的农事诗——《豳风·七月》 (四)“相其阴阳,观其泉流” (五)沟洫系统、井田制度与耦耕 (六)科技推广与普及(疆山周索) (七)蚕桑业的发展 (八)千斯仓、万斯箱 继往开来——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 壹/分田分地真忙——经济制度的大变革 (一)助耕公田制度逐步瓦解 (二)农民逐渐掌握土地使用权 (三)农民逐渐拥有提供军赋的资格 (四)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贰/生产力大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一)铁农具的使用 (二)畜力耕作的出现 叁/农田水利勃兴 (一)灌溉工程 1.陂塘蓄水工程——芍陂 2.漳水十二渠 3.灌溉分洪工程——都江堰 4.最早的京畿水利工程——郑国渠 (二)运河工程和堤防工程 (三)稻田灌溉及地下水利用技术的发展 肆/从“百谷”到“五谷”一一作物结构变迁(从广谱选择到集中训育) 伍/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出现 (一)从休闲制向连种制的过渡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 1.深耕、疾耰(you)、易耨(nou)技术要求的提出 2.因时因地耕作经验的总结 3.土壤耕作的五大原则 (三)施肥技术的出现 (四)选种、育种技术的发展 (五)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出现 陆/传统气象学的发展——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 (一)审时:对“农时”的重视 (二)传统气象学的发展: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 1.二十四节气 2.七十二候 (三)月令书与月令图式 1.月令书的形成与发展 2.月令书与月令图式 柒/园圃业与蚕桑丝织业的发展 (一)园圃业的初兴 (二)蚕桑丝织业的发展 捌/畜牧兽医技术 (一)牲畜的饲养管理 (二)相畜之术 (三)养禽业的发展 玖/农亦有道——农学思想的发展 (一)重农思想的发展与政策化趋势 1.农为邦本:重本抑末思想体系的形成 2.农战之策:重农思想的政策化发展 (二)农学思想的发展 1.农家之言:《吕氏春秋·上农四篇》 2.农家之流 第二卷 遒劲的农牧文明 第三卷 富庶的农渔文明 第四卷 发展中的近代农业文明 导语 《中国农业通史·图文版》旨在探寻中国农业历史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农业类型为基础,揭示和表达中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不同历史、地域与文明(化)特征,即夏、商、周三代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中心地带的厚重的农耕文明;秦汉、隋唐时代以中原与中国北方为历史舞台的道劲的农牧文明;宋元明清时代以经济重心南移为内涵的富庶的农渔文明;近现代以来以工业与科技进步为特征的农业文明转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农业通史(图文版共4册)(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编者:樊志民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3024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18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1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7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53 |
宽 | 193 |
高 | 9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