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原子世界旅行记/世界科普经典 |
内容 | 内容推荐 《原子世界旅行记》是著名科普作家伊林的经典作品,图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组成万物的原子的来龙去脉,原子王国,在这个微观世界里,原子是真正的主角,作者为读者建立了蕴含巨大想象空间的宏观世界。作品文字量不大,却能引发读者对物理及其原理的巨大兴趣。 作者简介 米·伊林(1895-1953),著名苏联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版次不断增加,一直是广大青少年和成年读者的良师益友。 目录 子世界图 从原子世界来的消息和使者 原子际飞船 征服原子核 在原子核里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控制原子能 原子世界旅行记 炼丹炉 战争和原子 两条道路 旅行结束 展望未来 编者的话 导语 作品通过拟人手法,根据原子的化学性质,赋予其不同的个性,从原子的角度讲述化学基础知识,全部知识点都围绕“原子”这一主体展开,重点讲述了原子和宇宙及原子和生物圈之间的关联,没有艰深的物理化学公式,而是侧重于一些基本原理,让孩子既有“仰望星空”的乐趣,也能体味原子在生活中的角色。 后记 本书选编过程中,首选 了王汶老师的经典译本,在 核对的同时,对部分与现在 用语差别较大的词句进行了 细微调整,注释部分也进行 了补充。 深深感谢王汶老师当年 的睿智与功力,将这本科学 普及史上极具启蒙意义的著 作翻译完成,使得几代中国 读者从中受益。本书联系版 权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 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但虽 经多方努力寻找,仍未能联 系到译者。我们诚挚希望译 作的版权所有人见到本书后 与我们联系,经核实后,我 们将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及时 支付稿酬并赠送样书。 联系人:韩喆 邓楠 联系电话:024— 23284390 024—23284051 精彩页 到原子里去旅行 我们谁没有憧憬过遥远的世界呢?谁没有向往过无边无际的星际空间呢? 其实有一些离我们很近的世界,它们跟夜晚在天空里闪烁着的世界一样神秘。 这种离得很近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和我们自己的身体里边到处都有。太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照进屋子里来,在那一道太阳光里闪烁着的每一粒小灰尘里,都有几十万万个这样的世界。现在从我的钢笔尖流到纸上去的每一漓墨水里,也有几十万万个这样的世界。 遥远的世界——星空——谁都看见过。 离得很近的世界——原子——却还没有人看见过。 人们已经想了许多世纪,想知道原子是什么东西。但是只在最近这些年来,人们才能够深入到原子里面去。 他们完成了这次旅行,却并没有走出自己的实验室。 他们一路上还看到了许许多多新奇的事物,而且带了最丰富的收获物回来。 这次旅行可真不容易。人们屡次问自己,我们想研究的原子究竟存在不存在? 实际上,人们就居住在原子世界里。他们是这个世界的居民。每一次他们在炉子里点火,就是在迫使碳原子和氧原子相结合。每一次他们从矿石里炼出铁来,就是在调度无数铁原子的大军。 锻工、玻璃工、陶工和炼钢工,他们从早到晚就是在使一些原子结合和分离,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回事,因为谁也没有看见过原子。对于原子,人们只能够猜想。 最早领会到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是希腊的学者留基伯①和德谟克里特②。他们说,当原子相结合的时候,就造成了万物,当原子各自分离的时候,万物就被毁坏了。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2300年前的事。但是在这多少个世纪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脱离猜想的阶段。 学者们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些人说有原子,另一些人说没有原子。他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事情竟闹到这般地步:主张原子学说的人被控告是亵渎神明,讲原子的书籍被焚烧掉。 虽然迫害重重,研究自然的人始终不肯放弃关于原子的猜想,因为这种假说是说明万物怎么构成、怎么被毁坏的最简单最合理的方法。 为了使猜想得到证实,必须从争辩、讨论到进一步去做实验。 他们不能赤手空拳地到原子世界里去,必须跟旅行家一样,带着各种装备、用具和器械。 人们去探险的时候,一般都携带着武器、帐幕、指南针和地图。 到原子世界里去的旅行家却带着烧瓶和曲颈甑,蒸馏釜和旋管。 化学家把各种物质熔化、混合、蒸馏、溶解和沉淀,同时还不断地称量那些物质,为了要知道在实验中用了多少物质,得到了多少物质。 化学家也在调度原子大军,但是他们已经不像古时候的锻工或玻璃工那样无意识地做这件事,而是尽力想弄明白,在他们那些曲颈甑和烧瓶里发生的是些什么事情。 可是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化学还只是一种工艺,没有变成科学。 那时候,化学家面对着由单质构成化合物或是化合物分解成单质的种种现象,还搞不清楚在物质的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头一个不仅把化学叫作科学,而且把化学也变成了科学的,是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①。他浏览了原子世界,用他的慧眼看见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用最好的显微镜都看不见的”事物。 罗蒙诺索夫看见了构成物质的“难以捉摸的微粒”,而且头一个在它们中间区别出化合的微粒——分子和单纯的微粒——构成分子的原子。 P1-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原子世界旅行记/世界科普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米·伊林 |
译者 | 译者:王汶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136209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1 |
出版时间 | 2022-06-01 |
首版时间 | 2022-06-01 |
印刷时间 | 202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小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36 |
CIP核字 | 2022037195 |
中图分类号 | O56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09 |
宽 | 146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