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手笔(国共决战关头的毛泽东)
内容
内容推荐
《大手笔——国共决战关头的毛泽东》重点记述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的雄才大略和用计使谋。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毛泽东指挥震惊世界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全局在胸,高屋建瓴,大开大合,左右逢源,对谋略的制订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毛泽东、党中央的正确战略决策和战役指导,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手笔”,正是凭借这个“大手笔”,赢得了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万世根基。
目录
第1章 两种前途的大较量
日本人宣布投降后,毛泽东冒险借美国人的飞机将数十位各大战区主帅从延安送回到他们的岗位。
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请毛泽东去重庆。中央政治局开会。为安全考虑,不少人力阻毛泽东去重庆。
毛泽东一锤定音:民意必须顺从。去重庆,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逼我作城下之盟的可能性,但签字之手在我。
毛泽东亲赴重庆,轰动海内外。43天的时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就重大问题多次商谈,经过谈判桌上的交锋、战场上的较量,得以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在重庆,毛泽东展开了高强度的公关活动,既结交了朋友,又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
第2章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东北以其独特的位置、丰富的资源、有利的形势,为毛泽东、蒋介石所看中,一场较量正在展开。
怎样成为东北的主人?毛泽东做出了两点预测。然而,斯大林与蒋介石达成的交易协议,增加了中共首脑决策的难度。毛泽东果断决策:部队待命。干部先行。
东北斗争形势复杂,苏联、国民党、共产党几方在东北角力。
前往重庆前,毛泽东与刘少奇彻夜长谈,面授机宜。延安和重庆,两条斗争战线,刘少奇和毛泽东配合默契。
身在河南、山东的林彪、罗荣桓接到中央指示。相继抵达沈阳,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挂牌,东北党政军工作有了强有力的领导。
国民党军队源源不断开往东北,东北战场局势迅速恶化,毛泽东再一次果断做出决策:“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砍大树,挖穷根,闹翻身”,深入农村的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拥有了民心,拥有了群众。毛泽东的决策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第3章 逐鹿中原
蒋介石声言在“48小时内全歼中原解放军”,毛泽东指示:立即突围,愈快愈好。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粟裕内线作战的建议得到中央批准,苏中七战七捷,歼敌5万多。
毛泽东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凡无把握之仗不要打,打则必胜。”
陈赓先打胡宗南,后打阎锡山,在同蒲路上与两路敌人厮杀,毛泽东来电嘉奖:“甚为欣慰,望全体将士加以勉励。”
面对敌人的东西夹击,主动撤离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力争战局主动。
第4章 拿延安换全中国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人民心目中,放弃延安是通不过的。毛泽东审时度势,“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拿延安换全中国。
“你带一个班,再检查一下房子,要打扫得千千净净,家具一点也不要破坏,叫胡宗南知道,延安,我们还要回来的。”撤离延安,毛泽东笑唱空城计。
“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冒着巨大的危险,毛泽东率领一个代号为“昆仑”的神秘纵队坚守在陕北,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被牢牢牵制住了……
两万多部队对付着胡宗南的23万大军,谁来领命?彭大将军主动请战,蘑菇战法拖着胡宗南的部队在陕北的沟沟梁粱上转着圈圈。
毛泽东紧紧抓住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挥百万雄兵。一刀戳进了他的心脏。
第5章 山沟里的“指挥所”
进入晋绥解放区,既无敌军追踪,更无敌机袭扰,骑马改为了乘车,毛泽东心情十分舒畅。
毛泽东笑着说:“到了晋察冀,就像当年在江西到了兴国一样,群众见到我们都是笑逐颜开。”
山沟里的“指挥所”——西柏坡成为毛泽东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8年9月,中国革命的精英齐聚西柏坡,研究决定了准备夺取全国胜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毛泽东点将薄一波主持华北人民政府,实际上它成了一年后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的基础。
第6章 选择决战突破口
战略决战方针已定,首攻战场究竟放在哪里?洞悉全局的毛泽东果断把决战方向指向东北战场。
“建军500万,歼敌50个旅,5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战略大决战的构想。
毛泽东精心策划,制定辽沈决战的作战方针。
林彪犹豫再三,毛泽东计策已定,那就是控制北宁路山海关、锦州段,关闭东北大门,切断东北敌人与关内的联系,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
东北全境易主。蒋介石痛苦得“在北平吐血”,毛泽东按捺不住喜悦,以新华社评论员名义撰文:“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第7章 硬吃“夹生饭”
大将军粟裕秉直提出与中央战略方案不同的意见,毛泽东急召陈、粟,面听陈述。
粟裕是提出打淮海战役的第一人,所以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毛泽东对淮海战役有一个精辟的概括:“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若千年后,粟裕回忆道:“围歼黄百韬,上至中央军委,包括毛主席,下至我们,都对黄百韬兵团战斗力估计不足!后来我们碰了钉子。可又不敢向主席叫苦,只有豁出命来打。”
毛泽东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充满着人情味,字里行间到处都体现着一个“情”字。
第8章 决胜华北
傅作义秉蒋介石之令试图出兵石家庄,偷袭西柏坡。毛泽东雄文三篇,吓退敌人十万兵。
毛泽东要将傅作义集团在华北解决,为此,他命令东北野战军提前秘密入关。
林彪建议平津战役首战目标定在唐山,从战略
序言
大手笔——国共决战关头的毛泽东
八年艰苦的抗战岁月终于结束了,一个饱受战火、满
目疮痍的中国迎来了崭新的挑战!它考验着当政者的追求
与信仰、胸怀与智慧!备受凌辱、磨难的老百姓需要安抚
;一片瓦砾的家园需要重建;日军曾经霸占的大好河山需
要收回;大量的伪军需要接收……中国向何处去?曾经团
结在抗战旗帜下的国、共双方领导人都面临巨大的考验。
是顾大局,识大体,和平协商,共同建国,还是为了一党
一己私利,背离人民意愿,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扩充自己
的地盘和实力,以谋求独霸中国,历史需要两党做出回答
!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提出了“和平、民主、团
结”的口号;与此相反,国民党统治集团自恃自己的军事
实力和美国政府的支持,玩起了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妄
图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逼迫中国共产党人就范,继续维持
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中华民族
的复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罕见的勇气与
智慧领导人民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展开了复杂而激烈的斗争
。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了一个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关
键时期……
导语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破坏统一战线、制造摩擦及发起全面内战,毛泽东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寸步不让,调兵遣将,发起解放战争。该书通过翔实的资料、深入的研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法,为读者展示了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彻底决裂,开展的解放战争,向人们再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军事统帅的超人胆识和雄才大略。
后记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
族英雄。他早年投身革命,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成长
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
,在各个重要的转折关头,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临危不惧、果断决策、力挽狂澜,带领中国革命从
胜利走向胜利,充分展示出了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
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
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
的丰功伟绩,在毛泽东逝世即将四十周年的日子,我们组
织编纂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四卷本图书。
本系列书的主编为叶建军、赵焱森,主要作者为李万
青、叶建军、刘华清、王启昌、程波、王龙彪、张飞燕、
王小平、赵云、彭岗、欧阳乐安、邹标昌、肖巧平、文慧
敏、朱丽翔、丁红等。在写作中参考了近年出版的有关毛
泽东的大量书刊、文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作者水
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主编于2015年12月
精彩页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指出,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
在这最后胜利来临的时候,毛泽东恨不能把一天当十天用。工作量之大,速度之快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他把办公地点移到枣园的小礼堂,为的是一面处理事务,一面接见各地、各级来请示工作的领导和将领。他一面同这些同志谈话,一面挥笔疾书,发布命令,写委任状,发表文告、声明、宣言等等,每天要在办公室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有时忙得无暇进餐饮茶。幸而适逢延安瓜果成熟的季节,所以工作人员挑选了最好的瓜果送到毛泽东的办公桌——乒乓球台上。台子中摆着笔墨纸砚,别无他物。毛泽东在工作日寸JI顷手抓起瓜果来解渴、充饥。
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愿意放下武器。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延安,延安全城沸腾,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当天夜晚,满山遍野是火把的海洋、欢乐的洪流。毛泽东登上宝塔山,欢庆的场面尽收眼底。面对胜利,他在追忆,他在思考。他想到了过去,思考着明天,明天,他意识到,歌舞升平的日子会很短暂,还有更艰苦的斗争在等待着他……
延安沸腾了!重庆山城的爆竹放得震天响!
台湾人民喜极而泣,大家抱头痛哭!
然而,炎黄子孙未等宣泄尽心头欢乐,就发现内战的阴云已开始密集。
在日本乞降照会发生的第二天,蒋介石就一连下了两个命令:一个给他的嫡系部队:“加紧作战,积极推进,勿稍松懈。”另一个给八路军、新四军:“应就原地驻防待命。”
同为抗日部队,蒋介石却是两个命令,两种调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心中的小九九是什么。
命令传到延安,人们立即擦干激动的泪水,收敛欢乐的笑容,冷静下来,并发出了抗议的呼声。
8月13日,毛泽东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致电蒋介石:
“我们认为这个命令你是下错了,并且错得很厉害,使我们不得不向你表示:坚决地拒绝这个命令。”
8月16目的电报口气更强硬:
“一切同盟国的统帅中,只有你会个人下了一个绝对错误的命令。我认为你的这个错误,是由于你的私心而产生的,带有非常严重的性质,这就是说,你的命令有利于敌人……”
很快地,聚焦在欢乐人群中的新闻记者的视角转到了“命令”和“电报”的争执上。
新华社的评论出来了,题目是《蒋介石在挑动内战》。评论说:“蒋介石的‘命令’从头到尾都是在挑动内战,其目的是在当着国内外集中注意日本无条件投降之际,找一个好借口,好在抗战结束后,马上转入内战。”
神州大地上空一片云雾迷茫。
延安高层领导人的窑洞里又透射出彻夜不熄的灯光。为了回击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正在焦急地思考着如何才能把因参加中共七大,至今仍滞留在延安的几大战略区的主要负责人尽快地送回他们的岗位……
当时,毛泽东手中没有任何现代交通工具,如果靠骑马、走路,非但不安全,更重要的是需要几十天的时间。
紧急关头,只有用紧急的办法。毛泽东把叶剑英找来,要他出面,尝试一下向美国人“借”运输工具。当时,美军观察组有一架运输机正停在延安东关机场里。
不知是美军没有美国政治家那么精明,还是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对延安人有了感情,反正叶剑英以轻松的口气“借”,美方人员就以愉快的口气“应”了。
8月25日清晨,20位干部匆匆赶到延安东关机场。他们是邓小平、林彪、刘伯承、陈毅、薄一波、滕代远、陈赓、萧劲光、杨得志、邓华、李天佑、江华、聂鹤亭、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张际春、宋时轮、傅秋涛、邓克明。
9时,飞机起飞。延安统帅部里空气极为紧张。因为这是一架旧的道格拉斯运输机,舱门关不紧,两只螺旋桨在启动时还要靠人来推动。弄不好就有可能失事,再则,飞机飞越日军封锁线时还有被击落的危险。
无论何种情况发生,后果都将不堪设想。叶剑英坐立不安,要知道这上面乘坐的都是我党我军的精英啊!好在没等多久,太行山十八集团军总部传来了“平安抵达”的消息,延安这才恢复了轻松。
半个月后,聂荣臻、萧克、刘澜涛、罗瑞卿也搭乘美国飞机返回了部队。这次聂荣臻搭乘的这架美国飞机是专程去晋察冀接在抗日战争中被我方营救的美国飞行员的。
至此,中共各大战略区的主要负责人均顺利地返回了前线,他们的返回使各大战略区有了“主心骨”和“领头雁”。毛泽东心中悬着的石头落地了。
就在延安抓住时机,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不测的时候,一只绣球,经过新闻舆论的炒作,从重庆抛到了延安……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手笔(国共决战关头的毛泽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编者:赵焱森//叶建军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926605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7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80
CIP核字 2015237420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60
18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